新时代党的政治建设思想的形成、内涵及意义

2018-09-10 05:03段光鹏
廉政文化研究 2018年6期
关键词:政治建设党的建设新时代

段光鹏

摘 要: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在深刻把握党的政治建设的思想源头、历史经验和现实要求的基础上,把旗帜鲜明讲政治作为加强党的政治建设的根本要求,把领导干部作为永葆党的政治建设生命力的关键所在,把深入推进反腐败斗争作为党的政治建设的重要环节,把严肃党内政治生活作为加强党的政治建设的主要保障,把加强党内政治文化建设作为党的政治建设的价值支撑,丰富发展了新时代党的政治建设思想的基本内涵。新时代党的政治建设思想的形成对于破解新时代发展难题、强化新时代理论创新、推进新时代目标征程、明确新时代治党方向等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关键词:习近平;新时代;政治建设;党的建设

中图分类号:D2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9170(2018)06-0014-07

党的十九大报告首次提出把党的政治建设摆在首位,使党的政治建设地位更加突出、目标更加明确、措施更加严密。实际上,党的十九大对党的政治建设的高度强调绝非偶然。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在思想继承、历史借鉴和现实要求的基础上,在管党治党的过程中先后提出了“讲政治”“政治定力”“政治意识”“政治能力”“政治纪律”“政治规矩”“党内政治生态”等一系列党的政治建设方面的重要概念,凸显了新时代党的政治建设的重要性,丰富发展了新时代党的政治建设思想的基本内涵,彰显出鲜明的时代特色、价值取向和问题导向,在破解新时代发展难题、强化新时代理论创新、推进新时代目标征程、明确新时代治党方向等方面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一、新时代党的政治建设思想的形成基础

新时代党的政治建设思想是一个具有完整框架的逻辑体系。从马克思主义建党理论与实践、中国共产党政治建设的实践经验、新时代党的建设面临的复杂局势几个方面来看,新时代党的政治建设思想具有深厚的形成基础。

(一)思想源头:马克思主义建党理论与实践

马克思恩格斯在领导世界上第一个无产阶级政党的过程中,形成了关于党的政治建设的思想源头。首先,针对当时无产阶级运动面临的内部宗派林立现状,特别是巴枯宁坚决反对无产阶级运动的权威主义倾向,马克思恩格斯强调了维护无产阶级政党权威的重要性。作为国际工人组织内部的无政府主义理论家,巴枯宁主张抛弃在第一国际身上出现的任何会导致权威主义和专政的原则。他认为,工人运动追求未来社会的手段必须与自由自治的联盟相适应,即符合自由自治的原则。对此,恩格斯指出:“没有权威,就不可能有任何的一致行动。”[1]以此对巴枯宁所代表的无政府主义势力进行了严肃的批判。其次,十九世纪的无产阶级运动也面临着一个强大的外部敌人,马克思恩格斯阐释了维护党内团结的重要性。《共产党宣言》中指出:“为了对这个幽灵进行神圣的围剿,旧欧洲的一切势力,教皇和沙皇、梅特涅和基佐、法国的激进派和德国的警察,都联合起来了。”[2]如何应对这些外部强敌的联合围剿,是无产阶级政党建设必须回答的课题。恩格斯认为,必须实现无产阶级政党内部的团结,他将无产阶级政党比作在大海上航行的一艘船,认为到了危急关头,必须绝对服从一个人的意志,以实现党内团结。最后,马克思恩格斯强调无产阶级政党要保持先进性和纯洁性。《共产党宣言》中指出,为了保持党的先进性,要同一切腐化现象作斗争,只有这样,党才能够担负起自己的历史使命。1894年恩格斯在致威·李卜克内西的信中说,小资产阶级分子将会在日益壮大的工人政党内不可避免地增多,然而无产阶级政党能够通过“加盐酸”消化他们。换言之,为了保持党的纯洁性,使非无产阶级分子在思想上接受工人阶级的立场,无产阶级政党需要采取党内批评、教育、争论等一系列措施。马克思主义传入俄国以后,列宁总结了工人阶级及其政党斗争的经验,结合俄国实际,从实践层面诠释了政治建设对政党的重大意义,发展了马克思恩格斯的建党理论。关于政治的重要性,列宁指出:“政治同经济相比不能不占首位。不肯定这一点,就是忘记了马克思主义的最起码的常识。”[3]列宁坚持党在国家生活中的地位,认为必须坚持党的领导的根本原则方针。他特别突出了党的政治纲领建设的重要性,强调必须使党的政治行动保持一致。总的看来,把党的政治建设同步融入到党的各项政治实践中,是列宁加强党的政治建设的鲜明特点。

(二)历史借鉴:中国共产党政治建设的经验总结

自创立之日起,中国共产党就高度重视党的政治建设问题,把政治建设放在极其重要的位置,并落实到具体实践当中。但由于不同时期面临的实际情况和重点任务不同,党的政治建设的内容也相应不同。早在古田会议上,毛泽东就提出:“教育党员使党员的思想和党内的生活都政治化。”[4]在《<共产党人>发刊词》中,毛泽东又阐明了坚持党的正确政治路线的重要性,认为党的政治路线正确,党的发展、巩固和布尔什维克化就前进一步;否则,就后退一步。刘少奇在党的七大报告《论党》中以“首先着重在思想上、政治上进行建设”正确概括了毛泽东的建党路线。新中国成立以后,毛泽东又提出了“政治工作是一切经济工作的生命线”等关于加强党的政治建设的观点。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总结历史经验,积极发挥政治建设的优良传统。邓小平强调,实现现代化的前提,是有一条坚定不移的、贯彻始终的政治路线。他明确指出:“改革,现代化科学技术,加上我们讲政治,威力就大多了。到什么时候都得讲政治。”[5]邓小平反复要求全党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维护党中央的权威,特别是领导干部一定要“讲政治”、“守纪律”,指出这对于提升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具有重要作用。此后,我們党进一步推进党的政治建设的深化发展。江泽民反复强调,必须“讲学习,讲政治,讲正气”。胡锦涛指出:“我们讲的政治,是马克思主义的政治,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政治。”[6]可以说,加强党的政治建设,是我们党历史经验的总结,是我们党始终走在时代前列的根本保证,为新时代党的政治建设思想的形成提供了丰富的实践经验。

(三)现实要求:新时代党的建设面临的复杂局势

党在领导和执政过程中面临的一些现实问题依然没有得到彻底解决,迫切要求更加重视和强化党的政治建设。一方面,由于我们党长期执政,自然会有一些人把入党作为捞好处、求晋升的阶梯,同时一些党员受人情社会、官场习气的影响,对党的纪律的严肃性不够重视,造成了严重影响。另一方面,由于长期处于和平发展的环境,特别是受改革开放后市场经济和多元社会思想的影响,一些党员领导干部的价值观发生偏移,开始贪图享受而腐化堕落。也由于一些领导干部为了谋求自己的政绩,只注重经济发展,而疏忽对党的管理和建设,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党的建设存在宽松软的问题。这些都说明党内还大量存在着对讲政治不以为然、政治觉悟和政治定力缺失、在行动上不守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的现象。换言之,党的建设工作千头万绪,党内反映出来的问题也形形色色,但这背后都隐藏着政治问题。对此,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强调:“政治问题,任何时候都是根本性的大问题。全面从严治党,必须注重政治上的要求。”[7]从近年来查处的腐败案件中可以看出,经济腐败和政治问题是相互交织的。习近平总书记概括为“七个有之”、“十一种主义”和“两种文化”,强调政治问题不亚于腐败问题,甚至比腐败问题更严重。拉帮结派、权钱交易、收买人心等腐败行为说明党内还存在着不讲政治、淡化政治、去政治化的倾向,背后深刻地折射出党的政治建设的薄弱与不健全。正是基于复杂的形势和正确的认识,我们党深入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在坚持党的领导、强化党内监督、严肃党内政治生活等方面采取一系列重大举措,清除了一些重大政治隐患,巩固了党的集中统一领导,使党在人民群众中的形象发生了历史性变化。

二、新时代党的政治建设思想的基本内涵

党的十九大对党的政治建设的强调,体现了新时代条件下我们党对于自身建设的重新审视和理性定位,表明了党的政治建设已成为新时代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的核心主题。新时代党的政治建设思想是一个特点鲜明、内涵丰富、系统严密的逻辑体系,有助于我们进一步理解新时代党的建设总体布局,明确新时代党的政治建设的基本方向和根本遵循。

(一)把旗帜鲜明讲政治作为加强党的政治建设的根本要求

新时代是一个关键性的历史节点,我们既取得了一系列历史性成就,也面临更为险恶的环境和更加严峻的挑战,尤其是党内存在着政治信念缺失、政治能力不足、政治生态破坏等现象以及严重违反政治纪律的问题。对此,习近平总书记将旗帜鲜明讲政治作为加强党的政治建设的根本要求,强调政治上的问题必须从政治上解决。也就是说,解决管党治党的各种深层次问题必须提升到讲政治的高度。旗帜鲜明讲政治,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本质特征、优良传统和政治基因,是党的政治建设的核心问题,也是保持党的政治生机和活力的重要法宝。党的奋斗历程也证明,旗帜鲜明讲政治是关系党的生死存亡的首要的、根本性的大问题,对于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维护安定团结的政治局面具有重大意义。旗帜鲜明讲政治,首先要坚定政治意识、政治信仰。对党员干部来说,增强政治意识,就是要始终牢记自己的党员身份,站稳政治立场,把握政治方向,不断增强政治敏锐性和政治鉴别力;坚定政治信仰,就是强调理想信念的重要性,要求补足“精神之钙”,拧紧“总开关”。其次,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我们党有着8900多万党员和450多万个基层党组织,是目前拥有党员数量最多的政党。只有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才能把全体党员牢固凝聚起来,进而把全国各族人民紧密团结起来,这从根本上关乎党和国家前途命运和人民根本利益,并且始终是马克思主义政党建设的重大课题,对我们这样的大党、大国尤为重要。再次,推动全党尊崇党章。党的十九大通过的党章修正案把党的政治建设纳入了党的建设的总体布局,还具体规定了发展党员必须把政治标准放在首位。党章的“总章程”“总规矩”和“根本大法”地位,决定了尊崇党章是旗帜鲜明讲政治的重要环节。最后,完善和落实民主集中制的各项制度。为了统一全党的思想认识、保证全党的行动一致,调动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我们党实行科学的、合理的、有效率的民主集中制,这是马克思主义执政党的根本组织制度和领导制度。

(二)把领导干部作为永葆党的政治建设生命力的关键所在

作为党治国理政的中坚力量,领导干部是永葆党的政治建设生命力的关键所在。对于各级领导干部而言,政治能力是第一位的能力。政治能力是指领导干部在政治活动中能够熟练运用政治知识、理念和经验,并取得政治绩效的能力。政治能力来源于扎实的理论素养。提升政治能力,基础在于弄懂悟透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自觉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同时,领导干部为破解发展难题、实现奋斗目标必须注重实践、直面现实、敢于担当,注重在实践中磨炼,在大风大浪中提升政治能力,通过加强政治历练,积累政治经验,增强拒腐防变和抵御风险能力,使其政治能力与担任的领导职责相匹配。对各级领导干部而言,坚持党性原则,加强党性锻炼,提高政治觉悟,是提升自身素质的必要条件,是党的政治建设的经常性、基础性工作。所谓党性,就是我们党区别于其他政党的根本属性,最根本的体现是阶级性和人民性。领导干部只有加强党性锻炼,将党性作为立身、立业、立言、立德的基石,把对党忠诚、为党分忧、为党尽职、为民造福作为根本政治担当,才能使我们党成为时代的先锋和民族的脊梁。加强党性锻炼、提高政治觉悟第一位的要求是永葆对党忠诚的政治品格。对党忠诚,就是做到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忠诚于理想信念,自觉筑牢信念之基,补足精神之钙;忠誠党的宗旨,牢固树立马克思主义群众观点,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忠诚于党的组织,说老实话、办老实事、做老实人,始终秉承忠诚老实、公道正派、实事求是、清正廉洁的价值观。面对前进道路上各种艰难险阻,领导干部只有加强党性锻炼,提高为民造福的政治觉悟,才能继续朝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目标奋勇前进。

(三)把深入推进反腐败斗争作为党的政治建设的重要环节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从党的历史使命出发,从政治高度看待问题,把深入推进反腐败斗争作为党的政治建设的重要环节,坚持反腐败无禁区、全覆盖、零容忍,发挥政治巡视利剑作用,形成了反腐败斗争压倒性态势。党的十九大明确了下一阶段反腐败斗争新目标,即要以坚如磐石的决心巩固压倒性态势、夺取压倒性胜利。深入推进反腐败斗争,一方面要严明政治纪律,严守政治规矩。针对当前的反腐败斗争形势,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提出政治纪律是最重要、最根本、最关键的纪律。严明政治纪律,严守政治规矩,关键就是破除反腐高压态势下,那些视反腐败为“一阵风”“一场雨”的灰色心态,破除那些让干部畏首畏尾、不愿干事的负面效应心态,破除那些“有关系走遍天下,没关系寸步难行”的“潜规则”心态,使党员干部始终心存敬畏、手握戒尺,始终把党的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挺在前面,牢牢守住政治底线,用铁的纪律保障全面从严治党。另一方面,加强党内法规制度建设,确保务实管用。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制度不在多,而在于精,在于务实管用,突出针对性和指导性。”[8]即是说,要使法规制度执行到人到事、管人管事,即真抓严管是贯彻执行法规制度关键所在。同时,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央还通过充分发挥政治巡视利剑作用、健全党和国家监督体系等措施,加强对权力运行的制约和监督。

(四)把严肃党内政治生活作为加强党的政治建设的主要保障

党的十八届六中全会提出“严肃党内政治生活”,并通过《关于新形势下加强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为加强党的政治建设提供了主要保障。从近年来发生的腐败案件来看,腐败的发生都与这些领导干部特别是高级领导干部没有严格参加党内政治生活、严格执行党内政治生活准则以及犯了错误没有及时得到提醒有关。严肃党内政治生活不是政治上的空谈,必须按照党章要求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要求,自覺抵制商品交换原则对党内生活的侵蚀,集中解决好党内突出存在的矛盾和问题,增强党内政治生活的“四性”。其一,增强党内政治生活的政治性。在党内政治生活中,党员干部要把握好政治性这个灵魂,着力强化党的意识,始终按照党内政治生活准则和党的各项规定办事,绝不能搞政治虚无主义,从而维护党的团结和集中统一。其二,增强党内政治生活的时代性。要成为一个具有先进性、纯洁性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必须坚持继承与发展相统一。一方面要继承党内政治生活的优良传统;另一方面要坚持与时俱进,及时发现和解决党内出现的新问题,不断进行改革创新,使党内政治生活始终充满活力。其三,增强党内政治生活的原则性。严肃党内政治生活,要认真执行民主集中制这一根本组织原则和重要制度保障,按原则处理党内各种关系,按原则解决党内矛盾和问题。其四,增强党内政治生活的战斗性。严肃党内政治生活,要求党员干部要在思想上和行动上用好批评和自我批评的武器,并且要大胆使用、经常使用、用够用好这个有力武器,使每个党员都成为扶正祛邪的战斗员,使每个党组织都成为激浊扬清的战斗堡垒。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党内政治生活质量在相当程度上取决于这个武器用得怎么样。”[9]因此,严肃党内政治生活,自觉抵制不良风气对党内生活的侵蚀,是加强党的政治建设的主要保障,有利于营造党内风清气正、海晏河清的良好政治生态。

(五)把加强党内政治文化建设作为党的政治建设的价值支撑

在马克思主义建党理论中,列宁在1920年11月所作的《在全俄省、县国民教育局政治教育委员会工作会议上的讲话》最早提出了“政治文化”这一概念。在革命战争时期,我们党出现了一批党内政治文化建设的经典之作,如毛泽东写作的《改造我们的学习》《整顿党的作风》《反对党八股》等。毛泽东在党的七届二中全会上提出的“两个务必”,也成为加强党内政治文化建设的行动指南。改革开放新时期,江泽民提出的“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加强党内政治文化建设的纲领性文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进入新时代,习近平总书记首次提出了加强党内政治文化建设的要求,具体阐述了党内政治文化建设的丰富内涵。所谓党内政治文化,就是党员对党的价值观的认同和内化,是政党固牢根基的文化纽带,是一个包括党的优良传统、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在内的完整体系。党内政治文化建设作为是一个内涵丰富的体系,对政治生态起决定性作用,是加强党的政治建设的价值支撑,潜移默化地影响着整个党的建设,把加强党内政治文化建设作为政治建设的价值支撑,就是要求党员干部继承和发扬党的优良传统和革命文化,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带头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努力养成共产党人的高风亮节。

三、新时代党的政治建设思想的重大意义

面对理论与实践的现实要求,党的十九大把政治建设纳入党的建设总体布局并摆在首要位置,要求以政治建设为统领,凸显了新时代党的政治建设的重要性,成为新时代加强党的建设的重大举措。在当今国内外复杂局势下,新时代党的政治建设思想的提出,对于破解新时代发展难题、强化新时代理论创新、推进新时代目标征程、明确新时代治党方向具有重大意义。

(一)破解新时代发展难题

马克思指出:“问题就是时代的口号,是它表现自己精神状态的最实际的呼声。”[9]党的十八大以来,出现了逆全球化思潮、收入差距拉大、生态破坏、官员腐败等重大现实问题,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这一系列问题和重要难题进行了科学的分析、理性的应对。所谓的系列问题,就是指党的十九大报告列举的“发展质量和效益还不高”“脱贫攻坚任务艰巨”“意识形态领域斗争依然复杂”等问题。所谓重要难题,主要是指“人民群众反映最强烈、对党的执政基础威胁最大的突出问题”。习近平总书记从政治的高度把党的建设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联系起来,以政治建设为抓手,破解新时代发展面临的一系列问题与难题,提出了许多新思想、新举措,深刻阐述了加强党的政治建设的重要意义。当然,加强党的政治建设更是解决党内存在突出问题的根本之举。一段时间以来,我们党的执政环境以及党的先进性、纯洁性问题,受到国内外各种复杂因素的影响。中央和各省(区市)巡视中发现,正是由于管党治党的政治责任没有落实到位,才出现了党的领导弱化、党的建设缺失、“四个意识”不强等共性问题。而要解决这些问题,必须从党的政治建设着手,勇于直面问题,敢于刮骨疗毒。通过提高党的政治能力,消除一切损害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的因素,从而使全党更加自觉地坚定党性原则。因此,新时代党的政治建设思想既是在解决改革发展稳定的重大问题、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上取得的新的思想突破,也是解决党的建设自身存在的问题、总结新的成功经验、实现自我创新和发展的新的思想突破。

(二)强化新时代理论创新

马克思指出:“理论在一个国家实现的程度,总是取决于理论满足这个国家的需要的程度。”[10]理论只有坚持与时俱进、不断创新,始终走在时代前列,才能满足国家发展的需要。我们党始终高度重视理论建设和理论指导,把马克思主义作为自己的指导思想和行动指南,同时,又不断根据实际的发展,自觉地进行理论创新。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持与时俱进,在党的建设方面进行了重大的理论创新,包括提出“党领导一切”“全面从严治党”“思想建党和制度治党紧密结合”等等,凸显了我们党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理论品质。这使党的各方面实践过程成为党的建设理论不断深化的过程,也使黨的建设理论创新的过程成为不断触发和引导党的实践创新的过程。党的十九大强调把党的政治建设放在首位,抓住了新时代党的建设理论创新的本质,使政治建设成为新时代党的建设理论创新的突破口。党的十九大还提出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这个内涵丰富的宏大体系,系统回答了新时代中国发展所面临的一系列重大问题。党的政治建设思想是整个思想体系的内在要素之一,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内容体系的创新与发展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

(三)推进新时代目标征程

自成立以来,我们党就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作为自己的根本宗旨,把让人民过上幸福生活、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自己的历史使命。改革开放后,邓小平提出了“三步走”战略目标,是对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作出的战略安排。根据我国现代化建设所取得伟大成就和国内外发展形势,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上提出了“新三步走”战略,即从现阶段到2020年,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从2020年到203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从2035年到本世纪中叶,把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新三步走”战略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战略安排和行动方略,是一个比原来设定的发展目标更高的发展目标。党的建设是随着党和人民事业的发展而推进的。中国历史、文化和国情决定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实现,必须而且只能有一个先进而又集中统一的政党来推动。这个政党就是以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理论为指导,在领导中国人民的实践斗争中不断地加强自身建设尤其是党的政治建设的中国共产党。中国共产党注重和加强党的政治建设,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提供了根本保障。我们要初心不改、使命不移,以坚定的政治立场,在严格遵守党纪党规的前提下,紧紧围绕十九大我们党确定的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规划书、时间表和路线图,始终以一个马克思主义者的眼界和胸怀,始终把党的政治建设牢牢抓在手里,顺利推进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断前进,按时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真正实现党的政治建设思想的核心价值追求和价值目标。

(四)明确新时代治党方向

回顾党的历史,党的建设在不同历史时期的侧重点会根据当时党的实际情况和重点任务而进行调整。进入新时代,由于各种复杂因素的交互影响,一些党员领导干部中间仍存在着理想信念动摇、政治纪律散漫、党员观念弱化、生活作风腐化等不良现象;在一些党的基层组织和国有企业中,党的领导和党的建设还存在虚弱化甚至边缘化等问题。这些不良现象和问题不仅有损党的良好形象,而且危害了党的团结统一。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党内存在的问题进行了追根溯源式的分析,并以壮士断腕的决心、愚公移山的毅力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持续加大反腐整风肃纪力度,使全面从严治党的力度之深、广度之延、效度之大都跃上了一个新平台。实际上,长期以来党的政治建设没有搞好是党内存在的突出问题之所以屡禁不绝、屡治不止的根源所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党的政治建设是党的根本性建设,决定党的建设方向和效果。”[11]习近平总书记要求牢牢抓住政治建设这个“牛鼻子”,以党的政治建设为统领,从政治的高度来审视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营造风清气正的良好政治生态,从而推动改革大业的完成。因此,新时代党的政治建设思想不仅明确了党的纲领、路线和内在规律,而且通过对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等方面的强调,为新时代进一步深化全面从严治党明确了方向,必将促进和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不断维护、巩固和提升党中央权威,从而最广泛地凝聚全党和全国人民的意志,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参考文献:

[1] 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0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372.

[2] 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30.

[3] 列宁选集:第4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407.

[4] 毛泽东文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84.

[5] 邓小平文选: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166.

[6] 胡锦涛文选: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6:255.

[7] 习近平.在第十八届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第六次全体会议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6-05-03(02).

[8] 习近平.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总结大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4-10-09(02).

[9]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0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2:289.

[10] 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12.

[11] 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62.

责任编校 王学青

Formation, Connotation and Significance of the Ideal of Political Construction of the Party in the New Era

DUAN Guangpeng(School of Marxism, Party School of the Central Committee of C.P.C〈Chinese Academy of Governance〉, Beijing 100091, China)

Abstract: Based on his firm grasp of the ideal origin, historical experience and practical requirements of the political construction of the Party since the 18th CPC National Congress, Secretary General Xi Jinping has enriched and developed the basic connotations of the political construction of the Party in the new era with the fundamental requirements set on unequivocal emphasis on politics, with cadres to be where the unfading vitality of political construction lies, with further promotion of anti-corruption to be a vital ring, with strict practice of inner-Party political activities to safeguard political construction, with the value support founded on the strengthened construction of inner-Party political culture,all of considerable significance in tackling the problems in development, in strengthening theoretical innovation, in facilitating the realization of the target and in clarifying the direction for the administration of the Party in the new era.

Key words: Xi Jinping; new era; political construction; construction of the Party

猜你喜欢
政治建设党的建设新时代
中国协商民主政治建设与国家治理现代化高度契合
论习近平关于党的组织建设思想的创新
新时代下会计人员继续教育研究
新时代特点下的大学生安全管理工作浅析
把“两学一做”落实在思想上和行动上
提升社会主义意识形态话语权的实践途径
当代社会政治思潮对中国的影响
从政治合法性看党的群众路线 教育实践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