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汉方医药学发展历程对我国中医药学发展的启示

2018-09-10 17:07赵永旺柏莹刘峥嵘
湖南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8年5期
关键词:启示现代化

赵永旺 柏莹 刘峥嵘

〔摘要〕 目的 通过对日本汉方医药学发展历程的探讨,从中寻找对我国中医药学发展有益的启示。方法 从日本汉方医药学的起源、形成、独立发展、鼎盛、衰落、再到复兴的发展历程,得出汉方医药学的发展有别于我国中医药学的发展道路。结果 汉方医药学虽然起源于我国传统医学,但是汉方医药学注重客观事实,灵活变通,拒绝僵化,规范标准,严格质量,取其精华,弃其糟粕。日本医者研究汉方医药学的科学态度,是日本汉方医药学在国际上取得很大成就的主要原因。结论 通过借鉴日本汉方医学发展的先进经验,遵循中国中医药学发展的固有规律,充分利用现代科学技术,可以促进中医药学现代化,大力弘扬中医文化,加速中医药学的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 汉方医学;中医药学;现代化;启示

〔中图分类号〕R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doi:10.3969/j.issn.1674-070X.2018.05.029

Enlightenment: Development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by Learning the

History of Japanese Kampo Medicine

ZHAO Yongwang1, BAI Ying1, LIU Zhengrong2, QIN Yuhui1*

(1. Hunan University of Chinese Medicine, Changsha, Hunan 410208, China; 2. Affiliated Hospital to Hunan

Academy of Chinese Medicine, Changsha, Hunan 410006, 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look for the beneficial enlightenment for the development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TCM) by exploring the history of the development of Japanese Kampo Medicine. Methods The development history of Japanese Kampo Medicine was different from the development of TCM by knowing the Japanese Kampo Medicine's origin, formation, independent development, prosperity, decline and revival. Results Although the Japanese Kampo Medicine originated in TCM, the Japanese Kampo Medicine pays attention to the objective fact, flexible, rigid standards and strict quality. Scientific attitude is the main reason that Japanese Kampo Medicine has made great achievements in the world. Conclusion To promote the modernization of TCM, vigorously carry forward the Chinese culture, accelerate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Chinese medicine, the inherent laws of TCM development should be followed, modern science and technology could be fully used, partly advanced experience can be borrowed from the Japanese Kampo Medicine.

〔Keywords〕 Japanese Kampo Medicine;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modernization; enlightenment

日本漢方医药学(也称东洋医药学)起源于中国传统医学,经历了接受、发展、昌盛、衰落,再到重新被重视的历史过程。目前日本在汉方药的生产、研发、成果转化、专利保护等方面处于全世界领先水平。本文通过对日本汉方医药发展历程的探讨,期望寻找到对我国中医药学发展的有益启示。

1 日本汉方医药学的发展简史「1-3」

1.1 日本汉方医药学的起源与形成阶段

日本汉方医学是日本的传统医学,起源于我国中医的传统理论。早在公元5世纪,日本人就开始认识到中国中医学的临床应用价值,并且很快就接受了这一医学体系,从而成为日本汉方医学的起源。中日文化交流源远流长,自秦汉以来,中日交往从未中断,医学界的交往更为频繁。成书于公元893年的《日本国见在书目录》中载医书166部,《张仲景方》已在其中。江户时代(1603~1868)中期,日本医学将中医学与其固有医学相结合,形成了“后世”“古方”“考证折衷”三大医学派系,其中“古方派”是日本汉方医学的一大主流。古方派医学不仅在临床上采用中医药理论与辨治方药,而且医学著作、医事制度、医学教育、医药管理等方面均与我国当时的中医药学同出一辙,成为当时日本医学的主流,其代表作《大同类聚方》《医心方》《医疾会》等。到公元15世纪,日本医者一直是踏实地、虚心地、坚持不懈学习运用中药学,为日本汉方医学的形成、独立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这一时期是日本汉方医学的起源与形成阶段。

1.2 日本汉方医药学的独立发展阶段

公元15世纪末,田代三喜等一大批日本医家从中国学成归来,适逢当时日本社会盛行宋儒理学,田代三喜与其弟子曲直漱道三大力推广中国的“李朱学说”,并建立启迪院、教授门徒,中国李东垣、朱丹溪等医学思想遍及当时日本各地,风靡一时。1571年曲直漱道三代表作《启迪集》就参考了中国医书63种之多,但他并不完全拘泥于中国当时金元医家,而是博采众长,并首次提出以传统医学理论基础,把握人体生理、病理、疾病表现,察证辨治,形成较为完整的理论体系,开启了日本汉方医药学独立发展阶段。江户前期以及其后约100年间,曲直漱道三学派(即金元医学)占主导地位,从而形成日本汉方医学第一支学派,即所谓“后世方派”,真正开始了中国医学日本化阶段。

1.3 日本汉方医药学鼎盛时期

日本江户时代(公元1603~1876年),由于社会潮流的改变和自然科学的进步,宋儒理学影响渐衰,以伊藤仁斋为代表掀起一场儒学复古运动,哲学上的实证主义取代了阴阳五行思辨合理主义。医学界香川修庵、吉益东洞等一大批医家认为古代医学是从纯粹观察和实际经验中总结出来的,没有掺杂阴阳五行思辨理论,最为直观、最有临床价值。他们把贯穿着阴阳五行理论的《黄帝内经》视为阴阳医学,把沾染了“道教求仙”的《神农本草经》学视为神仙医学,认为都不能与张仲景的医学相提并论,独崇《伤寒论》,并加以发扬。正是在这种尚古和经验实证思路指导下,以《伤寒论》为基础,建立了古方派的学术体系。代表人物吉益东洞所撰《类聚方》《药征》等著作,选择性地吸收了《伤寒杂病论》的精髓部分,结合自身经验类编而成,并将《伤寒论》中“腹诊”技术大为倡导将其具体化。东洞的复古医学观点不仅迎合了日本民族注重简朴务实的心理性格,也与当时社会和医学背景相呼应,成为日本汉方医学主流。江户中期,日本古方派与后世方派学术争鸣非常活跃,使汉方医学得到迅速发展,并形成了自己的学术特点和明显的学派倾向;古方派医学理论上以《伤寒论》为基本框架,并高度简化,临床上注重“方证对应”,诊断上强调腹诊的重要性,方药上以方剂为单位,终于实现了中国医学日本化过程,从而诞生了名符其实的日本传统医学——汉方医学或东洋医学。

公元17世纪,西方医学传入日本,汉方医学家们广泛接触西医理论,并将汉方医学与西医融合,建立新型的医学体系,从而形成了历史上汉方医学折衷派。折衷派吸收了后世方派和古方派的优势,并吸收一些西医观点而立论,主张无论是哪一派,只要在临床上有效就应选用,并开发中药麻醉剂,在世界上最先成功地开展了乳癌摘除术。日本德川幕府末期,传统医学的主体与折衷派分开,出现考证学派,并取得了支配地位,以山田正珍以及丹波氏家族为代表,将中医经典著作研究推向了新的高潮。这一时期是日本汉方医药学鼎盛時期

1.4 日本汉方医学的衰落阶段

19世纪中叶,日本医学出现了汉方医学“学”与“术”的分裂,使医术传授受到很大影响,汉方医学与当时亟需发展的战伤外科、预防医学、集体治疗医学和防治医学等“群体防治医学”的需求不相适应,随着西方医学的传入与发展,西方医学的优势突显。公元1868年,日本进入明治维新时期,打破闭关自守,实行富国强兵政策,西方医学也取得了绝对领导地位,汉方医学逐渐走向衰落。

1.5 汉方医学的复兴阶段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日本医学者对西医手术的并发症和新药、化学药品的副作用产生了失望情绪和检讨心情,将目光再次转向东方医学,东方医学虽然掺杂阴阳五行思辨合理理论,但是,临床上确实有效,特别是天然生药复合处方,没有像化学药品那样的毒副作用,虽然它的效果缓慢了一点也行。汉方药里有满足这样希望的原料药,更为重要的是德国、法国等西方国家也在研究东方医学的针术,东方医学在西方也开始复兴。至20世纪70年代,在国际“中医热”的影响下,汉方医药学在日本走向了真正的复兴,表现在以下4个方面:(1)汉方医学的社会地位大大提高,在日本民间信仰汉方,应用汉药,在官方机关各个阶层中亦普遍使用汉药,汉方医学在社会医疗保健中的作用得到社会各界人士的重视;(2)汉方药进入了社会保险,1976年汉方药被纳入日本医疗保险,到2000年有200种基础中药纳入医保;(3)投资建设汉方研究机构,日本从1988年开始,科技厅开展了“关于科学阐明东洋医学的调查”规划,逐步加大对汉方药的投入力度;(4)汉方医学学术活动日益活跃。在全球植物药164亿美元的贸易额中,我国仅占3%,日本却占到了70%以上。日本汉方医药复兴后取得了巨大的成就[3]。

2 我国中医药学发展方向的探讨

中国国务院2016年2月22日发布了《中医药发展战略规划纲要(2016~2030)》「4」已经明确了我国未来十五年中医药发展方向和工作重点,从国家层面为中医药的发展指明了方向。中医药作为我国独特的卫生资源,潜力巨大的经济资源,具有原创优势的科技资源,优秀的文化资源和生态资源,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继承创新与发展,已经成为我国中医药学发展的主旋律。纵观日本汉方医药学的发展轨迹,笔者认为有以下几点值得借鉴。

2.1 取其精华,弃其糟粕,为我所用

日本汉方医药学是在日本固有的医学体系下接受了我国中医的基本理论,并结合自身的特点而产生的一门医学。在汉方医药学的发展历程中经历了:形成——独立发展——鼎盛——衰落——复兴等阶段,在这一过程中,始终没有放弃对客观事物的观察和从实际经验中得出结论的简朴务实精神,也没有拒绝西方医学的先进科技,正是这种取其精华、弃其糟粕的务实精神才有了“不管哪个学派,只要能为临床所用”都可以接纳的心态,从而出现世界上首先应用中药麻醉剂,并最先成功进行乳腺癌摘除术,还有“腹诊”技术的应用,“汉方药”的产业化等均处于世界领先水平。这些成就的取得对我国中医药学的发展是很好的借鉴。

2.2 现代科技与汉方医学相结合,促进汉方医药学现代化

汉方医药学的发展轨迹,从来就没有离开过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日本汉方医药无论从基础理论研究,还是汉方药产品研发,都是借助于同时代科技的进步。现代科技不是某个人、某个国家、某个学科的“专利”,现代科技应为社会所共有,汉方医学也不例外,所以就有了汉方医药学现代化的发展。我国中医药学曾经历“闭关自守”到中西结合,现在也逐步进入中医药现代化,有学者提出中医应适当后现代化,这一观念的转变,也可能是中医药学发展的福音「5-6」。

2.3 规范标准,严格质量控制

目前日本汉方药占据了全世界90%的中药市场销售份额,这一成绩的取得应归结于在严格的生产质量管控下生产出来的药品品质高,疗效及安全性得到了全世界的认可和信任「2」。其根源就是日本对汉方药研发、生产质量控制方法和标准研究高度重视,在生产过程中对国家《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規范》(GMP)和《汉方药GMP》严格执行,在质量标准中对汉方药的多项指标的检测、监控以及对除可量化指标外的其他能够反映质量的项目同样重视「2」,与国际接轨,得到国际上的认可。我国中医药产学研要走上国际化,必须走多学科结合,规范标准、严格质量控制,特别是中草药的生产与研发,这些经验都是值得学习和借鉴的。

2.4 日本汉方药专利保护

日本采用专利网战略、“创造性”的仿制战略和专利先行战略等专利保护,为汉方药的发展保驾护航「1」。日本制药企业引进国外具有发展前景的关键性专利进行再创新,将其修饰成自己的新药,最终成为日本企业自主知识产权产品。我国制药企业可以借鉴日本汉方药专利战略经验,利用专利战略促进技术创新和技术进步,增强中医药在国内外市场的竞争力。

日本汉方医药学发展的成功经验与其特殊的历史条件、特定的历史背景和本国文化的因素息息相关,对我国中医药学的发展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但是也不能完全照搬到中国中医药学的发展上。我们应该注重客观事实,灵活变通,取其精华,弃其糟粕,拒绝僵化,规范标准,严格质量,遵循中医学发展的固有规律,将中医理论、临床应用、养生保健结合起来,充分利用现代科学技术,促进中医学现代化,同时,大力弘扬中医文化,在不久的将来,中医药学也可能成为人们卫生保健的主力军。

参考文献:

[1] 胡 琴,汤 军.日本汉方药的发展对我国中药产业的启示[J].中国医药指南,2011,9(15):337-338.

[2] 杨 瑾,加茂智嗣,能漱爱加.汉方药在日本的发展现状[J].中草药,2016,47(15):2773-2774.

[3] 张春颖,杜贵友.日本传统医药的现状和未来[J].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2002,4(9):82-83.

[4] 桑滨生.《中医药发展战略规划纲要(2016-2030年)》解读[J].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2016,18(7):1088-1092.

[5] 孙广仁,郑洪新.中医基础理论[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15:1-9.

[6] 严暄暄,何清湖.中医应适当后现代化[J].中华中医药杂志,2012,27(6):1482-1486.

猜你喜欢
启示现代化
实现人民美好生活之道:中国式现代化道路
奋力创造建设现代化新黄石的崭新业绩
谱写“强富美高”新江苏的现代化新篇章
基本实现现代化需要补足哪些短板?
国外跨境电子商务税收发展经验对我国的启示
商业银行受余额宝的影响和启示
我的女巫朋友
现代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