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护地生姜生产技术

2018-09-10 04:54李国芳
种子科技 2018年6期
关键词:保护地生姜技术

李国芳

摘 要:随着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推进以及农作物轮作倒茬的需要,长治市城区也把生姜种植技术引进来,突破了该地区不种姜的习惯。为使生姜有较高的产量,选择以移动式大棚为主的保护地生产,虽然该地区生姜种植面积不大,还处于起步阶段,仍对适度经营规模的家庭农场、合作社具有一定的借鉴和引导意义。

关键词:生姜;保护地;技术

文章编号: 1005-2690(2018)06-0085-02 中图分类号: S626 文献标志码: B

生姜是无限型生长的蔬菜植物,但在常规生产中将其作为一年生作物。生姜种植区域主要分布在南方和北方山东等年积温高的地区,由于设施农业的发展,许多植物也推广到其他地区。生姜具有产量高、投入相对少、经济效益好、管理方便等优点,长治地区农民把生姜引进种植成功后,根据农民群众种植经验,摸索出适宜该地区的种植模式,现介绍如下。

1 选地施肥

生姜喜爱和煦、潮湿的环境条件,据其不耐低温霜冻、不耐强光,又对水分有着严格的要求,通常会选择土壤肥沃疏松、浇灌方便、适宜建设移动大棚的地块[1]。生姜不宜连作,一般会与其他的作物进行3年以上的轮作倒茬。严格遵循施足底肥、多次追肥的原则,施腐熟鸡粪5 m3/667 m2左右,氮磷钾复合肥100 kg/667 m2。为防治地下害虫,在深翻土地前将3%辛硫磷颗粒剂撒施2 kg/667 m2。根据不同的生长时期追加相应的肥料,姜苗生长期追氮肥,在根茎膨大前,追施硫酸钾肥和适量氮肥,钾最多、氮次之、磷最少。

2 择种催芽

该地区没有专门的生姜品种,选择种植的品种以安徽阜阳地区的地方品种为主。按照块姜的大小不同,分为大姜、中姜和小姜种,择种时根据需要而定。在选择好的土地中,以中姜种为例,播撒大约500 kg/667 m2的种子。姜种以皮色鲜亮、色感新鲜、质地硬为宜,并且无姜发霉、腐烂的部位。姜种播撒前30 d左右,选择晴天,将姜种清洗干净并消毒,用高锰酸钾溶液浸泡姜种大约15 min左右,取出晒2 d左右,注意温度要适宜,可上午取出下午收回[2]。之后便可进行催芽,该地区在催芽时气温较低,应在室内或日光温室内进行催芽,催芽温度保持在20~25 ℃,湿度保持在70%,用稻草或棉袄覆盖姜堆25~30 d,切记要使其能够平均受热。当姜芽长到0.5~1 cm时,便可播撒姜种。

3 适时播种

根据气候条件,该地区可在3月末开始播种。一般采用条播的方法,行距根据大棚宽度可进行调整,以中号姜为例,行距40~50 cm,沟宽24 cm,沟深10 cm,株距24 cm,要保持沟底的平整。播种前应在种植沟内浇底水,使其均匀湿润,大约1 h之后播撒姜种。播种前要进行掰种,选择一个短壮芽进行掰种,其余的芽要抹去,种块大约50 g以上,掰种时发现姜种褐变或腐烂,一定要剔除。播种时要求姜种平放,并且种芽面向一个方向,播种后进行覆土,覆土厚度5 cm。为促进姜苗出土,通常采用地膜覆盖的方式来提高温度。为方便操作,播种一行覆膜一行。为防止杂草生长,在播种后覆膜前可喷施二甲戊乐灵除草剂。

4 田间管理

播撒姜种后、姜苗长出前,一般不对其灌溉、透风,只有在姜苗长出后方可漏风和灌溉少量的水分。在此期间要控制大棚内的温度,白天大约在24 ℃,夜晚在17 ℃左右。当姜苗全部长出后,可以撤掉地膜,温度控制在白天25 ℃、夜晚17 ℃左右。之后便要开始掌控施肥和浇水的分量,在姜苗高大概30 cm时,施尿素10 kg/667 m2,根据其高度可以适当结合尿素和复合肥,各施10 kg/667 m2。當姜苗长到7个左右分枝时,可以根据土壤的情况,适当追加肥料,以复合肥和尿素4∶1的比例搭配。

生姜既怕水分少又怕水分多,要在相应的时期对应相应的水分,保持土地湿润。随着气候的变暖,水量也要适当加大。在多雨季节,注意大棚周围雨水不要进入棚内,排净多余的水,以免姜瘟的发生。在夏季高温干燥天气,要适当遮阳和浇水降温,最好是在早晚浇水。在浇水和施肥的同时,适时进行培土,每次培土厚3 cm,生育期内可2~3次。在收割前30 d,追加硫酸钾肥,大约18 kg/667 m2。此外,若要推迟收割时间,可增大产量。此时一般采用喷洒硫酸钾肥的方法,在叶部喷洒1~2次。

5 预防虫害

病害主要有姜瘟病和炭疽病。姜瘟病以综合防治措施为主,一般使用轮作换茬的方法,严格挑选健康的姜种,合理浇水、排水,保证肥料的利用;还可以使用化学药剂防治,在发病初期用世高水分散粒剂2 000倍液喷施;炭疽病一般直接采用化学药剂来防治,比如40%氟硅唑6 000倍液喷施。虫害主要包括叶螨、菜青虫等,主要采用高效、低毒的药剂防治,用阿维菌素叶面喷施。

6 采集收割

生姜的收获一般分为收种姜、收嫩姜、收鲜姜3种。种姜和鲜姜可一起收获,若提前收获种姜,应在幼苗期结束后收割。由于在移动大棚内种植,收姜一般在初霜之后10~15 d内,可大大提高生姜产量。还可根据市场需要,提前或者推迟采割,贮存起来,保持温度在15 ℃左右,注意均匀通风。

参考文献:

[ 1 ] 高德民.生姜生物学特性的研究[J].中国野生植物资源,2011(03):24-25.

[ 2 ] 黄浩清.生姜高产栽培技术[J].湖南农业科学,2011(12):57-58.

(收稿日期:2018-05-09)

猜你喜欢
保护地生姜技术
近50年自然保护地旅游研究进展与启示
黄山区自然保护地建设与发展刍议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嚼生姜对付小感冒
全国自然保护地大检查启动
探讨电力系统中配网自动化技术
移动应用系统开发
北京市中小企业优化升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