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歌曲《水调歌头》

2018-09-10 19:06李一鸣
大东方 2018年5期
关键词:音乐风格旋律节奏

摘 要:诗词与音乐从一开始就结下了不解之缘它们在音乐发展的长河中彼此依附、荣辱与共。《水调歌头一一明月几时有))是由苏轼作词,梁弘志作曲的抒情艺术歌曲。它在旋律走向和节奏的变换上都比较平稳,突出抒情的音乐风格,演唱者在情感的把握上也应该充分的体现词中思乡的情慷,这首曲可称得上诗词与歌完美结合的典范之一,是中国民族歌曲中的经典之作。

关键词:诗词与音乐;音乐风格;旋律;节奏;情感

《水调歌头一一明月几时有》是宋代文学奖苏轼的中秋在密州时所作的一首词。这首词足以中秋节为铺垫,以月亮作为载体,来表现作者苏轼对于弟弟苏辙七年末见的思念之情,以及对于世间的悲欢离合的痛苦和无奈。后人将次首词配上乐曲,以歌曲的形式将词中所要表达的意思唱出来,让世人能够通过音乐史加形象的感受到这首词所要表达的意思,让原本比较枯燥的词通过加入旋律史加深入人心。后人通常以这首曲子抒发自己对于亲人朋友或家乡的思念。这首曲子也被列入了表现中秋节思乡情绪的代表作。

一、旋律写作特点

在一首歌曲中,旋律线控制着整首曲子的情感起伏基调。是确定歌曲情感的最重要的基础。《水调歌头一一明月几时有》这首歌曲因为歌词所想要表达的意思,确定了这首歌曲是表现中秋节思乡的情感。

旋律的自然基础旋律线和节奏的有机结合,才司一以使一首曲子所要表达的意境史加的明确。节奏的强弱变化和节奏类型的正确选择司一以让整首曲子史加的生动形象。《水调歌头一一明月几首有》这首歌曲为4/4拍的歌曲,其强弱规律为“强弱次强弱”这样的强弱关系让整首曲子史有层次感,对于歌曲的情感可以史好的把握。并目_整首曲子的节奏类型大部分都选择四分音符、八分音符、全分音符和大附点。这样的节奏类型的选择巧妙的将整首曲子的速度放慢了,确定了整首曲子在歌曲分类中分为抒情类的艺术歌曲。歌曲中所有的节奏的变化都比较平稳,通常都足八分音符变化为四分音符或者四分音符变化为_分音符。这样在节奏的变化上得到缓冲,起伏感比较自然。小会让整首曲子的节奏变化感到很突兀。这样的节奏增加了《水调歌头一一明月几时有》在社会上的传唱度。

二、歌词独特意境

在艺术歌曲中歌词是歌曲含义的倾述,《水调歌头一明月几时有》的歌词是来自宋代苏轼的所做的词,是苏轼在中秋节喝酒后,思念自己七年未见的弟弟苏辙所创作的词。苏轼通过自己的词,为世人勾勒出了一副亲人不在身边,中秋之夜只有一轮明月陪伴着自己的凄凉画面。每句词里都透露着丝丝寒意和对于亲人团聚迫切情绪。

“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此句,可以看出来苏轼对于月亮的崇高敬意,认为今夜的月亮这么亮一定是一个好日子。在这样一个美好的夜晚,本应该有亲人、朋友的陪伴,但自己却只是孤身一人。即使有明月陪伴,也抵挡小住自己心里的孤独之感。这种美好和孤独的对比将苏轼浓郁的思乡之情反衬得淋漓尽致。“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此句词又表现了苏轼无奈的接受现状,他明白人世问的悲欢离合就像月亮有阴晴圆缺一样正常,从古到今想要两者想要兼备这种愿望是很难实现的。整首词的整体思想又在这里得到了转变,苏轼从最开始的黯然失色到现在接受现状,表现出了他内心的无奈,但又不得不接受的复杂情绪。在歌词的最后一句“但愿人长久,千里共蝉娟”点出了整首的感情基调,可谓点睛之笔。虽然对于此现状难以改变,但是苏轼在词的最后也表现出了他对于世人的祝福,另一方面也表现出了他对于家人团聚的期待和渴望。希望世间的所有的亲人能够平安,享受团聚的幸福。

三、音乐与词的结合

在艺术歌曲中,歌词和歌曲无疑是两个密不可分的搭档,歌词与歌曲也互相为彼此增加了艺术色彩。因此歌词是歌曲含义最好的倾诉,歌曲是歌词最形象的宣泄。《水调歌头一一明月几时有》这首抒情类的艺术歌曲,其最大的艺术特点是将诗词语旋律完美的结合,诗词中所要表现的意境,加上旋律,使之成为一首诗与音乐完美结合的经典之作,歌词与旋律做到了完美的融合,浑然一体,将思乡的惆怅以及对于中秋佳节小能与亲人团聚,只有一轮明月陪伴的孤独之情

通过音乐表现得淋漓尽致。

《水调歌头一一明月几时有》这首作品因为词的本身所要表现的就是一种悲凉的情绪,整首曲子分为3段,第一段是以诗人的想象为主,表现的是一种对于月圆的一种遐想,这个时候诗人的内心还是比较平静的,但也带有淡淡的惆怅。因此第一段的旋律则是以一种平稳的旋律进行的,给人一种叙述感,用这种平稳的音乐让听者感到一种无奈和惋惜。第二段则是整首艺术作品的高潮部分,这一部分主要就是表现诗人内心的一种小平衡,他认为明月小应该对人有怨恨之情,小明白为什么偏在人离别的时候才圆,从这一段的词中可以感受到诗人因为孤独而内心荡起了一层涟漪。因此在第_段的旋律上而明显与前而第一段的旋律进行小同,这一段的音乐波荡感比较明显。旋律也相较第一段也明显的小同。比较有起伏感。最后一段又重回了第一段时的平静。在词的内容中可以感受到诗人的内心对于这种现状也得到了释然。明自了世上的悲欢离合足很正常的,也默默地接受了内心的这一种孤独感,在最后也表现出了对于世人的一种期盼之情,所以这一段的旋律进行又恢复到了第 一段内心的平静,旋律线条具有连贯性。

整首音乐通过这二个小同版块旋律音乐的进行,让人的心境跟随歌曲一起跌倒起伏,完全投入到歌曲本身的意境中去,让听众可以史形象的感受到歌曲的情绪转换,史接近于这首歌曲的灵魂。这首艺术类的抒情作品为我国民族艺术歌曲的创作奠定了基础。

参考文献

[1]吴熊和.唐宋词通论[M].商务印书馆,2003,10.

[2]梁茂春.中国音乐通史教程.中央音乐学院出版社[M].2005,6.

[3]朱立元.美學.高等教育出版社[M].2001,6.

[4]彭吉象.艺术学概论[J].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3,(6).

作者简介:

李一鸣(1996-),女,聊城大学音乐学院17级研究生,专业为音乐,研究方向声乐表演。

(作者单位:聊城大学)

猜你喜欢
音乐风格旋律节奏
唐代口哨旋律拟解
浅谈陕西筝曲《云裳诉》的特色音乐风格
吃饭有个最佳节奏
节奏学习也可以变得很有趣
拉赫玛尼诺夫浪漫曲音乐风格研究——以《春潮》为例
吟诵的旋律性初探
无与伦比的月光之美——两首同词艺术歌曲《月光》的音乐风格及演唱技巧
YOUNG·节奏
7月,盛夏的旋律
国企反腐开启“一天查处一人”节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