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科院校硕士研究生教育满意度调查研究

2018-09-10 00:46徐然刘海斌苏美琼古巧珍尹会鹃
高教学刊 2018年22期
关键词:研究生教育问卷调查满意度

徐然 刘海斌 苏美琼 古巧珍 尹会鹃

摘 要:采用问卷调查、统计分析等研究方法,调查和分析我校研究生教育总体满意度,并在课程学习、科研训练、导师指导、管理服务等方面具体分析其满意度。研究表明,我校硕士研究生教育总体满意度较高;课程学习、科研训练、导师指导、管理服务等方面的满意度,有明显差异。针对调查结果,提出相应的改进建议。

关键词:农科院校;研究生教育;满意度;问卷调查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6-000X(2018)22-0181-04

Abstract: Questionnaire and statistical analysis were used to investigate the postgraduate students' satisfaction in Northwest A&F University. The results showed the degree of overall satisfaction was high and different degrees of satisfaction with regard to curriculum learning, scientific research training, tutor guidance, service and management. Some advice was given according to the results.

Keywords: agricultural college; postgraduate education; degree of satisfaction; questionnaire

美国在20世纪50年代开始高等教育学生满意度研究[1]。经过不断发展,目前对于学生的满意度调查研究已广泛被欧美国家认可[2]。我国学生满意度研究起步比较晚,始于20世纪90年代末[3],通过不断摸索,也取得了一定的学生满意度调查的理论成果和经验[4-7]。近年来,我国研究生规模迅速扩大,特别是硕士研究生的招生規模,更是急速增大,随之而来的研究生教育质量问题不容忽视。对于研究生教育质量评价,作为教育的主体——研究生对教育的满意度是比学生评教更为全面与先进的方法[8]。因此近年来,教育满意度评价已经成为衡量和评价研究生教育质量的重要方法。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作为我国一所具有重要学术影响力和社会影响力的农林高等学府,研究该校的研究生教育满意度,对于表征农林院校研究生教育满意度具有良好代表性。本研究以该学校硕士研究生作为主要调查对象,旨在反映农科院校硕士研究生对教育满意度的评价,从而发现问题,提出建议并加以改进,为提高研究生教育质量提供参考依据。

一、研究对象与方法

(一)研究对象

本次调查以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硕士研究生为研究对象。调查涉及20个学院(系、所),按照在读研究生人数比例发放问卷790份,回收有效问卷746份,有效回收率94.4%,其中男性295人,占39.5%,女性451人,占60.5%。问卷主要针对二、三年级的硕士研究生,其中二年级283人,占37.9%,三年级463人,占62.1%。从学位类别看,涵盖了学术学位型硕士研究生和专业学位型硕士研究生,其中学术学位型550人,占73.7%,专业学位型196人,占26.3%。从学术学位型研究生的学科门类看,共包括农学、管理学、教育学等11个学科门类,其中农学285人,占38.2%,工学91人,占12.2%,理学88人,占11.8%。

(二)主要研究方法

本次调查采用问卷调查法,从影响研究生教育质量的因素入手,参照北京理工大学学位与研究生教育中心研制的“研究生教育满意度度量表”来设计调查问卷。应用SPSS22.0对问卷数据进行处理。本次问卷的Cronbach's Alpha 系数值=0.916,说明所制定的问卷信度指标理想;问卷的KMO系数值=0.938,说明本次问卷样本充足度较高。总体来说,问卷具有良好的代表性。

二、研究结果与分析

(一)总体满意度

本研究中的总体满意度是指硕士研究生对我校在研究生课程学习、科研训练、导师指导、管理服务等各方面的综合评判。它在一定程度反映高校研究生教育的总体水平。调查结果显示,我校硕士研究生教育总体满意度高达81.0%,总体不满意度仅占4.9%(见表1)。

具体分析发现,硕士研究生满意度最高的是对导师指导的满意度,达86.8%,高于我校硕士研究生教育总体满意度近6个百分点,排名第二的是对课程学习的总体满意度,占85.7%,对科研训练总体满意度和教育总体满意度基本持平。总体满意度最低的是管理服务,仅占74.7%,低于教育总体满意度6.3个百分点。

(二)课程学习满意度

课程学习是研究生教育的基本环节,是影响我校研究生教育质量的重要因素之一。本次问卷调研从课程体系结构、课程前沿性、教师教学方法、教师教学水平等方面考察硕士研究生对课程学习的总体评价。从课程学习在知识基础、学习兴趣、学科前沿、科研方法、创新能力等方面对硕士研究生的作用进行具体剖析和评价。

如表2所示,硕士研究生对课程体系结构的总体满意度76.0%,对课程体系结构不满意的研究生不超过3%,说明我校硕士研究生的课程体系结构比较合理,公共必修课-专业必修课-选修课-补修课的课程设置对完善硕士研究生的知识结构发挥着重要作用。但也不可忽视某些专业某些课程的设置可能不尽如人意,与硕士研究生需求差距较大,需要逐步改进。

研究生课程教学不同于本科,要体现课程的前沿性,让学生掌握本学科专业领域的最新进展,以此激发研究生的兴趣。调查结果表明,70.4%的硕士研究生对课程前沿性总体上满意,但有近30%的硕士研究生对课程前沿性给予了“一般”、“不太满意”、“非常不满意”的评价。未来,须引导和加强研究生课程的前沿性。

课程学习是教师和研究生的互动过程。教师教学方法和教学水平直接影响研究生的培养质量。表2显示,硕士研究生对教师的教学水平总体满意度较高,达83.4%,不满意度较低,仅占2.2%。针对不同硕士研究生群体,教师需要用适当的教学方法去授课,因人制宜随机应变。74.5%硕士研究生对我校教师教学方法总体上满意。

具体分析课程学习对硕士研究生的作用,结果如表3所示,75.3%硕士研究生认为课程学习对夯实基础知识有很大或较大的作用,对于课程学习对提升学习兴趣、了解学科前沿、学习科研方法的作用,超过60%以上的研究生选择了“很大”、“较大”,但在课程学习对提高创新能力方面的作用,选择“很大”和“较大”选项的硕士研究生不到60%。

(三)科研训练满意度

对研究生来说,科研训练是一项重要工作。本次问卷主要针对研究生参与科研项目的数量、质量、作用等方面进行调查。

一般来说,参与的科研项目的数量和质量与研究生所学成正比。从量上分析调查结果,49.8%硕士研究生参加了3项科研项目,30.9%硕士研究生参加了2项科研项目,值得关注的是0.3%硕士研究生未参加过科研项目。从参与科研项目质量来分析,如表4所示,55%硕士研究生认为其参与科研项目的学术含量“很大”或“较大”,45%研究生认为其参与科研项目的学术含量“一般”或否定其学术含量。可以看出,研究生参与科研项目的数量是可以的,但质量却有待提高,这需要学校在研究生导师年审时,提高审查质量和标准,从源头上提升导师的科研项目质量。

关于科研训练的作用,84.4%硕士研究生在科研训练对提高学术素养的作用上选择了“很大”或“较大”,79.2%硕士研究生认为科研训练对提升实践能力的作用很大或较大,76.5%硕士研究生认为科研训练对提高创新能力的作用很大或较大,但在就业竞争力方面,37.7%硕士研究生认为科研训练对提升就业竞争力的作用一般或较小。

(四)导师指导满意度

导师对研究生的指导水平直接关系着研究生培养质量。本次问卷调查从导师的学术水平、道德修养、指导频率、指导水平等方面开展,结果如表5所示。

为人师表,导师的学术水平和道德修养在潜移默化中影响着研究生的求学和为人处世。结果表明,我校硕士研究生对导师的学术水平、道德修养总体满意度较高,分别达到81%,82.5%,其中53.7%硕士研究生对导师道德修养非常满意,约6%硕士研究生对导师的学术水平和道德修养不满意。

导师指导研究生的频率和指导水平影响着研究生的培养质量。不肯花时间指导研究生的老师不是一个好导师,培养出来的研究生的质量自然无法保证。调查结果显示,76.4%硕士研究生对导师指导频率总体上满意,78.2%硕士研究生对导师指导水平持非常满意或比较满意的態度。这说明在招生规模不断扩大的环境下,我校紧跟时代步伐,摸索推行的第二导师、校外导师等指导模式,基本能够适应硕士研究生的需求。

导师指导的效果要通过研究生感知和评论,表6显示研究生对导师指导的作用评价。结果表明,近80%硕士研究生认为导师指导对自己学术兴趣和专业知识的提高有很大或较大的作用,81.4%硕士研究生认为导师指导对提升科研能力的作用很大或较大,尤其值得一提的是,86.3%硕士研究生认为导师指导对其道德修养的作用很大或较大。这个指标正印证了近年来我校不断提高研究生导师年审标准的努力和效果。

(五)管理服务满意度

学校对研究生的管理和服务是影响研究生教育的外在因素。

研究生的奖助体系主要包括奖学金、助学金、助研津贴、助学贷款等。从表7可以看出,硕士研究生对奖助体系满意度约75%,25%硕士研究生对奖助体系不太满意。研究生奖助体系和制度是研究生教育的有力后盾,合理的奖助体系能激励研究生的学习和科研等。调查结果说明我校的奖助体系基本合理。这与我校的一系列举措息息相关,比如,对经济困难的学生开通入学“绿色通道”,发放困难补助,购置生活用品,设计和优化奖助体系和有关制度等。

食堂、宿舍、图书馆是研究生生活和学习的基础设施,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研究生的生活和学习质量。表7显示,硕士研究生对宿舍和食堂的满意度较低,分别为59.2%,63.2%,这说明我校还需加强宿舍和食堂等硬件条件的改善和提升服务质量。硕士研究生对于图书馆的满意度比较高,达到83.5%,不到5%硕士研究生对图书馆持不满意态度。此外,硕士研究生对学校的学生管理的满意度约在77%,说明我校的学生管理工作基本合理,但仍需继续提升服务质量,为研究生提供更加人性的管理。

三、结束语

(一)加强课程建设是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的前提

在研究生课程学习评价上,课程前沿性评价较其他偏低,对于课程学习的作用评价来看,在提升学习兴趣、了解学科前沿、提高创新能力方面,硕士研究生选择“很大”比例偏低。加强课程前沿性、及时更新课程内容,把创新能力培养融入研究生教育的全过程,引入创新相关课程或在线MOOC以提升创新能力,充分利用翻转式教学、混合式教学以提升学习兴趣等。

(二)科研训练学术含量有待提高

我校硕士研究生参与科研项目数量还可以,但质量还有待提高。对于科研训练在提高就业竞争力方面的作用,硕士研究生选择“很大”较少,尤其在科研训练提高学术含量的作用,选择“很大”选项的硕士研究生比例很低。随着研究生的膨胀,就业竞争力是研究生关心的话题。传统的培养模式更注重学术培养,与社会需求有一定的差距,硕士研究生对科研训练对提升就业竞争力的满意度自然不高。在学术含量上,硕士研究生大多数只是初步接触科研训练,在导师和博士的指导下进行科研工作,如何提高硕士研究生学术含量还有待于摸索。

(三)导师指导是提高研究生教育质量的重要保证

我校硕士研究生对导师指导满意度和作用评价反映出我校导师整体素质较高,但学校还应该顺应研究生培养的个性要求,积极推动和落实导师组、第二导师、校外合作导师等多种指导方式,既独立自主又分工合作,同时定期开展导师培训,落实导师年审和考核制度,确保提升研究生教育质量。

(四)研究生培养环境有待进一步提高

在管理服务方面,研究生对食堂和宿舍的满意度低于其他指标,这是大多数高校均存在的问题。面对广大硕士研究生,一方面学校要不断提升和完善食堂和宿舍等基础实施建设,更重要的是做好食堂和宿舍的后勤管理和服务工作,要做好有关信息的及时传递,主管部门工作人员和学生间的定期沟通、见面等工作,得到同学们的理解,保证研究生吃得放心、住得安心,是保证研究生科研学习和工作的大前提。

参考文献:

[1]刘凯,张传庆.中外高等教育满意度研究述评[J].高教发展与评估,2013(02):45-52.

[2]胡乔,彭彦铭,陈强,等.体育学硕士研究生教育满意度调查研究[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14(03):87-91.

[3]易兰华.我国高校学生满意度测评研究述评[J].江西科技师范学院学报,2009(02):59-61.

[4]赵国杰,史小明.对大学生高校教育期望质量测度的初步研究[J].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02):89-92.

[5]常亚平,侯晓丽,刘艳阳.中国高校大学生求学满意度测评体系和评价模型研究[J].高等教育研究,2007(09):82-87.

[6]赵伶俐,潘莉.高校学生对教学、任课教师和课程满意度的调查[J].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03):119-124.

[7]傅真放.高等学校大学生满意度实证分析研究[J].高教论坛, 2004(05):12-18.

[8]王国强,沙嘉祥.高校学生满意测评应用研讨[J].中国质量, 2002(12):55-58.

猜你喜欢
研究生教育问卷调查满意度
2021国庆档总票房43.85亿元 满意度创历史新高
16城市公共服务满意度排行
研究生教育管理中的问题分析及对策研究
MOOC在研究生教育中的应用探究
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职业性的缺失与对策研究
媒介融合背景下的分众传播与受众反馈
高校“院任选课” 情况调查及问题解析
大学生对慕课的了解和利用
高校科研团队与研究生创新人才培养研究
基于顾客满意度的供应链绩效测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