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民馆长:文化志愿服务新模式

2018-09-10 01:45
图书馆论坛 2018年9期
关键词:馆长市民志愿者

1 背景

目前佛山自助开放、无人值守的智能图书馆超过200家,分布于全市城乡。智能图书馆带给民众便捷的文化服务的同时,相应地会增加资源供给、场地管理、人员保障、活动组织、宣传推广等成本。2017年,佛山市文广新局、佛山市图书馆选择16家智能图书馆进行“市民馆长”运营试点,探索文化志愿服务新模式,尝试建立“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志愿者助力”的公共文化空间运营新机制。

2 做法

2.1 文化志愿者:从参与服务到运营服务

市民馆长强调文化志愿者对公共文化服务的参与热情和运营能力。文化志愿者担任市民馆长,主要职责包括:(1)参与智能图书馆的日常运营、维护与监管;(2)宣传、推广服务与资源,根据情况及时调整馆藏资源;(3)加强图书馆与读者的沟通,定期开展市民文化需求调研;(4)组建文化志愿者小分队,服务周边市民;(5)策划、组织文化活动。

2.2 公共图书馆:从文化供应到文化培育

图书馆进行市民馆长模式探索,培育具有管理能力和文化生产力的志愿者团队,创新公共文化供给机制。一是制度建设。在文化志愿者管理体系下,市民馆长不仅有相应的管理办法和服务协议,规定馆长的服务内容和权责,还有专属的激励政策,包括资源的优先借阅、活动的优先参与、场馆的免费利用、文化信息服务和业务指导;通过服务评定获得表彰等。二是递进的培育方式。候选馆长需进入为期一个月的基础业务培训营,学习业务知识、技术应用及文化活动策划等;通过考核进入试用期,参与由国家、省市专家授课的社会管理、文化艺术等公益培训课程和学习交流活动;正式上岗后,通过绩效评估与星级评定,获得更多专业培训、外出学习机会。三是多元的资源扶持。整合全市公共文化资源,为市民馆长运营智能图书馆提供资源保障、宣传推广等。市民馆长还可以申报志愿者服务项目、公共文化创新项目或参与阅读推广项目创投大赛等,获得政府或社会扶持。

3 成效

2017年4月23日“世界读书日”,10位来自各行各业的文化志愿者被聘为首批市民馆长。一年来,他们成功运营了智能图书馆,为市民带来100多场文化、艺术、教育、科技活动。

图1 首批市民馆长获颁聘书

3.1 提升了基层文化服务质量

文化志愿者以市民馆长形式直接参与公共文化设施建设与管理,缓解了公共文化服务人力资源短缺压力,促进了市民需求与文化资源供给的对接,逐步打造出符合社区居民阅读兴趣的馆藏资源结构,以及符合城市特色、满足市民需求的文化品牌活动。市民馆长运营的智能图书馆实现一周一活动格局,部分馆甚至一周开展四场活动。祖庙路自助图书馆、西南公园自助图书馆率先组建了文化志愿者小分队,服务周边市民。尼奥斯自助图书馆毗邻城中村,附近有多家幼儿园和学校,市民馆长安安建议图书馆投放绘本图书,带领“天使妈妈志愿队”讲绘本故事,该馆成为附近市民亲子阅读活动的大本营。

3.2 引导了社会自我服务自我管理

以“管”为主的特性让文化志愿者从公共文化服务的参与者转变为管理者,增强了志愿服务的认同感与自豪感,引导社会自我参与、自我服务、自我教育、自我管理。在市民馆长推动下,首批开放的智能图书馆在环境、服务、卫生、安保等各方面得到提升。一批能力强的文化志愿者在市民馆长模式下脱颖而出,打造出一批个性鲜明的馆系活动。从事对外贸易工作的陈巧文在尼奥斯自助图书馆办起了英语角。梁国涛、谭敏华等与10多名市民组建“红楼雅集”主题读书会,开展了《红楼梦》系列阅读分享活动。

3.3 促进了图书馆与社会互动发展

市民馆长模式让图书馆与社会力量在合作中不断磨合,促使志愿服务与社会发展同步同调。一方面,社会力量直接参与运营,倒逼公共文化服务在社会监管下更完善;另一方面,社会力量在政府引导下,提高了参与公共文化服务的积极性,强化了公共文化服务供给。未来佛山文化志愿者团队将推动市民馆长模式在基层逐步展开,促进镇(街)、社区公共文化服务更趋完善。

猜你喜欢
馆长市民志愿者
志愿者
我是志愿者
请专家
为志愿者加油
话剧的盛会·市民的节日
我是小小志愿者
打造城市名片 方便市民出行
“意义”的问题所在
2013年广西公共图书馆馆长高级研修班
重庆市首届市民健康知识有奖竞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