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的研究现状及展望

2018-09-10 01:10浙江大学宁波永新光学股份有限公司李有绪李斌
中国商论 2018年13期
关键词:利益成员创新能力

浙江大学 宁波永新光学股份有限公司 李有绪 李斌

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的发展,增进了各国之间的经济文化交流,但也加大了国家之间的竞争力度。要求各国提高技术创新能力,发挥产业创新优势,以应对经济全球化的影响。因此,发展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有利于资源优化配置、形成创新合力,提高创新速度,以提升本地区的竞争力,进而提高国家竞争力。

1 浅析我国产业技术战略联盟的发展现状

在不同的历史时期下,我国不断对创新加大了重视程度,1995年,江泽民同志在全国科学技术大会上提出了创新的重要性,“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自十八大以来,在习总书记发表的讲话中,仅创新一词就达到了千次以上,以落实创新发展战略。

相比于国外来说,我国在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研究上起步较晚,直至2005年才提出了技术创新这一理念,以应对我国技术创新能力差的问题。有利于将企业、产业、市场融为一体,从而实现技术创新,为我国后续发展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指明了方向。2008年,我国政府部门出台了一些规定、办法,明确了发展“联盟”的重要性,并在2010年正式提出了产业技术创新联盟的理念,促使高校产业、科研产业、企业等参与到联盟中来,以制定战略联盟方案,推动我国产业技术创新的快速发展[1]。

近些年来,随着国家扶持力度的加大,推动了我国产业技术创新联盟的发展,各省市均已建成了战略联盟,从最初的农业、钢铁等4个产业中发展到现在的各个产业,获得了良好的发展。例如,以广东省为例,在国家推出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后,仅在2010年就迅速构建了34家战略联盟,能有效推动广东省产业经济的发展。虽然我国已经全面构建战略联盟,但区域发展不平衡的问题仍然存在,西藏自治区在2011年仅构建了3家战略联盟,东西部差距比较明显。

2 探究我国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发展中存在的不足

2.1 资金短缺问题严重

在构建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时,对资金的需求量比较大,以支持联盟的正常运转。我国学者对国内外战略联盟的发展情况进行了探究,发现欧美等国战略联盟的运转情况比较好。其中一个原因是国家为战略联盟投入了大量的资金,而我国战略联盟的发展主要靠企业自主筹集科研经费。在这种情况下,企业的前期投入比较多,打击了参与联盟的积极性,影响了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的发展。

2.2 缺少技术创新能力

对于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来说,技术是其运转、发展的保障。在我国现有的战略联盟中,大部分联盟还比较依赖国外的技术,自主创新的技术比较少,成果转化率低,影响了战略联盟的产业竞争力。根据2015年某省调查报告显示,在60家联盟内,55%左右联盟的核心技术依赖于国外,其依赖程度达到了40%,另有20%的联盟,对国外技术的依赖程度达到了50%~70%之间,产业技术创新能力比较差。

2.3 稳定性比较差

我国发展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的时间还不到十年,尚处于发展、研究阶段,使得战略联盟的发展存在很多的问题,如资金筹备不足、利益分配不均等。在这种情况下,导致联盟成员之间互不信任,企业对联盟缺少忠诚度,成员流动性比较强。

2.4 缺少共同的利益目标

战略联盟成员主要为企业、科研机构、高校等,其运营模式、利益诉求、管理模式等存在较大的差异性。在这种情况下,若采用集中管理的模式,容易对某些成员的利益造成影响,从而影响联盟成员之间的关系,难以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目标[2]。

3 我国发展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的策略

3.1 优化政府引导职能

国外在发展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时,政府为其提供了充足的资金支持,确保联盟可以正常运转,提高科研水平。反观我国,联盟的运营资金主要由企业自行筹备,会加大企业的前期投入成本,且存在一定的回报风险。虽然政府提供了一些科研资金,但投入力度不够,难以满足实际需求。对此,政府应强化自身的引导职能,以解决战略联盟资金短缺的问题。例如,一是加大财政资金投入力度。由于战略联盟每天消耗的资金量比较大,政府难以承担这部分费用,对此,应根据战略联盟的产业类型、科研能力、社会效益、经济价值等进行分析,将战略联盟划分为不同的标准、层次,有利于实现资金效益最大化,降低政府的财政负担。二是加大政策扶持力度。现阶段,我国已全面实行“营改增”战略,企业的税负明显降低。但联盟成员需要自筹资金,会增加企业的运行成本,会影响其参与战略联盟的积极性。地方政府可在“营改增”的基础上进行优惠,进一步降低企业的税收成本,从而提高企业参与战略联盟的积极性。三是政府可出面构建战略联盟融资平台,吸引社会资本、商业银行、信托机构等参与到平台中,有利于拓展企业的融资渠道,缓解资金短缺的问题。同时,对于一些高新技术类企业,政府可出面协调各金融机构,为企业提供低息贷款。在这种情况下,能有效提高企业的融资能力,获得更多的资金支持,以保障技术创新工作顺利进行。

3.2 提高战略联盟的技术创新能力

现阶段,我国大多数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过于依赖国外的技术,导致自身缺少创新能力,不仅会增加联盟技术创新成本,还会影响其市场竞争力。因此,应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提高战略联盟的技术创新能力。

第一,战略联盟应转变现有的技术创新理念,实现“技术研究”到“自主创新”方向的转变,尽量减少对国外核心技术的依赖,以提高联盟的市场竞争力。对此,各联盟成员要制定正确的发展战略,应以关键设备开发、高新技术创新为目标,优化短、中、长期目标,确保技术创新符合市场的发展需求,以展现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的核心竞争力[3]。

第二,为了保障产业技术创新工作顺利进行,联盟成员应发展产业技术创新链模式,充分整合现有资源,将企业、科研机构、高校整合在一起,共同创新产业上下游产品,以强化创新产业链优势。同时,龙头企业应发挥自身的主导地位,与中小企业的产业技术进行结合,以实现优势互补,不断提高技术创新水平,实现战略联盟的可持续发展。

第三,政府应优化战略联盟评价体系,全面审核联盟的综合实力,如联盟规模、成员结构、科研价值、创新能力等。同时,应适当增加创新能力的权重,强化各联盟成员的重视程度。另外,政府可将综合评估结果与财政拨款、政策相挂钩,以激发联盟成员参与技术创新的积极性,进而提升技术创新效果。

3.3 强化战略联盟的稳定性

现阶段,虽然我国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发展较快,但联盟成员流动大仍是主要问题,导致联盟缺少稳定性,不利于技术研究项目的发展,难以实现其核心竞争力。因此,战略联盟应注重对成员的培养,提高成员对联盟的忠诚度,推动自身安全、稳定的发展。例如,一是联盟应积极组织开办技术讨论会、学术交流会等活动,促使联盟成员之间相互交流、相互合作,有利于提高联盟的经济实力,增进联盟成员参与合作的信心。二是联盟应定期开展考核体制,对企业、高校、科研机构的信用情况进行考核,以每月为期限进行对外公布,一方面有利于提高联盟的美誉度,打造良好的联盟形象;另一方面有利于社会或其他联盟组织了解各个企业的信用情况,提高社会对企业、联盟的监督意识,实现成员与联盟共同发展。三是我国政府应大力推动第三方中介机构的发展,有利于为企业和联盟服务。当企业需要加入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时,可通过中介机构了解本地区联盟的实际情况,从而选择最适合自身发展的联盟,避免出现二次流动。同时,中介机构也可为联盟推荐优秀企业,以壮大联盟的实力。但需要注意的是,政府应加大对中介机构的监管力度,确保其可以正确评价企业或联盟,以推动双方快速发展[4]。

3.4 建立利益共同体

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的主要成员为高校、企业、科研机构,其运营模式、利益诉求、发展方向等存在明显的差异性。导致联盟难以制定统一的管理规范,会加大成员之间的矛盾,对联盟的凝聚力和战斗力会造成影响。因此,需要联盟基于成员的利益出发,找准联盟的定位,以建立利益共同体,有利于提高成员的意识。同时,成员刚进入联盟期间,其利益会出现明显的波动,部分成员无法接受这部分的损失,影响了成员之间合作的积极性。因此,一方面需要联盟对新加入的成员进行培训,使其了解联盟的规章制度,避免打击成员的合作积极性;另一方面成员自身要做好收益预期规划,了解自身存在的不足,分析与战略联盟存在的不匹配之处,积极进行改正与完善,以实现利益共享。另外,联盟在运营期间,经常会面临一些风险问题,包括信用风险、市场风险、法律风险等。而联盟作为一个利益共同体,理应实现“利益共享、风险共担”。因此,需要培养联盟成员的风险意识、危机意识,提高联盟抵御风险的能力。并针对各个成员的利益贡献、风险防范等情况进行综合分析,科学分配利益与责任,以实现“内部和谐、外部发展”的目的。

4 结语

综上所述,我国通过发展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有利于整合地区的经济优势、技术优势、文化优势等,整体提高联盟的核心竞争力,从而推动联盟经济、区域经济、国民经济的发展。但在实际运行阶段还存在明显的不足,包括资金短缺、技术创新能力不足、稳定性差、缺少共同利益目标等。要求政府和各战略联盟组织,认识到问题存在的原因,积极采取相应的防范措施,以推动我国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快速发展,实现其应有的效益。

参考文献

[1] 孙妍妍,王斌.天津市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现状与发展对策分析[J].现代国企研究,2016(12).

[2] 王喜红.我国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发展现状、问题与对策——以烟台为例[J].环渤海经济瞭望,2013(8).

[3] 李加胜,郑智.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研究综述及其未来展望[J].科技经济市场,2013(3).

[4] 梁秀英,朱春雁.我国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标准化工作现状与运行管理特点[J].中国科技论坛,2012(12).

猜你喜欢
利益成员创新能力
主编及编委会成员简介
主编及编委会成员简介
主编及编委会成员简介
主编及编委会成员简介
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创新能力的培养
创新能力培养视角下的无机化学教学研究
推进软件产业创新能力提升
基于创新能力培养的高职音乐教育改革探讨
环保从来就是利益博弈
绝不能让“利益绑架科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