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经营管理人才培养的对策研究

2018-09-10 01:10华中农业大学汪凌霄陈春芬彭景
中国商论 2018年13期
关键词:农民人才农业

华中农业大学 汪凌霄 陈春芬 彭景

我国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起步较晚,相关政策滞后。多年来,从最初的专业化农户出现,到“公司+农户”模式的形成,都没有从根本上解决农产品的生产、供应与瞬息万变市场需求之间的相互矛盾。提高农民生产销售的组织化程度,即加快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的建设,迫在眉睫。

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能够站在时代前沿,及时把握市场行情,将分散的小农户组织起来,有计划的实施生产,积极帮助农民掌握先进的科学技术,采取多种方式,如聘请专家教授,开展技术培训,现场指导,及时解决困扰农民的品种及技术问题,组织农民开展标准化生产,提升农产品的质量,增强农产品的市场竞争能力。其次,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能够帮助农民与消费市场进行对接,发展订单农业,指导农户根据市场需求及时调整生产方向及规模,帮助农民拓展农产品的销售渠道,有效避免农户因市场波动带来的风险与损失,增强了农民的抗风险能力,从而增加了农民收入。

如:辽宁省的康平县,是辽宁省级扶贫开发重点县之一,那里日光充足,土地肥沃,非常适宜种植地瓜,康平地瓜口感甜绵软糯,美名传扬。然而过去因为没有优秀的经营管理组织,好地瓜卖不出好价钱,农民种植的地瓜仅供自家食用,老百姓也生活在贫困线下。通过成立“红薯种植专业合作社”,地瓜“逆袭”成功,农户被组织起来统一耕作,统一栽培,统一出售,2017年,销售额就达到150万斤,最贵的地瓜每斤售价超过20元,地瓜种植户人均收入均超万元,成功实现财富增涨。

1 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经营管理人才的现状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要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根本性问题,必须始终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而推动农村经济发展,关键在人,没有人才的培养就不可能有真正的农业振兴,扶贫需扶智,扶贫需先扶智,振兴乡村战略,需要千千万万的经营管理人才。人才需求市场潜力巨大,而我们在培养专业合作经营管理人才与市场发展要求方面却存在较大差距,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农业合作经营管理人才极度匮乏。我国现在的农业人口是34%,而产值却是10%,美国现有农业人口2%,产值也是2%,中国每个农民创造的农产品价值是美国的8%。数据显示:美国的农业就业人数和产值基本一致,而我国的农业就业人数极多,产值却较低,产值和就业人数不成正比。这种情况说明,我国农业生产效率极低,提升空间较大,纠其原因,在于经营管理人才缺乏,人才的不足,严重影响了农村经济健康和持续性发展。

第二,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数量少,规模小,好看不好用,难以形成强大的经济优势与发达国家相抗衡。如新西兰的品牌奇异果佳沛,最初是从中国引入,但是通过善于奇思妙想的新西兰人的改进,在公元1996年,创造出自有品牌“佳沛”,让全世界都知晓这个健康营养,充满活力的品种,奇异果被新西兰人做强做大,不仅使新西兰的果农取得可观收益,也为全世界消费者带来美味享受。

第三,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人才素质参差不齐,知识面有待进一步提高。现代农业的发展,要求经营管理人才不仅具备全面的专业知识,同时还必须具备较高的视野及格局,是一个掌握了多种技能的复合型经营管理人员,既要懂农业,又要懂管理,既要懂政策,又要懂经济,还要具备财务及法律等相关知识。而现实中大量的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人才素质较低,知识匮乏,缺乏创新精神,难以带领农户创造显著经济效益,同时因政策及体制结构不合理,经营管理人才队伍极不稳定,流动性较大。

第四,农村教育条件落后,传统的农业都是靠天吃饭,农民固有的“小农思想”和生活经历,导致他们满足温饱,安于现状,不敢也不愿尝试新生事物,高科技难以在农村顺利推广和被接受,害怕失败心理使农民无数次的错失机会。农民视野的局限,导致他们只有看到实际利益,才会相信农业现代化有多好,否则一切宣传都是徒劳。

2 农村经营管理人才欠缺的原因

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但几千年的封建社会,广大的农民都处于社会最底层,对赖以生存的土地没有所有权,饱受剥削者的长期压榨与欺辱。建国初期,为快速恢复战后国民经济,满足广大人民的基本生活需求,政府制定了以牺牲农业为代价而发展工业的政策,这种优先发展工业的指导思想,使农业长时期处于被忽视状态,延续下来的传统农业基础设施落后,导致农民增收难,农村及农业发展缓慢,其结果也直接影响了农业经营管理人才的队伍建设。

随着国家对“三农问题”政策的不断完善,农村经济也得到稳步发展,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管理人才队伍也不断发展壮大,但目前的人才队伍,仍不能适应当前农业经济的发展的现实需求;人才问题是现实生活中,仍是制约无数农村经济发展的无奈命题,其原因在于以下几方面。

第一,国家的政策导向及投入薄弱,教育体系不完善,大部分的高等教育部门开放的经营管理教育,没有真正面向农村,面向农村基层的教育则少之更少,经营管理人才培养环境及方式单一,虽然每年有大批农业院校毕业的本科生和研究生,但多数人都认为农业工作无前景,培养出来的人才观念老旧,并且在今后的工作中大多数人都没有从事与农业相关的工作。

第二,农村的生产生活环境,落后于城市,农村青壮年劳动力大量流向城镇。目前农村的劳动力多以中老年人为主力,农村工作既艰苦又难以见成效,极大影响了经营管理人才的工作热情。

第三,农村生活条件较差,部分乡镇领导不重视人才的扶持与帮助,也间接影响了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人才的稳定。

第四,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人才分布不合理,经济发展较快的乡村,管理型人才较多;而真正需要人才帮扶的偏远落后乡镇,实用型人才拥有量反而较少。

第五,由于资金短缺,政府在农村人才培养上投入有限,也导致一些拥有创新技能的管理人才,只能在小范围内开展工作,成果及示范效应均未取得应有的效果。

第六,农业经济高速发展,部分专业合作管理人员的管理知识水平滞后,致使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在低层次运转徘徊。最新市场调查表明,农村及农产品电商,农特微商等的出现,将引发一场崭新的创业浪潮。掏出手机,扫一扫二维码,就能知道农产品的生长环境、联系方式等;农产品可以提供直供模式,即Farmto Business,这种农产品的销售模式,消除了中间渠道,能直接将农产品产地与城市酒店,食堂,学校、机关对接,降低农产品销售成本,从而增加农民收入。而所有这一切都需要新时代的管理人才以创业的形式去组织,去对接。随着农村互联网的快速发展,农村电商将出现井喷式的发展,如何提升自己的知识才能,利用好现代农业及互联网的工具,做好产品溯源体系建设,是摆在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管理者面前的一大问题。

3 培养新型管理人才的思路与对策

“三农问题”是我国特殊国情决定的,要解决“三农问题”,必须全社会共同努力,要增加农业收入,首先政府要加大投入,加大对农业科技成果的推广运用,加大对农民的技术培养,加大对农业经济管理人才的培养。其次要发展优势农业项目,积极扶持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促进农业经济发展,提高农民收入。

农业发展潜力巨大,农业未来的发展方向,肯定是科技至上,集约化与智能化一体。要想长足发展,必须进一步依靠国家政策,资金的扶持,通过科技助催生产力,使农业实现从增产到增效,综上分析,我们认为必须做到以下几点。

第一,培育新型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人才,造就高素质的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经营者队伍。进一步解放思想,开拓进取,赋予有能力、有技术、有创业精神的年轻人成为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带头人。高素质的管理人才,才有高瞻远瞩的气魄,才能不畏艰辛,勇于创新,带领农民脱贫致富。

第二,加强市场激励机制建设和政策引导模式,有效缩短普通务工人员与务农人员之间的经济收入差距,想方法留住年轻人,让农业后继有人。

第三,加大高校对农村复合型管理人才的培养力度,高校的教育方向及人才培养方向应与国家对农村经济改革方向相一致,对专业人才的培养,应适应新时代的发展需求。高校老师在传授课本理论知识的同时,还需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思考能力和创新思维方式,以适应社会对新型人才的要求。湖北秭归种植柑橘的历史有2300年。从20世纪90年代起,在华中农业大学几代柑橘专家教授支持下,不断进行品种改良,将秭归成功打造成为我国唯一可以四季出产新鲜脐橙的地方,如今的秭归“春有伦晚脐橙,夏有蜜奈夏橙,秋有屈乡秋橙,冬有纽荷尔脐橙”,在科技支撑下,果农脱贫致富并出现“亿元村”。秭归脐橙变身“黄金果”故事,充分证明了“知识改变命运”,科技力量巨大。

第四,广泛挖掘人才,打破地域及职业限制,打破陈旧观念及旧体制束缚,调动一切可以调动的力量,充分挖掘农村经济适用型人才;将毛遂自荐与人才选举制度相结合,促进人才使用科学化。

第五,坚持长期办学,通过社会投入,采用灵活多变的办学及培训方式,培养不同层次新型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人才,进一步建立人才储备信息网,让农业科技力量源源不断产生效应。

第六,加强农村科技力量的知识更新,创造条件帮助现有的管理人才学习最新种植业、养殖业等新技术,掌握前沿科技动态,与时俱进。在条件成熟情况下,甚至可以委派优秀的管理人才,走出国门,吸收先进国家的管理经验。湖南省怀化市芷江侗族自治县古冲村村支部书记龙四清,受益于教育部“一村一名大学计划”, 通过该培养计划,龙四清掌握了科技致富本领,将所学知识用于实践,带头致富,并因此产生龙头效应,在他的带领下,芷江侗族自治县古冲村从一个贫困村变成了新农村的建设示范村。

第七,加强农村精神文化的建设和引导。重塑乡村文化魅力,对留住农业管理人才也将产生积极作用,并且还有可能吸引城里的年轻人来到农业,投身于农村这个广阔的天地中,施展才能,创新创业。

农业兴则基础牢,农村稳则天下安,农民富则国家盛。要想振兴农村,首要任务是要振兴农村产业。解决“三农”问题的关键在于人才队伍的建设,人才短缺是阻碍农村发展的短板所在。

综上所述,要想打赢乡村振兴、脱贫攻坚这场战役,必须培养造就一支爱农民、爱农村、懂农业的“三农”工作队伍,提升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人才的素质和战斗力;要按照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的要求,发展现代农业,加大对农村人力资源的开发投入;发展专业化的合作经济组织、农技服务公司和合作社,面向龙头企业;有针对性地培养种田能手、农机作业能手、农技带头人、农产品营销人才、农业经营管理人才,开展从田间管理到加工收获全产业链的生产性服务,才能保证农业现代化的实现,才能迎来“三农问题”美好的明天。

参考文献

[1] 张亚娥.农业经济可持续发展问题分析[J].科技视界,2016(3).

[2] 张秀萍.关于农业经济管理在新农村建设背景下的分析[J].中国外资,2015(12).

猜你喜欢
农民人才农业
国内农业
国内农业
国内农业
人才云
擦亮“国”字招牌 发挥农业领跑作用
农民增收致富 流翔高钙与您同在
饸饹面“贷”富农民
忘不了的人才之策
留住人才要走心
“人才争夺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