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藏青稞主要病虫草害的发生与防治

2018-09-10 06:29德青卓嘎
大东方 2018年5期
关键词:发生特点病虫草害青稞

德青卓嘎

摘 要:随着我区人口的增加和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于粮食的需求越来越大,对粮食品质的提高越来越重视。优质青稞高产栽培技术的应用与推广,大大的提高了质量和产量,逐渐成为我区农业发展中的重要科技技术。在优质青稞高产栽培技术中,病虫草害的发生特点及防治是其中关键的一项,直接影响着青稞的质量和产量,因此种植户在青稞种植过程中必须及时发现病虫草害、采取防治措施。

关键词:青稞;病虫草害;发生特点;防治技术

青稞是我区的主要粮食作物,每年的种植面积持续保持在100万亩以上。随着国家政府部门、农业部门和西藏自治区政府部门和農业部门扶持力度的不断增加,我区的青稞在产量和质量方面都有了一个大幅度的提升。但是在青稞种植过程中,各种病虫草害依旧是制约青稞高产和质量提高的主要影响因素,因此,在种植过程中需要我们及时发现病虫草害,采取防治措施应,在最大程度上提高青稞的产量和质量。我区青稞种植过程中最常见的病虫草害有青稞条锈病、青稞白粉病、青稞赤霉病、黑穗病、青稞蚜虫、青稞吸浆虫、地下害虫和各种杂草等,因此,认真搞好青稞病虫草害的发生及防治,是夺取青稞高产优质的重要一环。

一、青稞条锈病

1、发生特点

青稞条锈病发生传播快,为害严重。青稞条锈病主要发生在叶片上,其次是叶鞘和茎秆,穗部,颖壳及芒上也有发生。苗期染病,幼苗叶片上产生多层次轮状排列的鲜黄色夏孢子堆。成株叶片出发病时夏孢子堆为小长条状,鲜黄色,椭圆形,与叶片平行,且排列成行,像缝纫机扎过的针脚一样,成虚线状,后期表皮破裂,出现锈被色粉状物。近成熟时,叶鞘上出现圆形至卵圆形黑褐色夏孢子堆,散出鲜黄色粉末,及夏孢子。后期病部产生黑色冬孢子堆。冬孢子堆短线状,扁平,常数个融合,埋伏在表皮内,成熟时并不开裂。由于气候条件的影响,我区林芝市青稞条锈病发生较普遍。条锈病一般又叫火风,主要发生在青稞的叶片、叶鞘及茎杆上。有时也发生在穗、芒和籽粒上。病叶上有橙黄色椭圆形小斑点,顺叶脉排列成条纹,叶片上有许多似铁锈样的黄色粉末。这是从叶脉间的叶肉组织中发育成的夏孢子堆,待夏孢子堆形成冬孢子堆后,冬孢子在收割后的青稞残茎上或者在种子上越冬。此病也侵害其它禾本科植物。

2、防治对策

青稞锈病的防治主要以选用抗病品种为主,药剂防治和栽培措施为辅的综合防治原则。在一个地区要选用适合当地种植的抗病品种,加强栽培管理,增强抗性,合理密植,合理施肥,避免偏施氮肥和过晚施肥,以防止造成贪青晚熟,加重锈病危害。在没有抗病品种或者原有抗病品种已丧失抗锈病性而又缺乏接班品种时,药剂防治就成为大面积控制锈病的主要方式。要充分发挥药剂的最大防锈、保产效果,提高经济效益,必须根据当地锈病的发生流行特点、气候条件、品种感病性及药剂特性等,结合预测预报,确定防治对象田块、用药量、用药时期,用药次数和施药方法。对锈病有效的杀菌剂有三唑酮、烯唑酮、30%唑醇·戊唑醇悬浮剂(又名叶将)等。如品种抗病弱或青稞苗常年发病较重的地块,青稞播种时,用种子量的0.03%~0.04%的三唑酮(有效成分)拌种,播种后保持90%左右的防治效果达45天。注意不要超过用药量,否则易发生药害,降低出苗率。也可用12.5%烯唑酮可湿性粉剂,按种子量的0.02%药量(有效成分)拌种,持效期达50天以上。在田间发病中心,及时进行喷药控制。如果病叶率达到5%,严重度在10%以下,每亩可选用15%三唑酮可湿性粉剂50克,或20%三唑酮乳油每亩40毫升,或25%三唑酮可湿性粉剂每亩30克,或30%唑醇·戊唑醇悬浮剂30克,兑水10~18千克进行低容量喷雾。如果病叶率在25%以上,严重度超过10%,就要加大用药量和喷药次数,间隔期为10~15天。

二、青稞白粉病

1、发生特点

白粉病可侵害青稞植株地上部各部位,但以叶片和叶鞘为主,发病重时颖壳和芒也可受害。发病时叶面出现1~2毫米的白色霉点,后逐渐扩大为近圆形至椭圆形白色霉斑,霉斑表面有一层白粉,遇有外力或振动立即飞散。这些粉状物就是该菌的菌丝体和分生孢子。后期病部酶层变为灰白色至浅褐色,病斑上散生有针头大小的小黑粒点,即病原菌的闭囊壳。白粉病菌寄生后,青稞光和效率降低,叶片褪绿发黄,以致枯死,千粒重下降,严重的田可减产20%~30%。白粉病发生适温15~20℃,种植感病品种或群体过大,田间荫蔽,通风透光不良,偏施氮肥都白粉病发生较重。

2、防治对策

白粉病的防治以推广抗病品种为主,减少菌源,栽培防治和药剂防治的综合防治为辅,狠抓常发病区,兼顾一般发病区。加强田间管理,控制播量,建立合理的群体,控制氮肥,增施磷钾肥和有机肥,增强植株的抗病能力。药剂防治包括播种期种子处理或在生长期喷药防治。在青稞苗发病早期且严重的地区,采用种子重量0.12%的25%三唑酮可湿性粉剂拌种,或用2%戊唑醇湿拌种剂剂10~15克,兑水700毫升,拌种10千克,或2.5%咯菌青20毫升+3%苯甲环唑100毫升,兑适量水拌种10下克,能有效印制苗期白粉病的发生,同时兼治条锈病和纹枯病、黑穗病等病害。当青稞抽穗前病叶率达20%,抽穗后上部3片叶病叶率达10%时,及时用药物防治,每亩用20%粉锈宁乳油50~80毫升,或12.5%烯唑醇可湿性粉剂50克、25%丙环唑乳油30~40毫升、40%氟硅唑乳剂10克、30%戊唑醇悬浮剂30毫升,对水50公斤喷雾,连治1~2次。青稞拔节末期,一袋“叶将”,兑水一喷雾器(18升)均匀喷雾一亩,如果发病严重,可间隔20天再同样喷雾一次,防治青稞锈病、白粉病、叶斑病等,可以明显促进作物生长、叶绿素增加、叶片更加健康。

三、青稞赤霉病

1、发生特点

赤霉病,俗称麦穗枯、烂麦头、红麦头,是世界性麦类流行性病害,青稞在抽穗期,一种典型的气候型病害就是青稞赤霉病,又称红麦头、麦穗枯、烂麦头。该病病原为多种镰刀菌,气流、风雨等是主要的传播途径。赤霉病从幼苗到抽穗均可发生,引起苗枯、穗腐、基腐和秆腐,其中以穗腐发生最为普遍和严重,被害的青稞穗部呈粉红色,所以叫赤霉病。赤霉病可引起苗腐、穗穗腐、基腐、秆腐等症状。青稞赤霉病的发生与流行受气候条件、菌源数量、品种及栽培条件等因素的影响。赤霉病菌对温度的适应范围较广,而对空气的相对湿度要求较高,空气的相对湿度在80%~100%时,子囊孢子萌发率最高,低于72%不能萌发因此特别是雨水多的年份对赤霉病的发生极为有利。在降雨或空气潮湿的情况下,病原很容易成熟并散落在花药上,通过花丝侵染青稞穗。青稞穗被侵染后,通常会迅速扩散到整个麦轴,青稞颖片呈淡褐色水渍状的斑点,基部出现红色、胶粘的霉层,影响青稞水分和养分的运输,从而导致麦穗不能结出果实或结出干瘪果实。当青稞苗贪青徒长易倒伏的地块,只要条件适宜,就容易发病。对于该疾病的防治,应选择在青稞抽穗到扬花期间进行喷药防治,错过这一时期防治效果将大大降低。

2、防治对策

培育和利用抗病品种是控制赤霉病有效和安全的方法,日前生产上尚未发现免疫品种,但不同品种间抗性有差异。而同一品种在不同地区或不同年份发病程度也有很大差异。因此适时播种、合理施肥,加强田间管理,合理灌溉。另外,深深耕灭茬、清洁田园可减少病菌来源。药剂拌种用2.5%咯菌腈,药种比为1:500包衣。生物防治每亩用增产菌固体菌剂0.1~0.15千克或液体菌剂50毫升兑水拌种,晾干后播种,可提高抗病性。枯草芽孢杆菌对病菌有抑制作用,小面积试验对赤霉病有一定的防治效果。化學防治以往常用多菌灵和甲基硫菌灵,如每亩选用50%多菌灵或70%甲基硫菌灵常量喷雾,或兑水30~40千克中量喷雾。南京农业大学的教授周明国指出,使用多菌灵还会提升麦粒中毒素含量,建议停止使用多菌灵。因此可选择25%戊唑醇乳油2500倍液、50%咪鲜胺锰盐50克、或25%氰烯菌酯悬浮剂100克,兑水50公斤喷雾,5~7天后可在喷一次,以确保防治效果。

四、青稞黑穗病

1、发生特点

黑穗病,俗称黑疽、灰包等,主要为害穗部,病穗比健穗较早出。最初病外面包一层灰色薄膜,成熟后破裂,散出黑粉(厚垣孢子),黑粉吹散后,只残留裸露的穗轴。病穗上的小穗全部被毁或部分被毁,仅上部残留少数健穗。

2、防治对策

由于散黑穗病病菌依靠空气传播,其传播的有效距离是100~300米,建立无病种子田,繁种田的种子应使用严格处理后的无菌种。加强田间检查,拔除病株在青稞抽穗前,发现病穗立即拔除,集中深埋或焚烧,以减少病菌传播,减轻下一年病害的发生。播种前精选好的种子,通过晒种后,用40%卫福按种子重量的0.3%,兑水1~1.5千克进行包衣(包衣率100%),或用立克秀按种子重量的0.2~0.3%进行包衣,兑水1~1.5千克,阴干后播种可有效防治青稞条纹病、锈病、黑穗病等病害。

五、青稞蚜虫

1、发生特点

蚜虫是青稞经常发生的一类害虫,主要寄生在青稞收获后地表青稞根部及根杆内,田边柳树和杂草上,一般青稞拔节抽穗后,蚜虫为害多集中在茎叶和穗部,病部呈浅黄色斑点,严重时叶片发黄,甚至整株枯死。青稞生长前期,蚜虫集中在植株下部叶背面、叶鞘及心叶处为害,至苗黄枯、生长缓慢,分蘖减少,严重的不能正常抽穗。青稞蚜虫在直接为害的同时,还间接传播青稞病毒病,其中以传播青稞黄矮病为害最大。青稞抽穗、灌浆阶段是蚜虫繁殖最快、为害最猖獗时期,这与气候条件密切相关。蚜虫喜中高温,要求湿度为40%~80%,早播田蚜虫迁入早,繁殖快,为害重。前期多雨气温低,后期一旦气温升高,常会造成蚜虫的大爆发。

2、防治对策

选择抗虫耐病的品种,搞好预防预测预报工作,调查蚜虫情况,根据气候条件预测发生情况,提早确定用药时期,宜早不宜迟。重点调查田间地头青稞的下部叶片,当百株蚜虫量达到100头时,选用2.5%敌杀死(溴氰菊酯)乳油20ml~40ml,兑水25kg~50kg喷雾防治;或10%大功臣(吡虫啉)可湿性粉剂15g~20g,兑水50kg~60kg喷雾防治;或选用4.5%的高效氯氰菊酯1500~2000倍稀释喷雾防治,还可以用7.5%氯氟·吡虫啉悬浮剂(叫停),一袋“叫停”兑水一喷雾器(18升),在青稞拔节期,均匀喷雾一亩,如蚜虫危害严重,间隔20天再喷雾一次,可以有效防治蚜虫。

六、青稞吸浆虫

1、发生特点

吸浆虫属双翅目癭蚊科。以幼虫潜伏在颖壳内吸食正在灌浆的青稞籽粒汁液,颖壳变黑紧裹,麦秆直立不倒,籽粒造成瘪粒、秕粒,甚至空壳而减产,一般损失10%~20%,严重的减产60%以上,甚至绝收。吸浆虫喜湿怕干,土壤含水量高是幼虫化蛹、成虫羽化出土的先决条件。成虫羽化盛期与抽穗期吻合,抽穗后幼虫孵化侵入,乳熟期幼虫老熟脱穗入土。

2、防治对策

要选用穗形紧密,籽粒皮厚,浆液不易外流的青稞品种。青稞播种前,最后一次浅耕时用50%辛硫磷乳油3000毫升,加水75千克,喷在300~375千克的细土上,拌匀制程毒土施用,边撒边耕,翻入土中。也可在青稞抽穗后用40%乐果乳剂1000倍液、2.5%溴氰菊酯3000倍液喷雾防治。

七、青稞地下害虫

1、发生特点

青稞田发生的地下害虫主要是地老虎、蛴螬、金针虫等。多以幼虫和成虫咬食青稞种子造成不出苗,或咬食青稞幼苗造成蜘蛛死亡,严重的造成缺苗断垄。如蛴螬幼虫为害时在土中食害萌发的种子,咬食根茎,长咬断根茎部,断口处呈刀切状。蛴螬成虫有假死性,趋光性,趋粪性和洗湿性。昼伏夜出,晚上取食,交配活动盛期交配后10~15天产卵,产在松软湿润的土壤内,卵散产,每头雌虫可产卵100粒左右,多产于10厘米表层土中。幼虫喜欢生活在潮湿、疏松,肥沃的地块里,因此,土壤温度、湿度和理化特性影响幼虫的的成活、活动和取食。土壤湿润利于活动,尤其小雨连绵的天气会使为害加重,含水量20%左右蛴螬为害重。

2、防治对策

实行水、旱轮作。深翻地,直接、间接地消灭一部分成虫、幼虫。施用腐熟有机肥,避免使用未发酵厩肥。合理控制灌溉,促使蛴螬向土层深处转移,避开幼苗最易受害时期。播种后发现被害植株要及时挖出根际附近的幼虫。对地下害虫发生较重的田块,每亩用3%地虫杀星颗粒剂2.5~3.0 千克,兑水1~2千克,掺拌细沙土10~20 千克,均匀混合,撒在地表后耕翻,防治地老虎、蛴螬、金针虫等地下害虫。

八、青稞主要草害

1、发生特点

据调查,我国麦田杂草有200余种,以一年生杂草为主,有部分二年生杂草和少数多年生杂草。其中,对青稞为害严重的主要杂草有野燕麦、野油菜、灰灰菜和然巴草等。杂草的共同特点是种子成熟后有90%左右能自然落地,随着耕地播入土壤,冬季休眠,到秋季播种青稞时,随着青稞苗逐渐萌发,农田耕翻犁肥,在土壤疏松通气良好的条件下才能萌发出苗。

2、防治对策

秋季作物收获后,用大型农用拖拉机,对农田采取深翻,深度30厘米以上,将野燕麦草、野油菜、灰灰菜等种子深埋,降低来年杂草的发生率。针对然巴草一是主要在农田封冻前3天,将田块耕翻后,农田四周做畦,畦高35-40厘米,灌水,水高25-30厘米,将然巴草闷在水中30余天,将其闷死。对与野燕麦草,在青稞播前土壤耕翻、整地后,每亩用野麦畏0.25-0.3 千克,兑水2.5-4 千克,拌细沙土10-20千克,均匀撒于地表,浅耙。或每亩用野麦畏0.25-0.3 千克,兑水15千克稀释,采用喷雾器均匀喷雾,耙2-3次,深度不超过3厘米也可防治。杂草是青稞生产的大敌之一,有了它,青稞生长发育就要受到很大的影响,因此,必须进行中耕除草。中耕不仅可以消灭杂草,而且还能疏松土壤,减少水分蒸发,增加透气性,促进土壤养分的释放,提高土温,有利于根系和分蘖的生长。中耕还能抑制旺苗的徒长,在拔节前进行深中耕,可切断部分根系,控制主茎和大分蘖旺长,促进小分蘖死亡,改善光照条件,有利于壮秆出大穗。深中耕后,根系收到损伤,地上部分生长暂时受到抑制,但以后由于断根发生大量侧根,根系更为强大,由抑制转为促进,有利于穗大粒多。春青稞一般进行1-2次,第一次深中耕在3-4叶期,第二次在拔节前进行。对双子叶杂草发生较重的地块,四叶一心期或头水后7天左右,每亩用千里寻80ml,兑水15kg~20kg,喷雾防治;或17.5%普瑞麦5ml,加水15kg~20kg,均匀喷雾,灭除野油菜、灰灰菜等双子叶杂草,在防治时应注意风向并远离十字花科作物,避免产生药害而减产。对单子叶杂草发生较重的地块,在四叶一心期或头水后7天左右,每亩用大骠马50ml~60ml,兑水15kg~20kg,或每亩用爱秀80ml,兑水15kg~20kg。均匀喷雾,灭除野燕麦草等单子叶杂草;或者青稞5-6叶期,一瓶“千里寻”+ 一瓶“爱秀”,兑水一背负式喷雾器(18升水),均匀喷雾一亩地。

结论

青稞病虫草害的防治,对青稞的高产有着重要的影响。因此,我们必须要重视青稞病虫草害的防治,才能够保证青稞种植达到预期的高产。针对近几年来青稞病虫草害的发生特点,认真贯彻“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植保方针,在深入调查和摸清麦田生态的基础上,认真抓好青稞病虫草系統监测,大力推广优化配套综合防治技术,采取各种有力措施加大新技术,新农药的推广力度。根据青稞各生育期病虫害的发生特点,把握各个环节,尽量减少用药次数,采取有效综合防治措施,从而经济有效的控制病虫草的危害。在青稞种植生产过程中,病虫害严重阻碍了青稞产量和质量的提高,是导致青稞产量降低和品质下降的直接原因。做好麦田的病虫害防治工作,可以有效降低青稞产量的损失,促进青稞增产增收。

参考文献

[1]魏湜,李卓夫等,春小麦优质高效实用生产技术,黑龙江科学技术出版社,2004

[2]王迪轩,曹涤环等,小麦优质高产问答,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12

[3]杨英茹,车艳芳等,现代小麦种植与病虫害防治技术,河北科学技术出版社,2013

[4]童玉体,冯长友,吴和平等,小麦高产栽培技术问答,中国农业科学技术出版社,2015

[5]王海峰,杜军茹,王群英等,小麦优质高产栽培技术,中国农业科学技术出版社,2015

(作者单位:西藏自治区农牧科学院农业研究所)

猜你喜欢
发生特点病虫草害青稞
青稞地里的母亲
这一次我又写到青稞
浅谈作物病虫草害的农业防治
2017年浙江省主要农作物病虫草害防治药剂推荐名单
2016年阜阳市小麦赤霉病的发生特点及重发原因分析
建湖县白背飞虱发生情况及防治对策
“藏青2000”青稞新品种示范推广的成效与做法
欢迎邮购《茭白病虫草害识别与生态控制》
北方有机水稻病虫草害综合防治技术规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