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基于核心素养的高中数学培养策略

2018-09-10 07:22徐剑磊
南北桥 2018年17期
关键词:数学教学高中数学核心素养

徐剑磊

【摘 要】随着现在的教育水平的不断改革,家长对学生的教育期望也发生了变化,不再像以前一样只是希望学生能够考上一所优秀的大学。并且教育的目标也不断在改变,现在对学生的综合能力的培养逐渐成了教育的重点。所以基于加强数学中核心素养的培养,在高中数学中的培养是十分重要的。

【关键词】高中数学 核心素养 数学教学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8.17.074

数学是高中一门重要的学科,学好数学可以有效地提升学生的思维水平。而数学核心素养是数学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概念教学是数学教学的核心,现阶段核心素养下如何培养学生的数学概念教学成为教师密切关注的问题。对于课堂上教师如何讲以及讲什么等问题,成为了教师需要探索的问题,教师的教育理念就是把核心素养的培育思想融入进去,从而能够真正地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一、如何给予核心素养进行评价

评价一个学生的表现是要建立在教学目标和教学的方法之上,一般情况下,可以从教师评价学生的标准中就能看到对学生培养的方向。在教学过程中引进了对学生的教育素养的培养,也就意味着教师对学生的评价标准需要做出调整。

以前对学生的评价知识建立在了考试成绩上,新教育改革中要求教师要增强对学生的日常评价,比如可以考核学生平时的作业完成情况,平时在课堂中的表现,让学生对平时的研究成果写成论文让老师检查,等等。对于高考的评价,学校在招聘的时候不仅仅看学生的高考成绩,还要看学生的其他信息,比如学生的上课出勤率,创新精神,求知的积极性等,尤其可以把学生的档案作为参考的依据,因为一个档案记录的正是学生在校时候的各个方面的表现成绩。

二、创设情境

数学是一门与生活密切相关的自然学科,很多知识点都与实际生活相联系,因此,教师在教学的过程当中可以引用生活相关的真实情境来引导学生。日常生活中的各种现象就是教师丰富的教材资源,引进生活中学生感兴趣的内容,构建数学概念教学模式,提升学生学习的兴趣。

例如,高中数学当中的三角函数概念,教师在进行这一课时的教学当中,积极地利用生活中的现象来创设情境,引发学生思考。摩天轮的运动是生活中常见的周期运动情境,因此,教师可以创设这样的情境:小明和小红在游乐园游玩,小明坐上摩天轮,小红随着摩天轮的旋转观察小明位置的变化,摩天轮为圆、小明为点,小明随着摩天轮进行圆周运动。通过情境学习三角函数的正弦、余弦、正切关系。

三、合作式教学

学生在学习中遇到难点的时候,可以开展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合作学习活动,在学生思考、探讨交流的过程当中寻找解决问题的答案。学生在合作学习的过程当中积极地发表自己的意见,研究问题,增强合作意识。在合作学习的过程当中需要注意以小组讨论的形式,在分组的时候考虑学生的学习水平和差异性,均衡搭配,小组人数不能过多或是过少,保证人人都有参与的机会。

例如,在学习“椭圆的几何性质(一)”的时候,教师提问:“你能画一个椭圆吗?依据是什么?”“你能从椭圆中发现什么?”由学生小组讨论得出结果:“圆、扁、对称。”再由教师提出问题:“这些结论你能证明吗?”由一个问题引发另外一个问题,激发学生探究的好奇心,鼓励学生大胆假设,对问题进行讨论,活跃课堂氣氛。

四、多媒体教学

在素质教育指导下的课程环境下,教师可以积极地应用多媒体教学,加强学生对数学概念的理解。利用现代信息技术进行数学教学,激发高中生的求知欲。课堂上信息技术的充分使用,不仅可以使学生的思维逻辑能力、空间想象能力得到很好的训练,而且还改进了学生的学习方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与创造性。如,PPT演示、几何画板、图形计算器等,借助于这些工具,教师可以制作课堂上所需要的教学实验模型,动态地展示各种数学变量之间的联系。但是在这一过程中,教师要明白学生始终是数学学习的主体,而以计算机为媒介的信息技术教学只是用来丰富教学资源以及激发学生积极性的工具。

比如,在“函数”的教学中,教师可以把某个城市的一周内的气温变化率用图表制作出来,使学生更加直观地感受数据的变化,体会信息技术教学的优势。

五、加强学生课后的总结能力

课后的总结不仅可以对学生的所学的知识进行反思,也有利于促进学生对知识的拓展。通过课后的归纳和反思,学生可以发现自己在学习过程中哪些地方不会,哪些地方容易出错。通过分析这些问题,就可以掌握课堂的知识结构,并且能够掌握解题的技巧。教师要正确认识学生交流的作用,一般教师让学生之间交流为的只是得出结果,一旦结果出来之后,教师就会停止学生们的讨论。这样其实没有达到学生之间交流的意义,学生之间的交流是为了相互之间交换解题思路,相互探讨思考的方式,所以重要的是解题的过程而不是解题的结果。如果教师不注意培养这些方面,就会使得学生形成思维定式的问题,并且遇到问题缺乏独立解决性。教师要想利用好学生交流的环节,就要留给学生足够的时间,让学生分享自己的解题过程以及思路。并且将其他同学的解题方法做对比,找出自己和别人思考方式的不同之处。通过交流,对这一类的问题做出归纳,掌握其中的核心方法。例如,在学习《直线方程》这一课的时候,教师在教完基础知识以后,让学生之间探讨几种不同的直线有什么规律,它们的方程之间有什么联系,在遇到类似的方程时有哪几种解决的办法。并且让学生对这些知识详细的总结,学生在总结的时候就会发现许多重要的信息。这样不仅可以提高学生对本节知识的认识,还可以培养学生及时总结和养成反思的习惯。

核心素养涵盖了数学的整个思维和发展的过程,可以促进学生有效地通过采用合理的方法、提高数学的学习热情、提升数学的思维能力来提高数学的学习成绩。衡量一个学生的数学水平不只在于成绩,而是在于突破数学思维限制的方法,在解决问题时能否找到一个有效合理的途径,数学的逻辑思维方式等。所以就意味着高中数学的教育将会迎来一场改革,教师需要掌握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方法,改变传统的教育弊端,这样才能够达到教育的目标。

参考文献

[1]喻平.基于核心素养的高中数学课程目标与学业评价[J].课程.教材.教法,2018,38(01):80-85.

[2]赵琪.基于核心素养的高中数学章起始课教学[D].聊城大学,2017.

[3]关晶.高中数学核心素养的内涵及教育价值[J].亚太教育,2016(26):165.

[4]章建跃.高中数学教材落实核心素养的几点思考[J].课程.教材.教法,2016,36(07):44-49.

猜你喜欢
数学教学高中数学核心素养
对数学教学实施“素质教育”的认识
高中数学数列教学中的策略选取研究
调查分析高中数学课程算法教学现状及策略
基于新课程改革的高中数学课程有效提问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