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初中化学教学手段优化的方法

2018-09-10 07:22杨玲玲
南北桥 2018年17期
关键词:措施方法优化方法教学手段

杨玲玲

【摘 要】化学是初中生接触的一门理科性学科,也是一门较为新颖的科目,所以想要学生重视化学学习需要让学生产生对化学的兴趣,通过重塑学生对化学的概念让学生真正的理解化学,爱上化学。

【关键词】初中化学 教学手段 优化方法 措施方法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8.17.157

一、分层教学方法

在教学中,我们不难发现,不同层次的学生理解掌握同一知识的能力总是有一定的差别。教学实践中,如果用同种教学方法或向学生提出同一要求,将会出现好学生学习过于轻松,容易对化学产生轻视,后进生学习过于缓慢,对化学产生为难情绪的现象。鉴于这种情况,在教学中要针对学生实际,采用分层教学解决这一矛盾。每一个后进生,都是在某一个知识难点上与其他学生产生差距,在这些知识难点的差距日积月累,就造成后进生学习化学的兴趣逐渐减弱,最终导致化学学习成绩差。作为教师,我们的目标就是尽量延缓在这些知识难点面前学生的分化。提高教学效率是教学的基本要求,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教学是师生的共同活动。在教学过程中应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但必须是在充分发挥教师主导作用下才能真正做到。如果教学中形成满堂灌、注入式的局面,或者教师放任自流,学生各行其是,都不能保证教学质量。教学过程是在教师指导下的认识过程。就初中化学课来说,我们主要培养学生的觀察能力、思维能力、实验能力、自学能力和创新能力。而这些能力的提高,关键在于教师的启发和引导。教师要在课堂四十五分钟内向学生传授化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并使他们能轻松接受,这必须要下一番工夫。它除了要求教师自身极渊博的知识,较强的表达能力和组织能力,还要在课前充分理解吃透教材,并且还应了解掌握学生,结合学生暴露的,瞄准学习目标,深入准确、画龙点睛地讲。要符合学生的认识,激发思维,扩大密度,使他们在短短的几十分钟内思维始终保持在最佳状态,只有这样才能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习兴趣的提高在于教师的有效引导。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做到因势利导,有针对性地帮助学生扫除学习中的障碍,激发学生对学习的兴趣,使他们积极主动自觉地学习。初中化学教师在教学中要根据学生“好奇”的心理特点,结合教学内容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创设的问题情境要贴近生活,直观形象,对学生具有吸引力,富有启发性。化学教学中创设情境的方法很多。如利用化学实验,讲述化学故事、化学家的事迹、与化学相关的重大发明等。创设情境激发学生求知欲望,引导学生自己去认真思考,求得解决问题的正确答案。

三、开展实验教学活动

学习化学的重要途径是科学探究,而科学探究的重要手段是化学实验。在教学中我们不仅要重视每个课本实验,还要在适当的条件下根据需要补充实验或实验创新。如,绪言课中就补充趣味性实验;质量守恒定律探究中分别补充有气体、沉淀生成、变色、发光、放热的化学反应;第六单元课题一中补充玻璃刀切割玻璃、铅笔芯导电、木炭吸附二氧化氮、红墨水等实验;介绍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时补充向自制的简易天平中倾倒二氧化碳;介绍易燃易爆物质时补充氢气的爆炸实验及白磷的自燃实验;介绍溶液时补充模拟“死海实验”;一氧化碳的化学性质时补充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铜的实验并改进,即将光亮的铜片在酒精灯上烧黑后迅速伸入一氧化碳瓶中;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铁时尾气的处理改成用排水法收集并点燃;做气体的燃烧实验时,先用排水法收集在锥形瓶里,并用橡皮塞塞紧,拿到教室直接在瓶口点燃现象非常明显,密度大的正放,密度小的倒在铁圈上。只有创造条件,寻找代用品让学生动手完成每一个实验。如蜡烛及其燃烧、吸入空气和呼出气体的探究,老师就提供澄清的石灰水,其他的用品均由学生用玻璃杯、塑料盆等代替;质量守恒定律探究中碳酸钠和盐酸的反应,就用面碱和醋在有盖的塑料杯中进行;酸碱指示剂,可用果皮、鲜花自制。总之,只要是危险性不大的就放手让学生去做,充分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

四、精讲精练

提高教学效率是现代教学的基本要求,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教学是师生的共同活动。在教学过程中应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但必须是在充分发挥教师主导作用下才能真正做到。教学过程是在教师指导下的认识过程。就初中化学课来说,我们主要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实验能力、自学能力和创新能力。而这些能力的提高,关键在于教师的启发和引导。教师要在课堂四十五分钟内向学生传授化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并使他们能轻松接受,这必须要下一番工夫。它除了要求教师自身具有极渊博的知识,较强的表达能力和组织能力,还要在课前充分理解吃透教材,并且还应了解掌握学生,结合学生暴露的问题,瞄准学习目标,深入准确、画龙点睛地讲。要符合学生的认识规律,激发思维,扩大密度,使他们在短短的几十分钟内思维始终保持在最佳状态,只有这样才能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王萍,伏劲松.初中化学教学研究[M].成都:四川大学出版社,2014.

[2]刘明磊,《初中化学有效教学方法》,《读与写(上、下旬)》2013年24期.

猜你喜欢
措施方法优化方法教学手段
浅谈幼儿园教学中民间艺术文化的渗透
初中物理课堂如何开展激趣教学
《数据结构》中“插入”算法课堂教学实践与体会
灵活运用多媒体,优化语文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