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高中语文教学策略

2018-09-10 07:22王利兴
南北桥 2018年17期
关键词:探讨高中语文教学策略

王利兴

【摘 要】高中语文具有教学内容繁多,教学体系庞大,教学难度大等特点,如果没有有效的教学策略来加以辅助的话,对于教学过程中遇到的诸多问题将很难解决。由此,我结合近期开展的教学研讨会,着重其教学策略的方方面面进行了以下探讨。

【关键词】高中语文 教学策略 探讨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8.17.177

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应该拿出实质性的教学策略,采用科学有效的教学方法。对于语文学科而言,不但要实现教学目标的基本要求,还要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和应用能力的提升。为了实现更好的教学成果,有效科学的教学策略是必不可少的。现阶段的高中语文教学中,广泛存在着以下教学现象。

很多教师在授课中强调答题模板,却忽视了解决问题的核心思想。学生的答题和写作趋向模式化。这一点,束缚了学生的思维,不利于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也不利于培养学生综合探究能力。而实施新课程改革后,教学目的是培养学生发现、探究、解决问题的能力,为学生往后的学习打下基础。那么,二者之间就存在着一定的矛盾。除此之外,许多学生在思考问题的时候,思想方向是正确的,但是只是触碰到了问题的边缘,思考的深度不够。这个时候需要教师给予适当的点拨和引导,当然这对教师的教学能力和教学策略有很大要求。

一、注重巩固基础知识点,增加阅读量

(一)从书本出发,充分熟悉教学内容

任何教学都是以教材为基础的,语文教学亦是如此,熟悉教材是每位教师的必修课。而在传统的教学中,不少教师只是把教材知识灌输给学生,没有对课文中传达的思想进行深入剖析。还有部分教师为了“紧扣教材”,在课堂上进行满堂灌、满堂问,问的问题都是类似的,比如:在文章中你读懂了什么?作者的意图是什么?等形式化的问题。这时候,学生不用多的思考,直接在文章中找出答案就解决了问题。这样往往把学生的思维固定化,完全限制于书中的文字和参考书的条框中,这样的方式是每位教师都应该加以规避的。新课程改革就针对这点对语文教师提出要求,独立钻研教材、挖掘教材中知识,抓住文章的主旨,分析文章结构、人物形象,找出语言特点、艺术特色,在课堂上把教材教活。

(二)巩固基础,注重基础知识积累

众所周知,要想学好语文课程,与日常的积累是息息相关的。不管是对成语、诗句的积累还是对通过阅读名著的积累,都体现了积累对于语文学习的重要性。尤其是文言文的学习,更是需要学生脚踏实地,积累文言句式句型、文言实词、虚词等。除此之外,学生需要进行大量的翻译工作,还要注意掌握翻译技巧。

例如文章中的特殊句式、词类活用等等。这些知识都不是学生一朝一夕就能够积累到位的,这是个日积月累,循序渐进的过程。所以说注重文言文基础知识的积累是学好文言文的关键。除此之外,在语文的学习中,学生应该注重视、听、读、写各方面能力的培养,学会领悟作者的思想感情,抓住文章主题。高中语文的学习不只是要掌握知识,还要注重思想感情的培养。这些都不能一步登天,需要学生的积累。

(三)注重对知识点进行梳理与总结

除了对基础知识进行积累,语文也离不开定期对知识结构的梳理。其主要目的是让学生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可以帮助学生更好掌握所学知识。那么,教师可以将不同试题先分门别类,再采取有效的答题方式进行总结,明确每一种类型题目的解题思路,再对其进行梳理总结。除此之外,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对重点知识进行汇总,将同一类型的知识点进行归集。譬如说重点成语、重点诗词,重点文言句式等。

(四)增加阅读量

高中语文的学习具有涉及知识面广、阅读量大的特点,而满足这一教學要求的最好方式就是增加阅读量。通过阅读不同类型的书籍,拓宽阅读面。还要注意在进行文本阅读的时候,可以采用比较赏析法,在相同的点中找不同,这样比较起来解决问题,同时阅读量也可以大大提升。阅读量的提升不仅可以帮助学生开阔眼界,还能扩展思路。

二、坚持注重完善知识结构与优化学习方法并举

(一)引导学生建立全面完备的知识结构

高中语文知识涉及到方方面面,包括历史、文学、社会等领域,可以说是其他学科知识的基础。涉及的面广,对学生知识结构完备性的要求就会很高。这就要求教师不只要进行语文教材知识的讲解,还应该引导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断学习以补充各方各面的知识,从而建立起具备全面、开放的知识结构。

(二)积极引导学生学会制定学习计划

在教学活动中,教师不只是要教给学生知识,还要教会学生学习方法,让学生知道如何去学习语文。而学生学会制定适合的学习计划,将为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这也是对教师教学能力的一种侧面表现。譬如在学习古代诗歌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制定学习计划表,就如何全方位地掌握诗歌的重点内容进行提前规划。明确各个时间段应该完成的学习内容,达到的学习目标,这样可以帮助学生养成自律学习的好习惯,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独立探究能力。

三、坚持提高自我教学修养

(一)树立积极教学观

在教学过程中,犯错是不可避免的,关键是可以及时发现错误,树立克服困难的信心,并且想办法改正。在新课程改革的进行过程中,很多教师都习惯了原来的传统教学模式,对新的教学方法感到陌生,在摸索和创新的道路上不断碰壁。此时,教师应该树立信心,用积极的心态面对问题,将向学生死板灌输知识的传统模式转化为完善学生个性和培养良好的学习思维的教学策略。

(二)辩证看待学习方式,合理指导

通常情况下,教师在开展教学工作的时候习惯用固定的模式,例如通过提问和交流来激发学生参与到教学活动中,以此来促进学生的积极性。然而,新课程改革要求学生具有自主探究的意识,通过教学内容,采用适合自己的模式来主动展开学习。高中的学生已经有了自己的性格和价值观。不论成绩好坏,他们都渴望被老师认可。作为教师,不仅要把教学工作做好,还要和学生们建立起和谐友爱的关系。

四、结束语

总的来说,随着高中语文在新课标教学标准的提出,教师们逐步改变自己的教学体系,实现较大的改革。改革要求更加注重学生兴趣的培养、自身素质的发展和能力的提高,强化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主体地位,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不断创新提高自我,和学生共同体验和谐愉快的教学模式。在实践中不断摸索,在前进中不停创新,语文教学一定可以走出一片广阔天地。

猜你喜欢
探讨高中语文教学策略
高中语文课堂教学中“五味俱全”的思考
低年级写话教学策略
刍议小学足球教学的训练教学方法
关于高中语文修辞教学的一些看法
对高中语文教学的几点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