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走的村民又回来了

2018-09-11 09:06国网山东莱芜供电公司王宪才
中国电业与能源 2018年8期
关键词:石屋莱芜茶业

国网山东莱芜供电公司 王宪才

阳春三月,乍暖还寒。

山东省莱芜市雪野旅游区茶业口镇卧云铺村,这个偏远的山村仿佛从寂静的冬日里刚刚醒来。焕然一新的面貌,古色古香的石屋,门前潺潺的溪水,仿佛置身于梦境一般,前来旅游、观光的人们络绎不绝。

曾经,这里是一个“鸟不拉屎”的小山村,前几年除了逢年过节会有年轻人从外边回来,平时在村子里看到的除了年逾古稀的老人,就是一些残垣断壁和随处可见的倒塌的石屋。村里的年轻人像躲避瘟神一般纷纷逃离,到外面去打工寻找致富的机会。

这里实在是太穷啦!守着这片穷山僻壤,年轻人看不到丝毫翻身的希望。但是,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这里悄然发生着前所未有的变化,这个偏远山村一天天变成了“网红村”,一些媒体也慕名前来,不断描绘着农村美、农民富、农业兴的乡村美景。

乡村振兴电力先行

3月28日,国网山东莱芜供电公司(简称莱芜供电)茶业供电所运维人员一大早就来到卧云铺村逐户排查安全隐患,以迎接即将到来的乡村旅游高峰。

卧云铺村位于山东省莱芜市茶业口镇东北部,地处莱芜、济南、淄博三市交界处,是莱芜市精心打造的“一线五村”乡村游景区,下法山、中法山、上法山、卧云铺、逯家岭5个村子沿着霹雳尖脚下蜿蜒而上,村里的房屋、道路就地取石依山而建,被誉为鲁中山区民俗活态博物馆。由于交通闭塞,在前几年完全不为外人所知,村民主要依靠为数不多的山间薄地和外出打工为生,更有多数家庭举家搬迁,村里的石屋年久失修,接近三分之二的房子坍塌,成为名副其实的“空心村”。

如今的“一线五村”,正发生着巨大变化:乡村旅游越来越火,樱桃采摘园、红心猕猴桃种植蓬勃发展,连接5个村庄的柏油马路直通村里。“如果没有农网改造升级工程,就没有今天的巨大变化!”看着检修人员忙碌的身影,卧云铺村村主任王自吉深有感触地说。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就必须让农村的产业留住人,让农村的机会吸引人,让青壮年回村,让农村更有人气。”茶业口镇党委委员崔飞说,“像这样的特困村要发展,必须首先解决用电难问题。”莱芜供电把“一线五村”农网改造工程纳入重点工程项目,累计投资136.5万元,对该村电网进行改造升级,将10千伏法山线从35千伏茶业变电站接出,新立10~12米电杆142基,新架设10千伏线路9.1千米,新增4台架式变压器,更换小容量变压器3台,新增容量达1300千伏安。

在茶业口镇下法山村,过去就有种植樱桃的历史,在村里最大的樱桃园里,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穆志华算了这么一笔账:“山区春天十年九旱,之前浇水不方便,成本也高,樱桃的收成十年九不收,偶尔一年收成,樱桃几毛钱一斤都没人要。现在随着旅游线路的开通,来这里采摘的游客多了,一斤樱桃能卖到五六块钱。”现在,下法山村180多户村民有100余户家里以种樱桃为主,村民们还开起了采摘园,镇上办起了樱桃节,来的游客多了,村民的钱袋子也鼓起来了。

在旅游产业的带动下,村里已有20多个年轻人先后回村,他们从乡村旅游中看到了商机,看到了摆脱贫困的希望。“乡村振兴战略,是我们农村的福气。年轻人脑子活,眼界宽,点子多,有了他们,还愁村子发展不好吗?”穆志华说。如今村里特色种植和乡村旅游业齐头并进,家家户户亦商亦农。

穷山村迎来乡村游

“对于卧云铺这样的村庄,我们不能只算经济账,要算经济账的话,100年都无法收回投资成本,何况还要运维。”莱芜供电茶业供电所所长魏学斌介绍,作为典型的“空心村”,卧云铺村内的石屋坍塌严重,很多都已闲置20多年,而且都是石头墙,村民用电量小,平均每户每月只用三四千瓦时电量,而且村内巷道只有一二米宽,路面都是硬石头,电网改造升级难度大,做这些单纯是为了落实乡村振兴和精准扶贫政策。

漫步在“一线五村”的古道上,回望千年古槐,手触百年石屋,是历史古迹所带来涤荡心灵的感受。村内部分石屋还住着人家,鸡鸣犬吠,炊烟袅袅,但基本都是老年人在此守望着老屋。卧云铺村坐落在半山腰,因村内地势高低不平,这里多见依托地势沿街而建的二层石屋,家家是青石院落,石墙、石板屋檐、石板梢头建成的房屋。村内水源多,河流从房前屋后穿过,纵横交错,但畅通有序。村里的石屋大多已有上千年的历史,古风古韵,走在村内,俨然看到了一座石头城堡,满眼看到的是石头建筑的世界,形成了独特的石屋文化。

“我们做的都是农家菜,只要开着大门,客人就不断地找上门来,守在家里就有钱赚。”坐在自家的农家乐门口,刘持年开心地说,“我干农家乐3年了,生意一年比一年好,特别是‘一线五村’旅游线路开发以来,客人比之前多了许多,今年清明节,我一天的收入能有1000多块钱呢,算下来一年能收入50000多块钱。”说到以农家乐为特色的乡村旅游,刘持年格外兴奋,老两口商量着把家里的地转给别人耕种,专心经营好自家的农家乐。

像刘持年一样尝到甜头的村民还有很多。王子章搬到市区快30年了,当初离开了就没想再回来。近年来他看到一些“发小”发起了旅游财,心里开始热乎,去年他将家里漏了天的石头房子改造成了“石屋人家”农家乐,和弟弟一起返乡当起了老板。

“有了电就有了希望,电充足了就有了发家致富的基础。”茶业口镇党委宣传委员崔飞介绍说,乡村旅游既要让客人玩好,也要让客人吃好喝好,以前家家户户烧柴、烧煤,现在镇上都不允许了,石屋里空调、做饭、烧水全部用电。要说村里的变化,最大的还是用电的变化,供电公司提前介入,开辟绿色通道,家家实现了电气化。特别是在山区施工难度大,立杆架线特别艰难,每架一基电杆,基本上是靠人力抬到山顶,施工时供电公司的职工没少出力,许多人肩头磨出了血,双手起了水泡,但没人叫一声苦,喊一声累。

如今,卧云铺村有20家农户经营农家乐或石家乐,一举成为全市有名的旅游村。

乡村振兴挖穷根

莱芜供电员工巡检线路。资料图

“条条电杆山头站,山里的黑夜变白天;旅游产业大发展,小樱桃卖上大价钱……”这是村民王子章自编的顺口溜,不仅道出了卧云铺村的新变化,更说出了农网改造升级给村民带来的实惠。

近年来,在以卧云铺为中心的“一线五村”,莱芜供电一方面将卧云铺村原有的50千伏安的变压器更换成200千伏安的大容量变压器,同时还根据山区村民居住分散的特点,按照“小容量密布点”的要求在村里安装了两台台架式变压器,在盘山路上也安装了太阳能路灯,不仅照亮了山路,也成为山村夜晚的一道景观。

乡村振兴,人是关键。以往每年春节过后,年轻人大多外出打工,只剩下留守老人,成为“空心村”。很多家庭常年锁门闭户,就连孩子,他们宁愿带在身边打工,也不愿意让孩子留在这穷山沟。

而随着乡村旅游变得火热,“一线五村”集聚了越来越多的人气,村子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回乡过年的年轻人不走了,没有回来的年轻人也纷纷回来。这个变化,源于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和精准扶贫政策的落地,镇上根据基础设施建设、产业配套扶持等措施,改善村庄生产生活环境,并与乡村旅游、村落分散资源、旅游公司集中经营等有效结合,帮助村民走上了创业致富路。特别是近两年来,茶业口镇为把卧云铺景区的潜力开发出来,将景区定位为鲁中山区民俗活态博物馆和以石家乐为特色的民宿、农家乐等乡村特色旅游,按照修旧如旧、最大限度地恢复原貌的原则进行了整体开发和建设,并制定了修旧标准和统一规划。村民个人有意愿或有能力自行修缮的,由村民自己修缮,村民放弃修缮的,由镇上给予房主一定补偿,在保留古房屋建筑风格的基础上,积极回收村民闲置房屋,目前已与84户居民签订回收协议,完成了44间古房的主体工程改造。

“日子越过越好了,我每个月靠做饭、打扫卫生就可以挣到2000元钱,再加上房租,收入还算行。”卧云轩是卧云铺村村民刘志永在自家的石屋里开发的一家乡村民宿,由于装饰的古色古香,还安装了空调、彩电和无线网路,颇受年轻人喜欢,一年下来收入远远超过外出打工的收入。

有了可靠的用电保障,“一线五村”乡村旅游业发展起来了。这个位于三市之间的高海拔、最偏远的小山村,依靠乡村旅游业和特色种养业,村民收入不断增加,日子越过越红火。

猜你喜欢
石屋莱芜茶业
高山流水·松林里的红色石屋
山东孙子研究会赴莱芜、泰安等地开展党史参观学习活动
山东省农业机械安全监理站党支部赴莱芜开展主题党日活动
石屋(散文)
京沪高速公路莱芜至临沂(鲁苏界)改扩建路段ETC门架系统建设方案
返乡,闯出茶业一片天
林秀娟 茶业“双师”
湖南省茶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山林石屋,北京城边的田园生活
中国国际茶业及茶艺博览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