邹学:匠人匠心

2018-09-11 08:52国电电力内蒙古新能源开发有限公司李惠萍
中国电业与能源 2018年8期
关键词:风电风机新能源

国电电力内蒙古新能源开发有限公司 李惠萍

“风机怎么了?有什么现象?把报警值发过来,我看一下。”多年的电力生涯,他已记不清从什么时候开始养成不关机的习惯,总怕手机没电,怕有紧急事情联系不上,延误了事故处理。

他是国电电力风电检修高级专家邹学。快奔50岁的他,已经在电力行业打拼了28年,从最早的火电厂运行值班员到副主任,又从火电专家到风电专家……邹学一步一个脚印,用敬业精业的精神诠释着新时代匠人的匠心。

敬业:源于一份强烈的责任

2008年,风电发展突飞猛进。敢于探索新事物的邹学毅然决然地选择了新挑战——从火电厂来到内蒙古新能源公司。

初到新能源,他是一名新兵。新能源与火电的设备不同,各项技术也不同,对他来说也是一个完全陌生的领域,需要从头开始一步一步学习掌握。作为内蒙古新能源安全生产部主任,当时他经常带领员工爬风机,处理疑难杂症。无论酷暑还是严冬,无论风机轮毂内是零下30摄氏度还是零上40摄氏度,他一待就是十几个小时,不把故障彻底排除决不放弃。

2014年,内蒙古新能源乌力吉风电场刚出质保期,有一台风机控制完全失灵,多次的方式切换都不能停机,风速、转速都在上升。晚上10点多,邹学接到风电场的电话汇报。他感到问题严重,便要求立即启动应急预案,建立微信群,并直奔风电场。

风速还在上升,转速还在上升,风机像着了魔似的,各种操作方法都无济于事。整个风场慌了手脚,应急指挥群里意见不一致、乱成一团。

邹学手机里平时就存有风电机组图纸,在赶往风场的路上,他边走边查阅变桨系统图纸,坚信只要外部收桨EFC紧急收桨指令变为低电频,风机就能靠备用电池收桨。“病根”找到了,哪怕是一只桨叶收回,也可以降低转速,于是邹学与厂家技术人员联系后就请示领导下令:断开风机控制系统220伏交流电源。

5分钟后,风机桨叶收回。风机安全了,1000多万元的风电设备保住了,所有人悬着的心都放下了……

也正因为他敬业踏实肯干,在短短几年里,就从一名新兵蜕变为新能源行业的行家里手。

创新:源于一份执着的坚持

邹学好琢磨、爱创新,在内蒙古新能源那是出了名的。

阿左旗光伏电站投运后,电站的设备运行一直比较正常,唯一不足的就是发电量较差。“清洗电池板”“采用红外成像设备进行检测”“紧固接线端子”……每一次尝试都没有实质改进。邹学看在眼里、急在心中,每天在电站周围踱来踱去,不知道的人还以为他在“寻宝”,而熟悉他的人都知道:邹总那是在琢磨事呢。

一天,他在阵列区巡检时,发现自己的影子被太阳光拉长后照到电池板上,出现了部分阴影。迟疑片刻后,邹学一拍脑门:“前面电池板的影子遮挡了后排的电池板,导致光伏电池组件发电效率下降。”问题就出在这里。经过仔细观察、认真研究和反复实践,他提出,只要改变接线方式,将上、下部电池全部横向串联,分别接入汇流箱,这样就会互不影响,遮挡时间也会减少,电量自然会提高。果不其然,按照他的方案改造后,阿左旗光伏电站每天可多发电量0.8万千瓦时,且各项指标名列前茅,被国电电力授予红旗电站称号,邹学的方案也获得原国电集团优秀合理化建议奖。

近年来,他提出的“采用内窥镜技术对齿轮箱进行早期缺陷排查”“独立超速保护”等创新方案,多次获得国电电力总经理奖励基金,其中两项还申请了国家专利,填补了行业空白。邹学利用自身技术优势,进一步提高了风电场自动化程度,大大降低了管理成本,提高了管理水平。

严谨的邹学。(张惠强 摄)

授业:源于一份知识的传承

“一个人的优秀不算优秀,能带领更多的人一起优秀才是真正的优秀。”成为副总工程师后,邹学开始在人才培养上下起了大力气。

为带动更多的人,他制作了大量的培训资料和幻灯片,还采用计算机仿真技术为学员讲解变频器核心技术。有员工说:“听邹总给我们讲一堂课,比我们自己看一个月的书都有收获。”

2010年,邹学带领内蒙古新能源一举取得了集团公司风电运检竞赛团体第二的好成绩。2013年,邹学作为国电电力风电运检竞赛集训的指导教练,带领选手经过国电电力、原国电集团公司选拔后参加全国风电运检竞赛,取得团体三等奖的好成绩,多名选手获得全国技术能手称号。后来,内蒙古新能源创建了导师工作室,邹学作为导师培养出了许多技术人才。“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邹学成为了新能源行业的优秀教练和伯乐。

2015年,原国电集团邀请邹学给准备参加全国风电运检竞赛的参赛选手讲课。一堂课下来,学员们服了,有的凑上来说:“我在大学里听过教授讲矩形波通过变换变成交流正弦波,以前真的没搞懂,通过您的讲解和模拟仿真,我彻底清楚了。”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邹学直接或间接培养和影响的人已经不计其数,而他依旧在这条路上诲人不倦。

精益:源于一份卓越的追求

2016年,邹学被推荐到国电电力新能源事业部锻炼,他负责新能源安全监督管理和培训工作,这给他提供了一个更大的舞台。

20多年的电力生涯,每次的事故都在时刻警醒着他,也让他练就了一双火眼金睛。

在一次抽查中,邹学发现某风场多台风机收桨曲线异常,经过检查发现变桨系统存在安全隐患,便直接消除了超速隐患;又在一次检查中,他发现一台风机高速轴刹车钳漏油,也及时消除了潜在火灾隐患;还是在一次排查中,他又发现了风机偏航控制系统有问题……问题总是难逃邹学的“法眼”。

在国电电力新能源事业部的两年里,邹学牵头组织各新能源单位认真开展风机超速倒塔、叶片、火灾等安全隐患排查,累计查找重大安全隐患机组30多台,消除了一大批安全隐患。

新能源行业是新兴行业,早期在调试、运维方面标准少,可借鉴的资料奇缺,而且每个环节都有可能存在危险点,每年在行业内都有风机着火、超速等事故发生,处理起来难度相当大,有时只能眼睁睁看着设备烧为灰烬。每每看到这样的场景,邹学内心总有说不出的酸楚,他暗暗告诉自己:“办法总应该比困难多!”

2017年,国电电力组织邹学等人成立了编委会,由他牵头收集了国内外事故案例100多起,分析梳理了每一起事故原因,编制了《风力发电重点反事故措施》,该措施结合最新颁布的国家、行业、设备制造等众多电力规范、标准以及国内外100多项风电事故案例,对风电行业的各类安全隐患进行了全面深入的梳理和剖析,为新能源员工提供了一本难得的培训教材,大大提高了新能源企业安全风险预控能力和安全管理水平。邹学心里也是暗自高兴:设备安全又多了一道防火墙。

此措施的出台,在国家能源集团内部还是首次,受到上级领导和行业内专家的高度认可。

勤奋:源于一份内心的坚守

来到国电电力本部的邹学,工作更加忙碌,回家对他来说已算奢侈了,忙时两三个月回不了一趟。

86岁高龄的老父亲刚一开始还有些不解,打电话埋怨:“好几个月不回来,你还有没有这个家?”后来也慢慢知晓了儿子的责任,开始心疼起儿子。

一次,两个多月没回家的邹学晚上10点多刚刚到家,凌晨6点手机就响起来了:“有风机出故障了,你需要现在赶到现场。”险情就是命令,他立即起身,订了最早8点的机票,边收拾东西边了解现场情况。

妻子只好利用周末坐火车来看望他。他感激妻子的理解:“你大老远来了,我也得陪你在北京转转。”第二天一大早起来收拾东西,他却不忘把笔记本电脑也塞进双肩背包中。“你背电脑干什么呀?那么沉!”“转累了休息的时候我可以干活呀!”果真,在吃饭休息时,他拿出电脑,见缝插针地开始了他的工作。看着丈夫的执着劲,妻子偷偷地拍了照片发给儿子:“看,你勤奋的老爸!”

学习是一生的事情,邹学一直没有停止过。当大家茶余饭后闲聊看电视时,他总是把专家的各类讲座当电视剧来看。

多年来,邹学以高超的技术和高度的责任心鼓舞、激励和带动着更多的新能源人做新时代的奋斗者,他在平凡的岗位上用匠心描绘生活,用劳动创造价值,用实干成就梦想。

猜你喜欢
风电风机新能源
基于改进的灰色-马尔科夫模型在风机沉降中的应用
海上风电跃进隐忧
分散式风电破“局”
风机折翼“倒春寒”
风电:弃风限电明显改善 海上风电如火如荼
某热电厂风机电机节能技术改造
买不买新能源汽车
重齿风电
TS3000系统防喘振控制在 AV80-14风机中的应用
绿色新能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