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肺运动试验中通气效率在心肺疾病中的应用

2018-09-12 07:04孙兴国
中国老年保健医学 2018年4期
关键词:心肺通气心血管

夏 蕊 孙兴国 黄 燕※

作者单位: 1.中国医学科学院 北京协和医学院 国家心血管病中心,心血管疾病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家,心血管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中国北京 100037 2.辽宁省大连儿童医院 中国辽宁大连 116000

1.心肺运动试验的发展

心肺运动试验理论从20世纪50年代初步建立以来,Wasserman和Weber等人对其建立及推广应用做出了极大的贡献[1~4],起初CPET多侧重于对肺部疾病的研究,直至Wasserman提出[2],单独给心脏或肺脏增加负荷是不可能的,所有的运动均需要心肺以及周围循环的协调作用来完成。这一理论为CPET的应用拓展了新思路,人们开始意识到心脏和肺脏是不可能单独工作的,便对心肺协同工作模式开展了大量研究。近年来CPET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国内外各学者的关注,并逐步应用于临床协助诊治多种疾病。

目前CPET主要用于[5~10]对心脏疾病的分级和疾病严重程度的评估、预后分析,预测心脏移植时机,对心肺疾病、心脏康复[11,12]运动处方的制定,对药物、手术效果的评估[13~15],以及患者手术前的评估,评估和鉴定劳动能力的丧失,鉴别呼吸困难为心源性、肺源性、心肺混合性还是非心肺性[16,17]等等多方面,同时其对高血压[18]、卒中偏瘫患者的运动处方制定[19,20]、骨骼肌疾病的诊断[21]、白血病患者全身状况的预测[22]有一定的临床意义。有较强的证据显示,CPET多项指标对运动康复、外科干预、改善生活方式均有良好的反应。

2.CPET(通气效率)在心血管系统的应用

有研究表明,对心力衰竭患者进行适当运动康复训练是安全有益的。Meta分析显示心脏康复可降低心力衰竭死亡率,改善心功能、运动耐力,减少住院率[26],并且能够改善内皮细胞功能,减少儿茶酚胺分泌,增加外周氧气摄取[27~30],从而提高患者心肺功能。一项随机试验将2331例患者分为运动训练组或一般护理组,3个月后,校正冠心病危险因素后,运动训练组全因死亡率,心血管疾病死亡率或住院率降低11%(P<0.03)[31]。

CPET在欧美国家已经广泛应用于心血管疾病的诊断、治疗及预后评估,在国内也开始较多地应用于心血管疾病如心力衰竭等的辅助诊断和心脏康复等,“心肺不分家”,人在心肺偶联的每一个环节都少不了呼吸和循环的共同作用,心脏和肺脏并不可能脱离任意一方而单独工作,很多呼吸系统疾病患者病情进展可累及心血管,这就要求我们拓展思路,使CPET在呼吸系统疾病中同样受到重视,为呼吸系统疾病诊治提供便利。通气效率可以反应循环功能,那么其对呼吸系统有又怎样的意义呢?

3.CPET(通气效率)在呼吸系统的应用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是世界上第四大死亡原因,是全世界慢性发病和死亡的主要原因,许多人多年来都患有这种疾病,并且由于它或其并发症而过早死亡。全球范围内,由于持续暴露于COPD危险因素和人群老龄化,预计未来几十年COPD负担会增加[36]。

4.小结

CPET提供了联合数据分析,可以在运动过程中对心血管、呼吸、肌肉和代谢系统进行全面评估,被认为是心肺功能评估的金标准[16]。人不是静止的,所以动态监测人体运动状态下的各项指标就显得尤为重要,而CPET的多项测试指标共同协调、相互作用,可更准确地反应人体的生理变化过程。心肺运动试验以其特有的动态性、客观性、全面性、无创性、准确性,为循环、呼吸系统疾病的诊断、治疗以及疾病预后评估等方面做出了贡献,可以用来识别不同类型心肺功能减退状态[42],目前已较为广泛地应用于心力衰竭的分级和疾病严重程度的评估、干预治疗,心脏康复,运动处方的制定,对药物、手术效果的评估等。而通气效率相关指标因受年龄、性别、体型、运动方式影响的规律明显且稳定性好,易于在亚极限运动中获得[23,24,55],也越来越多的受到关注,有较好的应用前景,值得更深一步研究。

猜你喜欢
心肺通气心血管
“心血管权威发布”公众号简介
“心血管权威发布”公众号简介
“心血管权威发布”公众号简介
心肺康复“试金石”——心肺运动试验
COVID-19心血管并发症的研究进展
俯卧位通气对36例危重型COVID-19患者的影响
中医急诊医学对心肺复苏术的贡献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患者的凝血功能
《心肺血管病杂志》
无创正压通气在慢阻肺急性发作临床治疗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