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室心肌致密化不全合并心包囊肿1例

2018-09-12 06:54段广志
中国老年保健医学 2018年4期
关键词:心包导联左室

段广志 王 红

作者单位: 昆明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老年心内科 650000

1.病例资料

患者,女性,65岁。因“乏力,劳累后胸闷、气促半年”于2017 年2 月16 日收入我科。患者近半年来长时间体力劳动时出现胸闷、气促,停止活动后3~5分钟可缓解,无心慌及胸痛。未重视,未诊治。半月前因“右侧腹股沟疝”在当地医院准备手术,术前心脏彩超发现心脏大。既往血压偏低(约90/50mmHg)。入院查体:体温36.8℃,心率62次/分,呼吸20次/分,血压89/60mmHg。颈静脉充盈,双肺未闻及干湿性啰音;心尖搏动位于第6肋间,左锁骨中线外1cm,心尖搏动弥散,范围直径约3.0cm,叩诊心界向左下扩大,心率78次/分,律不齐,各瓣膜听诊区未闻及病理性杂音,肝脾未触及,双下肢轻度凹陷性水肿。实验室检查:除脑钠肽(BNP)1059.9pg/ml显著高于正常外,肝肾功能、电解质、甲状腺功能、自身免疫抗体均正常。心电图示:窦性心动过缓,房性早搏,Ⅰ导联、aVL导联、V4~V6导联T波地平,V1~V3导联 R波递增不良。动态心电图:频发房性早搏,偶发多源室性早搏,短阵室速,AVL导联、V1导联、V2导联呈QS型或rS型,Ⅱ导联、Ⅲ导联、AVF导联、V3~V6导联ST段水平型或下斜型压低 0.1~0.25mv,伴T波负正双向或倒置。心脏彩超示:LA 26mm,LV 64mm,RA 30×42mm,RV 16mm,LVEF 28%;左室壁心肌结构疏松增厚,呈蜂房样改变,可见丰富的窦状间隙。外层致密心肌变薄,肌小梁凸向腔内。冠状动脉CT示:前降支近段节段性混斑,管腔轻度狭窄,右下心缘肿块影。心脏MRI示:左室扩大明显,左心室室壁厚度变薄,左心室游离壁心肌小梁增多、增粗,突入心室腔。右心膈角右心房后缘见卵圆形囊性长T2、T1信号,长径约3.8cm,考虑心包囊肿。入院诊断:①心肌致密化不全,左室大,频发房性早搏、偶发多源室性早搏、短阵室速,心功能Ⅱ级;②冠状动脉粥样硬;③心包囊肿。入院后予利尿减轻心脏负荷,皮下注射依诺肝素钠抗凝(后改为华法林)、阿托伐他汀稳定斑块,双下肢水肿消退后予小剂量美托洛尔口服,2周后患者症状明显明显减轻;复查BNP下降至498pg/ml出院。出院1月随访患者,已无明显乏力症状,能在家做饭、外出买菜。

图1 超声心动图,黑色箭头为左室壁心肌呈蜂房样改变

图2 心脏MRI横断面T1图像,白色箭头为长T1信号,黑色箭头为心肌病变

图3 心脏MRI冠状面T2图像,白色箭头为长T2信号

2.讨论

左心室心肌致密化不全(LVNC)是一种罕见的特殊类型的先天性心肌病,有明显的家族遗传倾向,目前认为是胚胎发育时期心肌致密化过程的失败,网状结构的肌小梁及小梁间隙持续存在,使心腔内形成异常粗大的肌小梁及小梁间深陷的隐窝,隐窝和心室腔相通[1~3]。病变多累及左心室,伴或不伴右心室受累。LNVM 在各个年龄段均可发病,临床表现没有特异性,有的终生无临床症状,有的表现为逐渐恶化的各种心律失常、心力衰竭、体循环栓塞,严重者猝死。目前诊断LNVM 的主要方法是依靠临床表现和影像学检查,其中超声心动图和磁共振是临床中最重要的检查方法,少数患者需行左心室造影辅助诊断。对于明确是否合并其他心脏异常,常需完善CT、冠状动脉造影及正电子发射断层显像等检查[4]。目前尚无治疗该疾病的特异性方法,主要是对症治疗。在终末期,需要进行心脏移植治疗。

心包囊肿是指发生于心包的一种罕见的先天性纵膈囊肿,发病率只有十万分之一,也称心包旁囊肿、胸膜心包囊肿、间皮囊肿、纵膈水囊肿或是纵膈单纯性囊肿等[5]。形成原因是胚胎期心包发育过程中胚胎间质中有间隙出现,这些间隙融合在一起便发育成原始的心包腔。如其中一个间隙不能与其他间隙融合,且与心包腔隔绝独立存在,便发育成心包囊肿[6]。心包囊肿可发生于心包的任何部位,但多数发生于右侧下部的心隔角,少数发生于左侧下部的心隔面或是心底部。常常为单房性,有时也可在心包的不同部位出现多个囊肿,大小不等。心包囊肿可呈半圆形、卵圆形或是不规则形。囊肿壁多呈菲薄而透明,外壁为疏松结缔组织,内壁为单层间皮细胞,囊内为澄清或淡黄色液体,偶见血性液体,含量多不超过150ml,也有报道达1000 ml 以上[7]。心包囊肿患者约60%无明显的临床症状,当囊肿较大时可有胸闷、胸痛、心慌、气短及咳嗽、呼吸困难等症状,少数可继发出血、感染,甚至破裂导致胸腔内感染[8]。心包囊肿为良性病变,生长缓慢,目前多主张尽早的手术治疗[9]。

LVNC合并心脏畸形,如室间隔缺损、主动脉狭窄、左冠状动脉起源于肺动脉、肺动脉闭锁、右位心等,亦有报道合并多囊肾、腰椎半椎体畸形等心脏外畸形[10],但尚未见合并心包囊肿的病例报道。心肌致密化不全和心包囊肿均为异常发育的先天性疾病,已有的分子遗传学研究发现,左心室心肌致密化不全与TAZ,DTNA,ACTC,MYH7,TNNT2,MYBPC3,FKBP-12等基因有关[11],但心包囊肿的相关切确基因研究未见报道,该病例提示二者可能合并存在。该患者在心肌致密化不全合并心包囊肿实属罕见。因患者来自交通不方便的农村,故仅对患者家庭中能来医院的患者做了心脏彩超检查(患者兄妹及女儿)未见异常,直系亲属中均未出现过胸闷、气促的患者,因未做基因检测,是否为基因突变暂不能明确。心肌致密化不全和心包囊肿临床表现均无特异性,临床中应引起重视,尽早诊断,对症治疗,改善预后,提高生存质量。

猜你喜欢
心包导联左室
超声心动图对不同主动脉瓣病变患者主动脉瓣置换前后左室功能变化评估价值研究
左下肢黏液型脂肪肉瘤术后复发并心包转移1例
心脏超声配合BNP水平测定在高血压左室肥厚伴心力衰竭诊断中的应用
回旋支闭塞引起孤立Ⅰ、aVL导联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2例并文献复习
完全性心包缺如一例并文献复习
M型超声心动图中左室射血分数自动计算方法
5例新生儿脐静脉置管相关心包积液的临床特点及诊治方法
心包穿刺的诊断及治疗
血浆corin、NEP、BNP与心功能衰竭及左室收缩功能的相关性
心电图aVR导联ST段改变对急性心肌梗死的预测价值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