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质护理在神经内科抑郁患者临床护理中的应用

2018-09-12 07:05周清萍黄淑丽
中国老年保健医学 2018年4期
关键词:神经内科功能障碍优质

周清萍 黄淑丽

作者单位: 江西省人民医院 神经内科一区 330006

神经内科主要诊治脑血管疾病、偏头痛、脑部炎症性疾病、脊髓炎、癫痫、痴呆、代谢病和遗传病、三叉神经痛、坐骨神经病、周围神经病及重症肌无力等,患者普遍存在住院时间较长,且存在语言表达障碍、肢体运动障碍,与外界交流少。很多患者在遇到疾病挫折时会产生自暴自弃的心理,失去治疗信心,抑郁表现即为其中之一,也是最严重的。抑郁主要表现为心境低落、情绪消沉、自卑等,严重时患者会表现为悲观厌世,甚至产生自杀企图或自杀行为,极大影响患者身心健康,威胁患者生命安全,而且如未能及时干预,也会直接影响康复。因此,积极有效的干预显得尤其重要,针对这种情况,我院对神经内科伴有抑郁症状患者给予优质护理模式进行干预,使患者负性情绪得到较好改善,并积极配合整个治疗与护理工作,现介绍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6年1月至2017年12月神经内科收治的伴有抑郁症状患者126例,按入院的先后顺序从1~126排序,单数为对照组,双数为观察组,每组63例,其中:对照组男性42例,女性21例,年龄43~68岁,平均60.2±5.5岁,疾病类型:脑出血26例,脑梗死20例,眩晕综合征10例,其他神经内科病症7例,观察组中:男性43例,女性20例,年龄42~69岁,平均59.8±5.5岁,疾病类型:脑出血25例,脑梗死21例,眩晕综合征12例,其他神经内科病症5例,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病种、病情、文化程度等方面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入选标准:①所有患者均需住院观察治疗,伴有不同程度的焦虑、抑郁表现;②无精神病史、认知功能障碍与意识模糊情况;③对入选的患者已行告知权,且知情同意,并签署知情同意书,符合伦理道德医学标准。

1.2 方法

1.2.1 对照组:患者按照传统的方法进行护理,观察患者生命体征和意识的变化,保持呼吸道通畅,注意肢体活动等,并进行相关的治疗指导、用药干预、日常起居饮食控制等。

1.2.2 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观察组患者采用优质护理模式,具体流程为:

1.2.2.1 优质病情护理:每日参与主治医师的查房,掌握患者的病情。由于疾病的原因,患者常会感到难受不适,护理人员此时应该具备足够的责任心和同情心、高尚的道德素质、精湛的职业技能。在实施无痛操作时,可以适当转移患者注意力,如选择患者感兴趣话题(如电视节目、旅游活动等)与患者沟通,或播放轻音乐等,并做到每天进病房与患者问好及介绍当天的治疗和检查。

1.2.2.2 优质心理护理:大多数患者在患病后都留下后遗症,有的是肢体功能障碍、有的是语言功能障碍、有的是吞咽功能障碍等,都使他们对生活失去信心,不愿与外界交流。这时护理人员应当主动与患者进行沟通,当患者有肢体功能障碍时,可以教会他们做主动康复运动,当患者存在语言表达障碍时,与他交流可以选择用手写或是肢体动作来完成等。尽可能满足患者的心理需求,使其产生被尊重感、安全感、满意感,实现心理平衡[1]。交流时态度要和蔼、亲切。

1.2.2.3 优质基础护理:①患者入院后尽快让患者熟悉病房坏境,消除紧张心理。②保持病房环境及床单元整洁舒适,床单被褥随脏随换,认真落实晨晚间护理,有肢体偏瘫患者每2小时翻身1次,包括协助与指导患者做基本生活护理如洗脸、洗头、牙、大小便等。③条件允许情况下,安排病房时,以患者病情严重程度为依据,避免重症患者的病情影响轻症患者的治疗信心。④护理人员需鼓励患者家属勤探访,给予家庭支持,且护理人员自身注意加强访视次数。⑤健康教育:为患者提供住院期间的健康教育、安全指导,根据疾病情况制定相应的健康教育处方,以图文、安全警示、温馨提示、健康教育专栏、每月召开2次座谈会等多种形势、多途径对患者进行健康教育,满足患者多方面的需求[2]。⑥优化排班模式,科室应注意对各工作岗位护理人员职责明确,确保所有护理工作落到实处。同时,为降低护理风险的发生,保证护理质量,按患者病情轻重分配给不同层级的护士。

1.2.2.4 优质康复训练:偏瘫患者应在规定的时间内帮助其进行必要的康复训练,避免肢体发生僵硬不适。有严重功能障碍的患者,应定期在床上进行锻炼,康复训练循序渐进。

1.3 观察指标

1.3.1 抑郁评价量表、焦虑评价量表:在患者入院时和出院前由责任护士对两组患者心理状态测评,测评表采用Zung氏抑郁评价量表(SDS)、焦虑评价量表(SAS)实现[3,4],评分分为:①分数结果为50分以下,视为无焦虑抑郁;②分数结果 50~59分,为轻度焦虑抑郁;③分数结果60~69分,为中度焦虑抑郁;④分数结果为70分以上,视为重度焦虑抑郁。

1.3.2 满意度调查表:出院时发放《江西省人民医院住院患者对护士满意度调查表》,每张满意度调查表从10个方面(10题)进行调查,每题有不满意、一般、较满意、满意四个选项,得分值分别为2.5分、5分、7.5分、10分,每张满意度调查表总分100分,分数越高,患者满意程度越好,满意=(较满意人数+满意人数),满意率 =(满意人数/每组总人数)×100% )。

2.结果

2.1 两组患者焦虑、抑郁测评的比较 焦虑、抑郁测评结果护理干预前组间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护理干预后观察组评分结果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从表1中可显示:两组患者焦虑、抑郁测评结果,护理干预前组间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护理干预后观察组患者的评分结果明显比对照组低,说明观察组患者的焦虑、抑郁程度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之间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表1 焦虑、抑郁测评结果对比(分)

2.2 两组患者出院时对护理满意度调查结果的比较 从表2中可得知,观察组患者的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之间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

表2 两组患者满意度情况的比较[例(%)]

3.讨论

焦虑抑郁症状在神经内科患者中出现的可能性较高,其原因归结于患者生理状况欠佳,且可能有生活自理能力下降表现,特别部分患者为脑血管疾病,可能在治疗期间出现机体组织器官功能障碍问题,这些均会增加患者不良情绪[5]。部分研究报道中指出,这种焦虑抑郁表现除对治疗与护理过程有影响外,也可能对中枢神经产生刺激反应,加重疾病症状,影响患者整体治疗效果。同时,若护理操作中忽视患者的焦虑与抑郁情绪表现,很可能导致护患纠纷,不利于患者后续治疗,且对医院良好服务形象有一定影响。这些均要求在护理工作质量上不断完善,确保患者享受到高质量护理服务[6]。临床护理工作开展中,对患者实施优质护理能够极大缓解患者的焦虑、抑郁情绪,使其对疾病充满信心。通过在住院期间的优质护理服务,不但改善了患者情绪,也有效改善了护患关系,优质护理服务将护理做到细处,也显示了人文关怀。另外,要求在护理内涵上不断深化拓展,强化心理护理干预、做好舒适护理工作以及基础护理工作落实等,结合患者心理与行为表现做针对性的护理,对帮助改善护理服务质量有积极作用[7]。从表1中可显示:两组患者焦虑、抑郁测评结果,护理干预前组间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护理干预后观察组患者的评分结果明显比对照组低,说明观察组患者的焦虑、抑郁程度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之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这也能够反映出优质护理服务模式应用下有助于患者不良情绪的改善。而在护理满意度评价上,从表2中可得知,观察组患者的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之间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这也提示患者对优质护理服务模式的认可度较高,能够推动良好护患关系构建。

综上,神经内科伴有抑郁症患者临床护理工作中,引入优质护理模式,对帮助患者改善焦虑抑郁症状、维系良好护患关系有积极作用,应在临床护理实践中推广应用。

猜你喜欢
神经内科功能障碍优质
BOPPPS教学模式在全科住院医师神经内科临床教学中的应用
糖尿病早期认知功能障碍与血浆P-tau217相关性研究进展
果桑优质轻简高效栽培技术
糖尿病认知功能障碍机制研究进展
夏季管得好 酥梨更优质
神经内科患者焦虑与抑郁症状的临床研究
蔬菜桑优质高效栽培技术
系统护理干预在神经内科对脑卒中护理中的应用探讨
浅谈如何优质开展“三会一课”
勃起功能障碍四大误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