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微信平台延续性护理对老年脑卒中患者负性情绪及生活质量的影响

2018-09-12 07:05李林艳曹欢欢张雪莹
中国老年保健医学 2018年4期
关键词:病友延续性负性

李林艳 曹欢欢 郜 娜 张雪莹 王 宁

作者单位: 郑州大学附属洛阳市中心医院 神经内科 471000

脑卒中也叫中风或脑血管意外,主要是因脑部血管突然破裂或阻塞导致血流不能进入大脑的一组疾病,可分为缺血性脑卒中与出血性脑卒中,其中以缺血性脑卒中较常见(约60%~80%)。该病发病率及致残率均较高,是我国成年人的首要致残原因[1,2]。55岁以后随年龄增长脑卒中的发病率逐渐升高,脑卒中患者中大部分为老年人,有研究显示,70%~80%的初次发病脑卒中患者经急性期治疗后可出现不同程度的偏瘫、失语及吞咽困难等后遗症,需要长时间的康复治疗及训练。脑卒中后自理能力及社会参与能力明显下降使患者极易产生焦虑、抑郁等负性情绪[3]。一般认为卒中后4~6月为功能康复最佳时期,同时也是患者负性情绪爆发期,脑卒中后患者抑郁及焦虑的发生率高达40%以上,因此对于老年脑卒中患者进行延续性护理非常有必要[4]。随着智能手机的普及,微信已被广泛运用于延续性护理中,本文开展相关研究旨在为老年脑卒中患者的延续性护理提供参考依据。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5年6月至2017年6月我院出院的老年脑卒中患者96例进行研究。纳入标准:①符合《中国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诊治指南2014》[5]中的相关诊断;②患者神智清晰可与医护人员进行正常交流;③患者均具有小学以上文化程度,可使用微信进行交流,无读写障碍;④年龄在60岁及以上;⑤居住地距离我院在20km范围内。排除标准:①心、肝、肾等脏器重大疾病的患者;②恶性肿瘤患者;③严重睡眠障碍患者;④未完成数据收集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2组,每组48例。观察组男性26例,女性22例;年龄60~73岁,平均64.18±8.72岁;缺血性脑卒中36例,出血性脑卒中12例;合并高血压27例,糖尿病18例;文化程度小学13例,初中25例,高中及以上10例。对照组男性24例,女性24例;年龄61~75岁,平均66.29±7.93岁;缺血性脑卒中34例,出血性脑卒中14例;合并高血压25例,糖尿病20例;文化程度小学16例,初中25例,高中及以上7例。两组患者性别、年龄、合并症等一般资料经统计均无显著性差异。

1.2 方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延续性护理,在出院前对患者及家属进行脑卒中康复及护理相关知识宣教,叮嘱患者定时定量用药,发放我科自制脑卒中院外康复知识手册,登记患者家庭住址及电话等信息。出院后1~3月每周进行1次电话随访,对患者康复情况进行了解并给予个性化指导,向患者强调遵医嘱的重要性。每月进行1次上门随访,与患者面对面交流,了解其心理状态,适时给予心理支持,对患者的疑问进行解答。3~6月每2周电话随访1次,在6个月时上门随访1次,每次随访对患者生活质量及负性情绪进行评估,并针对性地给予干预。观察组实施基于微信平台的延续性护理:①成立延续性护理管理小组,以自愿为原则报名。选取5名医护人员及1名工程技术人员组成延续性护理小组,其中医生2人,护理人员3人,小组成员均有5年以上神经内科或康复科经验,具有大专以上学历,中级以上技术职称,专业知识较为全面,沟通表达能力较强。工程技术人员主要负责技术支持及公众号的管理与维护。②创建科室公众号及医护患沟通微信群,每周由护理人员收集脑卒中康复相关资料,在工程人员的协助下将其制作成视频短片、音频资料、PPT或图文并茂的小短文的形式进行推送,内容要求直观性强,语言简练通俗,符合老年人的阅读习惯,且视频及音频材料播放时间控制在20分钟以内,图文资料篇幅控制在1500字以内,避免时间过长而影响患者阅读,每周推送治疗最少1篇。③每周一至周五晚6:00~8:00,由管理小组成员轮流在线对患者在家康复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进行解答,并给予个性化的健康指导。其余时间管理小组成员可抽空与患者多进行交流,要求每位患者多与病友交流,对于连续1周未在微信群发言的患者,护理人员应对其进行提醒,要求其多与病友交流。④每2周与患者进行1次单对单的语音或视频随访,询问患者病情并根据询问结果给予个性化的健康管理方案。对于有合并糖尿病、高血压等并发症的患者,应加强并发症管理,在交流过程中注意对患者心理状况进行评估,对于存在焦虑等负性情绪者要求家属配合对患者心理进行干预,关心患者并加强脑卒中康复相关知识的宣教,使患者对疾病的康复更加有信心,同时还可邀请脑卒中后康复效果较佳的患者介绍经验。两组患者延续性护理均持续6个月。

1.3 评价指标 对比两组患者负性情绪及生活质量。干预前后分别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elf-Rating Anxiety Scale,SAS)及抑郁自评量表(Self-rating Depression Scale,SDS)进行焦虑、抑郁等负性情绪的评估[6],其中SAS量表定义50~59分者为轻度焦虑,60~69分者属于中度焦虑,≥70分者为重度焦虑,该量表的Cronbach’∂系数为0.833;SDS量表定义53~62分者为轻度抑郁,63~72分者属于中度抑郁,≥73分者为重度抑郁,Cronbach’∂系数为0.826。在患者出院前及延续性护理结束后采用SF-36生活质量量表[7]评价患者生活质量,其中包括生理功能、躯体疼痛、社会功能、情感职能、精神健康等,以原始分计算后再以标准公式进行转换,总表得分 0~100分,得分越高说明患者的生活状态越好,生活质量越高。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2.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采用均值与标准差描述以t检验进行分析,P<0.05认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两组患者干预前后负性情绪对比 干预后两组SAS评分与SDS评分均明显下降(P<0.05),但观察组下降幅度更大(P<0.05),结果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干预前后负性情绪对比(分)

注:*表示干预前后组内对比P<0.05,#表示干预后组间对比P<0.05。

2.2 两组患者干预前后生活质量对比 干预后两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均明显升高(P<0.05),但观察组升高幅度更大(P<0.05),结果见表2。

3.讨论

延续性护理是指在患者回归家庭、社区或转诊过程中,由护理人员针对患者的不同病情而提供的连续性、协调性的护理服务,是护理服务的重要组成部分,目的是为了帮助患者尽快康复,同时可减少患者及其家属悲观、焦虑等负性情绪的产生而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过去延续性护理主要采取电话随访或上门随访等方式,但目前在我国医院护理人员严重不足、人力资源有限的情况下实施传统的延续性护理势必增加护理人员的工作量,且传统的延续性护理还有只能一对一地进行、工作效率不高、仅能进行主观性教育、缺乏患者直观感受等缺陷,导致患者理解及接受度下降,护理人员也无法全面地判断患者情况,影响了随访的效果。微信将文字、视频、音频、图片、表情等多种沟通模式于一体,随着智能手机的普及,微信的普及率也明显提高,且微信还具有群聊功能,可以加强医护患及病友之间的交流,有效克服了传统延续性护理的缺陷,特别是对于距离医院比较远护理人员无法进行上门随访的患者,目前已被用于多种疾病的延续性护理。

表2 两组患者干预前后生活质量对比

本研究结果显示干预后两组SAS评分与SDS评分均明显下降(P<0.05),但观察组下降幅度更大(P<0.05)。干预后两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均明显升高(P<0.05),但观察组升高幅度更大(P<0.05)。本研究结果表明,微信群的建立可加强患者与医护人员及病友之间的交流,对于老年脑卒中患者的心理疏导有着重要意义,可有效帮助患者建立乐观、开朗的心态,减轻焦虑及抑郁情绪。特别是对于独居老人,因子女常年在外,通过微信群聊及护理人员一对一的随访相结合的形式可以使患者接受到更多的社会支持,加强患者康复的信心,同时病友间还可相互鼓励、互相学习而共同促进身体康复。同时,每周由护理人员收集脑卒中康复相关资料,并在工程技术人员的协助下将其编辑成视频、音频、PPT或图文并茂的小短文的形式可以使患者利用碎片化的时间反复观看、阅读,加深对相关知识的了解与认识,强化患者对于按时服药及坚持康复训练的认识。同时病友间可互相添加好友,在朋友圈展示各自康复情况,加强病友间的相互交流。在微信延续性护理时应注意一下几点[8]:①因老年脑卒中患者文化程度大都不高,通过微信公众号推送信息时应注意语言通俗、易懂、直观性强。同时推送内容不宜过长,避免患者产生厌烦情绪。②尽量照顾到每位患者,对于连续1周以上未在微信群聊发言的患者应主动关心患者情况,防止患者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的产生。③对患者进行一对一随访时注意时间点的选择,避开患者休息时间,在随访前事先对患者基本情况进行回顾以提高随访质量。

综上所述,微信沟通方便、快捷,利用微信平台延续性护理可提高对老年脑卒中患者的护理效果,有效缓解患者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是一种简单、方便、有效的延续性护理模式,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猜你喜欢
病友延续性负性
延续性护理对宫颈癌患者术后康复的影响
共患难, 更同盟:共同经历相同负性情绪事件促进合作行为*
延续性动词和非延续性动词的用法解读
非负性在中考中的巧用
个性化护理干预对子宫全切患者负性情绪的影响
《病友之声 患者之音》征文通知
《病友之声患者之音》征文通知
希望疗法对康复期精神分裂症患者负性情绪的影响
“神经”病友
病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