循证护理在老年结石性胆囊炎患者围手术期的应用

2018-09-12 07:05
中国老年保健医学 2018年4期
关键词:胆囊炎循证结石

苏 雅

作者单位: 西安交通大学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 肝胆外科 710061

结石性胆囊炎指的是在人体胆囊内、胆囊颈部出现结石的一种疾病,属于胆道系统中较为常见的疾病,临床上多使用胆囊切除术对患者进行治疗,但在治疗过程中患者可能会出现疼痛难忍的情况,尤其是老年患者,其对手术的耐受性较差,可能会加重其疼痛感,从而产生烦躁、抑郁等的不良负面情绪,对治疗的整体效果产生影响[1]。本文通过对我院老年结石性胆囊炎患者的选取,主要对该类患者实施循证护理的临床应用效果进行探讨分析。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在2015年4月至2017年5月期间收治的76例老年结石性胆囊炎患者,所有患者行胆囊切除术治疗,通过随机抽取的方式将患者分成对照组与研究组,每组38例。研究组患者男性20例,女性18例,年龄61~76岁,平均68.52±4.87岁,病程1~4年,平均2.55±0.53年,合并类型:合并冠心病14例、高血压12例、慢性肺部疾病12例;对照组患者男性21例、女性17例,年龄62~78岁,平均69.54±4.89岁,病程2~5年,平均3.56±0.57年,合并类型:合并冠心病13例、高血压14例、慢性肺部疾病11例。两组患者均具有一定程度的右上腹疼痛、寒战、黄疸以及发热等临床症状。将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等的临床基本资料信息进行比较,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可予以比较。纳入标准:①符合结石性胆囊炎的临床诊断标准[2];②年龄≥60岁;③对本研究患者及家属知情同意。排除标准[3]:①患有严重心肝肾等脏器功能障碍疾病患者;②意识不清、精神疾病对本次研究无法配合的患者。

1.2 方法

1.2.1 对照组:对患者行临床常规围术期护理,护理人员需在患者入院后对其进行常规身体指标检查,并告知患者及家属治疗期间的注意事项,术中需对患者的生命体征进行密切观察,术后对患者进行适当的饮食、运动指导等。

1.2.2 研究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对患者行循证护理服务,具体护理内容如下:① 建立循证护理小组:成立循证护理小组,由相关科室的护士长担任组长,对患者的病情进行评估,结合以往的临床护理经验,制定有针对性的护理计划。②术前循证护理:护理人员需对患者行健康教育指导,多数老年患者对自身疾病并不十分了解,护理人员向患者讲解结石性胆囊炎相关临床知识,让患者知道胆囊切除术的操作过程以及手术医生,让患者明白手术的安全性、重要性。护理人员应循证依据作为基础,由于结石性胆囊炎患者有剧烈疼痛,对手术安全性十分担心,很有可能产生术前紧张、焦虑及恐惧等情绪。为了避免患者这种负面情绪对手术治疗造成影响,护理人员需对患者的术前心理特征进行评估,对其实施有针对性的心理护理。手术前3~5天,护理人员需对患者的身体情况进行评估,告知患者术前禁饮禁食,并做好手术所需各项医疗器械的检查过程。③术中循证护理:护理人员应对患者进行心理疏导,对患者进行心理疏导,可通过眼神、语言以及肢体接触等方式同患者进行交流,密切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积极配合医生完成各项手术操作。同时,护理人员需以循证依据作为临床护理根据,观察患者具体的临床症状,积极主动配合医生完成临床手术操作。在手术期间,注意保护患者的隐私,尽量减少暴露,护理过程要严格实施无菌操作,同手术无关的人员及物品均不得进入手术室。器械护理人员应确保手术过程中完全集中注意力,已污染的器械、纱布应及时送出手术室,并使用无菌敷料对患者的手术切口进行保护。④术后循证护理:术后护理人员应对患者行疼痛护理,对患者的疼痛情况进行评估,可使用聊天、播放音乐等方式转移患者的注意力,必要时可给予患者适当剂量的镇痛药物;同时要对患者实施并发症预防护理,按时帮助患者翻身、擦洗,避免患者发生压疮等并发症,对患者的切口进行抗炎治疗护理,防止发生感染等。另外,护理人员需以循证为依据,对患者在术后出现恶心呕吐、空腹出血等症状制定相对应的护理对策。多数患者在护理后,情绪上会出现较大的波动,尤其是在麻醉药失效、疼痛加剧之后,很容易引起患者烦躁和抑郁等不良情绪,所以护理人员应对这种情绪变化十分注意,嘱咐患者家属进行心理支持,多对患者关心和爱护,保持患者的心情舒畅,更愿意配合术后治疗。在手术后的1~3小时,护理人员应对患者的脉搏、引流液及血压情况进行密切观察,一旦发现出血情况需及时向值班医生进行汇报,采取有效的处理措施。

1.3 观察指标 护理后,对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及并发症发生情况进行详细的观察记录。

2.结果

2.1 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比较 护理干预后,研究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为97.37%,对照组为78.95%,研究组明显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统计学差异明显(P<0.05),详见表1。

表1 两组患的护理满意度比较[n(%)]

2.2 两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 护理后,研究组患者的感染、出血以及胆漏等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比较具有明显统计学差异性(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n(%)]

3.讨论

结石性胆囊炎是胆道系统中较常见的疾病,患者在发病时会出现剧烈疼痛,临床上多使用手术治疗。相较于年轻患者而言,老年结石性胆囊炎患者在治疗时具有很大的限制性,由于老年人各器官功能退化,免疫力减弱,手术耐受性差,术中出现的应激反应,会对患者临床顺利治疗造成很大影响[4]。

手术治疗会对患者身体造成一定损伤,从而增加患者的心理负担,很容易让患者出现紧张、暴躁以及恐惧等的负面情绪,从而对治疗造成影响。临床常规护理模式注重对患者生理上的护理,往往忽视心理护理,护理效果并不十分理想。同常规护理模式相比,循证护理的临床护理效果更加明显,护理人员可通过寻找证据的方式同自身的护理专业知识、患者的治疗愿望相结合,进行符合实际的临床最佳护理方案制定,帮助患者缓解心理压力,提高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

循证护理是一种新型的临床护理模式,护理人员在实施护理前会对患者的病情、个人相关资料等数据进行汇总,并予以详细分析,再同护理人员的临床护理经验相结合,以患者的具体病情作为基础,制定详细的,具有规律化、科学化特征的临床护理方案[5]。同单纯的临床常规护理模式相比,循证护理模式对老年结石性胆囊炎患者的临床护理效果更好,帮助患者减轻心理负担、提高对手术治疗的信心,以更加放松的心态接受治疗,减少术中意外事件发生,提高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6]。另外,术后并发症预防护理能够降低患者感染、压疮等并发症的发生率,提高临床舒适度[7]。

综上所述,对老年结石性胆囊炎患者实施循证护理模式,临床应用效果显著,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提高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减少患者并发症的发生,具有很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猜你喜欢
胆囊炎循证结石
膀胱镜对泌尿系结石患者结石清除率和VAS评分的影响
肝内胆管结石一例及诊断体会
PTGD联合择期LC在胆囊结石伴慢性胆囊炎急性发作的应用
如何预防泌尿系结石
探讨循证护理在急诊烧伤患者中的价值
《循证护理》稿约
循证护理在新生儿静脉采血中的应用
得胆囊炎之后,还能吃鸡蛋牛奶吗
循证护理在ICU患者中的临床应用观察
腹腔镜胆囊切除治疗急性胆囊炎的临床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