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持续生计视角下 秦巴山区旅游地社会生态系统脆弱性评价

2018-09-14 12:03崔晓明
统计与信息论坛 2018年9期
关键词:秦巴山区生计脆弱性

崔晓明

(1.西北大学 城市与环境学院,陕西 西安 710127; 2.安康学院 经济与管理学院,陕西 安康 725000)

一、引言

可持续生计是能够应对冲击和压力,能够在当前和未来保持乃至加强人们的能力和资产,同时又不损坏自然资源基础的生计方式[1]。可持续生计框架(sustainable livelihoods framework,SLF)从生计方式和生计资产组合入手,分析现有生计的优势、应对冲击的限制因素和潜力,以提高生计的可持续性,使人们能独立应付各种冲击和保持自然资源的生产力[2],其研究及应用目标与中国目前农村发展、城镇化、扶贫等国家战略目标契合,受到研究者的高度重视,并在生计可持续发展[3-4]、社区生计[5-6]、生计资本及生计策略[7-9]、贫困地区生计发展[10-11]等方面形成了较为可观的研究成果。

脆弱性是指面临危险、冲击和压力时表现的抵御力的不足、不安全和易受灾的程度,是贫困的重要特征。开展脆弱性评估有利于科学家和决策者理解环境变化的影响,探索阻碍社会有效响应的潜在因素,并寻找降低脆弱性的方法,增强脆弱人群的适应能力[12]。脆弱性背景是可持续生计框架中农户难以控制的部分,构成了生计的外部环境,对贫困地区社会生态系统脆弱性进行评价,是确定生计脆弱性特征和识别脆弱人群的关键,也是制定区域风险干预及降低农户生计脆弱性措施的基础。Adger认为脆弱性是暴露于环境或社会变化中的系统,因缺乏适应能力而对变化造成的损害敏感的状态[13]。适应性是指生计风险发生时,农户应对风险和降低脆弱性的能力。

导致脆弱性的风险主要有自然灾害、环境危机、经济波动、政策改变、种族冲突、疾病、失业、突发事故等[14]。英国国际发展机构(the UK’s Department for International Development,DFID)指出:在面临压力和冲击时,组织建立起恢复力的应付和适应的内在战略是社会可持续性的关键因素。郭永锐从旅游社区恢复力的角度,认为恢复力即系统的适应力,社区适应能力可以理解为农村社区及农户面对旅游业扰动及其他风险、变化时进行自组织或者保持原有状态的能力,是社区恢复力的重要衡量指标[15]。

社会—生态系统(social ecological systems,SESs)是人与自然紧密联系的复杂适应系统,具有不可预期、自组织、非线性、多稳态、阈值效应、历史依赖和多种可能结果等特征[16]。Ostrom提出了社会生态系统可持续发展框架模型,认为人类及其所有资源都嵌入在复杂的社会生态系统当中,在这个系统中集成了生态、社会与经济价值[17]。旅游地是一个受经济、社会、环境、制度等因素共同影响的社会经济与自然生态耦合系统,各类因素交织并对系统脆弱性发生共同影响,构成一个复杂的社会-生态系统,同时社区及居民也是旅游干扰下的更广SESs内的关键要素之一。SESs理论结合可持续生计及脆弱性分析框架,为旅游地人地关系研究提供了新的视角。

秦巴山区是中国11 个集中连片贫困地区中最大的一个,脆弱性交织是连片特困地区的基本特质,其社会生态系统及其组成要素如社区、产业、农户等更易于受到影响和破坏,并缺乏抗拒干扰和恢复初始状态(自身结构和功能)的能力[18]。旅游是秦巴山区经济社会发展重要的驱动因素,对旅游地SESs产生多要素和跨尺度的影响,但由于当地产业发展落后、生态环境脆弱,旅游业在自然灾害、市场波动、贫困叠加等因素影响下面临更高的风险和压力。本文将乡村旅游、社会生态系统理论与可持续生计研究相结合,借助脆弱性量化评价方法,分析不同类型乡村旅游地和社区尺度的SESs脆弱性差异,总结乡村旅游对秦巴山区农户生计和局域SESs脆弱性的扰动作用机理,以期丰富和深化SESs研究内容,为降低系统脆弱性,提高社区及农户适应能力和自我发展能力,促进秦巴山区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依据。

二、研究区概况

秦巴山区是中国重要的生态屏障,是众多河流发源地和水源涵养区,是生物多样性、生态系统多样性、景观多样性的汇集区和自然山水景观和人文景观荟萃区,也是全球气候变化的敏感区和生态环境脆弱区。安康市地处秦巴腹地,全市10个县区全部属于国家秦巴集中连片特困地区,是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和引汉济渭工程核心水源区,同时也是国家主体功能区建设试点市,有9个县被列入秦巴生物多样性重点生态功能区,又是国家“两屏三带”生态安全战略格局的重要组成部分。安康市自然人文资源富集,生态环境良好,乡村旅游在增加当地农民收入、优化农村产业结构、促进社区发展等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但同时也面临着经济、民生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的矛盾,因此本文选择安康乡村旅游地进行秦巴山区SESs脆弱性和可持续生计发展研究。

三、数据和方法

(一)数据来源

以安康市统计局、扶贫局、旅游局等政府相关部门网站发布的统计数据和管理人员访谈资料为基础,并采用参与式农村评估法(PRA)对农户、村委会等进行入户问卷调查获取一手数据资料,于2017年1月对安康汉滨区、平利县龙头村进行预调查,在预调查的基础上对问卷做出了科学的修正。由于需要调查对象既熟悉安康乡村社会经济及乡村旅游发展状况,又了解调查地灾害状况及防灾机制、社会应对能力等,因此增加有关县区旅游局、发改委、扶贫局等单位工作人员及乡村干部作为调查对象。2017年3月分别发放问卷120份,收回有效问卷112份,有效率为93%。

调查分为两个部分:一是SESs关键指标和影响因素调查;二是乡村旅游地SESs脆弱性调查。其他数据来源为《安康市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014—2016)及汉滨区、平利县、岚皋县及宁陕县政府及相关部门的统计数据。

为进一步研究秦巴山区不同类型旅游地农户生计及SESs脆弱性差异,在肖佑兴等的研究基础上[19],根据旅游地所处的空间位置、客源市场特征等,将乡村旅游地分为四类,即大中城市边缘型旅游地、中心城区依托型乡村旅游地、边远型旅游地以及景区边缘型旅游地(见表1)。四类旅游地特征之间虽有重合,但本文主要依照空间及客源市场特征为依据进行分类,将调查地分别确定为:中心城区依托型—安康汉滨区瀛湖镇湖心村,景区边缘型—岚皋县南宫山镇宏大村,大中城市边缘型—安康市宁陕县广货街镇蒿沟村,边远型—平利县城关镇龙头村。

(二)样本基本统计数据

样本基本特征统计数据如表2所示。

表1 乡村旅游地分类及特征

表2 样本基本特征

(三)旅游地SESs脆弱性评价体系的构建

1.评价体系构建原则。旅游地SESs作为人与自然、生态、社会、经济等相互作用的耦合系统,其脆弱性评价复杂而困难,必须遵循科学性、针对性、应用性、可操作性及目标性原则,根据SESs脆弱性的概念内涵建立评价指标体系。多数研究者认为脆弱性有暴露性、敏感性和适应性三个构成要素:暴露性反映的是系统遭遇灾害或危险的程度,其决定了系统在灾害事件影响下潜在损失的大小,主要取决于人和区域暴露在危险事件中的概率;敏感性与系统被破坏的临界条件有关,其反映的是系统对外部干扰易于感受的性质,主要取决于系统结构的稳定性;适应性指的是系统对灾害事件的响应与应对能力,以及从灾害损失中的恢复能力[20],因此人地耦合系统脆弱性可以表达成暴露度、敏感性和适应能力的函数,通常暴露度和敏感性的增加,会增大系统的脆弱性,适应能力的增加则会降低系统的脆弱性[21]。脆弱性是贫困的重要特征,是动态的过程,具有非线性和尺度特征,脆弱性评价框架还必须考虑影响脆弱性的地方特征及SESs的构成因素与耦合过程,结合以上研究基础,根据秦巴山区地理特征和社会经济发展特征,设定相应的指标体系和权重进行定量评价分析。

2.评价指标构建。系统敏感性主要来自生态、社会和经济亚系统的各项关键因子;暴露性指标主要从区域遭遇灾害程度有关的灾害空间集聚性和对灾害威胁的暴露程度考虑,选择区位、灾害频率、人口密度等;农户的生计资产是其选择生计策略和抵御生计风险的基础,生计资本越高表示其抵御风险的适应性能力越高,因此本文选择金融资本、物质资本、人力资本、社会资本及自然资本的状况作为自适应能力的评价指标;政府财力、社会保障、应对风险的防范措施及响应和行动效率等以及社区发展程度,构成系统计划性适应力指标,由此构建包含暴露度、敏感性及适应性三个层次的旅游地SESs脆弱性评价指标体系(见表3)。

(四)数据处理与分析方法

由于问卷调查、国家、省市及秦巴山区各类经济社会发展统计数据存在不同的量纲、数量级和变化幅度,采用极差标准化、分段赋值等方法进行处理,使所有测量指标标准化后的值都介于0和1之间,便于不同类别系统风险、敏感性和适应力指标的测算和对比分析。考虑脆弱性指标正负向对系统脆弱性影响作用的不同,将指标数据越大越利于系统发展的采用正向指标处理,指标数据越小越利于系统发展的采用逆向指标处理,计算各类调查地系统敏感性值、暴露性值和适应性值,具体标准化公式如下:

正向指标:

(i=1,2,…,n;j=1,2,…,m)

(1)

负向指标:

(i=1,2,…,n;j=1,2,…,m)

(2)

上式中Xij为第i行第j列的数据,Xjmin为第j列原始数据的最小值,Xjmax为第j列原始数值的最大值,X'ij为标准化后第i项第j列的数据。

选用熵值法,根据各指标值的差异程度,利用信息熵计算各指标的权重,具体步骤如下:

表3 乡村旅游地社会生态系统脆弱性评价指标体系

注:+表示正向指标,强化区域SESs脆弱性;-表示负向指标,遏制区域SESs脆弱性。

将标准化数据X'ij同度量化,计算第j项指标下第i个待评对象的指标值的比重dij:

(3)

计算第i项指标的熵值ej:

(4)

计算第j项指标的差异系数:

gj=1-ej

(5)

对于给定的j,X'ij的差异性ej越小,则gj越大;当X'ij全部相等时,ej=emax=1,此时关于各评价对象的比较指标Xj无意义,当各评价对象的指标值相差越大时,ej越小,该项指标对于各评价对象的比较作用越大,由此可定义各指标的权重为:

(6)

经计算后的各指标权重见表2。

适应能力可以理解为农村社区面对外界扰动进行自组织或者保持原有状态的能力,是社区恢复力的重要衡量指标。借鉴本研究团队此前研究成果,考虑多指标变量的线性关系,采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方法判定适应性指标对系统脆弱性的影响程度,构建模型识别适应力诸要素对SESs脆弱性的影响机理,回归模型可表示为:

E=β0+β1A1+β2A2+β3A3+…+βpAp+ε

(7)

其中E为因变量(脆弱性程度),β0为常数项,β1,β2,β3,…,βp为回归系数,A1,A2,A3,…Ap为自变量(影响因子),ε为随机误差。

四、结果与分析

(一)秦巴山区乡村旅游地SESs脆弱性分析

1.SESs脆弱性指数。利用熵值法计算获取的权重与标准化之后的数据矩阵相乘,获取安康市四类乡村旅游地SESs的敏感性指数、暴露型指数和适应性指数,对敏感性、暴露性和适应性进行聚合,获取不同类型乡村旅游地的脆弱性结果,平均后获取最终评价结果(见表4)。

表4 不同类型乡村旅游地社会生态系统脆弱性指数

借鉴相关研究成果,本文对脆弱性指数等级进行修正后,划分为高、中、低三个等级,分别为高(0.7≤V<1)、中(0.4景区边缘型>中心城区依托型>大中城市边缘型乡村旅游地;大中城市边缘型旅游地SESs脆弱度最低,而边远型旅游地SESs脆弱度最高。

2.系统敏感性分析。旅游发展带来的资源衰退、生态环境压力增加等因素是造成调查地生态亚系统脆弱的主要因素;政策变化、贫困、疾病、基础设施及公共服务落后、人口及劳动力素质较低等原因则是造成社会亚系统脆弱的主要原因;市场波动、乡村旅游形象缺乏辨识度和市场竞争力、产业结构落后、旅游投资不足且分散及收益率均较低等问题导致经济亚系统脆弱度较高。对比不同旅游地敏感性指数发现,中心城区依托型、景区边缘型、边远型旅游地生态亚系统和经济亚系统的敏感性指数更高,大中城市边缘型旅游地系统敏感性最低。

3.系统暴露性分析。安康位于秦巴山区腹地,区内山高、沟深、坡陡,断裂构造、易滑地层分布广泛,地质环境脆弱,加之区域性暴雨频发,极易引发滑坡、崩塌、泥石流等地质灾害,是陕西省地质灾害的多发区,区位危险系数及灾害发生频率高,景区边缘型旅游地系统暴露性指数最高,达到0.052;由于安康市景区大多位于深山峡谷,夏季山洪、滑坡、塌方和泥石流等灾害极易损毁景区边缘型旅游地基础设施、景观、农家乐房舍、宾馆酒店等,如在2010年安康发生特大洪灾,多处景区遭到损毁,其中南宫山景区北线旅游公路及附属设施多处被洪水冲毁,塌方直接经济损失约2 500万元,对于贫困地区旅游业发展打击沉重;其次为中心城区依托型旅游地,由于人口密度较高,暴露性指数达到0.051;而大中城市边缘型旅游地遭受自然灾害等风险和冲击的可能性和频度相对其他旅游地降低,暴露性指数相对较低。

4.系统适应力分析。风险适应力可分为自适应和计划性适应。自适应是指农户自主的响应过程和采取策略;计划性适应是社会组织、政府等部门根据为消除或缓解农户生计风险的政策选择或应对策略,旨在提高农户适应能力或为具体的适应活动提供便利。系统适应力指数越高,表示农户抵抗生计风险的能力越强,生计脆弱性越低。由于发展乡村旅游,农户的各项生计资本得以增加,农户的环保意识增强,抵抗风险和生计保障能力增强。而自然灾害频发的现实也迫使政府不断提高应对灾害的能力,秦巴山区乡村旅游地农户及社区适应能力总体呈现较高的水平。由于大中城市边缘型旅游地和中心城区依托型旅游地农户拥有更为多样化的生计策略,其自适应能力指数更高,具有更高的抗风险能力和适应力。

(二)系统适应力对脆弱性的影响机理分析

利用农户及社区调查数据,以脆弱性指数为因变量,系统适应性指标为自变量构建多元回归模型,进一步分析系统适应力影响机理。运用SPSS21.0软件采用逐步回归法对统计数据进行分析,经运算和修正后,农户数据回归方程取R=0.807,调整后R2=0.601,F=12.930(Sig=0.000),结果显示方程有效性较好,能有效解释脆弱性影响因子(见表5)。

旅游地SESs脆弱性受众多因素影响,但一般由关键变量驱动。由表5可见系统自适应性系统中,社会资本(回归系数=0.555)、人力资本(回归系数=0.476)、金融资本(回归系数=0.303)、物质资本(回归系数=0.502)及生计策略多样性(回归系数=0.313)对农户自适应能力提高影响显著;社会应对能力亚系统中,社会保障制度和投入(回归系数=0.745)是降低系统脆弱性最为关键的因素,其他因素如响应及行动效率(回归系数=0.488)以及社区发展(回归系数=0.321)对降低系统脆弱性亦有显著影响。

表5 脆弱性影响因素回归分析结果

五、结论与讨论

(一)结论

进行旅游影响下的秦巴山区旅游地SESs脆弱性评估,有利于理解脆弱性成因、表现、影响机理以及不同类型旅游地脆弱性差异,在不同地理单元识别和分析系统层次之间的复杂关系,预测和综合判断旅游地社区或家庭农户生计水平发展趋势,制定风险干预和降低SESs脆弱性的措施,实现扶贫成果和乡村旅游可持续的目标。

与SESs脆弱性研究其他案例地如湖泊流域[23]、乡村景区等相比,秦巴山区SESs脆弱性成因更为复杂,地质灾害、敏感区位和脆弱生态环境,较薄弱的社会经济及产业发展基础、市场波动、旅游产品同质化及竞争力不足等是导致旅游地脆弱性的主要影响因素;农户生计资产不足导致自适应能力、自我发展能力的缺乏;社会应对能力不足则加剧了旅游地SESs的脆弱性;边远型乡村旅游地SESs脆弱性影响因素主要为自然灾害、道路交通等基础设施建设滞后,农户生计资产尤其是人力资本、社会资本不足,社区参与旅游程度低而农户自适应能力差,政府等机构的灾害应对能力及资源不足等;景区边缘型旅游地系统脆弱性主要来自于危险区位、旅游基础设施建设及公共服务水平落后、农户生计资产不足、生计策略单一、因病因灾返贫风险以及政府财力不足、社区发展落后等;中心城区依托型和大中城市边缘型旅游地系统脆弱性影响因素,主要为市场波动、资源衰退、竞争加剧而旅游产品同质化以及农户自适应能力和社区凝聚力不足、社区参与旅游发展程度较低,难以形成合力应对市场竞争;系统自适应性系统中,社会资本、人力资本、金融资本、物质资本及生计策略多样性等可持续生计指标对提高农户自适应能力影响显著,社会应对能力亚系统中,社会保障制度和投入、灾害响应和行动效率以及社区发展等因素对降低系统脆弱性有重要影响。

(二)讨论

基于可持续生计框架,本文建立了秦巴山区旅游地SESs脆弱性评价指标体系,反映旅游影响下的农户及社区面临的风险、生计脆弱性,评估不同类型乡村旅游地SESs脆弱性差异,识别影响脆弱性的关键因素,是结合区域脆弱性评估和可持续生计进行研究的有益尝试。但本研究基于社区尺度构建指标体系,适用性有所局限;而旅游地暴露于多尺度和多要素相互作用的多重扰动下,如转型期城乡关系、政策调整等其他因素扰动,不同评价和管理中还存在着多尺度交叉作用的问题;同时相同尺度下不同要素之间的关系也并非简单的线性关系,因此基于敏感性—暴露性—适应力分析框架的脆弱性评价指标体系要素也有待于完善和调整。未来研究应该结合生态、社会、政治、经济特征,对比研究不同生计策略下旅游地及同类研究案例地脆弱性,以提升研究高度,增加现实指导性。

猜你喜欢
秦巴山区生计脆弱性
BY THE SEA
工控系统脆弱性分析研究
地还种不种?故土不再是唯一生计——搬迁后农民生产方式变迁报告
内蒙古东北部地区早期鲜卑生计方式探讨
基于DWT域的脆弱性音频水印算法研究
煤矿电网脆弱性评估
秦巴山区野生五味子人工栽培技术
冰天雪地的生计与浪漫
考虑脆弱性的复杂绿色建筑项目风险路径
秦巴山区黑木耳黑色素的提取及抗氧化能力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