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媒体环境下地方民俗文化推广机遇研究

2018-09-14 11:01李欣刚
青年时代 2018年17期
关键词:全媒体民俗文化

李欣刚

摘 要:全媒体时代的到来,改变了我国传媒环境,也改變了民俗文化传播氛围,为我国民俗文化的创新与发展提供了新的机遇。该论文正是立足于当前我国全媒体发展现状,系统解读其为地方民俗文化推广所带来的机遇情况,由此深化对全媒体推广民俗文化价值的认识,为更好地借助全媒体推动民俗文化发展提供必要的指导。

关键词:全媒体;民俗文化;推广机遇

民俗文化是指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广大人民群众基于消遣娱乐、装饰活动、节日庆典、宗教祭祀的需要而创造和传承下来的民间工艺和生活习俗等,承带着人们的思想、情感与追求,蕴含着浓厚的乡土文化内涵。这是我国地方文化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自九十年代以来,随着人口流动、文娱环境的转变,民俗文化面临着严重的传承危机。全媒体时代的带来则为我国地方民俗文化的推广提供了良好机遇。

一、拓展了地方民俗文化传播渠道

传统社会环境下,我国地方民俗文化主要依靠言传身教的形式进行传承,而且特定区域的人口流动性小,一方面所能够接触的民俗文化形态比较有限,另一方面也较少受到外来民俗文化的影响。这造成地方民俗文化一直在有限的区域环境中缓慢沿承。近现代社会以来,广播、电视、报纸、杂志作为四大媒体,虽然也会对地方民俗文化进行宣传和报道,但因其承担着新闻传播、引导舆论、满足娱乐等方面的功能,无法对地方民族文化进行系统、深入的报道,甚至很多地方民族文化一直处于“静默”发展的状态,未受到四大媒体的关注。这反映了地方民俗文化较少受到大众媒体关注的问题,造成其传播范围小、知名度有限的情况,面对外部环境的转变,则呈现出日渐衰微的发展态势。而在广播、电视、报纸、杂志之外所衍生出的网络、手机、电脑等媒体形态,促使全媒体时代的到来。这极大地拓展了媒体形态,增加了媒体平台的竞争压力,积极挖掘、表现人们喜闻乐见的节目,提高节目收视率或点击率,成为实现媒体广告价值的关键所在。而数量庞大、群众基础深厚的地方民俗文化自然成为各类媒体争相挖掘与表现的节目资源,诸如中央电视台的《乡土》、《舌尖上的中国》,还有新媒体中的《中国民歌大会》、《百心百匠》等,由此大大拓展了地方民俗文化传播渠道,增强了其传播范围、知名度与影响力。

二、为民间艺人提供了发声的平台

传统广播、电视、报纸、杂志媒体在信息采集、处理、传播过程中,发挥着明显的“把关人”的作用,也即是由特定的新闻记者、节目导演,根据节目风格特征、内容定位、受众兴趣,而采集节目素材,对其进行全面的加工和处理,由此形成完整的节目作品。“把关人”的存在,导致广大的地方民俗文化的民间艺人缺乏自主“发声”的机会,既影响到地方民俗文化内容传播的系统性与深入性,而且也不利于民间艺人传承民俗文化所带来的成就感与自信心。这成为影响到地方民俗文化推广的一个重要因素。而全媒体时代的到来,则改变了传统广播、电视、报纸、杂志的媒体“把关人”角色,为地方民俗文化传承者、爱好者提供了一个便捷的自由发声渠道,诸如四川一位民间艺人设置了一个“四川民俗文化网”,上面分门别类地介绍了四川民俗吐火、俏花旦、手绢舞、变脸、滚打、茶艺、川剧、长绸舞等各类民俗文化形态。除此之外,还有诸多民间武术、戏曲、舞蹈、音乐等民间艺人,也大都建立有专门的网站、微博、公众号等平台,来展示、解读、传播各类地方民俗文化。这些民间艺人成为传播主体,既保证了原汁原味的民俗文化内容,使广大观众能够欣赏到、认识到最真实的民俗文化形态,给予积极、正面的评价;同时也大大增强了民间艺人传承民俗文化的成就感与自信心,进一步加强对民俗文化的推广活动。

三、推动民俗文化艺术形式的创新

自九十年代以来,民俗文化呈现出日渐式微的发展态势,自然有外部环境转变、人口流动加剧方面的原因,但也有民俗文化表现形式、艺术风格、审美特征不符合广大群众审美理念与审美追求方面的因素,诸如一些传统戏曲与传统音乐无法反映时代特征,传统武术无法迎合现时代群众健身、娱乐的需要等。全媒体时代的带来,促使广大媒体平台在挖掘、处理和推广地方民俗文化艺术形式的过程中,也基于提高节目点击率、浏览量的需要,而融入了诸多鲜明的时代内容元素,诸如一档网络文化节目,将鄂西北民歌“货郎担”、“伐檀”、“迎风接路”之类的传统民歌作品,融入现时代的人物故事题材;采用郧西三弦、花鼓戏、四六句来表现当前社会的内容题材。这促使传统歌舞艺术蕴含着浓厚的时代气息,大大拉近了与观众之间的距离,增强了对观众的吸引力。除此之外。部分媒体平台甚至要求艺术家,对民间艺术形式进行创新性的处理,融入现代歌舞艺术编创技法、表演理念与审美思想等,由此在继承地方民俗文化艺术表演与审美精髓的同时,也在形式上具有极大的变化。这充分说明了全媒体时代在推动地方民俗文化创新过程中的重要作用,成为推动地方民俗文化广泛传播、广受欢迎,最终实现可持续性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

四、为民俗文化传承提供经济支持

在当前市场经济环境下,人们的任何一项行为活动都是基于获利动机而促成的,缺乏经济支持的活动终将无法实现可持续性的发展。我国地方民俗文化之所以在很长一段时间内表现出日渐衰微的发展态势,另一重要原因便是广大民间艺人缺乏持续、稳定的经济收入,造成其不愿意训练和表演地方民俗艺术,年轻人也无法看到民俗艺术表演的前途,不愿意学习民俗艺术,最终造成表演、传承民俗文化的人越来越少。全媒体时代的到来,越来越多的媒体平台挖掘和传播民俗文化过程中,会对民间艺人进行采访,记载民间艺人的工作场景,甚至邀请民间艺人登台表演等。这必然会为民间艺人提供一定的酬劳,促使民间艺人在训练和表演民俗艺术过程中能够获得一定的经济回报,支撑其继续参与民俗艺术的训练与表演方面的工作。另外,部分民间艺人在网络媒体上设置专门的网页、微博、公众号来展示民俗文化,也会慢慢积累起一定的“粉丝群”,当达到“1000+”的时候,既可以通过发布广告的方式来获得收入,也可以自己推送与民俗文化相关的产品来获得一定的经济收入。在此基础上,随着特定类型民俗文化的知名度越来越高、影响力越来越大,也会有一些公司、企业要求民间艺人参与相关的表演活动、文化演示活动、文化产品开发活动等,从而为民间艺人提供更多的经济收入。这促使广大民间艺人能够充分看到传承民俗文化的重要经济价值,从而积极主动地探索民俗文化传承与推广方式,而年轻人也充分意识到传承民俗文化的前途,加强对民俗文化的学习。这由此成为地方民俗文化获得可持续性发展的重要动力。

总体来说,地方民俗文化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积累起深厚的文化内涵,成为我国传统文化系统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当前,地方民俗文化呈现出日渐式微的发展态势,既有外部环境转变、人口流动加剧、文体娱乐方式增多方面的原因,也有民俗文化形态与内容陈旧、落后方面的因素。而全媒体时代的带来则拓展了地方民俗文化传播渠道,为民间艺人提供了丰富的发声平台,推动民俗文化艺术形式的创新,为民俗文化传承提供经济支持,为民俗文化推广提供了丰富的机遇。

参考文献:

[1]王俊.中国传统民俗文化[M].北京:中国商业出版社,2017年10月版.

[2]吴翔之.大众传媒的文化建构:区域民俗的传承与变迁[J].新闻知识,2011(7).

[3]沈雅君.试析大众传媒与中国民俗文化[J].今传媒,2017(11).

猜你喜欢
全媒体民俗文化
家乡的民俗文化街
地方民俗文化的传承
热贡地区民俗文化中的洁净观与实践研究
建筑立向民俗文化泛谈
皇天后土——山西民俗文化的生成
国产小成本电影全媒体推广的边际效应探究
浅析电视民生新闻的现状及发展趋势
全媒体环境下主持人竞争力的提升
打造微公益品牌的“全媒体路径”
两岸民俗文化荟萃福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