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教学中学生人文素养的有效策略

2018-09-14 11:01吴景星
青年时代 2018年17期
关键词:高中历史教学人文素养素质教育

吴景星

摘 要:高中历史是一门重要的人文教育基础课程,在丰富学生历史文化知识、提升人文素养等方面具有重要的教育意义。在高中历史教学中,应重视培养学生良好的人文素养,促使学生通过历学习和体验,培育应有的人文精神。文章从人文教育与高中历史教育的关系谈起,针对现阶段高中历史教学中人文素养培养的现状进行探讨分析,并结合历史教学具体进程,探索有益教学途径,来促进学生人文素养的有效培养。

关键词:高中历史教学;素质教育;人文素养;策略

高中历史新课程标准中强调指出,普通高中历史课程必须全面实现其教育功能,在提高现代高中生的人文素养方面发挥重要作用。这就为我们在新时代、新环境下深入探索开展历史教育,优化课堂教学,指引学生努力学习继承中华民族优秀传统历史文化,培养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指明了研究新方向。

一、人文教育与高中历史教育

高中历史教育是人文教育的重要载体,人文教育是高中历史教育的重要内涵。促进科学与人文的融合,实现人的全面和谐发展,加强人文素养教育,已成为时代发展的主流和趋势。人文教育的实质是人性教育,核心是涵养人文精神,是开展教育活动、提升人性境界、塑造理想人格、实现个人和社会价值的教育过程。实现人文素养培育应通过多种多样的途径,如广博的文化知识滋养、高雅的文化氛围陶冶、优秀的文化传统熏染和深刻的人生实践体验等。

高中历史学科从历史唯物主义的理论视角向学生传授人类发展历程的方式,承担着培育学生文化素养和人文素养的重要使命,是提高学生综合素养的不可或缺的教学课程。历史教育让学生学会做人,促进学生理解领会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所以,在高中历史教学中,我们大力推进人文素养教育,挖掘教材中的人文素材,引导学生去探究、去感悟,获得丰富的人文认知,学会传承人类文明,弘扬人文精神。

二、高中历史教学中人文素养培养的现状分析

人文素养培养是一个重要的教育主题。在当前素质教育持续推进的教育环境下,人文素养越来越受到重视,但也存在许多不可忽视的问题。

(一)历史教育教学与素质教育的要求还存在差距

客观上讲,当前历史教育教学中出现许多的不良倾向,人文素养教育与现实相脱离,使学生的学習心态和价值观等发生了严重的变形,教育价值内容无法引起共鸣,不能适应学生的个性发展需求,偏科教育思想和偏科学习成为普遍现象。许多学校只以学生的分数来评价学校工作和教师水平的好坏,忽视学生的智力开发、个性激发和以及对历史和国情的必要教育和情感体验。这些严重的弊端恰恰正被人们所无视。

(二)忽视历史教育意义,制约人文素养有效培养

有些教师在高中历史教学中,忽视历史教育意义,制约了学生人文素养的有效培养。学生本身也缺乏在复杂的社会中立身的基本能力,人文知识匮乏,缺乏对优秀传统文化知识的了解,缺乏爱国心、责任感和使命感。高中生人文素质低下,必然会影响学生以后的发展和社会的发展。他们在历史学习中,只会机械地背诵记忆历史知识和观点,却忽略对历史事件的理性思考,忽视主动质疑、反思、探讨的主动性,片面理解历史教育的真正意义。这些都制约了学生学习历史的积极性,而且极大地影响了学生的创新学习的能力,致使历史教育失去了人文培养的应有意义。

三、高中历史教学中人文素养培养的有效途径

高中历史新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要“进一步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历史意识、文化素质和人文素养”。历史课并非是单纯学习历史知识的课程,还肩负着指引学生在学习历史的过程中灵活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来阐释人类历史发展进程和规律,让自己得到更好地发展的重任。人文素养,即一个人所具备的人文方面的素质和修养,是人文精神的价值体现。人文素养已经成为个体生存和发展的能力,时代要求我们要创新方法提高人文素养。

(一)挖掘教材素材,渗透人文教育

在高中历史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利用好教材,挖掘其中所蕴含的人文素材,渗透人文教育。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去看、听、说、议、思,将人文思想渗透在这些过程中,借助历史典故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使学生能够真正认识到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从而提高他们的人文知识和素养。

例如,在《抗日战争》的教学中,也借助影视资料、文学作品来渗透爱国主义情感,让学生从历史中去汲取经验,获得自身成长的营养。又如,在学习“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的形成”时,可以由电影《孔子》引出课题,让学生在看影片过程中,进一步提升对文化知识的了解。在观看完毕后,提出问题“影片的历史背景,大家知不知道?”然后引导学生回答“春秋战国时期”,由此引出本课所学的内容。使学生了解本课内容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是中国学术文化、思想道德发展史上的重要阶段,进而使学生形成正确的思想品德。

(二)优设情境激趣,丰富人文认知

教师可采用多媒体教学,使教材中的抽象内容形象化,变得生动具体,在课堂中引导学生主动去看、听、说、议、疑等,让学生经历历史知识的获得过程,轻松地完成学习任务,在学习历史知识的同时获得丰富的体验,提高学习动力和兴趣,以此来提升学生的人文认识,为人文素养的培养打下坚实的基础。

例如,在《三民主义的形成和发展》的学习中,三民主义提出的背景包括哪些(经济、政治、思想、阶级等)、三民主义的基本内容包括哪些方面,如何对其进行评价,对于这些基本内容,可引导学生在自主学习基础上展开交流活动,教师再引导学生归纳。又如,在讲授“甲午中日战争”时,上课前教师用多媒体播放一段“甲午大海战”的小视频,让学生思考有哪些原因导致战争的发生,从而引出欧美列强纵容、朝鲜农民起义、国际环境等几大战争的导火线;并提出问题“强大的清政府为什么会在短短的时间内被一个弱小的日本打败?”让学生去思考探讨,最后引导学生指出根本原因在于中国制度落后。

可见,通过多媒体演示,把静态的教学内容转化成动态形式,在最短的时间内展示了每个战役的特点,让学生明确概念,掌握要点,深化了学生所学知识的记忆和理解,提高了学生学习的效率和人文素养。

(三)发挥优势拓学,提升人文素养

历史内容非常广泛,涉及社会、生活、政治、文化等方方面面,对高中生的思想进化、道德提升都起到重要的作用。历史是道德情操教育的必经之路。历史教育的重要意义在于它具有的启迪意义,能反思前人的成败得失,从思考中悟出智慧。所以,我们教师要灵活“用教材”,提倡拓展历史教学内容,以教材为中轴,充分拓展历史教学内容,指引学生更加全面地去了解历史,在历史学习中不断提升人文素养。

一方面,要从内容上进行拓展,要结合教材而补充相应的素材,以此来丰富学生的历史认识,增强其体验。如《解放战争》中对“三大战役”的探究中,就可借助影视资料、图片等来辅助介绍,让学生更全面地了解三大战役。又如,在《太平天国》中,学习《天朝田亩制度》时,也可和今天的《土地法》进行比较分析。另一方面,在方式上要多样化拓展,不仅要在课堂内引导学生多交流,还要注重展开实践活动,如以演讲活动来增强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以收集古代中国的发明而让学生更好地体会古人的智慧。学生通过对历史课程的学习,可以从中得到“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气节,久而久之这些优秀人物的精神和能力会被选择性地吸纳,对培养学生的人文素质无疑有利的,让他们努力成为优秀的人。

四、结语

历史教育是人类文明及人文精神的传扬,具有科学文明的传教功能,历史教学应将教育目标定位为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人文素养,实现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统一。并且,学生人文素质的培养和提高不能一蹴而就,它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教师必须采用多种教学手段,充分发挥历史教学的作用,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和道德水平,让学生得到健康全面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李桂芝.高中历史教学中学生人文素养的培养策略[J].学周刊,2018.06

[2]杨俊芳.高中历史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J].教育现代化,2017.05

猜你喜欢
高中历史教学人文素养素质教育
活用思维导图,突破历史教学重难点
高中历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实验探索
高中历史教学中对历史图片的开发及实际应用
高校人文素养教育势在必行
教材史料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运用
教师在中学历史课堂教学有效性中的影响
高校 《大学语文》 课程教学模式的探索
论美育中的音乐教育与素质教育中的音乐教育
如何有效渗透素质教育理念
关注基础教育阶段中的素质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