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会计融合背景下会计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探索

2018-09-16 16:30王熙
高教学刊 2018年2期
关键词:创新型人才会计实践教学

王熙

摘 要:随着世界经济发展及全球化深化,近年来国家基础设施的投资逐渐加大,以工程为背景的会计职业环境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未来会计人才的工程实践职业能力要求更高,文章剖析普通高校会计专业实践教学现状,寻找普遍问题和薄弱环节,在以工科为主的高校如何借助工科学科优势,将工程学科优势和会计实践教学融合,希冀对未来会计专业实践教学体系进行构建和新的探索,为培养创新性型会计综合型人才提供新的思路。

关键词:会计;实践教学;创新型人才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6-000X(2018)02-0051-03

Abstract: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world economy and the deepening of globalization, national infrastructure investment is increasing in recent years, and with the engineering background of accounting profession environment, higher requests have appeared for the future accounting personnel's professional ability of engineering practice. The article analyzes the present status of the practice teaching of accounting major in commo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looking for common problems and weak links, exploring how to use discipline superiority of engineering in engineering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and to fuse the advantage and practice teaching of accounting. It hopes to build and make new exploration on the practice teaching system of accounting professional in the future, providing new ideas for cultivating innovative and comprehensive talent majored in accounting.

Keywords: accounting; practice teaching; innovative talents

引言

近年来大学生的就业问题一直是社会关注的焦点之一。会计行业就业门槛低,入行容易,行业对从业者的经验技能要求较高等。就业现状是会计毕业生空有学历,实际能力与综合技能欠佳,导致很多同学就业是低不成高不就,此供求关系的失衡暴露出高校会计人才培养存在问题,除了长期以来大量“讲授式”的教学模式以外,实践环节的教育的问题显得更加缺乏和突出,我们需要寻找不足,并积极探索有效的解决问题的思路与方法。

21世纪以来,国家基础设施的投资逐渐加大,随着我国“一带一路”的深入发展,桥梁、公路、高铁等工程项目在沿线国家大量出现,国家急需要懂经济懂工程管理外语好的的复合型人才,高校会计专业普遍处于财务会计实务训练,校内实践大多采取灌输式的教学;校外实习实践活动也流于形式,实践内容也很难有投资、筹资决策的实践项目来训练,更无法到实际工程项目中完整参与整个工程投资筹资预算、成本和财务管理工作,因此为了培养出满足社会需求的专业素养高技能娴熟的会计专门人才,必须重视会计实践教学环节,建立一套完善的会计实践教学体系,对于帮助毕业生提高就业率提升个人综合业务能力和工作效率有着很大作用。

一、高校会计专业实践教学的重要意义

会计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国外高校课程教学设置上侧重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对会计本科实践教学的研究也不断发展完善。西方国家会计本科教育教学的重点也相应由理论教学为主转向理论与应用知识相结合,绝大多数高校都设置了专门的实践课程,要求学生通过实驗实习等方式应用其专业知识并锻炼管理技能。

传统的“讲授式”模式已经不能适应社会对人才的需求,新的探索思考尤为重要。近年来,我们高等学府里的学子越来越不提问题,不想提问题,统统变成低头族。学生很少有提问题的欲望,不知道问题在哪里,即使勉强提问,提出的也很难称其为问题。我们如何引导同学从传统听课记笔记到上课积极发言研讨式的教学,逐渐到实践性课堂的转变。如何培养会计专业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成为当前普通高校会计专业的重点教学任务。因此,建立一套完善的会计实践教学体系,对于帮助毕业生提高就业率以及提升工作效率有着很大作用。

二、会计专业实践教学现状和问题

(一)会计实践与理论教学脱节

理论教学与实验室不能经常互动是实践教学脱节的重要表现。互动少教师就不能从实践教学中发现理论教学的缺点和不足,使课堂教学非常空洞,课堂教学效果欠佳。会计实践教学虽以实验为主,但与企业的实际业务存在一定差距,会计实践教学的仿真程度很低。实验室缺乏现代化信息,教学实践落后复合型人才的市场需求。

(二)实践教学的课程设置不够

我国高校普遍存在重理论轻实训的倾向,根本性造成了会计大学毕业生综合实践技能严重不足,在就业市场上竞争力不强。2012年2月4日教育部在《教育部等部门关于进一步加强高校实践育人工作的若干意见》中明确提出,人文社科类本科的专业实践教学的比重不低于总学分(学时)的15%,但是很多高校实践对此落实不到位,设置的会计实践课程仍然依附于陈旧的理论课程体系,会计教学实践脱离现今高速发展的市场需求。[1]实践教学在整个教学计划中的所占时间有限,课堂模拟训练、校内实践以及校外实习的设置参与性和深度不够,不能达到同学学习理论知识后反复训练提高实践操作能力的作用。

(三)会计专业教师队伍的实践教学水平和实战经验有待提高

大多高校会计专业师资队伍中,“双师型”会计教师缺乏。很多教师虽然是高学历高职称教师,但无会计实务从业经历,对实践教学的计划、内容安排依赖书本教材,与社会实际业务情况不符合,教师自身不熟练实践业务,使得实践教学成为照猫画虎。实习教师从事会计教学和研究的教师,主要局限于理论和研究层次,对工程实践经验不足,对涉及的工程会计和工程企业实际工作中存在的问题缺乏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互联网+”时代这一背景下,云计算、大数据等互联网广泛应用,会计借助互联网工具,带来了包括服务模式、信息集成、数据整理等全方位的优化升级。一些教师在手工做账方面能力很强,但对网络环境下的会计信息化财务数据分析操作较少,满足不了信息化背景下社会对人才培养的要求。

三、新型实践体系的构建

(一)会计专业教学设计

2017年 2月18日“综合性高校工程教育发展战略研讨会”在复旦大学召开,会议提出我国高校要加快建设和发展新工科,新工科建设和发展以新经济、新产业为背景,构建新兴工科和传统工科相结合的学科专业“新结构”,探索实施工程教育人才培养的“新模式”,建立完善中国特色工程教育的“新体系”。作为一所综合性高校,应该深化工程人才培养改革,发挥自身与相关行业产学研紧密联系的优势,针对当前产业发展需求,以及未来相关产业发展趋势,推动学科交叉融合和跨界整合,优化学科专业布局,发展新兴工科,培养科学基础厚、工程能力强、综合素质高的人才,掌握我国未来技术和产业发展主动权。[6]在此背景下,会计专业设置工程相关课程的教学设计,拟增设土木工程概论、工程概预算、项目管理等工程类学课程并与会计专业人才培养计划相一致,通过实践教学内工程和会计交叉融合的会计专业人才的知识结构。让同学有一定的工程教育体系的学习,培养具有较强行业背景知识、工程财务实践能力、胜任会计行业发展需求的技术技能型和综合应用型人才。

(二)会计技能的拓展

如今中国经济发展迅猛,中小企业财务外包、财务软件升级换代、机器人时代的到来,传统财务领域当中80%的财务会计将面临职位调整。目前高等院校对学生的培养目标和定位还滞留在财务会计为主管理会计为辅的状态,未来管理会计人才市场相对缺乏。

传统会计向管理会计转型势在必行。传统会计比较注重核算和企业整体盈利,是对过去发生的经营的思维方式;而管理会计主要是利用会计信息做管理,是对传统财会的核算结果进行进一步加工处理的工作。在操作上管理会计比较注重企业进行成本管理;管理会计更关注企业经营利益的最大化、为企业的经营者提出长期发展策略,是向未来看的经营思维。增强学生管理会计综合能力是市场对会计教育的必然要求,通過课内模拟实训、分岗实践、跨专业项目综合作业强化实践技能,在会计技能拓展强调实践性、突出工程性、实用性和针对性,将不断拓宽会计综合技能应用于教学实践,通过实训成果的展示和毕业生就业去向的调查论证分析实践教学改革的效果,并进行适当的调整,最终使这种工程会计交叉融合的会计专业人才培养的实践体系推广到高校中去。

(三)会计实践教学体系构建

课内实践和综合实训是实践性教学两个重要的模块,构建实践教学体系以培养理论知识与实践能力培养相结合、培养适应工程的会计人才为出发点。从二个层次:第一层次包括课内实践和单项实践,主要是与理论知识相结合的实践;第二层次包括分岗实践和综合实践,主要是与工作岗位相结合的实践。

同学完成本科全日制教学计划要求学分外,在大学七个学期分别进行课内(基本技能实训和模拟实训)、课外(跨专业综合实训、综合实践)、暑期(综合实践、模拟实训)、顶岗综合实习(“工学交替,预就业”的模式是学习 6 个学期的课程,将实践作为一个学期的教学任务,使学生进入企业进行顶岗实践。实习学期从基础到综合的全方位实训,通过这个体系,巩固理论知识,建立工程基本认知,依托工科实验室条件,建设会计类综合实践中心,培养学生积极思考、核算准确、不断探索、团队合作及交流综合运用知识的解决问题的能力。总之以工科为主的高校借助工科学科优势,将工程学科优势和会计实践教学融合,将学校学到的知识与工程单位、企业获取实际工作经验有机结合起来,对于每个同学的会计综合实践能力有很大的提升。(见表1)

学校创造条件让学生积极参与各种社会实践,如组织学生参加各级各类财务、参加沙盘模拟经营管理竞赛等;鼓励学生参与教师的科研项目并公开发表论文;加强工程项目计合及财务管理部门的社会实践教学环节,创造条件让学生参与社会实践,使学生获得本专业初步的生产技术和管理知识。加强与当地工程单位的联系交流,力争建立长期的实践基地等,以有效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及实际操作能力,提高其社会适应能力。

(四)会计专业创业孵化基地的构思

国家对大学生创业和高校科技成果转化都有政策扶持,鼓励创新创业项目,鼓励在校大学生成立会计类咨询公司,并把咨询公司直接注册在大学城创业园区作为实训基地内,为独立公司法人实体,有财政部门颁发的代理记账许可证,在所在区域对外开展代理记账、财税咨询服务等业务,实训指导教师把同学分成不同岗位的小组,按实习计划轮班上岗,每个小组长是公司代理记账人员组长,接受代理记账与财税咨询的有中小企业等。创业基地对内作为训练学生会计职业经验的操练场,按实习计划安排学生进行顶岗实践,让同学们真正参与到实际企业的会计工作,体验从原始凭证到网上纳税申报全过程的会计工作循环。

(五)利用现代化的会计实践教学手段

随着“互联网+”时代到来,人工智能技术在全球的高速发展,市场上出现的大量各种数据变得更为复杂,使财务人员在处理财务时将会变得更加困难,而人工智能机器人处理基础财务工作可以节约大量时间和人力,未来会有更多财务人员从事高级财务工作,我们如何布局培养我们的同学适应未来的人机合作的工作模式?在“互联网+”时代这一背景下,云计算、大数据等互联网广泛应用,在校实现网络实践教学与管理平台的对接借助人工智能现代化的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搭建会计实践教学智能管理平台,提高会计专业同学实践管理系统化、网络化和智能化。

总之,本文通过分析大学生就业现状引出我们会计专业实践教学薄弱的这个核心问题,通过剖析国内高校会计专业现状和问题,从教学设计、技能的拓展、新型实践体系的构建、专业创业孵化基地的构思、利用现代化的会计实践教学手段五个方面构建会计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最后对评价考核及保障提出一些建议。希冀通过本文抛砖引玉,探索完善工程和会计交叉融合的会计专业教学模式,促进实践体系建设,培养学生实际操作能力和财务综合素养,亟待加强工程背景下的会计实践性教学环节,推动会计专业学生实际操作能力和工程财务综合素养的提高。

参考文献:

[1]冷昕,等.高校会计专业实践教学问题及改革思路探索[J].经济师,2017(8):241-243.

[2]岳晓峰,等.“工学结合、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探索与实践[J].价值工程,2016(8):245-246.

[3]龚晓嘉.综合性高校在实践教学中培养新工科创新型人才的探索[J].高教学刊,2017(12):141-142.

[4]孔德军.基于工学结合构建会计实践教学体系的创新与实践[J].中国管理信息化,2015(12):106-109.

[5]“新工科”建设复旦共识-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门户网站[EB/OL].2017.

[6]胡波,等.加快新工科建设,推进工程教育改革创新——“综合性高校工程教育发展战略研讨会”综述[J].复旦教育论坛,2017(02):20-27+2.

[7]刘迎春.试论高校会计专业实践教学改进创新[J].高教学刊,2015(01):31-32.

猜你喜欢
创新型人才会计实践教学
创新意识下日语专业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
如何在生理学教学中培养创新型人才
市场经济背景下的会计统计发展探究
茶学专业校企合作实践教学探索
《电气工程毕业设计》 课程的教学设计
高职院校商务礼仪课程教学改革探索刍议
高校创新型人才培养制度的建设与思考
《数据库高级应用》教学创新方法研究
会计与统计的比较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