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利用传统文化提升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张力

2018-09-16 14:53高翔
高教学刊 2018年2期
关键词:社会责任感提升传统文化

高翔

摘 要:现代高校教育的使命就是大力培养高素质、高文化的综合型人才,面对当前大学生责任感缺失的现象,各大高校要积极采取有效的措施,培养学生良好的社会责任感,促使他们能够正确认识到自我完善成长的重要性。因此,高校要加强传统文化教育,通过在大学生教育中融入我国传统优秀文化,不断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确保他们具备高度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树立起正确的人生价值观和社会观。文章将进一步对利用传统文化提升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展开分析与探讨。

关键词:传统文化;提升;大学生;社会责任感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6-000X(2018)02-0167-03

Abstract: The mission of modern university education is to cultivate high-quality and high-cultural comprehensive talents. In the face of the current lack of responsibility of college students, the major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should take effective measures to cultivate students' good sense of social responsibility and make them correctly recognize the importance of self-improvement. Therefore,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should strengthen the traditional culture and education through the integration of college students in the traditional culture of excellence, and constantly improve the overall quality of students to ensure that they have a high sense of social responsibility and mission to establish the correct values of life and social outlook. This article will further explore and explore the use of traditional culture to enhance the social responsibility of college students.

Keywords: traditional culture; promotion; college students; social responsibility

引言

当前是一个经济全球化的时代,高校教育发展要与时俱进,跟上时代前进的脚步。大学生作为国家持续发展建设的重要人才资源,是国民经济发展的主体,他们自身的综合素养关系到能否为社会创造出最大的价值作用。高校要高度重视到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的培养提升工作,要充分发挥出中华传统优秀文化的教育优势,帮助人学生正确认识自身在社会上、家庭上应该履行的责任和义务,促使他们全面掌握社会责任感相关内容,树立起先进的思想政治学习观念。

一、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的主要内容

(一)国家和民族责任感

在传统思想文化中,国家责任感主要体现在“忠君”这一思想上。随着时代的变迁,国家责任感成为了现代大学生所肩负的伟大历史使命,共同为中华民族崛起而奋斗,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国家而奋斗。大学生国家责任感的基本要求是注重各民族之间的团结互助、自觉维护国家领土完整以及主权独立意识,大学生要认识到自身在社会发展过程中的所要尽到的义务和责任。

大学生民族责任感指的是要努力保护和传承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自觉维护民族团结,敢于和民族分裂分子作斗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1]。中华民族是一个完全独立的政治体,现代大学生必须肩负起历史使命,增强自身的国家民族责任感,共同参与到国家建设发展事业中,为社会发展贡献出自身最大的价值。

(二)社会责任感

大学生社会责任感指的是当代大学生在社会公共环境下,无论是现实生活环境还是网络虚拟环境,都必须自觉做一个遵纪守法、团结友爱的公民,要积极参与到建设和谐美好社会的伟大事业中。狭义的大学生社会责任感内容主要包括了遵守国家相关法律法规、维护社会公共道德意识,遵守社会秩序、保护社会公平正义以及大力弘扬社会真善美的意识等。

(三)家庭责任感

家庭是人心灵最初的栖息地,任何人的诞生都离不开家庭这个最为基本的人际关系。在家庭中,每个人都应该承担起"爱"这个义务责任。家庭责任的内容主要包括了夫妻间的基本责任、赡养老人责任以及教育抚养子女的责任。现代大学生要主动承担起为提高家庭生活质量的责任,为了让家人过上更好的生活,要尽自身最大的努力有效减轻家庭负担。例如,大学生在在校期间可以通过兼职赚取生活学习费用,降低家庭生活之处,分担家庭精神物质消费。此外,大学生要自觉参与到家庭文化生活交流中,多与老人沟通交流,维护家庭伦理道德。

(四)生态责任感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升,越来越多人开始追求环保生态健康生活。在十八大会议中也明确提出了要努力建设生态文明社会,广大公民要自觉保护生态环境,促进生态环境的和谐持续发展。现代大学生理应具备良好的生态责任感,要始终遵循自然发展规律,在学习生活中不能做出不利于生态环境发展的行为,要厉行节约、积极提倡绿色低碳生活,组织号召更多的人参与到社会主义生態文明建设活动中。

二、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的相关特征

(一)历史性与时代性

现代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承载着历史性与时代性的双重特征。在中华民族悠久的历史文化中,不同时期都有着大学生为国家民族奋斗努力的真实案例。例如,东汉时期太学生刘陶等数千人,为清官朱穆鸣冤上书,这批太学生此次行为主要目的是为了肃清奸恶,数陈宦官集团的重大罪恶,最终朱穆得到了汉恒帝的赦免;北宋时期大学生主动发起的献计献策,为国家如何抗击外敌、进行和平外交展开的一系列救国救亡的学生运动。当时间来到近代,在1919年举行巴黎和会中,各国列强肆意践踏中国主权,其中德国将山东权益转让给日本,而北洋政府软弱无能无法捍卫国家利益,北京青年学生集体不满,从而组织起了以青年学生为代表的五四爱国运动。由此看来,大学生社会责任感是具备历史性与时代性特征的,现代大学生社会责任感要历史性的传承发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并与时俱进结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内容,参与到建设实践活动中。

(二)民族性与世界性

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不仅仅局限在国家和民族上,更是体现在世界范围内,全世界人民都共同生活在地球上,每个人或多或少的都应该承担起国际性的责任。当代大学生除了要积极投入到国家伟大建设事业中,努力实现中华民族复兴梦,促进国家社会的和谐发展脚步。与此同时,还必须拓宽自己的视野,将自己放在与全世界青年一样的位置,共同承担起维护世界和平、保障全世界人民切身利益的责任义务[2]。大学生要注重自身环保意识和全球各民族团结友爱意识的提升,与全球各民族人民一起携手前进,共创美好绿色生活,建设和谐环保的地球村是当代中国大学生义不容辞的伟大责任。

(三)个体性与社会性

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的个体性与社会性是有机结合的一个整体。首先,大学生要履行自身作为社会公民的义务责任,要始终将国家人民利益放在第一位,不能做出违背社会和谐发展的不法行为。然后,大学生要从个体社会责任感层面上跳到社会集体责任感层面上,努力通过个人良好行为促进社会的进步发展,以个体性行为带动全社会集体效应。社会群体意识与个人意识两者之间是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社会的群体行为会影响到个人在社会实踐活动中要履行好自身的职责,维护保持高度社会责任意识。当代大学生在自觉维护国家民族、社会人民的利益基础上,要不断提升个人的社会责任感,通过学习教育不断完善自我,促使自身的全面发展脚步,努力成为社会优秀公民。

三、利用传统文化提升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的重要作用

(一)传统文化对提升大学生责任感的作用

当代大学生群体中存在着一个普遍现象就是“三无”现象,存在较多大学生对身边任何事物都自我感觉“无兴趣、无所谓以及无意义”,无法有效承担起作为社会公民应该履行的责任义务。他们在学习生活中碌碌无为,未能够树立起远大发展目标、自我责任感迷惘以及未来发展方向不明确。针对这种现象,高校要利用传统文化教育提升大学生的责任感,帮助他们树立起正确的人生价值观和社会观,认识到自身存在的意义。例如,在大学校园中通过宣传推广儒家思想文化教育,提升学生的个体责任感和社会使命感。

首先,利用传统儒家文化中的“五常”,也就是仁义礼智信,帮助大学生树立起作为社会公民的道德标尺,在学习生活中努力做一个诚信守礼、团结友爱以及才华出众的人,既要注重自身专业能力的培养,又要不断提高自身的综合道德素养,成为道德方面的“完人”。其次,提倡陶冶身心,涵养德性,修身作为儒家教育八条目之一[3],高校要将其融入到大学生教育内容中,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科学引导学生注重择善而从、择善而交,懂得合理约束自身的言行举止,培养属于自己的爱好兴趣,能够与他人相互勉励,树立起良好的社会责任感。最后,高校要利用传统文化“修身”激励广大学生不断改进完善自身的知识结构,在充分掌握专业基础知识前提下,积极汲取其他学科先进知识经验,促使自身学习的全面发展,成为一个具有高人文素养的人。

(二)传统文化对提升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的作用

随着信息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大学生沉浸于网路世界,在网络上突出自身的个性化发展,任意发表各种不恰当的社会言论,损害了当代年轻人的群体形象。这些大学生容易被虚假言论所误导,缺乏对这个社会的认同感,对于社会民生问题关注程度降低,不会积极参与到各种公益事业活动中。针对此种现象,高校要利用传统优秀文化对大学生进行思想到的教育,注重对学生人格与道德修养的完善,促使他们认识到自己作为公民的责任和义务,树立起正确的人生价值观和社会观。

《礼记·大学》:“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在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中一直强调人作为社会群体的一份子,要以百姓福祉为己任,要将人民利益放在第一位,注重自身国家民族精神的培养。高校要不断加强对当代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通过在课堂教学中有效融入优秀传统文化,积极开展丰富有趣的传统文化教育活动,充分调动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在传统文化的熏陶下,能够增进大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树立起远大的人生目标,提升学生的社会责任感,更加关注社会文化、经济以及政治的发展,促使大学生产生对社会的认同感和归属感。

(三)传统文化对提升大学生家庭责任感的作用

由于现在存在很多大学生是家庭独生子女,从小被父母溺爱教育长大,生活上没有遇到任何挫折,导致这些大学生过于依赖家长,缺乏对家庭家人的责任,普遍认为家庭生活的维持就是要靠父母去努力完成的,自己只需要做好本分之事就好。

在我国传统儒家文化《孝经》曾提到:“夫孝。德之本也”,也就是说人德行的根本就是孝道。孝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中的核心内容,传统社会就是奠基于孝道之上的社会。孝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中的首要观念,每个人的一生都离不开尽孝这个基本责任内容。因此,高校要注重利用传统文化提升大学生的家庭责任感,懂得尊老爱幼、孝敬长辈。在思想政治教育课上,教师可以利用儒家传统文化中的“孝悌”精神感染学生的心灵,帮助大学生有效矫正“啃老”的不良心态[4],能够多关心在乎身边的人与事,加强与家庭的联系,建立起和谐快乐的家庭关系。

(四)传统文化对提升大学生生态责任感的作用

当代是一个强调经济与生态环境共同发展的社会,大学生作为社会公民的一份子,理应尽到保护生态环境的责任,大学生要从生活中的每一件小事做起,节约社会各项资源,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积极投身于生态保护公益事业中,做一个文明高尚的优秀大学生。针对当前大学生铺张浪费、破坏生态环境的现象,高校要利用传统文化中的生态智慧进行对大学生的宣传教育。

传统儒家思想生态智慧特色是人文的,却又直达天地境界;而道家与佛家思想生态智慧是超越人文的,但是又不会完全脱离人类现实生活。儒道佛均主张“天人合一”,也就是追求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这是儒道佛三家生态智慧的共通之处。在这个物质丰富、科技发达的时代,人们为了追求个人经济利益,完全不顾生态环境的和谐发展,大肆滥砍滥伐、大量排放各种污染物,严重威胁到自然环境的健康发展。高校要利用儒释道传统文化加强对大学生保护生态文明的教育工作,促使他们树立起良好的生态环保理念,能够在生活中号召身边人一起参与到保护生态环境事业中,共同维护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关系。

四、利用传统文化提升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的具体措施

(一)将传统文化中的教育理念与现代思想政治教学相结合

高校在大学生教育工作上,要注重精英群体的培养。“学而优则仕,仕而优则学”,在传统文化中教育必须先明确目标,培养经世致用之才。因此,高校教师要将传统文化中的优秀教育理念与自身教学结合在一起,要善于培养出高文化、高素质的现代人才,他们必须能够履行好自身作为社会公民、家庭子女的责任和义务。与此同时,高校可以将大学生责任作为考评学生在校表现的标准。在传统文化中“孝悌廉耻仁义忠信”是评判人才的标准,高校可以结合当前社会的发展規律,对人才考评标准进行适当的改进,以责任伦理标准要求大学生在生活学习中提高自身的责任感,无论是作为社会公民还是家庭子女,都必须履行好自身的职责,做一个具备良好道德素养的人。

(二)利用传统文化优秀资源提升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各大高校要积极挖掘传统文化的优秀资源,将这些教学资源有效融入到大学课程中,促使大学生学习掌握中华民族传统优秀文化。例如,在《诫子书》书中曾提到:“非志无以成学,非学无以广才”,这句话的意思是只有立下高远的志向,才能够持之以恒[5]。通过该部分传统文化的教学可以让学生明白要想成为优秀社会人才,就必须做一个有志向的人,树立起远大的人生理想,才能够为之持续努力奋斗。在儒家文化中,孔子曾说道:“是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教师通过借用该部分传统文化进行思想政治教学,有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社会责任意识,树立起正确的人生价值观和社会观,正确看待社会的发展,并积极投入到社会建设发展事业中,贡献出自身最大的力量。

(三)利用传统文化思想与方法提升大学生的责任主体素质和能力

在高校思想政治教学中,专业教师可以高效运用传统儒家“慎独、自省”方法展开教学,引导学生养成每天自省的习惯,合理判断自己今天的行为思想是否以做到了“尽心尽力、尽心尽义、尽忠尽孝”。教师要想学生灌输任何小事都包含责任的思想道理,一个简单的家庭电话问候是尽孝的家庭责任,节约用水是履行生态保护的责任义务。只有每天坚持做好身边的每一件事才能够不断提升自己的责任主体素质和能力。

高校思想政治教师也可以利用道家文化中的“无为、逍遥”提升大学生的人生境界,培养学生坚持锻炼体魄的意识。要想确保大学生履行好自身处于国家、社会以及家庭的责任义务,就必须先保证大学生拥有良好的身体素质。道家传统文化的“无为”是为了保持强健的体魄,以便承担起更大的责任。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学习道家文化中的五禽戏、易筋经等知识内容,将其作为强身健体的方式之一,不断提高自身的身体素质。

五、结束语

综上所述,高校要想有效提升当代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促使他们成为一个全面发展的人才,就必须将传统优秀文化融入到学生教育中。传统文化的学习教育有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责任意识,正确认识到自身作为社会公民、家庭子女所要承担的责任义务,为此而努力奋斗学习。

参考文献:

[1]刘海涛,郑雪,聂衍刚.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的发展特点及影响因素[J].宁波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4(03):65-68.

[2]于伟峰,商植桐,李永奎.论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对大学生社会化的影响[J].现代大学教育,2013(05):73-76.

[3]戚艳,萍刘玲,吕素霞.当代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现状及对策研究[J].北京化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03):121-123.

[4]于伟峰.“概论”课教学与大学生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教育[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4(04):106-110.

[5]苏宁.用传统文化提升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J].内蒙古电大学刊,2013(3):45-48.

猜你喜欢
社会责任感提升传统文化
高职学生社会责任感现状及问题对策
基于大众文化的大学生社会责任感培养途径研究
浅谈化学教学中德育思想的渗透
建筑师的社会责任感
提升小学语文课堂效率的策略与方法
提升小学生语文综合素养的有效策略
如何提升公民生态意识
浅析日本“世袭政治”产生的原因及其影响
大学生国学教育中相关概念辨析
中国影视剧美学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