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辅导员个人魅力与非正式学生群体的合力探析

2018-09-16 12:46马良浙江中医药大学浙江杭州310053
丝路艺术 2018年5期
关键词:凝聚力魅力辅导员

马良(浙江中医药大学,浙江 杭州 310053 )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政工作会议讲话中明确指出:“整体推进高校党政干部……辅导员班主任和心理咨询教师等队伍建设”。[1]辅导员作为专职特设队伍,是高校思政教育的关键载体与中坚力量;而非正式学生群体则以其无所不在的延伸性影响着辅导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成败。努力实现提升辅导员个人魅力与非正式学生群体积极作用合力的发挥,有助于高校实现立德树人的教育之本,有利于广大青年培育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一、辅导员个人魅力的作用

(一)榜样作用

辅导员作为与学生接触最多、关系最近、影响最大的教师队伍,其高超的个人魅力将会在高校学生成长中发挥着重要的榜样模范作用。正如毛泽东曾将说过:“典型本身就是一种政治力量”。辅导员具备了较高的个人魅力,在与学生的日常管理与基础中,其爱岗、敬业、激情、友善的行为准则将以榜样的力量潜移默化中影响着学生的成长。可以说,辅导员的榜样作用发挥是高校立德树人重要组成部分。

(二)引领作用

“培养什么样的人、如何培养人、为谁培养人”是高等教育发展的根本问题所在。辅导员队伍作为一支战斗能力强、政治素养高、业务水平一流的专职从事学生思政教育的教师队伍,能够在学生的成长中发挥着重要的引领作用。辅导员以其高超的个人魅力,其勇于拼搏、敢为人先、善于战斗的先锋作用,能够以实际行动去感染与引领学生成长成才,把握青年价值观形成和确立的关键时期,帮助广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从而帮助广大青年学生“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奋斗”。[2]辅导员个人魅力对青年学生的思想引领作用是高校思政教育工作顺利推进的重要保障之一。

(三)凝聚作用

凝聚力是大学生集体意识、奉献意识、战斗意识的基础与关键所在;而辅导员个人魅力的凝聚作用是培养大学生凝聚力的重要影响因素。有魅力的辅导员会摆脱制度的约束,通过自身的优秀示范作用,使个性鲜明、思维活跃的大学生凝聚在一起,形成寝室凝聚力、班级凝聚力、团队凝聚力,让广大青年学生在集体中获得责任感、自豪感与成就感,助理自身能力的提升。辅导员个人魅力的凝心聚力作用对青年学生的成长与高校思政教育工作的开展具有不可磨灭的作用。

二、非正式学生群体作用的两面性

非正式学生群体作为学生正式组织的延伸,依托于学生正式组织而存在。非正式学生群体是依托于个人情感、兴趣、共同利益等因素自发形成的群体,其对高校管理工作发挥着正反两方面的影响。

(一)积极作用

非正式学生群体由于同质化的特征能够对学生思政教育工作产生不可替代的推进作用。首先,提升凝聚力。非正式学生群体往往是因为共同的兴趣、观点、利益等结合在一起,其同质性决定群体内具有相似的归属感,从而发挥无与伦比的合力与凝聚力,从而提高思政教育工作的时效性。其次,沟通渠道畅通。非正式学生群体的归属感,往往能够让群体成员内的消息更加受关注与取得认同,并积极回应与传播,形成无比畅通的沟通渠道。最后,群体氛围轻松。非正式学生群体的同质化纽带,摆脱了规章制度的束缚,而且不受层级、职务、立场的影响,能够营造出宽松、舒适的群体氛围。[3]

(二)消极作用

由于非正式学生群体缺少规章制度等制约,很容易受谣言、误解等潜在的破坏力量影响,从而产生出消极作用。一方面,滋生谣言。在非正式学生群体中,成员往往发布和传递表达个人利益的、无法确定信息来源的或哗众取巧的信息,从而使非正式群体轮落实传播小道消息、滋生谣言的温床。另一方面,阻碍新规章制度的实施。为了推进高校思政教育工作,各高校往往根据实际情况推行新的规范或制度;而非正式学生群体共识如果由于个人惰性或者行为习惯的影响,与学校规范或制度存在偏差,则会成为一种破坏力量阻碍新规章的实施。

三、辅导员个人魅力与非正式学生群体合力的探讨

(一)辅导员个人魅力与非正式学生群体的关联性

辅导员是高校思政教育工作的专职教师队伍与中坚力量,非正式学生群体成员是高校思政教育工作的受众所在;因此辅导员个人魅力的发挥与非正式学生群体的作用存在着不可忽视的关联性。通过分析不难发现,辅导员个人魅力的高低与学生非正式群体的作用存在着正相关性。当辅导员个人魅力高时,随着其榜样、引领、凝聚作用的突显,学生非正式群体的积极作用将得到极大的发挥,从而形成推进高校思政教育工作的合力;反之,当辅导员个人魅力低时,往往助长与滋生非正式学生群体的消极作用,不利于甚至阻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推进。

(二)发挥辅导员个人魅力与非正式学生群体合力的对策

第一,提升辅导员个人素养。立德树人是高校思政教育之根本,辅导员要行立德树人之职,必须先立自身之德,言传与身教并重;题中应有之意也就要求辅导员必须不断提升自身素养,以满足当代学生多元化需求。面对全面育人与辅导员专业化、职业化的发展需求,就要求辅导员必须结合系统培训与个人学习,提升运用大数据能力、增强思政教育内生动力、文化育人能力,实现个人政治素养、专业素养和职业素养的有机统一。[4]伴随着督导员个人素养的提升,必将带来督导员个人魅力的有效提高。

第二,正视学生非正式群体。思想是行动的先导;要想发挥非正式学生群体的积极作用,必须建立在思想上正视并重视的基础上。非正式学生群体往往通过其成员无所不在的渗透性,从而影响着正式组织的决策,可以说非正式学生群体的作用越来越不容小觑,越来越受到高校教育者与管理者的重视。面对这种现状,辅导员必须从思想上高度重视非正式群体,把握其存在与发展的特点,才能在此基础上寻求利用非正式学生群体的积极作用推进高校思政教育工作。

第三,多渠道加强沟通引导。在高校思政教育中,为了促使辅导员个人魅力与非正式学生群体合力的发挥,必须积极引导学生非正式群体,促使非正式学生群体内部共识与高校思政教育制度与措施的外部要求保持一致。首先,在学生组织、学生群体中营造一种公平、公正、公开的氛围,对于学生感兴趣、利益相关性高的问题及时、准备发布消息,降低小道消息与谣言的滋生与影响力;其次,扩大正式组织的覆盖面,积极利用学生干部、党员、入党积极分子等学生群体引导非正式学生群体的舆论导向;最后,形成一套涵盖线上线下的沟通反馈机制,从而及时收集、解决相关问题。通过多渠道的沟通引导,必定能够提高学生的满意度,从而发挥非正式学生群体的积极作用,推动高校思政教育的发展。

猜你喜欢
凝聚力魅力辅导员
独特魅力——MINI JOHN COOPER WORKS CLUBMAN
1+1我们这样学队章:我们的辅导员
“如此凝聚力”
论当代高校青年教师团队凝聚力的提升
对增强兵团凝聚力吸引力的研究
《东方欲晓》的魅力
论增强网络空间意识形态凝聚力引领力机制建构
好辅导员这样炼成
被注入东方魅力的配饰
“铜都一号”的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