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巴赫复调音乐与中世纪复调音乐关系

2018-09-16 12:46牛晓晗河南大学艺术学院河南开封475001
丝路艺术 2018年5期
关键词:复调音乐中世纪巴赫

牛晓晗(河南大学艺术学院,河南 开封 475001)

引言:中世纪的欧洲,奥尔加农、经文歌等复调多声部音乐在慢慢崭露头角,这也为其之后的复调音乐发展提供了条件与可能。巴赫作为西方音乐之父,他的复调音乐达到了顶峰。他顺着中世纪复调音乐的脉络,创作出了数量庞大的复调音乐作品,其中就包括二、三部创意曲与平均律、英国组曲、法国组曲这些重量级的复调钢琴作品。因此,可以说中世纪复调音乐与巴赫的复调钢琴音乐是密不可分的。

一.区别:

1.创作对象不同:

中世纪教会至上,教会认为器乐音乐属于异教音乐,因此中世纪时期的教会音乐中最具代表性的格里高利圣咏,其最明显的特征就是无伴奏的声乐纯人声单声部演唱。这与声乐器乐并重、共同发展的巴洛克时期不同。随着10~12世纪出现的附加段、继叙咏等形式注入格里高利圣咏中,使教会音乐越来越成熟、复杂。特别是12世纪以后,人们逐渐认识到多声部音乐所蕴含的力量,还有其与单声部音乐不同的更为饱满的音响。音乐的创作方向逐渐向多声部复调音乐转型,但人们对于复调音乐的探索仍仅限于声乐方面。而巴赫的创作有声乐加钢琴伴奏的,但主要是以管风琴、钢琴为主的复调音乐。从创作对象来看,两者是不同的。

2.风格不同:

约翰·塞巴斯蒂安·巴赫是巴洛克时期的代表人物。巴洛克(Baroque)一词是法语,来源于葡萄牙语的Barroco,意为“不规则的、鳞茎状的珍珠”。巴赫的音乐作品特点也是如此。每一个音符,就如同颗颗闪烁的珍珠,形状、大小不一,时值、节拍不同。在不失去自己个性与光彩的情况下串联成线,最后形成一串独一无二的珍珠项链,一首流动华丽的乐曲。这种充满个性化的音乐与中世纪多共性化的圣咏是有区别的。中世纪的音乐大多为礼拜仪式创作、演唱。虽然圣母院乐派有将华丽奥尔加农与第斯康特结合,形成动静对比。但整体旋律进行还是以平稳极进为主,严肃平和。而巴赫的二部、三部钢琴创意曲每个都是独立的个体,多用八分与十六分这些时值相对较短的音符,既有极进式的音阶进行又有5、6、7度的大跳,这使他的乐曲风格技术性与艺术性并存,曲风大多都是严谨又清新活泼的。被称为“旧约圣经”的巴赫钢琴平均律曲集共有四十八首。前奏曲与赋格按照一首大调、一首小调的次序排列。前奏曲以和弦的展开为主,风格清新、旋律悠扬、流动性很强。赋格有呈式部有展开部,有主句有答句。可以说赋格曲的结构安排与和声对位是巴赫的一大特点与成就。巴赫还大胆地运用离调、省略等写作手法,使得赋格音乐充满了独特性。这与中世纪围绕圣咏展开的复调音乐风格差异较大。

二.联系:

1.创作态度及目的:

“西方中世纪复调思维的特征在于,它源自于对圣咏的修饰,或对圣咏的具有空间想象力的扩展”[1]。中世纪的教会垄断体现在方方面面,其中就包括与教会各种仪式联系紧密的音乐。当时的奥尔加农、第斯康特、经文歌等复调音乐的创作全都紧紧围绕教会进行。在中世纪后期人们逐渐摆脱教会的束缚,渴望人性的解放,也慢慢出现了像孔杜克图斯与世俗化的经文歌等具备多种风格与对比的复调音乐。但总体来说,中世纪的复调音乐作为一个教会权利物化的象征,它始终把上帝作为听众,为上帝而歌唱,十分虔诚。巴赫作为路德新教教徒,认为音乐是通向上帝的阶梯。翻看他的原稿以及现代维也纳净版的乐谱[2],巴赫基本不在手稿注明任何演奏指示。他的钢琴曲中没有随意谱写的装饰音、踏板。以一种严谨、真诚的态度创作出音乐,来追求对上帝最虔诚的祷告。这也是巴赫的音乐与中世纪的音乐联系最紧密的原因所在。他们对待音乐的态度是严谨的,他们创作音乐的目的最终都是要传递给上帝的。巴赫的复调钢琴音乐特别是平均律,要求演奏者不仅仅要对音乐有深度理解,更强调演奏时左右手都为围绕着主题展开旋律,没有孰轻孰重。在双手的交替中,通过旋律与古钢琴独特清脆的音响相融合,水乳合一,将旋律通过指尖传至灵魂最深处。这与中世纪教徒演唱的圣咏所要传达的情感与对象是相同或相似的。人声和钢琴,两种不同的共鸣腔体,都充满了宗教性。在这个方面,两者不谋而合。

2.旋律走向与和声效果:

巴赫复调钢琴作品的纵向声部对位性很强,这也是受多声部复调音乐影响的结果。作为复调标准样式的经文歌已经有了上下声部对位、此起彼伏的雏形。想要加强作品的流动性与对比性,单单平行奥尔加农式的和声进行或是节奏相同的二声部音乐是没有办法实现的,音响效果也很单调。在巴赫的二部创意曲(Inventionen)中,D大调、d小调、F大调创意曲的写作方式:一个声部通过拉长或拉宽调式旋律或节奏,起到衬托另一较活泼、节奏较为紧密的声部的作用,这与华丽奥尔加农中成为持续音的圣咏声部加上奥尔加农声部的结构相似。13世纪由克劳苏拉发展而成的经文歌就与巴赫的钢琴作品有了更多相似之处。弗朗科经文歌,单独创作的旋律与其它声部形成和谐的音响,三个声部形成鲜明的风格对比。在巴赫的三部创意曲(Sinfonien)F大调、g小调、a小调、E大调创意曲中,有较舒缓多长音或保持音的声部,有较流动分布较均匀的声部,还有较活泼节奏较紧凑的声部。这样的三个声部叠加起来,极大地丰富了音乐的表现力与和声效果的复调音乐向着结构更加复杂,音响效果更好的方向进一步发展了。

3.力度速度:

巴赫的钢琴作品力度速度变化趋于平稳,节奏虽然有3、4拍子,有单拍子、复拍子,节拍类型丰富,但还是十分严谨的。平均律中的速度标记:Adagio(柔板)、Largo(广板)、Andante(行板)、Allegro(快板)、Presto(急板),其实也是情感标记,速度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乐曲的风格。若速度力度变化太大,就会使多声部音乐混响变得燥乱,这对追求圣洁的教堂环境与聆听上帝旨意的教徒是无法接受的。中世纪的复调音乐多服务于教会,巴赫的音乐写给上帝,因此没有太强的力度与起伏较大的速度变化。

结论:苏联的音乐学家阿萨菲耶夫曾经说过:“巴赫是这样的伟大,他使人感到他不是一个人,而是一个强大的创作实验室,其中锻炼着当时所有音乐上的创作技能、风格、倾向和尝试。”这也可以看出巴赫的复调音乐所达到的高度是无人能及的。

巴赫是虔诚的音乐家,是真正的灵魂音乐家。他与中世纪在教会祷告的教徒一样。一个是通过歌声与仪式,一个则是通过指尖的旋律,在极为复杂的音乐织体与声部层次中,来表达自己对上帝的敬畏与尊重。在教堂内、在人心中,一直饱含着对宗教最纯净最真诚的信仰。这也是支持复调音乐持续千年不断发展、进步的主要动力。

总的来说,中世纪之后,西方进入人性大解放的文艺复兴时期。对巴赫的创作起到直接影响的是这个时期迅猛发展的复调音乐。但没有中世纪人们对圣咏旋律的探索、修饰与初步实践,人们是无法进行下一步的发展与创新的。中世纪的复调音乐,简单严肃,巴赫复调钢琴音乐,华丽严谨。两者之间既有较大的区别,但更多的是它们共同串联成了西方复调音乐,系成了一根牢固的纽带。巴赫的钢琴音乐不仅仅是继承与发展了中世纪的复调音乐,更多的是在中世纪多声部复调音乐的这一片土壤下,巴赫的创作使这片土地上长满了参天大树,他灌溉了一片茂密的复调音乐森林。

注释:

[1]于润洋主编《西方音乐通史》,第25页

[2]指上海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巴赫系列钢琴曲集

猜你喜欢
复调音乐中世纪巴赫
中世纪欧洲艺术
“黑暗时代”一说是谬论。这里说说中世纪的科学进步为何仍举足轻重 精读
布赖滕巴赫景观酒店48°Nord
巴赫
征战在中世纪的骑士
如何弹奏巴赫《平均律钢琴曲集》中的赋格
中世纪晚期英国文学中的农民写作
中国复调音乐理论分析
OEHLBACH(奥勒巴赫)MATRIX EVOLUTION
作曲技术理论课堂教学中的复调音乐教学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