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培养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2018-09-17 05:36杨振虎
科教导刊·电子版 2018年21期
关键词:双师型高职院校培养

杨振虎

摘 要 “双师型”教师不是简单的“教师+工程师”的组合,而是要求教师兼具教学技能与专业理论、实践操作能力的高素质教师,基于此,文章从“双师型”教师的内涵出发,针对当前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培养中存在的问题,具体讨论了“双师型”教师的培养对策,希望对我国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学队伍的建设有所帮助。

关键词 高职院校 “双师型”教师 培养 问题 对策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0引言

近年来,随着社会生产对应用型人才需求的不断增加,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与人才培养模式也逐渐发生转变,对应用型人才培养的重视程度也不断加深。而教师的教学水平是影响高职院校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因素,高水平“双师型”教师的培养已成为当前高职教育教学队伍建设的主要方向。

1“双师型”教师的内涵

早在上世纪80年代,职业教育就针对国内教育普遍存在的重理论、轻实践问题提出了“双师型”教师的概念,并且有大量学者对“双师型”教师的内涵进行研究。就目前而言,这些学者,包括相关主管部门虽然在“双师型”内涵的界定上各不相同,但是,都在一定程度上认为,“双师型”教师应具有教育与专业理论水平和专业实践操作技能与教学技能的共同特征。

2“双师型”教师培养中存在的问题

目前“双师型”教师培训主要以教育主管部门组织的短期集中培训和高职院校实施的教师企业实践两种形式为主。短期集中培训虽然能够在短时间内让教师了解企业生产过程,掌握一定的实践技能,但“双师型”教师的培养是一个长期的循序渐进的过程,现有培训模式不能满足高职教师的实际需求。具体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第一,短期培训缺乏科学、系统的顶层教学设计,同时,也缺乏较为有效地监督与评价机制,很容易就会出现诸如“走形式”的形式;第二,“双师型”教师的培养虽然是一件惠及社会的事,但是由于缺乏激励性的政策和措施,企业参与“双师型”教师培训实践的积极性并不高,培训浮于表面。另外,高职院校教师承担着繁重的教育教学和科研工作,鲜有足够的时间进行系统的培训。加之部分院校对“双师型”教师的经费支持力度不足,教师在接受培训后待遇基本没变化,这也在很大程度上打击了教师参与培训的动力和积极性。

3“双师型”教师的培养对策

3.1构建切实可行的培训体系

“双师型”教师的培养应考虑到教师来源不同带来的知识和能力结构方面的差异,系统设计和安排培训,加强培训的针对性,提高培训成效。具体可以从以下两方面入手:

①加强对青年教师的培训力度。高职院校的青年教师大多具有学历高、科研能力强以及可塑性好等优势,但是,这些教师普遍不是师范类院校毕业生,不仅缺乏系统的教育理论知识,对于企业生产实践经验也相对匮乏。因此,对于青年“双师型”的培训也需要从这两方面入手,一方面要通过培训让青年教师掌握基本的教育理论和规律;另一方面,需要安排青年教师到合作企业参与生产实践,增加实践经验;

②挖掘骨干教师的专业实践能力。骨干教师一般具有多年教学经验,但是由于现阶段各种新知识、新理论更新速度加快,部分骨干教师无法适应这一发展状态,因此,需要学校针对骨干教师建立周期性培训制度,使其能够紧跟职业教育与学术前沿,了解最新生产工艺、设备及其发展趋势。

3.2校企合作共建“雙师”培训基地

①明确校企合作的双主体地位。高职院校应加强与职教集团、行业协会的沟通协作,借助行业的力量搭建校企合作平台,创新校企合作机制,探索建立产教深度融合、利益共享、责任共担的“双师型”教师培养基地,同时高职院校要设立专项经费,创造条件让企业从中尝到经济“甜头”。

②鼓励教师带着课题和任务到培养基地实践锻炼。“双师型”教师在深入生产一线了解生产过程、学习管理知识的同时,可充分利用其深厚的理论知识帮助企业进行项目研究与技术研发,以此来增加其实践经验,实现自我提升,也让企业真正享受人才“红利”。

3.3建立健全“双师型”教师培养激励与评价机制

3.3.1激励机制创新

首先,在晋升机制方面,制定鼓励拔尖、破格,利于优秀人才脱颖而出、施展才华的激励制度。努力创造条件,打破职称评定中的论资排辈和条条框框。

其次,在物质与精神奖励方面,一方面高职院校要不断完善和优化“双师型”教师的岗位津贴制度,适当调整“双师型”岗位津贴标准,使“双师型”教师待遇水平较以往有一定的提升;另一方面,本着“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进行先进教师与优秀教学团队评比,公开表彰并给予一定的物质奖励,以此来增强教师的竞争意识。

最后,开通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职称评审绿色通道。专业技术职务评审是高职院校进行师资队伍建设的有力抓手,但是目前高职院校专业技术职务评审条件大多是参照本科院校制定的,过分强调论文、专利等科研指标,对专业实践能力重视不够,制约了“双师型”师资队伍的建设。

3.3.2评价机制创新

高职院校需要根据自身教学实际与教学特点制定出具有针对性的“双师型”教师评价机制。具体来说,就是在综合考虑教师在教学水平、企业实践情况、行业企业兼职情况、自主设计开发科研项目、人才项目以及对参加各级各类教学(技能)大赛学生的指导情况等要素,从高到低进行等级划分,并赋予相应的评价标准,最终形成量化的、具有学校特色的“双师型”教师评价标准。

4结束语

总而言之,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的培养,并非是简单的短期培训与企业参观就能一蹴而就的,它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需要相关主管部门与学校加强重视和支持,并且采取一些行之有效的措施以解决“双师型”教师培养过程中存在的各种问题,坚定信心、持之以恒,相信在国家、社会、学校以及教师个人的努力下,“双师型”教师的培养及队伍建设一定会取得新的进展。

参考文献

[1] 赵艳云,高亚杰,于舒等.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培养途径研究[J].辽宁高职学报,2017,19(07):72-75.

[2] 韩玉玲.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应对策略[J].现代职业教育,2017(24):21.

[3] 康小孟,武智,傅伟等.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培养存在的问题及路径选择[J].教育与职业,2017(09):75-79.

猜你喜欢
双师型高职院校培养
“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保障与实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