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类专业“3+1”人才培养模式下的教学体系构建

2018-09-17 06:24陈勇侯全会倪骁骅
考试周刊 2018年82期
关键词:教学体系人才培养模式构建

陈勇 侯全会 倪骁骅

摘要:汽车类专业“3+1”人才培养模式,注重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培养,该模式下的教学课程,以求提高学生的专业能力、加快学生融入就业单位为主旨。本文结合我院自身特点,从教学体系的课程设置、教师队伍建设、学生应用和创新能力、企业实践教学管理等方面进行了讨论,用以指导我院人才培养模式改革。

关键词:汽车类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教学体系;构建

一、 引言

随着中国汽车产业的迅速发展,盐城作为江苏省最大的汽车生产制造基地,已经形成了新的发展格局。盐城汽车产业的发展为我校汽车学院的办学提供了空前未有的机遇,同时也为毕业生首次就业提供了更多的工作机会。汽车学院的人才培养应以高素质专业技术人才培养为导向,满足社会对专业人才的需求,加快我院毕业生快速融入就业单位。同时,通过“3+1”人才培养模式,结合本学院汽车类专业的实际情况,发挥自己的专业优势和特色,培养出能够适应市场需求且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的高级应用型人才。

“3+1”人才培养模式就是基于此产生的一种培养模式,即用大学3年的时间完成基础课程、专业课程的学习,最后1年完成专业方向的毕业设计及论文和企业工程实践,在培养过程中,注重课堂教学与工程实践的结合,专业知识与创新能力的配套,提高学生的综合竞争能力。

二、 “3+1”人才培养模式的优势

应用学院与东风悦达起亚汽车有限公司、西门子等公司合作办学的成果,实行校企联合培养模式,通过第四年的毕业设计和企业工程实践锻炼,可以促进课堂教学与工程实践的结合,专业知识与创新能力的配套,同时促进以专业能力为导向的教学改革。学生前3年在学院按照培养方案和培养计划要求,完成以理论为主、实践为辅的校内学习,大学最后1年到企业或研究所等单位进行以实践为主、理论学习为辅的实践锻炼,从而达到更好的人才培养效果。

三、 “3+1”人才培养模式下的教学体系的构建

汽车类专业“3+1”人才培养模式的“3”教学体系,其构建主要是在校完成机械原理、机械设计、电工电子学、发动机原理、汽车构造、汽车设计等主要课程的学习,让学生掌握和具备关于汽车类的专业基础知识。“3”还包含在本校完成实践环节,主要包括三维建模综合实训、电工电子实习、课程设计、专业综合实践、课外的实践创新等,让学生在校锻炼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第四年的岗位实习、毕业实习储备必要的专业知识和实践技能。汽车类专业“3+1”中的“1”,设计了岗位实习、毕业实习、毕业设计及论文等,主要强调综合实践能力的培养,加强多元化的校企合作,提高服务社会、自主择业的能力。

(一) 教学体系的课程设置

根据“3+1”人才培养模式下的汽车类专业特点制定完备的人才培养方案和教学大纲。在课程设置方面,通过调研了解用人单位的需求,论证精选优质课程,注重汽车数字化课程设置,删除教学内容相近专业课程,压缩理论课内学时,形成专业课程的系统化。同时增加实践教学课程,强调学生的动手能力培养,可以通过汽车各部件总成及整车的拆装、汽车各方面工作性能的实验、各种分类实习等来加深对汽车专业基础课和汽车专业课的理解,其中我院还要重点建设部分核心专业课程,保证相关课程理论教学与实践环节教学能够同时开展,如汽车构造以校级精品课程为依托,可以交互式进行理论教学中的每一套总成实验。

(二) 教师队伍建设

建立一支专业素养高、实践能力强的专业教师队伍,学院每年额外拿出一些学科建设经费,有计划地重点培养一批青年教师队伍。在理论与实践教学方面,每位新入职的青年教师除了通过学校师培中心组织的培训后,学院还安排一位富有教学经验的老教师带领,传授青年教师的教学技能,同时,还要求青年教师及时总结教学经验、不断改进教学方法。

(三) 发挥学生应用、创新能力

“3+1”人才培养模式注重学生应用、创新能力的培养,为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工程实践能力,汽车工程学院实验中心可以为学院学生搭建大学生科技创新平台,多渠道、广泛地开展创新活动和创新实验。同时,学院鼓励全院学生积极主动地参加各类学科竞赛,如中国大学生方程式汽车大赛、中国飞思卡尔智能车大赛、中国本田节能竞技车大赛、全国三维数字化创新设计大赛、全国应用型人才技能大赛、全国大学生机械创新设计大赛等,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参加比赛,不但可以培养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沟通能力、创新能力与团队协作能力,还可以让学生成为基础扎实、知识面宽、能力强、素质高、受企业欢迎的高素质的高级应用型人才。

(四) 企业实践教学管理

学院为了保障校外實习效果,实行校企联合培养模式,每个企业实践教学点明确学院的指导教师和企业实践教学单位的直接负责人,在校外实习期间,企业实践教学点的学生和学院签订相关实习协议,指导教师定期与学生面谈或电话沟通等方式,对学生的校外实习情况进行有效监督和指导,实习结束后由学生撰写实习报告,企业实践教学点对学生进行书面客观评价。还可以利用“3+1”人才培养模式的优势,将学生的毕业设计及论文与企业实践教学点的实际工作相结合,这样可以避免毕业设计及论文课题实践性不强等缺陷。

四、 结语

汽车类专业“3+1”人才培养模式下的教学体系构建,不能让实践教学流于形式,要打破重理论轻实践,重课内轻课外的现象。提升教师的专业素养和实践能力,该模式可以良好地构建汽车类专业教学体系,提升教师的专业素养和实践能力,推动院内教师科研、教学水平。该模式还可以改变传统的本科教育模式,实现“企业、学院、学生”三赢,真正为盐城地区汽车产业的经济发展培养符合市场需求的高素质的高级应用型人才。

参考文献:

[1]刘绍娜,倪骁骅,熊新等.基于汽车类专业“3+1”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研究[J].考试周刊,2018(21):23.

[2]宋作忠,刘兴丽,关凤岩.校企合作“3+1”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3,31(5):154-157.

[3]张艳艳,高秀芝,黄漫青等.“3+1”教学模式下的微生物实验课程体系的构建[J].教育教学论坛,2018(1):167-168.

[4]李平飞,刘文苹.车辆工程本科应用型人才“3+1”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与实践[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0(13):58.

作者简介:

陈勇,侯全会,倪骁骅,江苏省盐城市,盐城工学院汽车工程学院。

猜你喜欢
教学体系人才培养模式构建
虚实结合和科教融合的计算机实验教学体系
数字媒体技术课程体系及实践教学环节设计
校企合作下的应用型物流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地方高校城乡规划专业实践教学的特色化探索
环境生态类专业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体系的构建与实践
构建游戏课堂加强体育快乐教学的探究
高校创新型人才培养制度的建设与思考
共情教学模式在科学课堂的构建与实施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