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己动手丰富课堂提高效率

2018-09-17 06:24王鸿芳
考试周刊 2018年82期
关键词:动手操作自主探究小组合作

摘要:《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对于小学生来说,好动、贪玩是他们的天性,抓住他们的好动、贪玩性,让学生得到更多的学习机会。动手操作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是一种教学手段,在课堂教学中,容易促进学生主动探索、激发兴趣等。学生的学习兴趣需要我们做老师的去引导,需要老师采用方法策略使得学生对所学知识产生一定的兴趣。

关键词:动手操作;自主探究;小组合作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我对此的理解为:动手操作其实就是让孩子们在课堂中自己动手,在“动”中求“静”,“静”中思“准”中探究一节课中的知识点,思索自己想要得到的结果。因此,平时教学中,我特别注重孩子们的动手操作、小组合作交流的过程及操作后所得到的结果。

一次家长开放日的课堂中:孩子们自己动手,四人一小组,想办法在“动”的过程中去感受并找出自己想要的结果。课后很多家长都说:没想到现在孩子们现在的课堂会是这样的,“玩”还能学习到知识。

从此在平时的教学中,我经常尝试着让孩子们去自己动手,“动”起来找寻结果,在“动”的课堂中常出现“非常热闹”的情景,但教学质量也提高了不少。我至此认为孩子们能自己动手就一定要让他们动手,不能动手地帮助他们想办法“动”起来,因为:

一、 自己动手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对于小学生来说,好动、贪玩是他们的天性,抓住他们的好动、贪玩性,让学生得到更多的学习机会。他们的学习兴趣需要我们做老师的去引导,需要老师采用方法策略使得学生对所学知识产生兴趣。以教学《分数乘分数》(第一课时)为例:新课伊始,我让孩子们拿起课前给他们发的那张长方形纸时,孩子们很好奇。我首先让他们对折,涂色其中的一份,用一个分数表示是12,引导理解12的分数意义;再让同学们对折再对折,在刚才涂色部分中找出一份再画上斜线,思考:涂色并画上斜线的那部分用什么分数来表示?画斜线部分占涂色部分的几分之几?又是这个长方形纸的几分之几?继续对折、涂色、思考找出关系……整节课中,我就让同學们以小组为单位,利用这张纸去完成。一张长方形的纸,看似简单,但正是因为有了这一张纸,才让孩子们有了新的认识,有了新的启发。孩子们找到了规律,找到了该有的答案。

二、 自己动手可以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在小学数学教学的过程中,通过学生一边用脑思考,一边用手操作,一边用语言表达可以锻炼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如:教学《正比例图像》时,由于孩子们第一次接触“图像”这一名词。课前,当我看到他们完成的“五自”学习单时,我傻了:我看不懂孩子们画的是什么,不懂他们对“图像”是如何理解的?于是,课堂上,我手把手地去教孩子们,如何去操作这个“图像”,如:找到1小时,再找到这辆车子行驶的80千米,两个交叉的点在坐标上表示出来,依次类推,找出例题中的两个相关联的两个量之间对应的点,一一描出,然后再连接这些点,注意:因为汽车还在行驶,时间和路程还在变化,所以这条直线是向着一断无限延长的,不是线段……再如:本次学习单上的自主探究中的第2题:根据图像回答问题,孩子们都是通过计算得出的不是看图的,孩子们的答案千篇一律……通过我的讲解和示范后,孩子们在理解的情况下自己动手操作获得想要的答案,通过这样的活动,孩子们在有限的时间里获得了更多的知识,并能够很好地掌握新的知识点,从而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同时,也提高了教学质量。

三、 自己动手可以提高学生主动探索新知的能力

平日的课堂教学中,时常让同学们动动手,亲自去操作,这样的环节看似简单无效、无关紧要,实则必不可少。孩子们在动手操作的过程中,需要动脑思考:如何去“动”?从哪里入手?……这样在动手的基础上加上了动脑,几番下来,孩子们的问题就简单化了,甚至得到解决。所以说让孩子们自己动手不仅可以帮助同学们把复杂的问题简单化,更能帮助学生解决许多实际问题,同时也能在这一过程中,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教学《分数连乘的实际问题》时,在孩子们读懂题意后,要求他们画线段图来表示89是哪两个量比较的结果,再比较是把哪个量看作单位“1”的?在引导同学们分析数量关系的时候,让孩子们发现今天题目与以往的题目有哪些相同点和不同点,通过比较发现了本题有三个已知条件,有三个数量,出现了两个单位“1”,有两个数量关系,问题复杂了。此时,我让孩子们及时地去“动动手”,自己进行操作,在动手的过程中寻找答案。这样的环节对学生理解抽象、复杂的知识有着无可代替的作用,接着我再次让孩子们画线段图,在理解了89的含义后,思考:34又表示什么呢?它是哪两个量比较的结果?比较时,又把哪个量看作单位“1”呢?

四、 自己动手可以让学生加深印象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小学数学课堂中,理论上的知识单凭嘴巴讲给孩子们去听、去记,结果都是淡淡的、浅浅的,记忆不深刻的。要让孩子们对理论知识形成一定的记忆,而且深刻,就一定要他们理解并运用于实践当中来,而让孩子们能够清楚地记得所学知识的方法,就得亲手去做,俗话说得好:背十遍不如抄一遍。因此,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动手操作是必不可少的,是无法替代的。

教学《——排列规律》时,让孩子们去用夹子夹手帕,用圆片代替树、用三角形代替花,亲自动手操作排列找寻规律,寻求答案;教学《三角形内角和》时,让同学们任意画一个三角形,用手撕下三角形的三个角来拼接在一起,来验证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度,让学生亲自经历数学知识的形成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同学们对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度记忆深刻。教学《圆锥体的体积》时,要求学生课前自制底面积相等高也相等的圆锥体和圆柱,并在圆柱里装满沙子;课上要求学生猜一猜等底等高的圆锥体与圆柱体体积之间的关系,并通过装沙子去验证进而得出结论。

自己动手即动手操作是实践的起源,能力的起点。我们通过让孩子们自己动手去操作这一过程把抽象的东西具体化、形象化了,通过自己动手这一过程,我们可以把枯燥乏味的文字叙述转化成吸引同学们的游戏,达到比我们预期还要更好的课堂效果。

参考文献:

[1]《数学课程标准》[M].北京: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定,2011.

[2]《小学课程标准实践与活动》[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11.

作者简介:

王鸿芳,江苏省南京市,南京市太阳城小学。

猜你喜欢
动手操作自主探究小组合作
“上课时间太长,下课时间太短”的启示
作文评改“五步曲”
在活动中探索求知
构建优质高中数学课堂,实现活力教学
论构建英语高效互动课堂的策略
基于学生主动学习意识培养的数学教学方法研究
新课标下物理小组合作学习策略的研究
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策略研究
信息技术教学中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培养探析
自主探究 张扬个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