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高校学分制下的排课与选课

2018-09-17 06:24张柳玉
考试周刊 2018年82期
关键词:学分制

摘要: 学分制的合理排课,有利于学生根据自己的需求自主选课。必修课优先安排的情况下,再安排选修课。

关键词:学分制;排课;选课;预选

随着高校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发展,学分制已经渐渐取代了学年制。根据国家有关规定和人才培养、学科专业建设要求,学分制更能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学习能力。本科专业教育基本实行四学年的基本学制,并实行弹性学制。这就有利于学生根据自己的需求、对未来就业的期许,结合自身能力来选择课程,完成相应的学分。学分制的进一步完善,有利于推动素质教育。

要顺利地实行学分制,必须能让学生可以做到灵活选课,而与之相对应的就是合理安排课程。学年制下课程的安排是以班级为单位的,学生根据安排好的课程去学习,学生学习比较被动。选修课程无论是专业类选修还是通识类选修,如果课程安排得当,学生就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包括对课程的认识,对任课教师的喜欢来自主选课,从而激发自己的学习热情,把被动学习变为主动学习。本文结合实际情况,谈谈高校学分制下的排课如何与选课相结合。

根据人才培养方案,本校的课程设置实行的是统一规划和自主安排相结合。学生在本科学习过程中要完成必修课和选修课的学分。本校由于受到教师资源及教室资源的限制。采取的是“先排课后选课”的模式。首先按照教学计划生成教学任务,再根据班级、课程排课。虽然仍然是以班级为单位进行排课,本校的课程安排实行的人工排课和系统自动排课相结合。在安排必修课和选修课的课程时,安排的方法是有不一样的。由于公共必修课中的高等数学和大学英语的特殊性,采用的是人工排课的方法。

通识课平台必修课中的高等数学实行的是分层教学,因为根据“因材施教”的原则,考虑各学科相关专业培养目标的不同,对数学教育要求的不同以及学生数学基础的差异,实行高等数学分类分级的分层教学,以提高高等数学教学效果与教学质量。高等数学课程分层教学以分类分级教学进行,它可使数学基础较好学生的数学能力得到充分发展,奠定更扎实的数学功底,为以后参加科研活动、从事更深的理论研究铺垫坚实的数学基础;而对数学基础一般的学生,将教学的重心向基本知识和基本方法倾斜,以满足后续课程需要的数学基础知识为重点进行教学。

为了实现数学分层的教学,在同一个时间,既有难度大的班级,也有难度相对低的班级。高等数学的课时数为四课时,安排课程时,为了让学生能更好地消化学习的内容,按两两课时安排课程,中间至少相隔一天。

考虑到高等数学是学生学习的一大难点,因此安排的时间为第一节到第六节的任意两节,一般是第一到第二节,第三到第四节,第五到第六节分别为一个教学班。由于教师资源有限,而教师们也希望授课的时间相对统一。

在排课时,首先,看看需要学习高等数学的自然班级一共有多少个,由于一天内可以有三个时间段排课,因此可以把自然班级总数均分为三,这样确保每个时间段的学生数是差不多的,也便于教师在相对集中的时间段内完成教学工作量。如有60个班级需要上高等数学,那么第一、二节,第三、四节,第五、六节,分别有20个班级。高等数学基本上是大班授课,这样,在同一时间内只要安排九至十名教师就可以。

而这九至十名教师基本上都是上三个教学班,也能确保同学选择教师的机会是公平的。当然由于实际情况也要受到教室资源的限制,人数上限是有规定的。因为一年级的公共必修课基本上是相同的,也为了便于其他课程的安排,因此,每二十个自然班级基本上是同一专业。

大学英语课程本校实行的也是分层教学。不同于高等数学的是,大学英语是小班教学,由于高等数学是安排课程时优先安排的,因此,安排大学英语时,把大学英语与高等数学安排在同一天。这两门大课时间的确定也为其他课程的合理安排创造了条件。

学分制最大的意义在于选,为了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选课需求,无论是专业选修课,还是公共选修课,都开设了大量的课程。因此在选课前要做好充分的调研和统筹。这样才不会造成教学资源的浪费。在下发教学任务前,学生对选修课进行一次预选,结束后,对不达人数要求的课程进行删除。

公共选修课的安排主要是安排在第九至第十二节课,由于这个时间段,都是选修课,所以对于学生来说,同一时间,就真正做到了选的可能。

公共选修课涉及人文社科、艺术体育、科学技术等方面,课程内容广泛,涉及多门学科知识。因此也要求教师讲课生动形象,引导学生积极思考。教学中教师语言丰富,才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课程安排好后,學生选课分为三个阶段进行。第一轮选课,不设置上限,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自己行选择课程。选课结束后,对超过人数上限的学生进行系统自动筛选,保证了学生选课的公平性。第二轮选课,采取先到先得,这样的弊端,就是学生要抢课。但在同一时间内,也是相对公平的。第二轮选课结束后,对人数达不到要求的课程进行删除,这样调动了教师的上课积极性。

总之,学分制的顺利实施依赖于课程的合理安排。

作者简介:

张柳玉,上海市,上海立信会计金融学院。

猜你喜欢
学分制
学分制背景下高校教学管理改革思路探析
高职院校学分制改革路径探究
学分制模式下的学生到课率
“学分制”盘活远程教育工作原动力
学分制条件下产品设计专业指导教师制教学模式实践与分析
学分制与高校教学管理体制改革探析
高校实践育人学分制模式构建研究
学分制下的校院教学运行管理思考与实践
形式上的热闹如何变成实质上的成效
研究生专业课学分制教学改革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