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英语ESP语篇教学的策略分析

2018-09-17 06:24唐琳
考试周刊 2018年82期
关键词:语篇分析交际能力

摘要:培养学生的英语交际能力是英语教学的重要目标,这为大学英语教学确定了方向。传统的大学英语教学着重于语言点、句型的解释和分析、词义及用法等方面,显然与大学英语教学目标存在一定的差异,因此,从大学英语的ESP语篇分析入手,激发学生理解课文的结构,才能为学生进一步提高英语交际能力奠定基础。

关键词:语言点;语篇分析;交际能力

一、 大学英语ESP语篇教学的理论依据

语篇分析始于20世纪60年代,主要吸收了语言学、心理学、符号学、语用学等理论学科的成果,而逐渐演变成为一种新兴交叉学科,随着不同的理论学科的发展,学者对阅读材料本质内涵的认识有了不同程度的加深,语篇分析的理论模式逐渐得以固定,并为语言的发展和演进以及分析和阅读提供了必要的支撑。

(一) 体裁分析理论

美国语言学家Kenneth认为阅读是一场心理寓言的猜谜游戏,学习者们通过视觉对输入的文字符号解码,从而获取和了解作者要表达的信息,实现读者与作者思想的交流,阅读是把原来的信息和语篇中的文字进行关联,利用视觉对文中的字词句分析和解读,在这个过程中也需要读者对信息有一个基本的心理认知过程,才能在已掌握的知识基础上通过信息的加工处理,逐步掌握语篇的核心意思。读者要充分利用已掌握的知识结构和语言基础,对词汇、句型、语法和短语进行掌握,才能通过判断和剖析快速获取信息,达到与读者交流的目的。在这一过程中,Kenneth也提出了从语篇结构分析入手,再从整体上理解全文主旨,从而实现与作者的交流。体裁分析理论为语篇教学分析提供了基础性的支撑,分析的重点是语篇结构的宏观把握,从而达到交际表达的需要。

(二) 主述位分析理论

主述位分析建立在这样一种認识基础上,1939年捷克语言学家Mathesius在研究句子的切分时提出了一对概念,即主位(theme)与述位(rheme),他认为,主位是语篇的出发点,是语篇分析和探讨的主要对象,而述位则是主位所要表达的核心观点和内容,任何的语篇和阅读材料都是将句子结构划分为主位和述位两个部分,通过两部分了解语篇信息分布的情况,可以说,主位是信息载体,也是信息传递交流的起点,述位是信息分体,是信息传递的终点。

(三) 衔接分析理论

衔接分析理论强调语篇的结构连贯,是凸显语篇结构的结构性和非结构性特质,韩礼德认为衔接是一个成分解释取决于另一个成分解释。结构性特质是信息结构,非结构性特质则是衔接方式,衔接是将语篇中的句子连贯的常见手段,包括省略、连接、替代、照应等,也包括搭配、重复、同义、反义、重述等常见手段,从而起到衔接的支柱作用,保证了语篇分析的连贯性和持续性,实现逻辑连贯和衔接,达到语篇整体的优化和有序。

(四) 图式分析理论

Widdowson将图式做了这样的解释,即已知信息储存于大脑形成知识结构,从而使信息长期储存于大脑。大脑需要时就会将其与图式知识联系,提供新的知识和观点,读者在阅读中主要是由语言图式、内容图式和修辞图式来决定。语言图式是常见的词汇、句型和语法,也是阅读的基础。内容图式是语言背后的文化知识,这是进一步理解阅读材料内容的参考依据。修辞图式是整个语篇的框架,三种图式共同决定了读者的理解分析程度。

(五) ESP分析理论

专门用途英语是从通用英语教学分离出来的一种专门用途分析理论,强调随着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在国际交流中对人才培养迫切要求的基础上凸显英语教学的特殊性,对语篇教学来说,ESP分析理论更强调语篇分析与经济社会发展的紧密度,凸显语篇教学分析的实用性,从而解决社会、经济和文化发展中的实际问题。

二、 大学英语ESP语篇教学分析的困境

整个语篇是由众多句子组成的,各个句子和锻炼综合在一起才能构成连贯的逻辑结构关系,语篇也要置于不同的情景中并随交际的变化而变化,语篇分析则是表达完整意义的手段,常见的语篇分析就是分析句型、内容,找到句子之间的关联和表达方式,从而实现对语篇表现和内涵的认识和分析,语篇太长则探讨生成的相关因素,语篇太短则简单处理内容和表达的意义,语篇的规律性和深刻认识都没有进行系统分析和归类,这样就用于教学,往往只是常规的教学方式,而没有形成有意义和实用性的语篇分析方法,这样的语篇分析方式给大学英语教学造成的困扰是,学生只是就内容而简单分析,没有贴近专业需要和未来职业需要,语篇分析只是将阅读材料当做产品进行研究,没有找到实质性的有规律性的东西。

大学英语教学工作不断进行改革,强调语言的应用性,达到解决实际问题的目的。语言的应用往往比表现方式更加重要,语篇教学也是为语言的应用和实践服务的,但在教学过程中,只是单纯的语篇内容探讨和分析来促进学生运用语言的实践,提高英语交际能力,这种传统的教学手段侧重于学习、练习,而对应用的强调较少,学生学习依然显得较为被动,没有将所学的语篇分析方法用于解决实务性材料。

大学英语教学本身也要求学中用、用中学,语言基础需要转化为语言应用的能力才能真正发挥英语的工具性作用,这种策略和方法目前还停留在基础性阶段,转化的具体过程和要求还没有与社会对人才的需求相联系,造成大学英语的教学工作只满足了基本的听说读写能力的培养,却没有与学生的专业相近,不能为不同专业学生的国际化视野服务,造成学生只掌握了基本的英语学习和阅读能力,没有将英语基础应用于学生自己所学的专业。

现代语言学认为,人的交际活动和思想方式主要是通过语篇实现的而并非是语句或词汇,大学英语教学必须在坚持基本的听说读写训练基础上,注重语篇分析,那么语篇的选择多数院校还是采用大学英语课本进行分析和讲解,从字面表达的信息进行情景再现、文化背景分析和社会概况分析,当然,这种分析只是建立在课本语篇的基础之上进行拓展和讲解,与学生的所学专业似乎并无太大关系,各种文体的语篇尽管有规律可循,但似乎这种规律并未被真正发现,这对拓展学生眼界、激发学生创造性思维、扩大阅读范围和分析思路都没有太多的帮助。

从教师教学情况来看,多数大学英语教师的教学还是以传统的教师主导地位施展教学活动,在具体分析的过程中,归纳和总结都是教师的工作,学生只是被动接受,没有真正发挥出学生的课堂主体角色,多数学生在大学英语学习过程中注意力无法集中,也没有真正动脑思考语篇背后的推理和背景,这与教师的教学方式有很大关系,教师需要结合ESP理论,开展专门用途的语篇分析,强调学生为主并以学生参与互动激发学生兴趣,进行词汇和语篇的讲解分析,结合学生专业进行针对性语篇分析才能提高认识,有效开展教学活动。

另外,大学英语语篇分析也注重提高学生的语言交际能力,但教师的课堂组织却略显单一,除了训练学生的基本语言技能外,还要抒发学生的感情,由学生根据所学的语篇反映的背景和所需的专业知识了解和展示背后的文化,真正运用语言工具解决实际的交际问题,提高学生运用语篇分析技能达到交际的能力,这样才能活跃课堂气氛,让学生主动融入语篇分析的活动中,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营造轻松、和谐和互动性的课堂氛围,真正提高学生的分析力、创造力和想象力。

学生英语水平的提升往往只注重听力、阅读、写作等基础性考核,对于ESP的考核较少,这样,不论学生学什么专业,都是千篇一律的掌握这些句型、语句、写作,当然兴趣不够浓厚、方法也不得要领,这对于学生将语言作为工具进行专业学习基本没有任何意义,学生在遇到自己专业问题时,依然还是无法将专业英语发挥到最好,只学习了基本的阅读理解和分析能力,提高写作和翻译能力,但对专业性的材料还是不能够得心应手,无法捕捉有效信息全面提升自己的专业英语能力。

三、 大学英语ESP语篇教学分析的优化路径

转变传统的大学英语语篇分析思路,实施ESP语篇分析教学,除了完成课本的教学材料外,还要积极拓展学生的专业材料,根据不同专业学生的学习需求安排相关的阅读材料进行ESP语篇分析,在打好英语语言基础的同时积极进行专业拓展,结合专业需要安排相应的语篇进行ESP分析,为此,可以尝试采取以下优化路径实施。

(一) 分阶段开展ESP语篇分析

语篇分析的基础阶段应在课堂上完成词汇教学,掌握和领会基本的构词法,进行交际训练,再结合语言的应用要求进行反复训练和讲解,重点词汇或重复率较高的词汇应着重分析,不必面面俱到,基本的听说读写训练应在入学后的第一学期打好基础,培养学生基本分析和阅读语篇的能力,告知学生语篇分析的技巧和猜词能力,再强化学生的语法、关联、构词和阅读等能力。强化阶段主要是第二学期开始,引导学生对阅读材料进行宏观脉络把握,由浅入深、由深到难,让学生在对每篇阅读材料深刻理解的基础上,自由讨论和发表观点,自己查找背后的文化背景,由教师做总结,诱导和启发为主,点拨和总结为辅,提高课堂效率和活跃课堂气。到第二年学习中主要引导学生结合专业需要开展ESP语篇教学分析,除了继续巩固基础知识和技能外,还要通过专业阅读材料进行语篇分析,引导学生注意分析技巧,真正提高阅读和写作能力,并将语篇分析贯穿其中。

(二) 通过ESP语篇分析创造轻松和谐氛围

语篇分析本身具有固定模式,需要大学英语教师通过英文文体介绍和篇章句型段落分析,指导学生完成基本的语篇结构才能营造轻松和谐的课堂氛围,真正保证语篇ESP分析教学的有序开展,在ESP语篇分析教学开展的过程中要不断调整师生关系,改变传统教学模式,以学生为中心,由单向授课转变为相互交流授课,让学生和教师在口语、书面语的语言实践中主动提高兴趣、积极性和主动性,ESP语篇分析教学侧重于学生的专业,以学生专业英语教学为主,将英语语言工具与专业知识相结合开展一系列语篇的分析,这样,学生专业学习兴趣得到了提升,英语基础也得到了巩固,主动性自然得到最大程度的发挥,这比单纯的大学英语教学更加能够贴近学生的所学专业,课堂气氛也由传统的被动式转为主动式,学生为主的课堂地位真正得到了体现,保证了每堂课的生动,教师则由施教者变为协调者、督促者和组织者。

(三) 以ESP語篇提高学生英语学习兴趣

学生在基础教育阶段已经对英语学习有一定接触,并且也得到了较高程度的训练,大学英语语篇不是基础教育阶段英语学习的延续,而是一种职业能力训练的升华,除了在入学加强文化背景知识、技术知识、情景知识的学习外,还要以此为基础强化学生专业阅读材料的学习和掌握,以基础知识和技能带动专业语篇的分析,学生既重视了专业知识,又强化了英语技能,这样也要求大学英语教师对各学科的知识和专业背景有更深入的把握,除了了解文化背景,更要引导学生对不同学科的专业背景及英语技能有更深入的了解和运用,增强学生学习兴趣,拓展学生的知识面,正确理解语篇分析的技巧。还要借助课内外的环境深入开展信息传递及感情交流,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态度和课堂参与度,注重学习质量和思维习惯的养成,为英语学习和专业技能提高奠定坚实的基础。

总之,以ESP语篇分析为主开展大学英语教学活动,能够丰富课程内容,改革大学英语课堂教学活动,当前,大学英语教学正经历调整和改革,以ESP语篇分析开展教学活动,不仅能够消除学生接受枯燥英语学习的障碍,更能让学生对英语学习产生兴趣,全面提高大学英语的教学质量和水平。

参考文献:

[1]王丽威.批评性话语分析与英语语篇学习能力培养[J].河北工程大学学报,2017(1):87-89.

[2]秦颖颖.功能语言学框架下的英语语篇分析研究[J].安阳工学院学报,2017(3):85-86+89.

[3]吴俊,刘超菲.大数据背景下英语语篇分析创新性研究的对策探析[J].淮北师范大学学报,2016(1):93-96.

[4]谭莉.英语语篇分析与大学英语精读教学的结合[J].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15(2):158-159.

[5]佟秋华.培养大学生英语语篇分析能力的研究[J].教育探索,2013(10):38-39.

作者简介:

唐琳,陕西省渭南市,渭南师范学院外国语学院。

猜你喜欢
语篇分析交际能力
基于语篇分析的大学英语阅读教学研究
论广告语篇的体裁互文性
论外语教学中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定位
以《傲慢与偏见》为例探讨情景语境理论观下的文学翻译
标准发音对英语学习的促进作用
运用情景会话构建高效的初中英语课堂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