络脉理论临床应用研究进展

2018-09-18 09:41史丙镇陈洁
中国民族民间医药·下半月 2018年6期
关键词:络脉临床应用综述

史丙镇 陈洁

【摘 要】 通过检索络脉理论临床应用的相关文献,按照其在疾病诊断、治疗、预后判断方面的应用进行归纳,以分析近年来络脉理论在临床中的使用情况。目前临床医生多用络脉体系中的舌下络脉、白睛络脉及小儿食指络脉进行相关疾病的诊断;与络脉理论为依据的治疗方法多为中药内服、外敷、刺络放血、缪刺其络,且刺络放血常与拔罐、体针相结合;望舌下络脉、小儿食指络脉亦多用于临床疾病的预后及转归判断。络脉理论已较广泛地应用于临床治疗中,但在疾病诊断及预后判断方面手段较为单一,今后应加强络脉诊查及络脉防病在临床中的探索和应用。

【关键词】 络脉;临床应用;综述

【中图分类号】R224.1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1007-8517(2018)12-0040-04

络脉是针灸脉体系中的重要内容。“经脉为里,支而横者为络”(《灵枢·脉度》)、“经脉十二者,伏行于分肉之间,深而不见,诸脉之浮而常见者,皆络脉也”(《灵枢·经脉》),可见络脉是从位置较深的经脉横行别出的位置较浅的分支。脉络以十五络为主体,亦包括孙络、浮络等,具有渗灌气血津液,贯通营卫经气的作用,较广泛地应用于疾病的诊断、治疗、预后判断。现将近年来络脉理论在反映病证、治疗疾病、判断预后方面的临床进展概述如下。

1 观络脉诊病

古籍记载古人多通过观络色以诊寒热,寒证多表现为络色青、白,热证多表现为络色黄、赤,旧疾则表现为络色黑,如“黄赤则热,多白则寒”(《素问·皮部论》)、“凡诊络脉,脉色青则寒且痛,赤则有热。胃中寒,手鱼之络多青矣;胃中有热,鱼际络赤;其鱼黑者,留旧痹也;其有赤有黑有青者,寒热气也”(《灵枢·经脉》);除络色黄赤外,热证还多表现为络脉坚紧充盛,如“结络坚紧,火所治之”(《灵枢·官能》)、“心热者,色赤而络脉溢”(《素问·痿论》)。古人也通过别络脉显现与否及其形态辨虚实,实证络脉壅盛,虚证络脉短小或空虚陷下,如“凡此十五络者,实则必见,虚则必下[BF]”([BFQ]《灵枢·经脉》)、“其小而短者,少气”(《灵枢·经脉》)。今人亦以观络脉来诊查疾病、分析病情、辨别证型。

1.1 观舌下络脉辨证 杨栓柱等[1]对115例Ⅱ型糖尿病肾病(DN)患者进行舌下络脉观察,发现初病可见患者舌下络脉变粗变暗,久病患者舌下络脉严重迂曲;实证舌下络脉充盈,或迂曲,甚则成片,虚证舌下络脉塌陷、细短,由此可得舌下络脉可作为DN证型的辨别依据。武哲丽等[2]对100例肝病患者的舌质和舌下络脉进行观察分析,发现正常组患者的舌下络脉多为单支干,而肝病各血瘀证组患者舌下络脉多呈双支干、多支干,湿热瘀滞证多见多支干且饱满隆起弯曲,提示肝病患者舌下络脉可为血瘀证微观证型分类提供辅助诊断。

1.2 察白睛络脉辨证 邵洪伟[3]依据彭静山教授的观眼识证学说对64例原发性高血压病患者白睛络脉的分布、形状、颜色进行观察,发现高血压患者几乎都有白睛络脉的异常变化,白睛络脉异常分布区最多为肝胆区,形态多为根部粗大,颜色多浅淡,并将原发性高血压常见中医证型、不同分级、不同病程、合并并发症的相应患者的白睛络脉进行统计分析,研究结果表明白睛络脉可直观显现患者病情变化,提示观察患者白睛络脉的异常变化可为高血压病及其并发症的及时有效诊查提供依据。

1.3 望食指络脉诊疾 张会敏[4]对106例新生儿肺炎患儿的食指指纹进行观察,通过观察统计患儿食指指纹显现部位、程度、颜色及流畅度,发现小儿指纹颜色可反映体内缺氧程度,缺氧愈重,指纹颜色愈青紫;小儿指纹显露程度(浮沉)可间接反映心脏功能;指纹出现部位(风、气、命)与患儿喘憋程度相关。提示对患儿指纹颜色、三关位置及动脉氧分压的观察与监测有助于判断新生儿肺炎的程度,望小儿指纹可为新生儿肺炎的早期诊断提供临床依据。

2 以络脉治病

古人多以刺络放血(刺结络、刺盛络)、缪刺其络(血络、井穴、络穴)及艾灸、推拿、中药内服、外敷之法来治疗络脉气、血、津、神失常所引起的相关病证。

结络多为脉络郁结,瘀血停滞之处,刺之以祛瘀血;盛络多为邪气所聚,胀起异常但无结之处,刺之以祛邪气,如“其结络者,脉结血不和,决之乃行”(《灵枢·阴阳二十五人》)、“故诸刺络脉者……甚血虽无结,急取之以泻其邪而出其血”(《灵枢·经脉》)。缪刺与巨刺相类似,均为左病治右,右病治左,但巨刺为深刺其经,以治经病、脏病,缪刺为浅刺其络,以治络病,正如《内经》所载“有痛而经不病者缪刺之,因视其皮部有血络者尽取之”(《素問·缪刺论》)、“邪客于手阳明之络……刺手大指次指爪甲上,去端如韭叶,……左刺右,右刺左”(《素问·谬刺论》)。对于络气不充、神气不足者,古人常以艾灸及推拿导引之法治之,如“陷下则徒灸之,陷下者,脉血结于中,中有著血,血寒,故宜灸之”(《灵枢·禁服》)、“神不足者,视其络虚,按而致之,……以通其经,神气乃平”(《素问·调经论》)。

今人亦以络脉理论为指导,采用中药内服、中药外敷、刺络放血、缪刺井穴等方法治疗内、外、妇、儿、骨、皮肤等多种疾病。

2.1 理气通络,配制中药内服 宋立群教授从络脉论治糖尿病肾病,认为糖尿病肾病Ⅴ期为毒损肾络型,治疗当以益气固本,通络泄毒为法,其运用通络降浊汤治疗糖尿病肾病Ⅴ期(肾衰竭期)患者43例,总有效率为60.47%,代偿期及失代偿期患者的血肌酐、尿素氮水平降低,白蛋白水平升高[5]。张晓峰等[6]从“瘀、湿、浊、毒互结损络”论治子宫内膜异位症(EMT),认为其病位在胞络,正如《诸病源候论》所言:“妇人月水来腹痛者,由劳伤血气,以致体虚,受风冷之气客于胞络,损伤冲任之脉”,并自拟祛瘀解毒消癥汤对EMT患者加以治疗,疗效较为理想。吴以岭[7]通过构建“脉络学说”,提出“络以通为用”的治疗原则,使用搜剔疏通类药物,研制出治疗冠心病的通心络胶囊;运用“络虚通补”的学术思想,研制出治疗心律失常的参松养心胶囊;并提出了“气、血、水同治分消”的治疗原则,研制出治疗慢性心衰的芪苈强心胶囊。

2.2 祛瘀解毒,研制中药外敷 王臻[8]采用络脉康复法(安神通络耦合剂手法揉搓联合药物超声导入)对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后轻度抑郁患者进行治疗,研究结果表明络脉康复法可以提高患者外周血去甲肾上腺素含量,改善患者心境障碍。李涛等[9]采用局部刺络放血配合加味黄金散膏外敷治疗下肢丹毒52例,以泻血解毒之法,达消肿止痛之功,总有效率为94.23%。唐倩[10]以“毒损络脉”为理论基础,以活血解毒通络为治则,用冰虫止痛膏外敷辅助治疗局部癌痛77例,结果表明癌痛局部辅助使用冰虫止痛膏外敷,可以提高癌痛缓解率,减少爆发痛次数,减少阿片类药物用量,是治疗癌痛的一种绿色高效的方法。

2.3 活血行气,刺络放血

2.3.1 舌下及耳背络脉刺血 汪慧平[11]在采用刺络放血结合针灸治疗瘀血质黄褐斑时,对治疗组进行金津玉液点刺放血和肢体浅表瘀血部位刺络放血,通过刺络放血使邪随血出,经络气血畅达,促进患者面部斑块消散。王宏南[12]采用耳背络脉放血治疗小儿急性发热65例,总有效率为93.8%,为小儿急性发热的治疗提供了新的治疗思路。

2.3.2 浮络刺血 李玉捷等[13]采用针刺配合刺络放血治疗乳腺增生30例,刺络放血部位为患者乳腺周围、背部对应区、肘关节内侧面的细小瘀络,治疗后患者乳房疼痛程度及肿块硬度较治疗前明显改善。花春玲等[14]对47例丰隆穴有浮络现象的慢性咽喉肿痛患者进行浮络处散刺拔罐放血,治愈率为87.23%,总有效率为100%。田元生等[15]应用埋线刺络法对[JP2]43例强制性脊柱炎(AS)患者进行治疗,治疗组埋线选穴为夹脊穴、大杼、肾俞、阳陵泉、足三里,刺络部位为腰背及委中穴的若干浮络,对照组给予柳氮磺胺吡啶(口服)治疗,连续治疗8周后,治疗组总有效率(87.3%)明显高于对照组(70.0%)。[JP]

2.3.3 络穴、井穴刺血 宋帅等[16]对32例阴痒患者进行点刺放血治疗,点刺部位为腰骶部反应点及蠡沟穴,治疗12次后,总有效率达78.1%,三个月后进行回访,无复发。杨丹等[17]采用井穴刺络放血治疗脑卒中后抑郁,治疗组20例在常规基础治疗加用井穴刺络放血,对照组加用帕罗西汀(口服),共治疗6周,井穴放血与阳性对照药治疗效果相比无统计差异,提示井穴刺络放血治疗卒中后抑郁简便效验,绿色经济。

2.3.4 其他部位刺血 郭诚杰教授采用刺络疗法治疗乳头痛痒症,通过在患者乳头处行刺络放血,去除络脉之瘀滞,取得良好疗效[18]。李颖文等[19]采用左氏“调气-调血-调经筋”针法治疗原发性失眠,治疗组在“调血”时采用中指指腹微络放血,改善患者脑部血液供应,提升患者睡眠质量。

3 查络脉预测

古代医家通过观整体及局部络脉(鱼际、目窍、舌下、食指指纹)以判别疾病预后及死生,如“反其目视之,其中有赤脉,上下贯瞳子……死,见赤脉不下贯瞳子,可治也”(《灵枢·寒热》)、“若舌根下脉青黑,及舌反卷上,冰冷不温者,母子俱死之候”(《女科经论》)。今人亦通过动态观察患者的舌下络脉及食指络脉来推测疾病预后及转归。

3.1 查舌下络脉断预后 徐学功等[20]对612例慢性心力衰竭(CHF)患者的证型及舌象特点进行分析,研究发现随着心功能分级的增加,CHF患者舌下络脉颜色分布由淡紫转向青紫,提示患者瘀血程度加重,可见舌下络脉对CHF的预后及转归有一定指导意义。刘燕平等[21]对106例围绝经期综合症的舌下络脉进行临床观察,研究结果表明围绝经期综合症组舌下络脉变化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且围绝经期综合症患者舌下络脉的异常变化,隨年龄增长而日趋明显,提示我们可以通过观察舌下络脉的变化及时了解患者病情的变化,这对判断患者病情轻重、评估预后具有重要意义。

3.2 看食指络脉别转归 李俊玫等[22]通过对50例肺炎并发心力衰竭婴幼儿的食指络脉进行观察,发现患儿食指络脉多抵达命关,充盈明显,形多弯曲,流速慢,末梢多分叉,当患儿心功能改善,其食指络脉长度也相应地缩短,充盈减轻,形态由迂曲变直,流速相应加快至正常状态。提示通过观察患儿食指络脉的变化情况,可以辅助判断肺炎合并心衰患儿的治疗效果及转归。于收[23]通过对60例小儿手足口病的患儿的食指络脉进行动态观察,发现随着患儿病情好转,患儿食指络脉长度相应缩短、流速转为正常、充盈及青紫程度减轻。提示观察患儿食指络脉变化情况,亦有助于判断小儿手足口病的疗效及预后和转归。

4 总结与展望

近年来古籍研究者及临床工作者对络脉及络脉理论的重视程度与日提高,络脉理论在临床中的应用也逐渐加强。通过对络脉理论的临床应用进行总结归纳,发现络脉理论在临床中使用较为广泛,治疗效果显著,但在规范使用上存在一些问题;络脉理论在诊断及判断疾病预后方面,以望舌下、食指络脉为主,手段较为单一;此外,尚未发现络脉理论在预防疾病方面的应用。笔者认为今后可从以下方面对络脉理论进行探索和研究。

4.1 加强络脉诊法 古人“诊络脉”部位广泛,涉及整个体表(面、目、舌、耳、鱼际、指纹、尺肤、腹部等);今人以查舌下络脉为主,偶注重白睛络脉,小儿多望食指络脉,对其他部位的络脉重视程度不够。因此,应加强相关络脉诊法研究,以更好地为临床诊断疾病及判断预后服务。

4.2 规范络脉治疗 笔者在整理文献时发现“刺络放血”、“缪刺”经常泛用,不论是否点刺络脉(浮络、盛络、血络、结络等),只要出血,大都命名为“刺络放血”;不论是否点刺络穴、井穴、络脉,只要是右病刺左、左病刺右,大都冠名“缪刺”。今后需重视命名的规范性。此外,许多临床研究,没有设立对照组,疗效判定标准也不够权威,导致研究结果的说服力不足。因此,应规范临床设计,采用公认疗效标准。

4.3 探索络脉防病 络脉是脉体系中一座巨大的宝库,正如叶天士所言“医不知络脉治法,所谓愈究愈穷矣”,许多慢性病(冠心病、高血压、糖尿病等)、疑难病(顽固性皮肤病、肿瘤等)的治疗都与络脉有很大联系。因此,应继续加强对慢性病、疑难病的络脉治疗研究。“上医治未病”,笔者认为亦应加强对络脉预防疾病相关理论和方法的探索。

参考文献

[1]杨栓柱,路波,孙玲莉.糖尿病肾病患者舌下络脉观察分析[J].陕西中医,2012,33(4):421-423.

[1]武哲丽,陈群,刘梅,等.基于“治未病”思想肝病不同血瘀证舌色与舌下络脉的研究[J].辽宁中医杂志,2010,37(9):1646-1648.

[3]邵洪伟.原发性高血压病患者白睛络脉变化规律分析[D].沈阳:辽宁中医药大学,2012.

[4]张会敏.望小儿指纹在新生儿肺炎中的意义[D].太原:山西中医学院,2016.

[5]王呈祥.宋立群教授从络脉论治糖尿病肾病的临床经验研究[D].哈尔滨:黑龙江中医药大学,2014.

[6]张晓峰,王青.从“瘀、湿、浊、毒互结损络”论治子宫内膜异位症初探[J].陕西中医,2014,35(3):338-340.

[7]吴以岭.脉络学说构建及其指导血管病变防治研究[J].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2017,37(2):147-148.

[8]王臻.基于络风内动学说的络脉康复法对PCI术后轻度抑郁性心境障碍的干预研[D].北京:北京中医药大学,2016.

[9]李涛,买建修.刺络外敷中药法治疗下肢丹毒52例[J].中医外治杂志,2014,23(2):18-19.

[10]唐倩.冰虫止痛膏外用辅助治疗局部癌性疼痛的临床研究[D].北京:北京中医药大学,2013.

[11]汪慧平.刺络放血在针灸治疗瘀血质黄褐斑中的临床疗效观察[D].广州:广州中医药大学,2016.

[12]王宏南.耳背络脉放血治疗小儿急性发热[J].中国针灸,2010,30(3):252.

[13]李玉婕,骆悠,樊莉.针刺结合刺络放血治疗乳腺增生症30例[J].中国针灸,2015,35(12):1251-1252.

[14]花春玲,刘臣.丰隆穴刺络拔罐治疗慢性咽喉肿痛47例[J].上海针灸杂志,2009,28(5):291.

[15]田元生,王雷生,王新义,等.埋线刺络法治疗强直性脊柱炎临床观察[J].中国针灸,2011,31(7):601-604.

[16]宋帅,李玉婕,纪君平,等.腰骶部反应点刺络拔罐加蠡沟穴点刺放血治疗阴痒32例[J].中国针灸,2016,36(8):864.

[17]杨丹,巫升冰.井穴刺络放血对脑卒中后抑郁的疗效观察[J].辽宁中医杂志,2015,42(1):157-158.

[18]刘娟,田磊,张卫华.国医大师郭诚杰教授治疗乳头痛痒症临床经验举隅[J].针灸临床杂志,2017,33(7):68-69.

[19]李颖文,许欣筑,左常波.左氏“调气-调血-调经筋”针法治疗原发性失眠疗效评价[J].四川中医,2015,33(7):168-170.

[20]徐學功,张理,徐汴玲,等.慢性心衰患者证型及舌象分布特点与心功能分级的相关性研究[J].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2012,35(5):312-316.

[21]刘燕平.106例围绝经期综合症舌下络脉的临床观察分析[A].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第九次全国中西医结合诊断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2015:3.

[22]李俊玫,敬小青,刘艳伟.望食指络脉在婴幼儿肺炎合并心衰诊断中的意义[J].时珍国医国药,2008(8):1925-1926.

[23]于收.望小儿指纹在手足口病诊治中的应用[J].现代中医药,2012,32(3):33-34.

(收稿日期:2018-04-08 编辑:程鹏飞)

猜你喜欢
络脉临床应用综述
舌下络脉诊法研究❋
看小儿络脉识宝宝病变
SEBS改性沥青综述
NBA新赛季综述
望“纹”知病,“掌”握小儿健康
结肠络脉探析
渭南地区道地药材沙苑子应用研究
JOURNAL OF FUNCTIONAL POLYMERS
综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