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禹与夏代音乐

2018-09-19 03:04杨健乔
文史杂志 2018年5期
关键词:大禹乐舞

杨健乔

摘 要:大禹是著名的水利专家和政治家,还是乐器制造专家。他发明了“鼗”“铎”这两种非常古老的乐器。他还用钟、鼓、铎、磬、鼗来广纳群言。这充分说明在那个时代,音乐与生活是紧密结合的;用乐器处理政事,不仅是音乐管理,也是政事管理。因为大禹而产生的《候人歌》是中国最早有文字记载的情歌,被称为“南音之始”。大禹治水成功后,命皋陶作乐舞《夏籥》,以表现治水功绩。这部乐舞是歌颂治水英雄的。

关键词:大禹;远古乐器;乐器参政;最早情歌;《夏籥》乐舞

被公认为中华民族“人文始祖”的大禹,不仅是著名的水利专家和政治家,领导人民战胜了大洪水,建立了夏朝,开创了中国的文明时代;还是著名的乐器制造专家,发展了夏代的音乐活动。

一、“鼗”和“铎”的发明

明人张岱《夜航船·礼乐部·律吕》记载:“黄帝始煞夔作冒鼓,帝喾作鼗鼓,禹作鞀鼓(小鼓),倕作鼙鼓。……神农始作钟,禹作铎。”[1]

其实,当时禹作的鞀鼓也是鼗鼓。所谓“鼗”,就是在小鼓的下端设置手柄,在鼓的两侧设置绳槌,在绳端系木丸,摇动手柄时,两耳槌可自然甩击鼓面,发出声音,俗称“两耳鼓”“拨浪鼓”。据记载,“鼗”是非常古老的汉族奏膜鸣乐器。

所谓“铎”,也是中国古老的乐器,大铃,形如铙、钲。其形制略近于甬钟,但比钟小;柄短而呈方形。铎分有舌和无舌,体腔内有舌者可摇击发声。其舌又分铜舌及木舌。它盛行于春秋至汉代。《左传·襄公十四年》:“故《夏书》曰:‘遒人以木铎徇于路。”[2]木鐸即木舌金铃。木铎为文,用以宣政;金铎(铜舌)为武,号召三军。

不可否认,关于“鼗”“铎”的发明者,除认为是大禹外,古代文献中还有多种说法,如认为是黄帝、帝喾、倕等人;但我们却不能因此而轻易否定“鼗”“铎”是由大禹发明的记载。而且,不论“鼗”“铎”的发明者是谁,都只能说明这两种乐器的起源非常地远古。

二、大禹以乐器施政

虽然在历史记载中禹只是“鼗”“铎”的发明者之一,但是,他对“鼗”“铎”的使用却有专门的记述。

在商末周初,有一位叫鬻熊的贵族,是楚国的始祖,也是楚国道家的开山之祖。据说鬻熊曾拜见周文王,《史记·楚世家》说鬻熊“子事文王”,又记楚武王语:“吾先鬻熊,文王之师也。”[3]后来的武王、成王,都把他当作老师。后传他写有《鬻子》一书。《鬻子》说:“发政施令为天下福者,谓之道”,又说:“欲刚必以柔守之,欲强必以弱保之。积于柔必刚,积于弱必强。观其所积,以知祸福之乡。”“物损于彼者盈于此,成于此者亏于彼。损盈成亏,随生随死。”[4]这说明,鬻子已有守柔、辩证的道家思想。

《汉书》的《艺文志·道家》载《鬻子》二十二篇,《艺文志·小说家》载《鬻子说》十九篇。[5]其书亡轶,今存辑佚本十四篇。其中《禹政第六》有如下内容:

禹之治天下也,以五声听。门悬钟鼓铎磬,而置鼗,以得四海之士。为铭于簨簴,曰:“教寡人以道者,击鼓;教寡人以义者,击钟;教寡人以事者,振铎;语寡人以忧者,击磬;语寡人以狱讼者,挥鼗。”此之谓五声。是以禹尝据一馈而七十起,日中而不暇饱食,曰:“吾犹恐四海之士留于道路。”是以四海之士皆至。是以禹当朝,廷间也可以罗爵。

白话文的大意是:

大禹之所以能够将天下治理好,是因为他采用音乐管理的办法。他的门前悬挂着钟、鼓、铎、磬,放置着鼗。他安放这五种乐器的目的是什么呢?是为了引来天下的有用之人。他在簨簴即钟架上明确写道:“能够教我道理的,请击鼓;能够教我仁义的,请击钟;能够教我做事的,请敲响铎;能够指出我应该改进的,请击磬;能够教我公正处理事情的,请摇动鼗。”用钟鼓铎磬鼗这五种乐器来广纳群言,是因为他急于政事,无暇安于一食。他说:“我非常担心天下的有用之人不肯为这个国家做事。”由于大禹广纳群言态度诚恳,所以天下有本事的人都到他这里来了。在大禹当政时期,风清气正朝廷安宁。

这里须要注意的是,大禹别致地采用音乐管理的办法招揽人才和管理国家。他在门前常悬挂钟、鼓、铎、磬,放置鼗,还特别指出:“能够教我公正处理事情的,有需要申冤弹劾的,请摇动鼗。”他了解民情及政弊的手段和渠道是开放而畅通的。

宋人陈旸在《乐书·雅部·革之属》对此也有记载:“鬻子曰:禹之治天下也,县五声以听,曰语寡人以狱讼者,挥鼗。由是观之,欲诫者必播鼗鼓矣。盖鼗兆奏鼓者也。”[6]

《禹政第六》记载的内容当不是虚言。因为大禹无论是当政前还是当政后,确实孜孜汲汲,注意货听民意。他的人品与政声,成为中华民族最早的道德楷模与精神偶像。《文心雕龙·铭箴第十一》对此也有记载:“大禹勒笋簴而招谏。”[7]

《鬻子》《文心雕龙》上的记载说明,大禹在他的那个时代,就知道九重幽深,下言难进的社会情况,所以他便以他的特有方式来广纳群言,了解社情民意。这不仅赢得人民的爱戴,更为历代君主做出了表率。

据说大禹会制作“鼗”“铎”,又用钟、鼓、铎、磬、鼗等乐器来听取底层的呼声。这充分说明在那个时代,音乐与生活是紧密结合的;用乐器处理政事,不仅是音乐管理,也是政事管理。

三、大禹与中国最早情歌

传说大禹为治水,东奔西走,30岁时,在涂山遇见涂山氏之女女娇。《吕氏春秋·音初》篇记载:“禹行功,见涂山之女。禹未之遇,而巡省南土。涂山氏之女乃令其妾候禹于涂山之阳。女乃作歌,歌曰:‘候人兮猗!”[8]这里是说,大禹娶涂山氏之女后,就到南方巡视水情。涂山女想念大禹,就叫她的侍女在涂山南坡上迎候大禹,又作了一首“候人兮猗”的歌让其演唱。

这首被称为《候人歌》的民歌就是中国最早有文字记载的情歌。“候人兮猗!”虽只有一句,却是我们今天所能见到的比较可信的夏代诗歌的遗文。这是中国第一首爱情诗,确切说是第一首爱情歌,而且是情歌鼻祖。作为一首完整的原始诗歌,《候人歌》早已得到古今很多学者的承认:清杜文澜将它收入《古谣谚》,闻一多《神话与诗》、郭沫若《屈原研究》、刘大杰《中国文学发展史》等对它都屡有称引。

《候人歌》在历史上的影响就更大。《吕氏春秋·音初》在记载了《候人歌》之后,又说:“实始作为‘南音。周公及召公取风焉,以为《周南》《召南》。”就是说,“候人兮猗”这首歌曲成为最早的南方民歌,被称为“南音之始”。歌曲传至周代,周公和召公将“南音”用作《周南》《召南》的曲调。《周南》和《召南》后来被收入《诗经·国风》中。所谓“南音”,就是南方民歌,又称南曲、南乐、南管、弦管,主要由“指”“谱”“曲”三大类组成,是我国古代音乐保存比较丰富、完整的一个大乐种。

四、大禹与夏代乐舞

舞蹈和诗歌、音乐结合在一起,是人类历史上最早产生的艺术形式之一。早在中国第一部音乐理论专著《乐记》中就已明确指出:“诗,言其志也;歌,咏其声也;舞,动其容也。三者本于心,然后乐气从之。”[9]可见,诗歌、音乐与舞蹈从来就关系密切,这也是人们将有诗歌、音乐的舞蹈称为乐舞的一个原因。

据历史记载,大禹治水成功后,又亲自拉犁开荒,引导人民发展农业生产。人民为了欢庆治水的胜利,歌颂禹的功绩,举行盛大的歌舞祭祀活动。人们表演的乐舞,后来就叫做《大夏》。

《大夏》在典籍中又名《夏籥》。《吕氏春秋·古乐》记载:“禹立,勤劳天下,日夜不懈,通大川,决壅塞,凿龙门,降通漻水以导河,疏三江五湖,注之东海,以利黔首。于是命皋陶作为《夏籥》九成,以昭其功。”[10]也就是说,大禹治水成功后,命皋陶作乐舞《夏籥》,以表现治水功绩,所以《大夏》这部乐舞是歌颂治水英雄的。《大夏》所用的乐器是以竹苇制成的编管乐器“籥”为主。“籥”通“龠”。《说文》:“龠,乐之竹管三孔,以和众声也。从品;仑,仑理也。”[11]《大夏》所用的乐曲、歌曲共分为九段,有九次终止,所以称为“九成”。《礼记·明堂位》中记载了周时表演这个乐舞的情景:“皮弁素绩,裼而舞大夏。”[12]从这个记载我们可以看出那些舞者戴着皮帽,裸着上身,下穿白色的围裙,在那里手舞足蹈,说明《大夏》还是比较原始的。

从《大夏》这一乐舞中我们可以看出,大禹之世,崇拜原始图腾的信仰已经开始融入政治斗争了。《大夏》歌颂的是一个活生生的、有血有肉的人——大禹,這标志着我们的祖先已由“混沌时代”进入了“英雄时代”。

注释:

[1](明)张岱:《夜航船》之《礼乐部·律吕》,四川文艺出版社2002年版。

[2]杨伯峻:《春秋左传注》之《襄公十四年》,中华书局1984年版。

[3](汉)司马迁:《史记》卷四十《楚世家》,中华书局1999年版。

[4]钟肇鹏:《鬻子校理》,中华书局2010年版。

[5](汉)班固:《汉书》卷三十《艺文志》,中华书局1999年版。

[6]郑长铃:《陈旸及其〈乐书〉研究》,文化艺术出版社2005年版。

[7]范文澜:《文心雕龙注》之《铭箴第十一》,人民文学出版社2006年版。

[8](汉)高诱、毕沅:《〈吕氏春秋〉校正》之《音初》,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年版。

[9]王梦鸥:《礼记今注今译》之《乐记》,新世界出版社2011年版。

[10](清)毕沅:《〈吕氏春秋〉新校正》之《古乐》,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年版。

[11](汉)许慎:《说文解字》,中华书局影印清陈昌治刻本。

[12]王梦鸥:《礼记今注今译》之《明堂位》,新世界出版社2011年版。

作者:四川音乐学院艺术处硕士研究生

猜你喜欢
大禹乐舞
“非遗”传统舞蹈的当代构建与审美表达——以朝鲜族农乐舞为例
龟兹乐舞
先秦时期乐舞美学思想的现代意义
大禹节水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大禹除去水怪无支祁
大禹网络:这家MCN机构,捧出无数网红
“小大禹”来治水
邹城汉画像中的乐舞百戏
大禹节水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Da Yu, inventeur des baguett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