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部CT和EUS检查慢性胰腺炎患者表现特点及其诊断价值分析*

2018-09-20 05:59李伟王瑞星韩久付韩立江王长友
实用肝脏病杂志 2018年5期
关键词:准确度胰腺炎胰腺

李伟,王瑞星,韩久付,韩立江,王长友

慢性胰腺炎(chronic pancreatitis,CP)是由各种病因导致胰腺组织和功能发生病变的疾病[1]。近年来,CP的发病率呈不断上升的趋势[2]。CP的主要组织病理学特征为炎症细胞浸润和间质纤维化[3],此前对其诊断多基于对胰腺的形态学及其功能改变的观察[4],但是诊断效能较差。CP的早期诊断及分期对临床治疗具有重要的意义[5]。本研究旨在分析超声内镜(endoscopic ultrasonography,EUS)与腹部CT检查对不同临床分期CP患者的诊断价值,以期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依据。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12年5月~2017年3月我院收治的CP患者78例,男性45例,女性33例;年龄24~77岁,平均年龄为(51.7±10.4)岁。所有患者诊断均符合中华医学会消化内镜学分会发布的CP诊断标准[6]:(1)反复发作的上腹痛或急性胰腺炎;(2)经EUS和腹部CT检查显示胰管结石和/或胰管狭窄;(3)胰腺外分泌功能不全。排除标准:(1)伴有胰腺肿瘤或伴有其他部位恶性肿瘤;(2)伴有门静脉栓塞;(3)近期发生过心肌梗死;(4)胰体或尾部存在明显的病变并形成胰体肿块。CP分期标准[6]:1期:临床表现为急性上腹痛伴血淀粉酶升高,影像学检查显示胰腺呈急性炎性改变;2期:存在假性囊肿、消化道梗阻、腹水、胰瘘等并发症;3期:临床上出现消化不良、脂肪泻、糖尿病和体质量减轻等症状。本组经组织病理学检查,诊断1期28例(男性15例,女性13例,平均年龄49.2±9.5岁),2期24例(男性13例,女性11例,平均年龄50.2±10.7岁),3期26例(男性17例,女性9例,平均年龄52.9±9.9岁)。不同临床分期CP患者年龄(F=0.75,P=0.48)和性别(x2=0.95,P=0.6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所有患者对本研究均知情并签署知情同意书。本研究经我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同意。

1.2 EUS检查 使用奥林巴斯GF-UM2000超声内镜和阿洛卡SSD-ALPHA5超声图像处理器,先行常规内镜检查,确定病灶区域后,给于六氟化硫静脉注射,观察并录像CH模式下超声内镜图像,直到增强效应消失,观察病变部位的信号强度变化。

1.3 腹部CT检查 使用荷兰Philips公司生产的Brilliance ICT 128排(256层)螺旋CT扫描机进行平扫和增强扫描,检查前空腹约5 h,检查开始前饮水约300 ml。患者采取仰卧位,扫描自隔顶至髂嵴,扫描过程中嘱患者屏气。管电压为125kv,管电流150mA,扫描时间为5~7s,层厚为2mm。在增强扫描时,给予碘海醇(1.5 ml.kg-1)经高压泵静脉注射,注射后行动脉期、门脉期和延迟期增强CT扫描。由我院两名影像科经验丰富的医师观察病灶的形态、周围血管和病灶强化情况,并对结果进行分析。

1.4 组织病理学检查 采用在超声引导下行胰腺组织穿刺,行病理学检查。

1.5 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 19.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处理,对服从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t检验,对方差不齐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的比较采用卡方检验;应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腹部CT和EUS诊断不同临床分期CP患者的价值,以P<0.05为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图1 CP患者影像学表现

2.1 不同分期CP患者EUS和腹部CT表现 EUS检查发现,1期和2期CP患者胰腺病灶区域增强时相与周围正常组织同步,呈现均匀性等增强,可见胰腺肿大;3期CP患者病灶区域可见胰腺组织血管呈稀疏不均匀增强,可见局部钙化;腹部CT检查见,1期CP患者胰腺边界清楚,病灶区域密度均匀;2期胰腺炎边界模糊,密度不均匀,可见不同程度的胰腺肿大及高密度阴影;3期胰腺周围脂肪层消失,轮廓不清晰,部分可见脓肿,可见到低密度坏死灶。动脉期见胰腺区域增强程度低于周围正常组织,门脉期呈现中度均匀强化,延迟期见胰腺区域呈中等或略低程度的强化(图1)。

2.1 EUS和腹部CT检查对1期CP患者的诊断效能比较 EUS对1期CP诊断的AUC为0.85(95%CI:0.75~0.92),其敏感度为 85.7%,特异性为84.0%,准确性为84.6%;腹部CT诊断1期CP的AUC 为 0.72(95%CI:0.61~0.82),其敏感度为60.7%,特异性为88.0%,准确性为78.2%。EUS诊断的敏感性明显高于腹部CT(P<0.05),而其特异性和准确度与CT诊断比,差异无显著性(P>0.05),但AUCEUS>AUC腹部CT(Z=1.78,P=0.03),提示EUS诊断1期CP的效能明显高于腹部CT检查(表1、图1)。

表1 EUS和腹部CT检查对1期CP的诊断效能比较

图1 EUS和腹部CT诊断1期CP的ROC曲线分析

2.2 EUS和腹部CT检查对2期CP的诊断效能比较 EUS诊断 2期 CP的 AUC为 0.81(95%CI:0.70~0.89),其敏感度为79.2%,特异性为81.5%,准确度为80.8%;CT诊断2期CP的AUC为0.73(95%CI:0.62~0.82),其敏感度为 62.5%,特异性为85.2%,准确度为78.2%。EUS诊断的敏感性显著高于CT检查(P<0.05),而其特异性和准确度与EUS诊断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UCEUS>AUC腹部CT(Z=1.07,P=0.28),提示EUS与腹部CT检查诊断2期CP的效能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表2、图2)。

表2 EUS和腹部CT检查对2期CP的诊断效能比较

图2 EUS和CT诊断2期CP的ROC曲线分析

2.3 EUS和CT检查对3期CP的诊断效能比较EUS诊断 3期 CP的 AUC为 0.75(95%CI:0.64~0.84),其敏感度为84.6%,特异性为85.2%,准确度为85.0%;CT诊断3期CP的AUC为0.69(95%CI:0.57~0.79),其敏感度为69.2%,特异性为88.9%,准确度为82.5%。EUS诊断的敏感性显著高于CT诊断(P<0.05),而两种方法诊断的特异性和准确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UCEUS>AUS腹部CT(Z=0.86,P=0.39),提示EUS与腹部CT检查诊断3期CP的效能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表3、图3)。

表3 EUS和CT检查对3期CP的诊断效能比较

图3 EUS和CT检查诊断3期CP的ROC曲线分析

3 讨论

2012年有指南将CP分为3期,按照分期指导临床治疗具有重要的意义[7-11]。EUS在弹性成像方面的优势使其在明确病变性质方面具有极大的优势[12,13]。

虽然影像学检查成为诊断CP的主要方法,但不同的方法诊断结果存在差异[14,15]。有人发现EUS诊断胰腺炎1期的阳性率明显高于腹部CT诊断,EUS诊断2期胰腺炎的阳性率低于腹部CT,EUS诊断3期胰腺炎的阳性率高于腹部CT检查。

近来有研究指出,EUS对于胰腺病变的成像效果较好,在诊断CP和胰腺癌等疾病中较为准确[16]。国外研究报道,在EUS引导下进行穿刺活检能够得到胰腺病灶区域的病理组织,从而为诊断提供病理学依据。在胰腺炎与胰腺癌的鉴别诊断方面,EUS检查发现多数胰腺炎病变组织信号增强与正常胰腺组织同步[17]。本研究发现1期和2期胰腺炎病灶区域增强时相与周围正常组织同步,呈现均匀性等强度增强,并可以观测到胰腺肿大,3期胰腺炎患者胰腺组织呈不均匀增强,并可观测到不同程度的胰腺肿大。

CT检查具有组织分辨率高,不受脂肪干扰并可清晰显示胰腺及其周围组织结构,同时增强CT可更加精确地观测小范围病变[18]。本研究结果显示腹部CT检查在胰腺炎1期的影像学特征为病变边界清晰,病灶区域密度均匀,2期胰腺炎边界模糊,密度不均匀,可观测到不同程度的胰腺肿大及高密度阴影,3期胰腺炎胰腺周围脂肪层消失,轮廓不清晰,部分可见脓肿,可以观测到低密度坏死灶。CT三期增强扫描强化程度不同,动脉期胰腺区域增强程度低于周围正常组织,门脉期呈现中度均匀强化,延迟期胰腺区域呈中等或略低程度强化,而2期和3期胰腺炎患者增强扫描图像特征与既往研究相符。

猜你喜欢
准确度胰腺炎胰腺
影响重力式自动装料衡器准确度的因素分析
《中华胰腺病杂志》稿约
CT,MRI诊断急性胰腺炎胰腺内外病变价值比较
Phosphatidylinositol-3,4,5-trisphosphate dependent Rac exchange factor 1 is a diagnostic and prognostic biomarker for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
孕期大补当心胰腺炎
18F-FDG PET/CT显像对胰腺良恶性病变的诊断价值
动态汽车衡准确度等级的现实意义
对GB 17167实施过程中衡器准确度要求问题的探讨
急性胰腺炎致精神失常1例
中西医结合治疗急性胰腺炎55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