刍议小学低年级体育课堂常规的重要性及其建立的方法

2018-09-20 10:48徐庆连
体育师友 2018年3期
关键词:低年级小学

徐庆连

摘 要:小学低年级(一、二年级)学生活动随意性很强,对体育课堂的常规要求很难坚持做好,致使体育教师需要花很多时间反复强调课堂纪律,从而影响了体育课堂教学的正常开展,这对体育课堂高效地完成课堂教学任务,达到既定教学目标具有不小的挑战。实践证明,要使小学低年级全班同学在老师的指导下按照预定的计划和要求进行活动和学习,体育课堂就必须严密的组织教学,建立并抓好必要的体育课堂常规。

关键词:小学;低年级;体育与健康课;课堂常规

中图分类号:G807.2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006-1487.2018.03.002

体育课堂常规是为了保证体育课堂教学工作正常进行,规范体育课堂的必要条件。特别是小学低年级的学生,非常活泼、好动。他们没有上课的概念,上课时很随意,喜欢讲话和做小动作,很难遵守课堂纪律认真学习课堂知识。因此,要上好低年级的体育课,就必须抓好体育课堂常规。体育课堂常规对有效地完成教学任务,达到预定教学目标,保证体育课堂安全、有序的进行等方面都有着非常重大的意义。

1小学低年级体育课堂常规的重要性

1.1 体育课堂常规对正常的课堂教学秩序的建立有着极大的帮助

维系正常的体育教学秩序最重要的条件是体育课堂常规。在入学初的教学课上体育教师就必须向学生宣布体育课堂中需要遵守的必要的课堂纪律,并且反复的强调,要求学生持之以恒地严格执行。体育教学有序地进行离不开良好的课堂常规,只有建立起良好的课堂常规,才能使体育课堂高效地开展,并上得张弛有度,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下进行。

1.2 体育课堂常规能促进学生更好地掌握体育知识、技能,提高教学质量

体育课堂常规,对老师和学生都是一种约定俗成的规范。有秩序的课堂,能够给教学环节节省出大量的时间,使学生有充足的时间学习体育知识和技能。反之,如果老师在课堂上一直被学生打断,总是处理与教学无关的问题,那么学生学习时注意力也没办法集中,学习的积极性也会受到影响,这样不利于教学目标的实现。所以,只有严格地执行课堂常规才能保证正常的体育教学,从而达到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

1.3 严格的课堂常规是防止伤害事故发生的重要前提

体育课堂中伤害事故的發生,很大一部分是由于课堂中纪律很松散,学生不按老师的要求进行练习等原因而造成的。因此,必须要建立良好的体育课堂秩序,加强对学生课堂纪律的教育,提升学生组织纪律意识及安全意识,保证了教学的顺利进行,谨防安全事故的发生。

2 建立良好课堂常规的方式

良好的体育课堂常规的培养,不仅需要长期有效的计划,短期的目标,更要有持之以恒的精神,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工作。下面,本人将结合平时的体育课堂教学实际来谈谈一些建立良好课堂常规的方式。

2.1 以民主讨论的方式,共同制定几条基本的课堂常规

体育课堂常规是为了保证体育课堂正常开展需要学生进行执行的规则要求。为了学生能更积极地执行,老师可邀请学生一起制定规则,从而使学生对规则要求更加清晰、明了。因此,在每学期开学后的第一节体育课堂上,老师不用急着传授体育知识或技能,可从课堂常规入手,和学生一起采用发表见解、共同讨论、投票等民主的方式制定几条保证体育课堂有序开展的课堂常规要求。如:预备铃响后,摘掉红领巾趴在桌上休息等老师来上课;排队必须做到“快、静、齐”;上下楼梯靠右走,不可以说话,不可以拉扯,不可以乱摸;必须要爱护器材等等。

2.2 采用老师和学生相互配合的固定口令模式提升整队的效率及老师对队伍的把控

在整理一支由40几位一年级或二年级学生组成的队伍时,靠老师单方面的口令及吼叫等方式的效率是非常低的。故可制定一些老师跟学生相互配合的口令方式配合动作提升队伍的管理效率。如:当老师喊“立正”时,学生回“一、二”;老师喊“向前看齐”时,学生回“齐”,并将双手伸直,和前面的同学保持一臂的距离;老师喊“向右看齐”时,学生回“齐”,并左手撑腰跟旁边同学拉开至一手撑腰的距离,头向右摆;老师喊“向前看”时,学生回“看”,并恢复立正姿势。这些相互配合的口令能使学生跟老师有互动,能有效地提升老师对队伍的调整和掌控。

2.3 采用各种各样的方法,巧练集合站队

低年级学生在集合站队时,非常容易出现学生反复找不到自己的位置;学生管不住自己的手脚和嘴巴,喜欢动来动去、跟同学讲话;学生跟前面的队伍对不整齐;注意力不集中;排队动作很慢等问题。这样使得课堂每次都要浪费一些时间在集合站队上。

为了提升课堂效率,在教学中,我采用了以下方式以提升学生集合站队的能力。(1)跟学生约定好排队的规则,排队必须要做到“快、静、齐”。(2)让学生记住自己前面和自己右边正对着的同学,以便很快地找到自己站队的位置。(3)站成两路纵队时所有人站到位置就将两手掌合并放置在肚脐前面,一臂距离控制前后距离。当要队伍散开时,让学生伸直手臂,以一臂距离控制前后左右距离。这样的方式可以很好地避免学生站队时拿不准距离和老是挤来挤去。(4)每一列队伍选出一位小组长,每次站队时让小组长提醒组员站好,并控制好距离。(5)对于表现好的小组及时给与表扬和鼓励。

2.4 在一定规则下,解放学生爱玩天性,启动体育课堂

小学低年级学生有着这样的心理特点:他们喜欢新奇、多变的东西,同时他们还非常喜欢玩游戏,对于枯燥乏味的讲解与反复不变的练习则会产生反感情绪。因此,体育教学过程中,对学生所学动作中技术动作的强调不可要求太高,还需多运用分组练习、游戏、比赛等方式让学生体会运动的乐趣,从而喜欢上体育课。

2.5 合理的设置上课时的场地,提高学习效率

低年级学生的注意力集中时间很短、自我控制能力还很差,不可能一直跟着老师的思路进行上课,同时也非常容易犯错误,从而影响了整节课堂的效率。为了提升课堂效率,老师需要将学生可能出现的错误在备课时进行考虑,尽可能地通过更好的教学设计避免让学生出现这类错误。而教学中低年级学生非常容易出现的问题是活动的范围太大,学生玩开了之后就不听老师的指挥,使教学没有效果甚至很难再继续进行下去。为了避免这样的状况,老师就需要在备课时更加合理的设置教学中需要用到的场地,使学生不仅能开心快乐的学习,还能在老师的调控下安全有秩序的学习。

2.6 从点滴做起,逐步让规则意识成为学生的行为习惯

体育课堂中,低年级学生常会出现一些比较随意的现象,比如课堂上随意离开队伍、随意请假上厕所、在没有教师的指导和安排下就拿起体育器材玩耍。这些现象对低年级学生来说看起来都是一些小事情,教师往往不太在意。但正是这些小事情是对学生进行体育课堂常规教育的良好契机。教师应抓住这些现象出现的时机,及时采取不同的教育策略,让学生认识到体育课堂与其他文化课堂一样需要有严谨的纪律和规范的行为习惯,唯有此,正常的体育课堂教学才能顺利进行,只有从点滴做起,才能逐步让规则意识成为学生的行为习惯,也才能将体育课堂常规逐步建立起来,保证体育课的正常进行。

2.7 对学生进行扎实细致的思想工作,采用区别对待的原则对不同学生采取不同的教育方法

在体育课堂常规的建立之中,教师首先要了解自己的学生,把握学生的基本情况,这样才能有的放矢,获得课堂常规教育的效果。教师应通过询问班主任和其他科任教师、查看学生档案资料、积极与学生谈心、在平时的学习和生活中观察学生等方式去了解每个学生的情况,了解学生的个性心理特征,了解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习习惯、学习成绩,了解学生的人际关系等。在此基础上,针对不同的学生采用不同的教育方法和策略,通过扎实细致的思想工作,让体育课堂常规以润物细无声的方式内化为学生的体育课堂行为习惯。

总之,良好的体育课堂常规,是上好体育课的必要条件之一。在体育教学中,老师应该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采用多种多样的方式提升学生的课堂常规意识,并长期坚持落实下去,使学生养成良好的上课习惯,从而保证体育课堂高效、有序的开展。

参考文献:

[1] 教育部. 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11.

[2] 魏娟.基于新课程改革下的小学体育创新教学设计. 第一论文网,2017.

[3] 花建新.新课标下小学体育教学的实践与探索 [ J ].求知导刊,2015(20).

[4] 富全伟.浅谈小学体育课堂常规的养成.豆丁网,2010.

[5] 李松.浅议小学体育教学中安全意识的培养[J].小作家选刊,2016(26).

猜你喜欢
低年级小学
小学低年级语文阅读生本课堂实践探索
新课程背景下歌唱教学方法的探讨
先写后教:语文作文教学途径探微
体育教学中准备活动的作用与类型研究
生本教育理念下的美术教学研究
注重简约化给数学课堂减负的探讨
基于新课标的语文阅读教学策略研究
浅谈如何培养低年级学生的说话能力
一年级同音字教学例谈
低年级学生课前预习能力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