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视阈下高校网络学生干部队伍建设的探索与实践

2018-09-25 09:41刘杰姚海田杨武成苏兴刘会军曾星杰
教育教学论坛 2018年27期
关键词:网络思政学生干部运行机制

刘杰 姚海田 杨武成 苏兴 刘会军 曾星杰

摘要:“互联网+”时代下,由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发展趋势,高校学生工作者需要迅速占领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高地。高校学生干部是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战线的有力抓手,但是传统高校学生干部的运行机制已经不满足网络时代的发展趋势,需要进一步探讨在“互联网+”视阈下高校网络学生干部队伍建设的问题。高校网络学生干部队伍的运行机制需要遵循网络化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原则;坚持以实践为导向,促进教育主、客体相互转化;同时依托专业特点,进行针对性、特色化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需要进一步促进虚拟世界和现实社会的价值观融合,形成线上与线下、传统与创新的方法与技术的协同合作。高校网络学生干部队伍建设具有网络思想引领、网络实务分权决策以及完善反馈机制等多重实践意义。

关键词:“互联网+”;学生干部;网络思政;队伍建设;运行机制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8)27-0042-04

一、引言

高校党团建设是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2016年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指出,思想政治工作要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党团工作的顺利开展需要广大师生的全面支持与积极参与。①高校学生干部是党团建设战线上师生良好协调与沟通的桥梁,特别是在思想政治教育方面发挥着重要的骨干作用。学生干部的素质高低、品德优劣与能力强弱对高校党团工作的开展具有重要影响(罗磊等,2016)。②互联网时代,传统高校学生干部队伍建设面临巨大挑战。据CNNIC《2015年第35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数据显示,高校学生群体在互联网使用上无论是从年龄段还是从职业群体层面都高居网民数量榜首。因此,在互联网时代,高校学生干部单纯依靠传统的口头事务通知以及传统的党团活动并不能吸引同学们的注意力。目前,部分高校已经开始探索O2O(Online to Offline)模式的“互联网+”思想政治教育(王喜忠,2016;范迎波,2017)并提出“网络意见领袖”概念模型或着手组建网路学生干部队伍(王辰,2014;葛佳佳,2015;于聪聪等,2016)。③然而,针对“互联网+”视阈下高校学生干部队伍建设的整体理论模型及运行机制仍然存在一定的争议,需要做进一步研究和探讨。

二、高校网络学生干部队伍的运行机制

(一)遵循基本原则,制定网络领袖培养纲领

“互联网+”以创新、互联、开放、共享为特点,形成了一种全新的社会形态。新入校大学生,是伴随着互联网诞生的一代人,称之为“网生代”,他们思维活跃,有独立见解,网络技术较强。在“互联网+”背景下,针对“网生代”的教育、管理、服务以及意识形态的培养都需要依托网络环境得以实现,因此,网络化思想政治教育也应运而生。在网络蓬勃发展的今天,“网络意见领袖”的概念已经深植于各个领域,在信息传播、舆论引导以及议题设置等方面都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传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高校培养了一大批优秀学生干部,作为党团工作战线的有力抓手。目前,在开展网络化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过程中,学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将“网络意见领袖”的概念引入到高校学生干部队伍运行体制。

然而,网络环境较为复杂,信息碎片化、缺乏系统性,鱼龙混杂的网络生态环境会对学生形成负向自发影响。网络与思想政治教育不是简单的叠加,而是相互作用的效应。因此,在高校网络学生干部队伍的建设中,首先要遵循网络化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原则,具体有三层含义。其一,2016年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指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要解决高校培养什么样的人、如何培養人以及为谁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因此,在网络学生干部队伍建设中,需要遵循为党发声、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主旋律;其二,明确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是互联网时代思想政治教育的一种崭新形态(杨果,2016),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要全方位、深层次适应互联网创新、互联、开放、共享的运行规律,做出调整、完善并创新,网络学生干部要注重对新形态下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内涵的把握;其三,侧重以网络作为载体,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在新阵地的宣传和推进,网络学生干部要积极运用网络新方法、新技术和新途径开展工作。中国石油大学(华东)计算机与通信工程学院在2017级新生入学首次选拔一批思想政治觉悟高、学习优秀、人格完善、有话题引导能力和个人影响力的学生担任“网络意见领袖”,即网络学生干部。在网络学生干部队伍的构建过程中,首先要遵循以上基本原则。

(二)坚持实践导向,促进主体客体相互转化

互联网发展的基本规律就是自由、平等、交互、共享,同时,思想政治教育本身就是一种特殊的社会实践。因此,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理念与传统思想政治教育理念的根本分野就在于,以实践为导向,如话题参与、平等交流、信息共享等,促进教育主体、客体的相互交流和角色转化,突出思想政治教育客体向主体的转化,突出自我教育在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地位和作用。在网络育人的实践活动中,网络学生干部作为传统的教育客体,积极发挥主观能动性,利用个人号召力和网络影响力,对学生普遍关心的话题进行议题设置、对敏感或者两难的话题做出正向舆论引导、促进同学和师生间的平等交流。网络学生干部的正面积极引导,在网络空间会形成较强的朋辈效应,这样既可以避免教师、辅导员无休止的“灌输式”说教,同时也增强了大学生自身的网络风险规避意识、责任意识和自我教育意识,真正由被动输入转变成自觉输出。

计算机与通信工程学院在2017级新生中,每班配备一名网络学生干部,在网络迎新的系列活动中,发挥了重要作用。网络迎新工作具体涉及到德育教育以及网络实务等工作,网络学生干部在充分了解议题内容设置的基础上,进行框架建构,做出正向合理引导,面对部分言辞偏激、消极怠慢的回应,能够用幽默诙谐、乐观向上的言论进行化解和疏导,引导和帮助同学更多地、更全面地了解大学生活。目前,学校全面普及使用易班平台,网络学生干部积极撰写相关教程,协助新生进行易班注册以及新生网络报到等工作,极大舒缓了新生茫然无措的失落感和无助感。面对“校园贷”、网络诈骗等敏感话题时,网络学生干部能够主动观察舆论导向,及时进行新生思想教育和劝阻,很大程度上规避了风险。由此可见,网络学生干部队伍的运行需要坚持以实践活动为导向,促进传统教育客体主体化,以此突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中教育客体的自我教育意识,实现互联网时代德育教育质的飞跃。

(三)依托专业特点,打造网络特色学生骨干

网络学生干部队伍的建设,需要充分结合专业特点,完善并创新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内涵。网络安全以及网络素养是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议题。计算机与通信工程学院学生,在网络技术、平台运作等方面具有得天独厚的技术优势。然而,网络的技术优势却是计算机及相关专业学生手中的“双刃剑”,如果利用掌握的技术从事具有侵犯性的活动,其危害不容忽视。如果能够正确引导计算机相关专业的网络学生骨干,进行网络舆情监控、网络系统安全维护、推动大数据与校园生活融合等方面工作,将在维护高校网络安全以及提升大学生网络素养的工作中发挥积极作用。

计算机与通信工程学院网络学生干部队伍积极与学校网络中心、公安处、易班发展中心等学校职能部门和组织进行合作,开展网络舆情监控以及易班平台维护等工作。在开放一部分使用权限以及监督机制下,针对网络学生干部进行了专业技术的培训,以利于他们更好地发挥专业技术优势。因此,网络学生干部队伍的建设需要结合专业技术优势,打造特色优势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学生骨干,在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发挥出特色优势。

(四)结合虚拟现实,形成线上线下联动协作

网络虚拟空间的文化、思想、意识形态的传播很大程度来源于现实社会,同时网络空间产生的现象也会引发现实社会的连锁反应。现实社会中发生的事件,可以引发网络空间的热议和思考,同时,网络语言的兴起也丰富和改变了日常生活的人际交往和文化传播。在网络学生干部队伍构建过程中,同样需要结合虚拟与现实,促进网络空间与现实社会的价值观融合。同时,网络学生干部所承担的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也绝不是单打独斗,需要形成传统媒体与新媒体合力、线上与线下协同,共同促进网络化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快速发展、促进网络化社会人与社会化网络人思想价值观念的融合与统一。

计算机与通信工程学院网络学生干部队伍,线上与易班发展中心、新媒体中心、新闻宣传中心等平台协作,实现资源共享、信息同步推送,实现校园信息全网络覆盖,线下与校团委、学生会、大学生艺术团、心理健康协会、青年志愿者协会联合开展校园文化艺术活动与社会实践活动,实现知行合一全战线协同。因此,网络学生干部队伍的构建需要采取线上与线下结合,传统与创新协作的工作模式,可以极大地促进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蓬勃发展。

三、高校网络学生干部队伍建设的实践意义

(一)引领网络思政

网路学生干部可以通过设置正式或非正式话题,如校园文化传播、家国情怀塑造、社会热点分析等方面,引导同学们进行讨论,进行正向舆论引导。同时,在面对片面、偏激、有危害社会或校园安全倾向、自我伤害倾向时,可以第一时间发现、第一时间上报、第一时间控制。

网路学生干部在朋辈环境中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其自身的责任意识和自我教育也得到触发,正向言论在传播的过程中,教育客体转变为德育实践环节中的教育主体,被动输入转为自觉输出。因此,在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实践中,高校网络学生干部队伍成为教育主客体发生转化的触发介质,同时也使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实现了质的飞跃。

(二)实务决策分权

互联网的基本规律是平等、共享,网络学生干部由学生公开投票选举。每名同学都有对网络实务工作的决策权力,网络学生干部需要充分尊重每名同学的决策权。网络学生干部在网络实务工作中,要体现出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信息共享、平等交流,秉持以人為本的工作思路。在网络实践活动中,策划案的通过、执行,需要学生公开讨论并表决。因此,网络学生干部队伍的构建理念不是集权,而是分权,实际处理问题的方式要体现出每位同学的意志,体现出以人为本的工作理念,符合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发展的根本趋势。

(三)完善反馈机制

传统工作方式,多为口口相传,信息交流速度较慢,执行与反馈机制不完善,较难检验实际工作成效。网络学生干部利用网络平台实现资源互通,一键共享,极大地节约了时间成本、提高了做事效率,在网络空间形成了完整的传达、执行、反馈与检验链条。因此,网络学生干部基于网络平台的工作方式在组织关系模式中表现出其优越性。

四、结论

“互联网+”时代下,传统高校学生干部的运行机制已经不能满足网络时代的发展趋势,需要进一步探讨在“互联网+”视阈下高校网络学生干部队伍建设的问题。

高校网络学生干部队伍的运行机制需要遵循网络化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原则;坚持以实践为导向,促进教育主、客体相互转化;同时依托专业特点,进行针对性、特色化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需要进一步促进虚拟世界和现实社会的价值观融合,形成线上与线下、传统与创新的方法与技术的协同合作。

另外,需要认识到,高校网络学生干部队伍建设具有多重实践意义。高校网络学生干部队伍成为教育主客体发生转化的触发介质,同时也使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实现了质的飞跃;实务决策分权体现出以人为本的工作理念,符合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发展的根本趋势;网络空间形成的完整与高效的传达、执行、反馈与检验工作方式在组织关系模式中表现出其优越性。

参考文献:

[1]范迎波.论“互联网+”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式的转变[J].云南行政学院学报,2017,(3):76-80.

[2]葛佳佳.新媒体下高校班级学生干部团队的建设[J].学理论,2015,(20):132-133.

[3]罗磊,陈怡,周文娜.基于可拓论的学生干部考评方法研究[J].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18(4):86-91.

[4]王喜忠.互联网+思想政治教育的实践与思考[J].北京教育,2016,(11):27-29.

[5]王辰.基于主客体认知差异的高校微博思想政治教育研究[J].教育与职业,2014,(23):64-65.

[6]于聪聪,夏安飞.基于胜任力模型的高校网络学生干部培养[J].高校辅导员,2016,(2):24-28.

[7]杨果.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规律论[D].湖南大学,2016.

猜你喜欢
网络思政学生干部运行机制
网上公共服务平台运行机制评析
减刑、假释工作运行机制之重构
基于用户体验的辅导员微信公众号建设思考
英国高校的网络思政课怎么上
校企合作运行机制初探
基于学生干部教育管理的高校辅导员工作案例分析
高职学生干部成长需求分析
高职院校学生干部情绪管理与应对能力研究
检察权透明运行机制探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