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如何提高农村小学生的写作能力

2018-09-26 03:22杨玉霏
中国教育科学 2018年3期
关键词:好作文习作习惯

杨玉霏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作文是最能体现学生创新精神的。然而,翻开农村学生的作文,你会感到,真正写得鲜活的作文不多。说到习作,学生就紧张、厌倦,甚至有些恐惧,带有一种消极的情绪来迎接作文课,这不能不引起我们高度警惕和深深思考。经过多年的教学实践,我体会到,教师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培养学生正确的作文习惯。

一、要求学生说真实话,心里话

有道是:文如其人。语文教育家汪广仁说:“教学生习作,也是教其做人。”做真实正直的人,就要说真实的话。从低年级学习写话开始,就要求说真话,写实事。小学三年级是学生作文的入门阶段。学生在起步之初,教师作为引路人,要给学生指引一条正确的方向,同时让学生对写好作文充满信心。一位老师抱怨说,她接管的五年级学生真不可思议,上作文指导课竟然连优生都不以为然。有个尖子生还振振有词地说:“听指导课没用,凭自己哪能寫出好作文?往常我都是看作文选或从网上搜索相关的作文,背几篇下来,到考试保准管用,还能拿高分。”这正是学生作文让人乏味的原因,这与我们教师在作文课上,让学生明白习作要求,再念一篇范文,最后让学生琢磨着写不无关系。写同学,写的都是某位同学既爱学习,有乐于助人。写活动,都写《xx比赛》,所有过程和感受都一模一样。教师应该身体力行,成为学生的模范引路人。比如写家务劳动或有趣的游戏,要指导学生做家务,亲自带学生做游戏,再引导学生按顺序说出来,写下来。有时,老师可以写一写“下水文”。当堂写,这对学生也是一种激励。只要学生写出独特感受,写得真,都应给予表扬。学生经历了这样的作文训练,就会明白,好作文不是编造的,也不是抄袭来的,而是写生活中实实在在的事,写心里最想说的话,所谓“言为心声”。作文写的是生活,生活是丰富多彩的,作文也应该多姿多彩。

二、要求学生养成积累材料的好习惯

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没有材料就无法写文章。教师要让学生捕捉生活中精彩的瞬间,做生活的有心人,使学生养成仔细观察、勤于思考、善于发现的好习惯。鼓励学生写生活日记。比如做游戏、旅游、采集标本、登山等,注意发现活动中的印象深刻的地方,找到闪光点,如果这些写下来,成为鲜活的内容,就能使读者“眼前一亮”。比如春夏之交的暴风雨的早晨,电闪雷鸣,我听到有的学生说:“这天气真可怕!”我马上让学生停止读书,到窗户边、走廊上观察,然后以《暴风雨的早晨》为题,把自己刚刚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说出来。因为同学们有切身体会,大家畅所欲言。虽然是同一个话题,各人的感受并不一样,说出来的并不是“同一个面孔”。我马上叫大家写下来,学生交出了一篇篇令人满意的作文。

三、学好书本上的课文

小学语文书上的课文,都是文质兼美的文章,应该成为学生习作的典范。教师要用心上好每一篇课文,让学生在愉快学

习中掌握写作技巧。语文课上,从课题、写作范围、写作目的,作者是怎样选材、组织材料的,引导学生领悟。学习课文如何遣词造句,布局谋篇,表情达意,并适时安排学生习作。比如,上了《天安门广场》课文是按照方位顺序写的,即布置小练笔《我们的校园》。学完《九寨沟》后写一篇《姑婆山》。这样,学生能活学活用例文的结构,语言上也可体现例文的特点,同时告诉学生是模仿而不是照抄。这样的训练使学生得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作文变得有成效。

四、养成修改的习惯

老舍先生说: “好文章是改出来的。”这也是大家的经验之谈。大作家尚且如此,小学生更应该这样。学生习作普遍存在写不具体的毛病。中年级阶段,每一次习作,选一篇典型的作文展示出来,指导学生纠正文中的错别字、标点符号、病句以及结构上的毛病。修改中,让学生明白使作文写具体的一个有效办法就是多问“为什么”或“怎么样”的问题。比如,“太阳升起来了”可设问“(什么样)的太阳(怎样地)升起来了”。“我看着动画片,爸爸叫我写作业,我答应了。”设问:我“怎样地”看着“怎样的”动画片,爸爸“怎样地”叫我(改为直接对话)写作业,我“怎样地”答应了(改为直接引述)。”面向全体学生修改,起到对全体同学的“导航”作用。学生的佳作,也必定有不足之处,在班上展示阅读,要说出这篇习作有哪些好的地方值得学习借鉴,哪些地方还需要修改,力求好上加好。要教给学生修改习作的方法。比如写人,活生生的人会说话、会动作、有思想、有感情,要使人有血有肉、丰满,就要从多方面着力塑造人。这样举一反三,常抓不懈,学生就能逐渐改出一篇篇好习作来。

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过:“教育无非是培养良好的习惯。”好习惯能成为终身受用的财富。在作文教学中,只要灵活地运用教学手段,引导学生去发现美,感悟生活,就能有效地提高作文水平。

猜你喜欢
好作文习作习惯
习惯
上课好习惯
好习惯
独抒真意始为佳
好作文是“看”出来的
好作文首先要好看
习作展示
增进健康的8个好习惯(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