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解决问题”能力培养的方法

2018-09-28 10:37李文红
东方教育 2018年24期
关键词:能力培养解决问题数学教学

李文红

摘要:随着我国教育水平的不断提升,对于小学数学教育的重视程度也越来越深。为了更好地培养小学生数学科目中解决问题能力,需要在认清当前小学数学教学的现状和背景下,运用多种方式来提升小学数学的能力。本文正是基于当前我国的小学数学教育情况,提出应对措施,旨在提升能力的培养,借此文章希望能给相关教育工作者一定的启发,进而提升我国的小学数学的解决能力的培养力度。

关键词:小学;数学教学;解决问题;能力培养

引言

作为小学数学教学的最根本目标,就是对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进行有效的培养。这种能力的培养,不仅需要培养学生的数学专业知识素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等,这对于学生能活掌握所学的数学知识,并将知识加以学以致用具有重要的意义,也是数学教学的最大价值及意义。在当前阶段,有效培养学生的这一能力是教育工作者和教师们需要深入思考和不断探究的课题。为此,本文正是基于对我国小学数学教育进行深入的探讨,希望可以给教师们一定的参考借鉴作用。

一、传统小学数学教学中存在的弊端

在我国传统的小学数学教学环节,教师的教学方式存在问题。教师在授课方式上过于单一,呆板,这使得学生在学习中只能跟着老师的思路走,缺乏独立应对的主体地位。传统的教学模式下,学生对于教师的依赖过甚,由此导致学生惧怕失败、惧怕错误导致不愿也不敢解决数学问题,这对于培养学生独立思维能力有很大的影响。

二、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解决问题”能力的必要性

数学知识与实际联系紧密,作为服务人类社会发展的重要工具,在认识世界、解决问题方面,有着巨大的意义。在现代社会,随着计算机技术、人工智能、大数据技术的飞速发展,数学在人类社会的重要性越来越大。数学在当前已经成为每个公民应该具备的最基本素养,而解决问题时这一能力的最集中、最核心的体现。对于数学教学而言,学习的最根本目的在于将其作为一种使用工具,来解决实际生活中所遇到的问题。[1]在小学教师实施教学的过程中,要着力提升学生解决问题,这样不仅可以锻炼学生的思维,也可以促进学生探究问题的兴趣,这是数学教学的本质价值。

三、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解决问题”能力的方法探究

(一)找准适当时机,培育问题意识

小学数学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对学生的解决问题能力进行有意识的培养,首先要开启学生的数学思维,并在不断的訓练之下形成较强的问题意识,只有如此,才可以在学生遇到现实数学问题时,主动积极的进行探究和思考,并在联系学生自身的经验和数学知识来解决。在具体培养学生的问题意思过程中,教师担当着重要的责任。教师在把握传授新知识的时机时,要有效的将数学思想渗透到教学环节,积极引导学生进行提问、猜测和预设问题等,进而将这些猜想投入到彼此的交流和与教师的探究中去,以此来提高学生的数学解决能力。如此,整个过程的数学模式,可以大大提升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中获得的成就感。这样在提升学生解决问题能力的同时,帮助学生养成设疑的良好习惯。为此,身为教育工作者和小数数学教师,在实施数学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积极的更新和改进自身的授课观念,有意识的在实际教学中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这样在整合数学知识和专业素养外,为学生往后的学习和生活发展奠定了基础。例如,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在向学生讲解用字母指代数字的知识点时,教师需要设计一些含有字母的数学式子,来引到学生对于知识点的思考。在此之后,教师可以给学生提供机会进行提问解答,以加深学生对于字母表达数字的理解,让学生结合所学的数学专业知识,通过和老师学生的探讨交流来解决实际问题。[2]最后,教师在收尾时进行总结,告诫学生在字母表示未知数时,需要将字母当做数字进行运算即可。

(二)结合实际生活,提升解题能力

在数学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在传授数学知识的同时,注重知识的实际应用,引导学生将理论知识转变为游侠的实际应用能力,只有如此,才能更好地实现对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再者,学生在运用数学知识时,教师应指导学生将一些生活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并就问题抽象出主要信息,建立等式,来有效的解答。例如在教授加减法等知识点时,教师在开展课堂练习时,教师可以依据所学内容来设置应用题,引导学生分清楚题目中与解题有关的信息,帮助学生排除干扰,有效的把握题目中的关键点,以此提升学生1解题的速度。

(三)激发兴趣,提升学习的动力

除了传授专业数学知识,还要努力培养学生的解决问题的能力,对此,教师需要有意识的培养学生的数学兴趣,让学生喜欢上数学课,让其体会到数学在生活中的方方面面,再然后,有顺序的引导学生去思考现实的数学问题和数学现象,并就此抽象出一种明确的数学模式,并将此现象与课本上的只是联系起来,鼓励学生运用数学方法去解决问题,进而循序渐进的提升学生的数学基础知识水平和专业技能。

(四)加强开放练习,推动思维发展

要培养学生的数学解决问题能力,需要教师的有计划、有意识的安排。首先教师需要计划极强、意识强的开放练习,只有通过这样的方式,才可以进一步推进学生的数学思维发展,并使学生的独立自主创新意识得以增强,这将大大提高数学课程的授课效果。教师在达成这一目标时,应积极引导学生在不同的视角下对问题进行思考,在思考的同时运用不同的解决途径来进行实际问题的解决,这样可以极大的激发学生的数学逻辑思维,这将大大提升数学的价值及本质。例如,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学习倍率的概念时,需要联系实际生活,教师应积极设置开放性较强的实际数学问题。并保证在解决此问题时可以采取多种解决方案,这样在实际的解题过程中,学生可以运用多方面的知识和策略来进行探究,这样可以最大化的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这种解题思路与方法与传统的有很大的不同。

四、总结

综上所述,作为小学数学教师和教育工作者,在实际的数学教学过程中,要不断的突破传统思维的限制,打破过去死板僵化的教学模式,充分发扬学生的个性,做到因材施教。通过将一些具有趣味性的培养方式应用到小学数学教学中去,以此来增强学生的学习动力,进而强化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此过程中,不仅提升了学生的数学专业知识,有对学生未来的数学素养的全面发展产生一定的推动作用。小学学生的潜力巨大,为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不断地引导和指导,使学生能独立的思考和解决问题。

参考文献:

[1]黄玮. 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解决问题"能力培养的方法[J]. 新课程(小学), 2015(11).

[2]朱元平. 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解决问题"能力培养的方法[J]. 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教师版, 2016(43).

[3]彭国庆. 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解决问题”能力培养的方法[J]. 教学与管理, 2012(32):44-45.

[4]马艳辉. 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解决问题”能力培养的方法[J]. 文化创新比较研究, 2018(11).

猜你喜欢
能力培养解决问题数学教学
浅谈列方程解决问题
“解决问题的策略:一一列举”教学实录与反思
两只想打架的熊
对数学教学实施“素质教育”的认识
基于学生主动学习意识培养的数学教学方法研究
注重交流提升数学学习广度和深度探讨
数学教学中“量感”的教学探究
数学归纳法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信息技术教学中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培养探析
基于CDIO的大学生职业素养培养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