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高校音乐教育专业“合唱与指挥”教学改革的探讨

2018-09-28 00:12何晓堾
智富时代 2018年8期
关键词:音乐教育教学改革

何晓堾

【摘 要】“合唱与指挥”课程的教学质量直接关系到高校音乐教育专业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基于此,文章以高校音乐教育专业“合唱与指挥”课程为研究对象,首先分析了“合唱与指挥”课程的作用,然后具体讨论了强化高校音乐教育专业“合唱与指挥”教学改革的若干建议,希望对我国音乐教育专业的发展有所帮助。

【关键词】音乐教育;“合唱与指挥”;教学改革

高校音乐教育专业学生毕业后多从事中小学音乐教育工作,同时进行中小学合唱教学工作。但就目前而言,我国中小学合唱不仅普及率较低,其教学水平也不容乐观,而高校音乐教育专业“合唱与指挥”教育存在问题是导致该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之一,因此有必要加强对“合唱与指挥”课程教学改革的思考。

一、“合唱与指挥”课程的作用

(一)有利于发挥学生的表演能力

合唱是当前较为常见的音乐表演形式之一,在其教学过程中,学生也能拥有更多展示自我的机会,因而能够有越来越多的学生参与到合唱中来。而合唱指挥主要是通过肢体语言来对音乐艺术形象进行全是,因此,合唱指挥通常兼具音乐表演技能与音乐理论知识。在具体的表演过程中,学生为能够更好地表现自我,必然会积极准备和练习。因此,随着“合唱与指挥”教学实践活动的不断进行,学生的表演能力和舞台经验也将随之增加。

(二)有利于锻炼学生的组织能力

較其他科目而言,“合唱与指挥”的实践型更强一些,相应的其教育教学也更重视由课内向课外的延伸,而不是仅仅局限于课堂教学任务。同时,在众多课外活动中,合唱所能参与的项目也十分广泛,如红歌会、文艺晚会以及各种主题的歌唱比赛等,这些均属于艺术实践活动范畴,并且可以让学生的合唱与表演能力得到有效提升。此外,学生在参与这些活动时,不仅可以对传统曲目进行演绎,也可以自创自编一些符合活动主题的音乐舞蹈等,能够极大地锻炼学生的组织能力。

(三)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协作能力

合唱与合唱指挥不是一个人的表演,而是需要众多参与者团结合作、齐心协力才可完成的,不论是训练还是演出,需要每一个人的通力配合。因此,“合唱与指挥”课程的教育教学要想充分提升学生的齐唱能力,就要求学生具备团结写作的精神。齐唱能力是完成合唱任务的重要的基础,合唱是需要互相配合,互相协作,合唱教学能够增强学员的集体凝聚力与团体协作能力,在“合唱与指挥”的集体活动中,每个学生或队员都应具备集体荣誉感,不断提高团队协作能力。因此,“合唱与指挥”课程在高师音乐教育专业中,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协作能力。

二、强化“合唱与指挥”教学改革的若干建议

(一)确定合理的教学目标

“合唱与指挥”课程是一门具有较强综合性和实践性的课程,因此,要想有效提升其教学质量,首先要明确“合唱与指挥”课程的教育教学目标,而这也是教改的首要内容。因此,现阶段“合唱与指挥”课程教师应明确自身的职责,即为我国培养出指挥和合唱专业优秀人才,因此“合唱与指挥”课程具体的教学目标应包含知识目标和能力目标两方面内容。其中,知识目标主要指的是对常见拍子及其指挥图式的认识、熟记,同时掌握其基本的表现方法和表现技巧。此外,学生还应掌握合唱团组建与训练的相关知识;而能力目标则要求学生具备合唱团队组建能力和指导合唱训练的能力;能够全面指挥设计和分析歌唱歌曲作品;可以通过指挥将合唱作品的情绪、情感和风格等全面表现出来等。在明确这两大教学目标的基础上,更有助于对学生合唱与指挥基础知识、能力的训练,对于全面提升“合唱与指挥”课程教学质量具有重要意义。对于学生而言,明确的课程教学目标也能帮助其了解自身专业的特点,并且根据自身优缺点,有针对性地安排学习和锻炼内容,从而更好地为其职业生涯规划夯实基础。

(二)引进探究式教学方法

近年来,我国社会与经济快速发展,中小学素质教育愈加普及,合唱作为中小学阶段常见活动之一,对于教师的合唱教学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这也对高校音乐教育专业相关课程,即“合唱与指挥”提出了新的要求。面对当前发展形势,有必要引进先进的探究式教学模式,以此激发学生的自主学习积极性,挖潜其潜能。举例来说,在《蓝色多瑙河》的教学中,教师利用多媒体设备播放该合唱曲目的相关背景信息及播放作品,将学生分成小组,就歌曲的历史背景及合唱实惠过程中诸如速度、情绪及指挥技巧方面进行讨论。同时,建立交流共享平台,成立微信讨论组或者论坛讨论组,针对相关问题及优秀作品进行讨论与分享。

(三)优化考核方式

在“合唱与指挥”课程的教学中,教师不仅仅要安排乐理及合唱指挥方面的相关知识,还需要从心理学、美学以及视唱练耳等多个方面对教学内容进行补充与实践指导,而这就对音乐教育专业学生的思维判断能力和综合认知能力提出了较高的要求。相应的,在“合唱与指挥”课程的考核中,也要摈弃传统的考试形式,适当加入实践活动。具体来说,可以将具体考评方式设定为三部分:首先,考试成绩,教师将乐理知识,合唱技巧及指挥方式与技巧通过笔试形式进行;其次,增设平时成绩打分,针对视听练耳部分学生的平时表现进行打分,采取一定比例计入期末成绩;最后,增设实践项目考核,将学生分组,要求学生进行相关曲目的合唱与组合编排,要求学生演唱相关曲目并进行指挥试练,之后上交编排策划书。

总而言之,“合唱与指挥”课程具有的综合性和实践性等特点使其成为高校音乐教育专业教育教学的主要课程之一,而要想从根本上提升“合唱与指挥”课程的教学水平,就要从教学目标、方式与考核三方面入手加以创新和优化,从而能够较为全面地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为其职业生涯打下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史俊.高校音乐教育专业"合唱与指挥"教学改革的几点思考[J].北方音乐,2016,36(15):181.

[2]常开起.高校音乐教育专业“合唱与指挥”教学改革的思考[J].湖北文理学院学报,2014,35(4):82-85,88.

[3]睢晓杰.关于高校音乐教育专业“合唱与指挥”教学改革的探讨[J].艺术评鉴,2018(5).

猜你喜欢
音乐教育教学改革
农村中小学音乐教育在新课改背景下的改革
论陶行知教育思想在幼儿音乐教育中的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