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主参与 合作交流

2018-09-30 10:55吴培萍
关键词:成员评价语文

吴培萍

【摘 要】

小学语文教学中最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之一可以说是合作学习,不但能使学生的合作意识得到培养,促进学生的交流,还可以让学生真正学会自主学习。本文主要是进行研究了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运用合作学习,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提出了几点看法。

【关键词】

小学语文 小组合作 自主学习 新思考新方法

小组合作学习是现在使用最多的一种课堂教学的组织形式,它有着很多的优点。学生的地位在小组合作学习中人人平等,要学习过程中毫无顾忌地和同学交流、讨论、学习,这样就能使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充分得到提高,学生自身的才能也能在小组中得到充分发挥。当小组或自己取得一定成绩时学生会非常高兴。相互补充、相互纠正、相互帮助在小组合作学习过程中孩子们也学会了,互相合作的意识和集体荣誉让学生在小组合作学习时也自然产生了。学生的优良个性品质也得到了发展,他们的知识结构也有了优化,使学生参与面广,学习氛围得到了很好的改善,有效地让学生自主合作学习的能力得到明显地提高。小学语文老师越来越喜欢使用的教学方式就是小组合作学习,这是一种创新的课堂教学方式 。

一、人员搭配要合理

教师要进行分组时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这样才能做到科学,才能使人员的搭配合理化。 首先小组合作的人员的数量要适当。本人在分组时认为人数较为合理的是四人围成一桌为一组,这样才有利于发挥小组合作使用的真正优势,首先是人数较少,四个组员都能保证有参与的机会,然后是不用因为小组的组织结构够多而让老师费心,组织起来费时间。小组分配时,还要考虑学生之间是有个性差异的。每个学生的知识基础、兴趣爱好、心理素质、学习能力都有着或多或少的差异,随意组合学习小组是不行的。在编排小组时,我们必须按照“组内异质、组间同质” 的方式。根据交往技能、性别比例、兴趣倾向、学习水准,以及社会背景、家庭经济、脾气性格等的差异进行搭配进行分组就叫异质分组。每个小组之间如果是一致的,全班就会连带产生各小组之间的同质性。为全班小组之间的公平竞争打下了基础的是组间同质,而组内异质为小组成员内部的互相帮助提供了可能。不但要考虑学生的个性差异,更要依据学生共同兴趣的一致性。而小组合作是否有效主要是看如何做好小组间是如何合理搭配和调控的。

二、激发合作兴趣

合作者、组织者和引导者这是教师在教学过程要充当的角色。学生的学习效果在教学过程中都受着教师要怎样主导、主导什么的直接影响。如果学生主体没有参与,是很难取得教学成效的,因为从学生学习的角度来看,学生是学习的内因,是学习的主体。必须加以培养、指导学生的主体能力从而使学生的能力得到增强,因为学生从教育成长的角度看,是处在于成长中又不成熟的个体。当学生在小组合作学习中要进行讨论时,要避免脱离主题,这时教师就是个观察者和参与者,参与到学生的活动中去,并充分发挥好主导作用,有效地对学生的讨论交流进行指导。要使群体与个体的关系更融洽,就必须强调多进行小组合作教学。而要体现教师的主导作用主要体现睚以下几方面:维持学生的学习动机、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满足学生的求知欲望和在学生学习的疑难时相机点拨等。在学生阅读实践时是不能以教师的分析代替的,大家都清楚因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在学习过程中对于学生的体验、感受和独特理解一定要珍视。还要求在课堂上老师要努力为学生创设探究、合作、自主的个性化阅读空间。

三、优化课堂问题

小组合作学习在教学中并不是所有问题都适合,老师必须深入研读教材,设计的问题要有价值,这样才能使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得到保证。

1.设计有价值、开放的问题

对于学生的兴趣在设计问题时老师要充分考虑,使问题与学生的生活经验、经历都能关联上, 这样学生才会感兴趣,才会乐意讨论,才能有求知欲望只要不脱离中心,就要鼓励学生说,因为多元化是语文问题答案的特点,这样才能使学生的思维更加开阔。在进行对《生命,生命》一文教学时,讲到“课文中作者写出自己对生命的感悟是用了哪三个事例? ” 等学生回答后,老师可以接着问:“你觉得生命是什么?用事例来说感悟。”当这一问题抛出后,学生的兴趣就来了,就会想到母亲怀孩子,生命传承,生生不息等。

2.设计难易适中、有探索性的问题

我们老师进行教学时,面对的是不同水平的学生,太难,即使合作也解决不了,学生无从下手,会产生畏惧心理; 太简单,会让那些优生感觉无趣;因此,设计的问题是要让学生一个人无法解决的,但是如果通过小组成员间互相讨论、共同思考、相互启发之后可以解决的,要有一定的探索性。 老师课备好后,当学生碰到了教学的重难点的问题时,老师可以适时地、巧妙地点拨, 这样学生不但能记得牢,还能把问题能解决了。

四、强化评定机制

以小组的整体表现为主这是在合作学习中评价的依据,评价时要以小组为单位,这样小组成员就可以把学生的凝聚力提升上去了,需要强化小组成员之间的合作与交流,有利于促进小组成员间整体的进步。教师的评价和小组成员间的互评要合理采用,也可以两种评价相结合,看学生能否对竞争对手进行客观、公正的评价。在教学完一定的任务或一单元知识后,教师便可组织学生进行互评,以此便可考验学生的自主性。而教师教学中存在的成功与不足之处等多方面也是评价的内容,同时还包括对小组成员参与意识、合作习惯和合作能力的评价。

小组成员通过小组评价逐渐形成 “小组荣则我之荣,小组耻则我之耻”的意识,小组合作内的成员才能做到互相间取长补短。特别是对一些得不到表扬的学困生,他们的学习情绪就会日益高涨,因为不但全班同学的鼓掌声在小组内能听到,还可以经常受到同学们的帮助与鼓励。在小组评价时,如果教师要对整体小组进行表扬,切不可忽视了个体学生的发展。教学相长教师一定要真正实现,便可依据学生学习的进步情况、教学方式中存在的问题等进行改进。

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很多传统的教育模式将会逐渐被淘汰。而合作学习模式将成为教学的主要模式的代表。而学生的主体地位在合作學习模式中突出。小学语文教学与小组合作学习的结合如果越完美,那么对激发学生的各种潜力,以及培养学生的团结合作的能力所起到的作用就会越大。教学时运用小组合作学习,就更能深入地推动小学语文教学的发展,从而使合作学习的根本目标得到实现。

【参考文献】

【1】钟荣.关于合作学习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读写算:教育教学研究, 2015(28)

【2】周小红.合作学习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散文百家:下,2017(4)

猜你喜欢
成员评价语文
两只挂钟
我家的新成员
2006—2016年度C—NCAP评价结果
2006—2015年度C—NCAP评价结果(3)
2006—2015年度C—NCAP评价结果(2)
2006—2015年度C—NCAP评价结果
课题组成员
我的语文书
语文知识连连看
语文妙脆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