胰腺导管腺癌中真核翻译起始因子5A2和基质金属蛋白酶-10、-11的表达

2018-10-08 05:53吕荣华
中国老年学杂志 2018年18期
关键词:微管着色生长因子

吕荣华 关 巍 李 肃 侯 明

(青海大学附属医院急救中心,青海 西宁 810001)

胰腺导管腺癌在中老年人中常见,也是胰腺中最常见的恶性肿瘤,来源于胰导管上皮,部分病例可以产生黏液。病变形成时与机体中相关蛋白表达失调有关,尤其是胰腺癌进展时转移相关蛋白表达明显异常。真核翻译起始因子(EIF)5A2是在细胞恶性表型转化过程中起重要促进作用的因子,其常作为上游基因参与肿瘤转移和增殖〔1,2〕。基质金属蛋白酶(MMP)-10和MMP-11是MMPs家族中的重要成员,其可以有效降解细胞外基底膜和细胞外基质成分,为肿瘤细胞的播散提供直捷通路,使细胞易于迁移〔3,4〕。本实验对胰腺导管腺癌中EIF5A2、MMP-10和MMP-11的表达进行检测,分析其相关性及临床意义。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青海大学附属医院2014年1月至2017年12月行手术治疗,并经病理医师确诊的胰腺导管腺癌53例为观察组,年龄55~87岁,平均(67.6±11.5)岁,其中男28例,女25例。纳入标准:①符合WHO中胰腺导管腺癌的病理诊断标准;②未进行放、化疗;③无其他器官恶性肿瘤。选择15例距肿物边缘大于2 cm的非肿瘤性胰腺(正常胰腺)组织为对照组,年龄58~82岁,平均(68.9±10.8)岁。

1.2EIF5A2、MMP-10和MMP-11检测方法 EIF5A2、MMP-10和MMP-11均为浓缩液,按不同比例进行稀释后,先进行预实验观察,选择最理想的浓度用于正式实验,即EIF5A2(1∶100)、MMP-10(1∶150)和MMP-11(1∶150)。EIF5A2、MMP-10和MMP-11的检测均基于石蜡包埋的切片,应用免疫组化二步法,二氨基联苯胺(DAB)显色。严格按步骤进行,均由同一人员操作,设阳性对照,做好质控工作。

1.3EIF5A2、MMP-10和MMP-11结果判读 EIF5A2、MMP-10和MMP-11的阳性部位是细胞质,以细胞质中出现棕黄色颗粒为阳性,着色强度:无着色为0分;弱着色为1分,中等程度着色为2分,强着色为3分。选择上皮细胞分布区且染色较为明显的区域进行计数,共选择4个视野,取平均值,以<5%为0分,≥5%且<10%为1分,≥10%且<30%为2分,≥30%且<50%为3分,≥50%为4分。按着色强度和阳性率的评分之和进行评定。以≤3分为阴性,以>3分为阳性。

1.4统计学方法 应用SAS6.12统计软件进行χ2检验或线性相关分析。

2 结 果

2.1两组中EIF5A2、MMP-10和MMP-11的比较 两组中EIF5A2、MMP-10和MMP-1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EIF5A2、MMP-10和MMP-11阳性表达的比较〔n(%)〕

2.2EIF5A2、MMP-10和MMP-11在观察组不同临床特征中的表达 观察组中EIF5A2、MMP-10和MMP-11的表达与Ki67指数和脉管累犯相关,EIF5A2的表达与神经侵犯密切相关,MMP-10和MMP-11的表达与淋巴结转移相关。三者均与性别、年龄、分化程度及炎细胞浸润程度无关。见表2。

表2 EIF5A2、MMP-10和MMP-11在观察组不同临床特征中的表达〔n(%)〕

2.3观察组中EIF5A2、MMP-10和MMP-11的相关性 EIF5A2和MMP-10(r=0.41,P=0.046 9)、EIF5A2和MMP-11呈正相关(r=0.43,P=0.035 6)。

3 讨 论

胰腺导管腺癌在胰腺癌中占据很大比例,肿瘤体积变化较大,病变为边界不清的质硬肿块,切面黄白色或白色,出血和坏死较为少见〔5〕。组织病理学上大多数呈现高分化,表现为较良好的腺体,与正常胰管不同程度地相似,间质纤维化明显。中分化肿瘤的异型性差异较大,部分患者伴有混合性分化,低分化的肿瘤主要由排列密集的小腺体取代腺泡组织,细胞核大,染色深,间质可见坏死和出血〔6〕。肿瘤细胞多形性明显,病变进展与蛋白异常表达有关。EIF5A2是生物体的一种保守蛋白,唯一包含赖氨酸残基的蛋白。研究表明EIF5A2与肿瘤的生物学行为相关〔7,8〕。但是EIF5A2的表达常不稳定,且在不同肿瘤的表达可能不同,即有肿瘤细胞的特异性特征〔9〕。研究认为EIF5A2受翻译后其修饰的分子质量大小可能有一定变化。其对胰腺癌的调控更多的是通过伪足富集的非典型激酶(PEAK)1实现的,并使黏附、细胞运动、细胞增殖及上皮间质转化发生明显改变〔10〕。EIF5A2在上皮间质转化中也有作用,主要与上皮间质转化时RhoA和Rac1的活化有关,并影响细胞骨架重构,加速肿瘤细胞迁移〔11〕。EIF5A2可能通过激活MMPs起作用。有研究认为消除内源性EIF5A2并通过减少MMP-2的表达来抑制肿瘤血管生成,因此EIF5A2与MMPs家族相关成员间可能具有一定的协同作用。EIF5A2的作用可能具有多样性,其在不同病变中可以表现出对血管生成的促进或抑制作用〔12〕。MMP-10和MMP-11是MMPs家族中的重要成员,是重要的基质水解酶,二者对降解Ⅲ、Ⅳ、Ⅴ型胶原蛋白、纤维连接蛋白和层黏连蛋白作用最强,其还可以促进生长因子的分泌,调节肿瘤细胞黏附作用,并多途径参与肿瘤侵袭和转移〔13,14〕。

本实验结果提示EIF5A2、MMP-10和MMP-11三者可以促进肿瘤细胞的生成,即在癌变中起一定的作用。本文结果提示EIF5A2、MMP-10和MMP-11均参与肿瘤的增生繁殖和脉管浸润的过程,使肿瘤细胞的繁殖能力增高,细胞生长活跃,肿瘤实质明显增多,失控性增生明显增强,同时对间质中新生成的脉管具有明显的侵袭作用〔15,16〕。本文结果提示EIF5A2可能与肿瘤细胞神经细胞黏附作用相关,即EIF5A2在调节黏附性过程中,对神经细胞黏附起主要作用,而胰腺导管腺癌为嗜神经细胞生长的肿瘤,肿瘤细胞的增生中,EIF5A2对表皮生长因子(EGF)和转化生长因子(TGF)等生长因子进行正向调节,神经侵袭能力也明显增强。本文结果提示MMP-10和MMP-11二者与肿瘤细胞的淋巴道播散密切相关。虽然胰腺导管腺癌中可以观察到明显的炎细胞浸润,尤其是低分化的肿瘤中,但是本研究未发现三者与肿瘤间质炎细胞浸润的相关性,因此认为三者与炎性反应无明显关联性。本文提示EIF5A2和MMP-10、EIF5A2和MMP-11具有协同作用,也提示EIF5A2在肿瘤中分泌增多,可以调节MMP-10和MMP-11的表达,使肿瘤细胞中的表达升高进而调节肿瘤细胞的迁移。EIF5A2对微管蛋白组装过程可能具有一定的作用,调节肿瘤细胞的稳定。此种作用的机制与EIF5A2具有核苷二磷酸激酶的特征有关,微管蛋白上的GDP转化为GTP后使微管发生变化,微管的聚合程度不足,细胞也不能形成正常的形态,对诱发转移有一定作用。EIF5A2在高表达时可以直接或间接引起细胞外基质蛋白酶的升高,对细胞外基质和基底膜屏障形成明显破坏,肿瘤细胞易于离开原发部位,突破基底膜并形成转移〔17〕。但是EIF5A2与MMP-10、MMP-11协同作用的关系尚不清楚,有待更多实验证实。

猜你喜欢
微管着色生长因子
微管调控成骨细胞功能的研究进展
胡萝卜微管蚜
——水芹主要害虫识别与为害症状
蔬菜着色不良 这样预防最好
豆科植物微管参与胁迫响应的研究进展
苹果膨大着色期 管理细致别大意
微管及其靶向制剂在骨肉瘤细胞凋亡中的研究进展
10位画家为美术片着色
表皮生长因子对HaCaT细胞miR-21/PCD4的表达研究
鼠神经生长因子对2型糖尿病相关阿尔茨海默病的治疗探索
胃癌组织中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19和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受体4的表达及临床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