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机合作社治理机制对绩效的影响

2018-10-11 06:32邹於娟曹光乔
江苏农业科学 2018年17期
关键词:分配机制社员分配

吴 萍, 邹於娟, 曹光乔

(1.农业部南京农业机械化研究所,江苏南京 210018; 2.重庆市综合经济研究院重庆统筹城乡发展研究中心,四川重庆 401147

农机合作社是土地适度规模经营和农业经营体制创新的重要推进力量,不仅能够降低农户使用农业机械设备的资金成本,提高农机的普及程度、使用效率和经济效益[1-2],还能够促进农业现代化和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有利于实现土地规模经营、农业标准化生产、延长产业链和农技推广[3]。近10年来,在相关政策大力扶持的背景下,我国农机合作社快速发展,2016年农机合作社已经达到6.3万个,是2007年的14.3倍;农机作业服务面积达到4 746.67万hm2,服务农户 3 887 万户,已经成为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中最具发展活力的服务主体之一。关于农民专业合作社的绩效评价,国内学者广泛认同农民专业合作社属于“互助性的经济组织”的判断[4],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可借鉴企业与社团的绩效评价指标。在综合国内学者已有的实证分析的基础上[5-9],可以总结归纳合作社绩效评价的二级指标应包括社员效益、组织发展、社会绩效、生态绩效等[10]。此外,服务功能也是衡量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绩效的一个重要维度[11]。找出影响合作社绩效的因素,有利于合作社绩效的提升。国外很多学者认为,影响合作社绩效的核心因素是其治理机制[12-14]。对此,国内也有不少学者进行实证分析。徐旭初等通过构建合作社治理机制和绩效关系的结构方程模型(SEM)发现,股权结构、牵头人情况和理事会结构三大因素对合作社绩效具有较大影响[15]。李道和等采用同样的方法研究发现,治理机制和企业家才能对农民专业合作社绩效有显著的正向影响[16]。周振等通过案例剖析发现,仁发农机合作社在短短几年时间实现“从弱到强”,规模迅速扩大的根本原因在于完善了内部盈余分配方式[17]。刘洁等通过有序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发现,股权集中度越高、成员加入门槛过低,从长远来看,不利于成员合作和合作社绩效的提高[18]。此外,从风险管理角度分析,完善内部治理机制也是农民专业合作社适应外部环境变化和提高风险应对能力的关键[19]。从合作社服务满意度考察,如果利益分配方式更顾及小农利益,则农户的满意度更高[20]。可见,不论通过何种分析方法研究,不论从何种角度切入分析,治理机制都是影响合作社绩效的重要因素。国内外学者关于农民专业合作社绩效和治理机制的丰富研究成果为本试验奠定了良好的研究基础。然而,具体到农机专业合作社,以上结论是否成立,暂无实证研究结果进行验证。另外,学者们的研究大多聚焦于治理机制(主要指治理结构和利益分配机制)和人力资本(包括牵头人情况和企业家才能等)对所有农民专业合作社绩效的影响。由于现实中的农机合作社在机械装备、农机化技术、资金、土地等方面的联合远大于劳动力、供销等方面,因此,本研究引入合作社的机具资产规模、土地流转规模作为待考察影响因素。同时,由于农机购置补贴政策对于农机化发展及农机合作社发展影响较大,所以也将考察政策扶持对于农机合作社绩效的影响作用和路径。

1 农机合作社基本情况

数据来源于2017年笔者所在课题组对全国农机合作社的问卷调查,共发放问卷130份,收回102份,调研问卷涉及28个省份(表1)。由表1可知,94.12%的合作社都是建立在2007年《农民合作社法》出台之后,注册资金集中在300万元以下,100万元及以下的合作社占34.31%,100万~300万(含)元之间的合作社占32.35%。“农机大户联合建立”是合作社的主要组建形式,占样本总量的84.31%。

1.1 产权与治理结构

“三会”管理制度是考核合作社组织结构是否健全的重要指标。样本中94.12%的合作社具有健全的“三会”制度。从最高权力机构看,33个合作社选择了社员大会,占32.35%;其余合作社的选择是理事会、社员代表大会和股东大会。从合作社运行管理机制看,目前93.14%的合作社都实现了民主管理,采取“一人一票”的投票方式,表决规则通过协商一致的原则;在涉及合作社重大事宜时,由社员大会投票决定和理事会成员商量决定;合作社理事长都由社员大会会议选举产生(表2)。

表1 样本合作社的基本情况

表2 农机合作社的组织结构情况

从农机合作社的资金结构看,主要组成是社员的股金、政府的扶持资金、未分配利润和借款。经统计发现,69个合作社有成员投资,占全部样本的67.65%。在社员入股方面,有44个合作社有普通社员入股,占43.14%,表明近一半的农机合作社缺乏健全的成员股金制度。

从农机合作社产权构成看,理事长持股比例主要集中在5%~15%(含)和30%~60%(含),最高达到78.64%,普通成员持股比例最高为93%,最低仅为9%(表3)。

1.2 利益分配机制

合作社对社员的惠顾方式有很多。样本中82.69%的农机合作社都对社员购买生产资料给予价格优惠;32.69%的农机合作社实行会员价为社员提供服务,46.15%的农机合作社实行低于市场价一定幅度的优惠价;实行按单机作业量分配为主和按股分配为主的合作社分别占63.46%、 23.08%。说明大多数合作社与社员的利益联结方式是“购买生产资料价格优惠、实行盈余分配以及低于市场价提供社员服务”。

表3 农机合作社理事长持股比例情况

合作社的盈余分配方式是“按单机作业量分配”(表4),分配方式相对较单一。样本中以“按单机作业量分配”或“两者结合,以按单机作业量分配为主”的合作社占样本总量的62.75%。

表4 农机合作社的分配方式

1.3 社会化服务情况

农机合作社的服务环节已基本涉及到农业生产的农资采购、耕、种、收,提供产后的服务环节趋势也越来越明显(表5)。

表5 农机合作社的服务环节统计

由表6可知,流转土地规模集中在33~200(含) hm2的农机合作社占比64.70%。

表6 农机合作社流转土地规模情况

2 理论模型和样本说明

2.1 模型设定

农机合作社是一种生产服务型合作社,数量仅占农民合作社总量的5%左右。不同于其他类型的合作社,农机合作社不仅局限于社员自我服务,更重视农机、资金、劳动、土地等生产要素的联合,通过土地托管、订单式机械化作业、跨区作业等服务模式追求社员利益最大化。同时,近十多年来国家在合作社购买先进农机具补贴等方面的政策扶持力度较大。因此,本研究通过产权与治理结构、利益分配机制、要素联合、政策扶持等因素检验农机合作社的组织绩效。在借鉴徐旭初等研究方法[7,21]的基础上,构建农机合作社治理机制与绩效关系的结构方程模型(图1)。

2.2 研究假设

2.2.1 关于政策扶持的影响(H1~H3) 农机合作社的发展离不开我国农业机械化的发展,在农机购置补贴等扶持政策的推动下,对我国农机合作社的建立和发展起重要的引导作用。在国家近几年加大对合作社规范化建设的影响下,对合作社治理机制完善具有正向影响(H1);合作社如果能够获得政策扶持,在获取财政贴息贷款、承担产业项目等方面产生积极影响,合作社能够更容易获取自身发展所需的各种要素资源,从而对合作社的要素联合程度产生正向影响(H3),进而对合作社绩效产生影响(H2)。

2.2.2 关于治理结构的影响(H4~H6) 产权制度是否清晰关系到合作社的分配制度。合作社的产权因合作社产权与治理结构的健全程度对利益分配、合作社绩效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作用(H4~H5)。合作社民主管理制度越完善,利益分配机制越清晰,越能够激发社员的积极性,增加合作社的凝聚力,社员对合作社的满意程度就越高,合作社的组织绩效水平也越高(H6)。

2.2.3 关于要素联合因素的影响(H7) 本研究主要考虑与其他农业合作社区分开,农机合作社涉及到农机具的投资,农机具的规模和土地流转规模直接影响农机作业的效率,进而对合作社的盈利水平产生影响。合作社的盈利能力与合作社的绩效息息相关。因此,合作社的要素联合对合作社的组织绩效也有正向影响作用。

2.3 样本统计与模型检验

本研究通过设定一些指标来反映和衡量农机合作社的经营绩效,潜变量定义及其基本数字特征见表7。

表7 农机合作社绩效测量变量的描述性统计

模型表达式为:

η=Γ1ξ1+Γ2ξ2+Γ3ξ3+Γ4ξ4+ζ。

式中:η为内生潜变量,表示农机合作社的绩效;Γn、ξn分别表示外生潜变量对内生潜变量的影响系数与外生潜变量,即本研究的治理结构、利益分配机制、要素联合、政策扶持等4个外生潜变量;ζ表示残差,即方程模型中无法预测或解释到的误差值。

一般采用克朗巴哈系数(Cronbach’sα)和项目总体相关系数(CITC)观察问卷各项目的内部一致性。运用SPSS 16.0计算发现,由于测量变量“理事长的产生方式”x3的CITC值小于0.4,删除以后,产权与治理结构、利益分配机制、要素联合、政策扶持、合作社绩效5个指标的Cronbach’sα值分别为 0.704、0.837、0.805、0.701、0.814,这几个指标的Cronbach’sα值都大于0.7,表明本研究设定的问题项具有较高的可信度。接着又采用因子分析方法来检验各共同因子下各测量变量间的结构效度,因子负荷值在0.5以上表示收敛效度高;测量变量大于0.5的因子负荷值越多,则因子之间的区别效度越高。通过计算发现,15个观察变量的因子负荷值均在0.5以上,说明问卷具有良好的结构效度。

3 计算结果与分析

将x3删除进行模型修正,修正后的各种拟合指数都在可接受范围内(表8),模型拟合整体效果良好,可以用于进一步的研究。

表8 模型适配指标

本研究运用AMOS 17.0软件对产权与治理结构、利益分配机制、要素联合、政策扶持等4个潜变量对农机合作社绩效的影响程度与作用进行分析,从计算结果看,合作社的要素联合程度对合作社的绩效影响没有通过检验。其余因素对合作社绩效影响的标准化系数及假设结果均得到相应的验证。

由表9可知,首先,政策扶持对合作社绩效没有直接影响,但是对合作社的要素联合程度和合作社的治理机制都通过了显著性检验,说明有政府的正确引导,合作社的内部管理机制会更加规范和完善,对提升农机合作社的生产经营能力也能产生直接影响。其次,产权与治理结构和利益分配机制对合作社的绩效直接影响最大,且路径方向为正,说明内部管理机制越完善,农民合作社的绩效越好。“一人一票”“重大决策机制”“盈余返还比例”等指标能显著提高合作社绩效,这也验证了徐旭初采用结构方程实证分析得出的“内部治理机制是农民合作社绩效的关键影响因素”这一结论[7]。完善的产权与治理结构、合理的利益分配机制可以有力地保障社员利益,激励社员参与到合作社的经营活动中,调动社员参与合作社建设的积极性,进而能够促进合作社绩效的提高。最后,合作社的要素联合对合作社的绩效影响没有通过检验。由于样本设定的有限性,合作社的要素联合反映出合作社的经营规模,影响合作社的盈利能力,盈利能力同时又是反映合作社绩效的重要指标,所以没通过检验。同时还反映合作社绩效的指标设计较局限,不够充分,这也是重要原因。

表9 农机合作社绩效影响因素的标准化系数及假设结果检验

4 结论与政策建议

合作社的治理机制包括决策机制、股权结构、利益分配机制等。尽管本研究在指标设计上有考虑不完全的地方,但也能说明一些问题。实证结果表明,农机合作社产权和治理结构越完善,其绩效越好,且该因素对合作社绩效的影响程度最大。利益分配机制是农机合作社治理机制的核心所在,对绩效影响显著。但样本中近1/2的农机合作社仍没有建立健全的盈余分配机制,多数以“按单机作业量分配”,合作社与普通社员的利益联结联系仍然较薄弱。同时,农机合作社的发展离不开政府的扶持,本研究的实证结论也验证了这一点。目前,农机合作社的发展处于“重质量、重发展”的关键阶段,政府的财政扶持政策对农机合作社扩大经营能力,规范合作社组织管理等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综上分析,提出以下建议:首先,进一步加强农民专业合作社示范社创新和规范化建设,引导和促进农机合作社规范健康发展;对一些制度健全、管理规范的合作社优先安排农机购置补贴资金等专项扶持资金和农机产业化项目,推动合作社提质增效。其次,引导农机合作社建立健全组织结构,在“一人一票”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强监事会的民主监督作用。尤其是资金使用(农机具购置补贴、产业化项目补贴等)、盈余分配等重大决策方面应实行民主管理,保证多数成员获益。最后,引导农机合作社建立合理的产权结构,避免“一股独大”的现象,并建立配套的利益分配制度,改变“单机核算”的分配形式,形成按股金分配和兼顾单机核算的盈余分配制度。

猜你喜欢
分配机制社员分配
胡耀邦:让社员们多搞点“小自由”
应答器THR和TFFR分配及SIL等级探讨
遗产的分配
一种分配十分不均的财富
绩效考核分配的实践与思考
指数需求下农产品供应链渠道利润的公平分配机制
农产品供应链渠道利润的公平分配机制
In situ synthesis ofhydrophobic magnesium hydroxide nanoparticles in a novelimpinging stream-rotating packed bed reactor☆
论我国基本经济制度的经济功能
节能建材产业合作创新中利益分配机制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