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与文学的多维参照及互鉴初探

2018-10-11 05:29赵淋
魅力中国 2018年28期
关键词:新闻工作者新闻写作文学创作

赵淋

摘要:在精神文化领域中,新闻与文学占据都着极其重要的地位,各有各的特点,发挥着各自独特的作用。新闻与文学虽是两种不同的形式,但二者在很多方面都有相似或是可以相互借鉴的地方,比如新闻报道的体裁和形式,很多都可以看到文学的影子;文学写作的一些技巧也可以为新闻报道所借鉴。新闻与文学相互影响着,不断的进行创新。

关键词:新闻写作;文学创作;新闻工作者;新闻艺术

新闻主要以报道社会发生的最新的、人们感兴趣的事件为主,让人们了解最新的时事政治、社会动态,具有客观性、时效性和显著性。由于新闻只需对于真实的事件做直接报道,传播正确的信息,不需多加修饰,因此其文本形式较为简单粗糙。而文学则运用各种艺术手段,主要以反映社会生活、社会现状及人的内心世界、情感变化为主。文学也是一种艺术形式,由于其追求艺术性与审美性,因此作家都会花费大量的时间不断琢磨字词的运用,力求深刻厚重的内容,繁复而又精致的形式,正是这样,才有了一部部堪称经典的优秀文学作品,具有新闻所无法替代的价值。

尽管新闻与文学各有各的特点,发挥着各自独特的作用,但新闻与文学也在相互影响着,共同进步创新。新闻可以是文学的素材来源,其报道的社会各方面的事件均可成为文学创作的灵感;而不同作家不同的写作风格、写作技巧,也为新闻文体变革提供了创新的源泉。

一、新闻与文学的互相渗透

新闻与文学虽是两种不同的形式,但二者在很多方面都有相似或是可以相互借鉴的地方,比如新闻报道的体裁和形式,很多都可以看到文学的影子。并且新闻文体和新闻写作技巧还应该随着社会潮流的变化而变化,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创新。

文学发展时间较早,孕育了一代又一代优秀的作家,创作出了大量的优秀文学作品,不同作家的不同风格也推动着文学写作技巧的改进与创新,都可以为新闻报道所借鉴、运用。近代欧洲,刚刚诞生的新闻文体写的很像记叙文,类似于散文小品。19世纪中期之后新闻独特的特殊倒金字塔结构体开始流行。20世纪20年代,新闻走进深度报道,具有了开放性的文本特点,文学的写作技巧在新闻中可以很容易的找到。这些都证明了新闻与文学的边界互渗。

在文学的影响下,新闻的有了更多的艺术与文化灵感,信息的表达空间不断拓展。新闻不仅仅是单纯的事件的报道、信息的传播,我们要在时代背景下全方面的理解新闻。迈修·阿诺德认为,新闻就是文学的初级状态,新闻主要目的是在最短的时间里将准确的有价值的信息传递给人们,在时间和速度方面,新闻可以看作是“急就章”。同时,新闻不但注重信息的准确性,还讲究其文本形式的艺术性。

由于新闻传播的都是真实的事件,因此也具有了相应的敏感性,运用了文学的写作技巧及文学形式,新闻便好像穿了“衣服”,语言不会那么的露骨。在报道新闻时运用文学的文本形式就增加了新闻的艺术性、文学性。新闻与文学相结合,要求记者运用文学的语言表达艺术对新闻报道加以修饰,润色词汇及句子的表达,并非需要人的虚构和想象。新闻与文学相结合,使用文学的表达技巧,改变了新闻的文体和表达方式,提升了新闻报道的质量。

换个角度,不同形式的文化跨界转换的文化现象,有利于两种形式文化的进步与创新。新闻与文学的互相借鉴与模仿,也折射了多元智慧。在文学史上,集作家与记者于一身的、在新闻界和文学界都颇有造诣的名家也有很多,比如马克·吐温、欧内斯特·海明威、查尔斯·狄更斯、西奥多·德莱塞和伊利亚·爱伦堡等许多名家,为文学界和新闻界都做出了极大的贡献。比如新闻记者出生的白俄罗斯女作家斯维特兰娜·阿列克谢耶维奇,擅长于非虚构写作或纪实文学,在2015年就获得了诺贝尔文学奖。一般她采用当面采访的形式获得信息,深入的了解真实的事件,并准确无误的对其进行重现。斯维特兰娜·阿列克谢耶维奇的作品大都体现了采访报道的记录性与心灵表达的文学性的结合,有其独特的艺术效果,比如在她的代表作品《切尔诺贝利的回忆:核灾难口述史》中就可以看出这个特点。

二、新闻报道运用文学写作技巧

创新是一切事物进步的源泉,新闻同样如此。新闻写作不能仅仅简单模仿文学的长处,而要在它的基础上不断的创新改进。对文学的借鉴并不是拙劣地模仿、机械的重复,这是文学创作所忌讳的,新闻写作更是不能如此。世界文坛上所孕育的一部部经典的文学作品,都是作家在思想觀念、题材内容和形式技巧等方面不断改进创新所创作出来的。这些文学作品都能够经过时间的冲刷与考验,历久弥新。

新闻写作一般都是直接运用通用的模板,同类型的新闻事件、新闻主题往往都使用一样的套路,这就造成了新闻报道的重复的现象,极可能造成读者的厌烦及阅读兴趣的减少。模板的重复使用,使得文章结构和表达方式大同小异,语言的单一,更减少了新闻的文学性。同质化的内容、枯燥呆板的形式,减少了对读者的吸引力。因此,新闻写作必须在借鉴文学写作技巧的基础上创造出独特的写作风格和表达方式。

随着当今时代数字化新媒体技术的发展,互联网系统逐渐完善,手机、微信、微博和各种APP的产生和不断的更新换代,使得信息传播更加具有时效性、多渠道性。这就对新闻写作有了更高的要求,不仅要保证新闻事件的准确性及报道的及时性,还要考虑各个媒介载体自身的特性以及大众阅读兴趣的变化,对文本形式进行改进。文学在这一方面就做的很好,很好的适应了新媒体技术,随着互联网的出现,出现了各种新的文学形式,比如网络文学、手机文学,为文学界做出了不小的贡献。比如网络文学,其在传统文学的基础上,对文体形式、写作技巧、表现手段和文本形态等方面都做了改进,广泛的引起了读者的兴趣。网络文学作家运用生动鲜活的语言,以生活为起点,创作出了各种题材的网络文学作品比如玄幻、异能、穿越、盗墓等,包含了各种有新意的写作技巧和表达方式,这些都可以为新闻所借鉴学习,在此基础上进行创新。

为了更好的长远的发展,新闻应该把创新当做一个基本信条,在准确客观报道的基础上,主动寻求新闻写作的新方向。新闻事件的及时性、新鲜性,更要求新闻报道的持续创新,适应报纸、广播、电视、互联网等媒介载体,多方面开辟新路径。

新闻需要在文体形式上为了适应互联网、手机的发展进行改进创新。新闻报道应该学习网络文学不局限于传统的体裁,勇于打破界限,在消息、通讯、深度报道和特稿等体裁的基础上不断的改进;新闻还需要在内容上进行创新。文学作家善于从生活中获取写作灵感,总能准确的分析人性的闪光点、社会的发展痕迹,从生活的表面现象得到更深层次的理解,对人、事、物进行升华。新闻报道也应善于从表面现象捕捉更深层次的东西,增添新闻内容的艺术性;新闻还需在具体写法上借鉴文学的写作技巧,通过多样化的表达技巧丰富新闻内容,塑造适合新闻报道的人物及故事,增加新闻阅读的趣味性。

三、记者通过文学阅读提升表现力

新闻虽在语言表达的艺术性方面不及文学,但新闻仍不能因此就归属于文学,被文学所替代。新闻报道的全面性要求新闻工作者必须有广泛的知识面和扎实的新闻基础。记者的工作不仅仅是对社会事件的简单“目睹”及“转述”,而还应掌握多种理论知识,积累经济、政治、文学、艺术等多学科知识,能够透过社会现象看本質。

当今时代信息传播呈现碎片化、多渠道化的趋势,这就更要求了新闻报道记者的高专业性。大卫·兰德尔曾经说过,优秀的记者通常是博览群书的“杂家”,海量的阅读对他们的新闻写作带来积极影响。通过阅读能够提高记者的表现力:

1.阅读量的增加,词汇储备量也随之积累的越多,也较少了词汇的重复率,使得文章提升看一个层次,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

2.除了增加词汇储备量,还能拓宽阅读者的知识面。大量的阅读,高质量的阅读,能够使阅读者更全面更客观的看待世界,使写出的文章更具说服力,使人信服。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因此,新闻工作者应该不断的阅读,通过阅读增加自己的知识量,提升自己的文学素养。

总结:飞速发展的现代化生活和媒介载体,要求新闻工作者要不断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在保证信息及时性及准确性的前提下,改进新闻报道的写作方式、结构形式。快速的生活节奏要求了信息传播的迅速性,这就催生了各种信息传播媒介载体的出现,对新闻也是一个挑战。新闻工作者应努力适应各种媒介载体的特点,保持心态,在外界因素变化的环境下仍要保证新闻的质量,肩负起自己传递信息、整理信息的责任,坚持一丝不苟的工作态度,坚持创新精神,科学合理运用文学艺术、媒介技术、社会文化等多元化资源,推进新闻写作的成长发展。

参考文献:

[1]闵雪飞.2011年葡语文学创作综述[J].外国文学动态,2012年04期.

[2]王晶.19世纪英国女性文学创作意义思考[J].作家,2013年20期.

[3]焦艳.黄晳暎的传奇经历和文学创作[J].外国文学动态,2004年05期.

[4]马信芳.文字的力量无法用数字衡量[N].深圳特区报,2012年.

[5]何萌.T.S艾略特文学创作中的济世思想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11年.

猜你喜欢
新闻工作者新闻写作文学创作
曹文轩的文学创作作品
扩大视野 更新知识
新闻控制、采编话语权与报道影响力分析
“距离”在文学创作中的意义
论新闻工作者坚持正确工作取向的三个维度
论梁衡新闻写作的致胜“三招”
新闻写作的叙事视角探讨
新闻专业实际应用课程《新闻写作学》课堂教学模式改革探索
论老舍文学创作中民族意识的多重性表现
普利策调查性报道女性获奖者作品对英语专业新闻写作的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