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丰草莓产业发展现状及建议

2018-10-12 09:26黄锐
现代农业科技 2018年16期
关键词:建议现状问题

黄锐

摘要 本文介绍了长丰县草莓的发展历史、发展现状,总结了长丰草莓发展壮大的几点成功做法,分析了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发展建议,以期为推进长丰草莓实现产业化、优质化、品牌化发展提供理论参考。

关键词 长丰草莓;发展;现状;问题;建议;安徽长丰

中图分类号 F326.1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8)16-0263-02

长丰县素有“中国草莓之都”的美誉,在县委、县政府、县政协的高度重视和坚强领导下,在社会各界的关心支持下,种植规模逐年扩大,从过去的3.33 hm2发展到1.33万hm2,从露地种植到竹棚种植、钢架大棚种植、园区标准化种植,初步形成乡乡有莓园、村村有种植的良好局面[1]。然而在新时期,面临国内新兴草莓产区挤压和长丰草莓自身竞争力优势不强等问题,产业发展还存在很多问题亟待解决。

1 长丰草莓发展历史

从长丰县草莓生产规模的形成来看,大体经过了5个阶段。

第一阶段为引种试种阶段(1983—1989年)。1983年安徽省农业专家引来2 000株草莓苗在曹庵镇(原隶属长丰县,现划归淮南市)范圩村试种并获得成功,1989年全县草莓种植面积达173.33 hm2,全部为露地栽培。

第二阶段为示范推廣阶段(1990—1994年)。由于试种阶段全部采用露地栽培,果实成熟上市期为4—6月,正值长丰县梅雨季节,草莓病害重且极易造成果实腐烂,每年种植效益低下,产业面临毁灭性灾害。1990年及时引进了设施栽培技术,使上市期提前到春节前,但草莓畸形果多,品质差,经济效益不高;于是又及时引进推广了草莓蜜蜂传粉技术,使草莓种植效益显著提高,1994年全县草莓面积已达600 hm2。

第三阶段为规模形成阶段(1995—2001年)。由于草莓设施栽培技术的推广应用,草莓种植效益逐年提高,种植面积迅速增长,2000年全县种植面积达1 333.33 hm2以上。

第四阶段为规模壮大阶段(2002—2010年)。由于种植面积扩展快,2000年全县草莓出现了滞销局面,县委、县政府审时度势,于2001年1月开始举办了长丰县第一届草莓节,到目前连续举办了16届草莓节,扩大了长丰草莓的影响力,引来了全国各地草莓客商,有力促进了长丰草莓发展步入快车道。

第五阶段为产业水平提升阶段(2011年至今)。县委、县政府提出大力实施双“20”万亩工程和草莓产业提升行动,近年来又确立以草莓产业为基础实施一、二、三产融合发展战略,狠抓种植技术提升、农资源头管理、旅游采摘开发、包装设计大赛、品牌建设打造、参展办会观摩,实行农业项目资金整合、招商引资建园、吸收民间资本注入。在抓好规模生产的同时,重点抓好草莓宣传推介、品牌打造、采摘旅游和农产品质量安全。

2 长丰草莓发展现状

目前,长丰县草莓产业发展势头强劲,涌现出专业从事草莓产业新型经营主体127家,如水湖镇费岗村全村以草莓种植为主导产业,众多新兴职业农民发展以草莓生产为主导的采摘园、以草莓种苗生产为主导的经营主体。2017年,全县草莓种植面积达1.4万hm2,平均效益36万元/hm2、纯收入27万元/hm2,总产量35万t,总产值近50亿元,草莓种植户逾8万户、从业人员17.5万人、受益农民36万人。草莓产业经济效益创历史新高,长丰草莓已成为农民增收致富的优势产业以及外界关注、了解并走进长丰县的大品牌。

2007年,长丰草莓被国家工商总局批准注册为地理标志商标,成为安徽省第6件、合肥市第1件品牌地理标志商标。长丰草莓色泽艳丽,酸甜爽口,风味芳香,营养丰富。在第八次中国草莓大会上,长丰草莓摘得47个金奖,总量为历届之最,草莓三新技术展示园捧得草莓文化节最高荣誉——“长城杯”。

长丰草莓之所以取得如此佳绩,与其不断进行品种更新和栽培方式改进密不可分。长丰县开始选用的品种为日本宝交早生品种,后来被丰香新品种代替,再后来被红颜新品种垄断。红颜品种含糖量高,风味更佳,目前全县红颜品种种植面积占95%。此外,还有少数其他品种在进行示范种植,如太空2008、章姬、白雪公主等品种,但至今还没出现能取代红颜品种的新品种出现。

随着长丰县草莓种植经验的积累,逐渐发展了地膜覆盖栽培、设施栽培。利用三膜覆盖设施栽培技术,可避免草莓冻害,实现了草莓优质高产,解决了以往熟期一致、集中上市的问题,拉开了上市时间,提高了草莓种植的经济效益。采用蜜蜂传粉,降低了畸形果率,提高了坐果率。

3 长丰草莓的成功做法

3.1 坚持抓标准化生产,逐步提升质量水平

近2年来,长丰县以创建全国农产品质量安全示范县为契机,大力组织开展标准化生产,普及大棚三膜覆盖和蜜蜂授粉等技术,实行十户联保和农资统供,全程监督管理草莓农业投入品的使用;县农技推广中心和乡镇都建立了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站,逾30个草莓基地建立了速测室,草莓检测呈常态化管理;建立以县、乡、村3级草莓合作社为主体的技术培训体系,邀请经验丰富的国内外草莓专家指导草莓生产。

3.2 坚持政策示范引领,带动规模化生产

近年来,长丰县对草莓产业的政策扶持力度不断加大,财政用于育苗、基础生产设施建设的奖补资金逾8 000万元。在全国首创草莓生产信贷加保险的试点工作,探索建立了农村信贷与农业保险相结合的银保互动机制,有效降低了农户的生产风险[2]。2014年,出台了《长丰县草莓标准化生产和质量安全管理办法》,设立草莓标准化生产和质量安全管理专项资金,有力推动了全县草莓标准化生产水平的提高。草莓育苗产业发展迅速,品种更新换代加速,全县育苗面积近2 666.67 hm2,2 hm2以上规模育苗基地65个,满足2万hm2草莓种植基地需求,促进了全县草莓生产的组织化进程。在全省率先建成草莓农业物联网监测应用系统,进一步提升了长丰县草莓生产管理水平,实现了自动化、精细化、标准化高效安全生产。

3.3 坚持抓好市场推介和营销服务

从2001年至今,长丰县连续成功举办了12届草莓文化节宣传推介,长丰草莓陆续销往全国各个城市。全县70%草莓果品销往京津地区,长丰草莓占北京草莓市场的70%、天津草莓市场的60%。结合“互联网+”,通过电子商务平台的草莓销售量逐年扩大[3-4]。长丰县优化产业服务,吸引了各地近400家水果批发商进驻长丰县经销草莓。2010年,长丰县扩建了草莓批发市场5万m2,建立草莓集中交易市场,设立草莓客商服务中心和草莓客商接待服务站,保障客商安心收购、公平交易。

3.4 坚持抓好品牌保护和知名度提升

2004年长丰草莓被农业部认证为无公害农产品;2005年被确认为绿色A级食品;2006年长丰县被国家标准委认定为全国唯一国家级无公害草莓标准化生产示范基地县,引领全国草莓标准化生产;2007年长丰草莓被国家工商总局批准注册为地理标志商标,成为安徽省著名商标;2012年、2015年、2016年连续3届被评为全国“消费者最喜爱的百强中国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在农业部举办的“百万网友心中一村一品知名品牌”网络评选中,名列全国优质农产品十大知名品牌;被农业部优农中心评为“畅销产品”,并被“2015年度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名录”收录;在第十三届中国国际农产品交易会上评为金奖产品;2016年第二届中国果业品牌大会上,长丰草莓品牌价值被认定为31.53亿元。

4 存在的问题

縱观全国农业发展形势,草莓成为各地争相发展的优势产业,但用客观、现实、科学、发展的目光来看,长丰草莓产业还存在很多不足,有待进一步提升,通过座谈会广泛征求的意见来看,存在的问题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4.1 专业管理机构缺乏,研发人才稀缺

相比于其他县市,如建德县草莓种植面积1 333.33 hm2,设有专业草莓办公室;东港市比长丰县草莓种植面积少3 333.33 hm2,设立了省级草莓研究院;怀宁县蓝莓面积仅66.67 hm2,成立了蓝莓办公室;长丰县草莓种植面积、户数居全国第一,从事草莓生产技术推广的研究人员仅4人,新老断档现象严重,至今没有专业的管理机构和研发团队。

4.2 种植方式传统,设施薄弱

一是草莓生产大部分以一家一户分散状态,不利于统一管理,组织化程度有待提高。二是农户大多采用传统的种植方式,大部分为低矮小拱棚、简易滴灌带等传统栽培设施,用药、用肥习惯以经验为主,缺乏一套易操作的绿色草莓生产技术规程。三是草莓采摘、包装、运输方式传统,主要为传统竹篮、木板、塑料筐等,物流冷链系统缺乏。四是大部分草莓园区基础设施薄弱,多功能精品园缺乏,档次有待提高。

4.3 市场混乱,电商成本高

长丰草莓销售市场、销售范围和经纪人数量居全国第一,但交易市场还存在配套设施不完善、管理不规范、现代化程度低、草莓电商交易物流成本高等问题,有待整合资源开发专用包装。

4.4 品牌意识薄弱

一是长丰草莓集“区域公用品牌”“地理标志商标”“全国十大知名品牌”等荣誉于一身,但是缺乏在全国响亮的子品牌,品牌保护力度不够,外地草莓贴长丰牌、长丰草莓贴外地牌现象严重[5]。二是草莓文化节的举办断断续续,宣传推介缺乏可持续性,究其原因是举办主体不明确和缺乏健全的举办机制。三是种植户安全生产意识不强,片面追求产量和提早上市,草莓质量安全问题频发。

4.5 产业链短,服务不配套

一是长丰草莓深加工环节薄弱,加工企业少,草莓加工产品效益得不到有效提升。二是草莓文化有待进一步挖掘。三是草莓旅游产业链存在很多短板,多功能草莓园区缺乏,草莓手工创意不足,草莓园农事体验缺乏,草莓采摘游、娱、吃、住、行、购等一系列产业不配套。

5 建议

为做好长丰草莓产业发展工作,建议以县委、县政府名义出台长丰县草莓产业提升工程实施意见,用以指导今后3~5年长丰草莓产业发展,确保长丰草莓全国龙头地位,实现全国第一、世界一流。

5.1 强化组织领导,设立专业机构

一是成立全县草莓产业提升工程领导小组。二是设立长丰草莓专业服务和技术推广机构。在县农委设立长丰草莓产业发展办公室和草莓技术推广研究院,产业发展办公室负责研究制定政策、市场销售推广,统筹推进各项工作,草莓技术推广研究院负责生产技术研究和推广。

5.2 加大财政投入,制定产业政策

加大县级财政投入力度,每年预算2 000万元草莓产业提升工程专项资金。制定配套奖补政策,重点用于草莓品牌建设、多功能园区建设、草莓种苗和标准化生产、市场规范建设、文化打造、包装设计、线下线上电商平台建设、销售渠道创新、科技推广应用、人才引进、一事一议招商、文化节举办等方面。

5.3 强化招商引资,突出草莓招商

积极对外宣传省、市、县促进现代特色农业发展政策,编制推出一批草莓产业项目,加大农业产业化招商、土地流转招商、特色规模农业招商力度,引进有实力、带动能力强的农业龙头企业投资长丰草莓产业开发和建设,提升草莓特色农业产业化水平。

5.4 加快农业创新,强化质量安全

充分发挥农业科研院所、龙头企业、合作组织、农技人员作用,加快草莓新技术、新模式、新材料研究,不断完善草莓标准化生产技术规程,大力开展新型职业农民培训等为农服务活动,加快农业科技的成功转化与推广应用。同时,进一步加强全县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执法、监测体系和能力建设,加强农产品风险监测预警和质量追溯体系建设,加大草莓市场和县乡检测站的检验、检测力度。

6 参考文献

[1] 李如海.乡乡有莓园 村村有种植:安徽长丰小草莓成为富民大产业[J].农村工作通讯,2017(5):62-63.

[2] 田也,郑雪,贺梦紫.农村“信贷+保险”模式的可持续发展研究:以安徽省长丰县草莓种植信贷保险为例[J].北京金融评论,2017(1):100-112.

[3] 程丽,龙若霖,于越,等.“互联网+农业”视角下农产品价值链提升中的品牌创新研究:基于长丰草莓园调研实践[J].现代商业,2018(10):35-37.

[4] 金晶.对安徽省农业电商现代化广度发展的研究:以长丰草莓为例[J].河南农业,2017(5):13-14.

[5] 朱信信.文化创意观念下的新型产业:以安徽“长丰草莓”品牌包装为例[J].文艺生活旬刊,2015(5):258-259.

猜你喜欢
建议现状问题
关于不做“低头族”的建议
职业高中语文学科学习现状及对策研究
语文课堂写字指导的现状及应对策略
混合动力电动汽车技术的现状与发展分析
我国建筑安装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构建与实施的措施
演员出“问题”,电影怎么办(聊天室)
三代人的建议
韩媒称中俄冷对朝鲜“问题”货船
“问题”干部“回炉”再造
FOO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