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情境教学有效策略探析

2018-10-13 09:34包美芳
青年时代 2018年19期
关键词:实施策略情境教学小学数学

包美芳

摘 要:创设数学情境是小学数学教学中的一种有效策略。优化创设教学情境有利于激发学生数学的学习兴趣,能发挥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引导、激励、促成学生更加自觉、主动、能动地开展数学学习,建构数学认知。文章积极从分析数学情境教学的现状与问题开始,探讨了情境教学的设计原则,结合具体教学提出实施情境教学的有效策略,为小学数学教学提供一些参考和建议。

关键词:小学数学;情境教学;实施策略

一、小学数学情境教学的现状与问题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情境教学存在一些不可忽视的重要问题,应用现状并并不乐观。首先,在应用情境过程中,部分教师对情境教学的内涵把握不准确,过分注重数学教学情境的设置,但建立的情境侧重点不明确,情境教学内容不具有鲜明的主题,导致数学章节教学重难点模糊化。如果教师情境创设不恰当,应用例子不合理,学生便不能对知识点有良好的判断,非常不益于学生发散思维,开发智力。不仅降低了课堂的质量,学生也会由于对例子没有兴趣而对数学失去学习的兴趣,导致注意力不集中,以至于数学基础知识掌握的不牢固。其次,情境问题创设无效化。如果教师对没有充足的课前准备,在授课时对情境问题随意创设,提出的问题甚至有些不符合该堂课的授课内容,会对小学生的学习造成阻碍作用。部分教师不注重生活化教学情境的创设,不符合数学学科和日常生活实际紧密联系的特征,就不利于学生在具体化情境中巧妙应用掌握的数学知识,影响学生数学综合实践能力的提升。最后,情境教学方法方法陈旧老套。部分教师仍然将传统教学理念、教学方法手段等应用其中,没有从班级学生实际情况出发,科学设置课堂教学问题,加上多媒体、其他教学方法利用不合理,不利于引导学生有效思考,参与课堂问题探讨、分析与解决程度不高。

二、小学数学情境教学的设计原则

(一)激趣性

创设情境必须充满乐趣。情境创设的材料与活动应尽量新颖有趣。富有趣味的教学情境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唤起学生强烈的情感体验。小学生的年纪还比较小,具有活泼、好动、好奇心强、注意力容易不集中的特点。因此,教师要将生活中一些趣味性强的数学问题带到课堂中,为学生打造出活泼生动的情境,使学生对数学课堂充满期待,唤起探知数学知识的欲望。

(二)针对性

情境是针对课堂教学的内容而创设, 为实现教学目标而服务。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情境的创设必须有明确的针对性, 必须能围绕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学习任务来进行。否则,再好的情境, 如果对教学任务没有帮助, 或是偏离了教学的内容, 那么, 就是徒劳的, 甚至是有害的。

(三)启思性

情境创设必须要有利于启发学生思考和探究。有效教学情境的材料和活动应能激发学生的认知冲突, 引起学生的思考, 使学生产生强烈的探究欲望和创造机能,提高学习活动的思维含量, 促进学生思索、探究、解决问题。

(四)鲜明性

創设情境必须要主题鲜明、内容简明。如果教师提出的问题和情境有一定的感染力,可以很好的诱发小学生的情感,将学生的各项思维能力调动起来,以便学生对问题积极思考。但如果只是为了创设情境而进行问题的设置,有时会使教学秩序混乱。

三、小学数学情境教学的实施策略

(一)巧设故事性教学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结合小学生喜欢听故事的特点, 创设寓知识于故事的数学教学情境,可以使学生接受具有数学因素的强烈的信息刺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将课堂话题迅速聚焦于数学课题,让课堂话题引领教学,从而提高小学数学教学质量。

例如,在“0的认识和有关0的加减法”教学时,就可以创设如下情境:一天, 小花猫一家来到蒙自南海钓鱼, 小花猫又蹦又跳可高兴啦! 他们正在湖边钓鱼,忽然飞来了几只花蝴蝶,“多美的蝴蝶呀!”小猫再也管不住自己了 ,丢下钓竿就去捉蝴蝶。可是小花猫追呀, 追呀, 怎么也追不上,蝴蝶飞走了。小花猫灰心丧气地回到河边, 看到猫爸爸钓到了一尾鱼,猫妈妈也钓了两尾鱼,可小花猫什么也没钓到。小朋友你能用数学表示猫妈妈、猫爸爸分别钓到鱼的尾数吗 ? 那么小花猫什么也没钓到, 谁来告诉老师可以用哪个数字来表示呢 ? 通过应用故事创设问题情境, 从而使学生产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二)巧设游戏性教学情境,激活学习欲望

巧妙通过创设游戏性教学情境,寓数学知识于游戏之中,有利于保证了学生学习积极性的发挥, 激发了学生的学习欲望。因为小学生天真活泼、好动好玩, 酷爱各种游戏活动。游戏正符合他们的年龄特征、心理特点和生理特点, 可以最大限度地满足儿童好动好玩的特征。

例如,在“找规律”教学中, 就可以创设如下情境:课前制作,用一根线把黄、蓝两种颜色的花朵交替连成串, 并把它放在纸箱中。师:今天我们来玩一个“猜猜看”的小游戏, 看谁猜得准。师从已准备的纸箱中抽出一朵花, 师:“是什么颜色的花?”生:“黄花”。师又从纸箱中抽出一朵花, 师:“是什么颜色的花?”生:“蓝花”。如此重复做几次游戏 ,学生就会发现黄花和蓝花交替出现的规律 。

(三)巧设生活性教学情境,唤起探究热情

教师要注重数学学科与日常生活之间的密切联系,联系学生生活实际,有效提升学生数学综合实践能力。当学习内容和小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越贴近,学生自觉接纳知识的程度就越高。教师必须善于挖掘数学内容中的生活情境,让数学贴近生活;要尽量去创设一些生活情境, 从中引出数学问题, 并以此让学生感悟到数学问题的存在, 引起一种学习的需要 ,从而使学生能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学习、探索之中。

教师可将案例教学法应用到情境教学中,选取生活中分数案例,和学生共同分析案例,并解决案例中的生活化分数问题,有效提升学生数学实践能力。例如,在教学“角的认识”一课时,教师可先引导学生从生活情境中抽象出角的图形,并通过比较,得出角是由两条边和一个顶点组成的。接着,教师可以拿出两根硬纸条和一个图钉,指导学生制作活动角,让学生直观地认识到角的顶点是角的两条边相交的点;然后,再让学生想办法用一根吸管做角,并指出角的顶点和边分别在哪,引导学生在活动中不断加深对角的各部分的认识。这样教学,通过生活情境的创设以及操作活动情境的创设激发学生不断探索新知,从而实现优质高效的学习。

(四)巧设问题性教学情境,促进知识迁移

有效创设数学教学情境,要时刻把学生放在学习的主体地位,问题情境要契合学生的知识基础、心理特点,面向全体学生,关注不同层次,促进不同层次学生认知的生成、思维的发展。必须充分利用数学知识的遷移性, 沟通新旧知识间的联系, 培养学生灵活解答数学问题的能力。

因为小学数学是一个多层次、多方面的知识体系。运用知识的迁移规律, 有助于小学生学习新知识、解决新问题。问题情境的科学设置直接关系到学生兴趣大门的开启,小学数学教师必须以学生能力素养培养为导向,设置合理化的数学教学问题情境,有效促进学生知识迁移能力培养。例如,在教学“有余数的除法”时,先利用出示准备题,再在新旧知识的连接点处突出了演变点, 由在除法计算时没有剩余引出有剩余,为理解“余数”这一概念做好了铺垫,促进了知识迁移 。

(五)巧设实践性教学情境,培育实践能力

引导学生把所学知识联系运用于生活实际,可以促进学生的探索意识的形成, 培养学生初步的实践能力。指引小学生“做数学”是一种行之有效的实践操作教学情境。在数学情境教学中,教师要充分激励小学生动手动脑,增加感性认知基础,引导学生借助测量、画图、折纸、摆弄学具、制作模型等进行观察、开展社会调查统计、尝试数学学习方案设计等。教师要组织学生参加各项操作性实践活动,为他们的数学认知建构增加感性积累,提供直接经验基础。

例如, 在教完“三角形稳定性”后,就创设“帮家人修桌椅的活动”, 教完“百分数”知识后,让学生调查实际生活中有关“百分数”的实际应用等。这样, 通过实践活动使学生认识到在实际生活中处处充满着数学问题, 也从中尝试运用所学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 使实践能力得到真正的培养。可见,教师要引导学生提出数学问题,指导学生将具体的问题与实践活动进行联系。这样,在学习新知后 ,通过创设一些与实际生活紧密联系的实践活动情境, 让学生及时将所学应用到实际生活中。

四、结语

在小学数学情境教学中,教师从教材内容和学生实际出发, 努力创设各种情境,有利于推进小学生各项思维能力的发展, 帮助学生提升数学成绩,打下良好的数学学习基础,促进学生潜能的发挥和教学质量的全面提高。

参考文献:

[1]谢士超,张彦真.乐学,从创设问题情境开始——探析小学数学问题情境的创设方法[J].中国校外教育,2015.09.

[2]李玉龙,邓芙蓉.论小学数学情境及其有效创设[J].现代中小学教育,2010.02.

猜你喜欢
实施策略情境教学小学数学
高职酒店管理专业情境教学模式探究
浅谈小学语文趣味识字教学
浅析情境教学法在中职会计课堂中的应用价值
ERP在大型购物中心的应用研究
浅谈语文课堂阅读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