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文化自信为导向的幼儿道德感培养

2018-10-14 19:12马金虎
新一代 2018年11期
关键词:文化自信培养

马金虎

摘 要:幼儿道德感的形成与发展要经历一个漫长的过程,道德感的健康发展有利于幼儿形成良好的道德情感及道德行为,并对幼儿一生的发展都具有重要意义。在幼儿道德感培养过程中,弘扬中华文化,坚持文化自信,是培养幼儿道德感的重要前提和核心指导思想,也是中国特色幼儿教育的基本体现。

关键词:文化自信;幼儿道德感;培养

幼儿道德感是指由自己或别人的言行举止是否符合社会道德规范而引起的情绪体验。因此,社会道德标准不仅是幼儿道德感形成的基本因素,也是幼儿道德感发展是否健康的主要“参照物”,更是中华文化的重要内容和基本体现。如何在“文化自信”的思想指导下,利用优秀的中华文化资源,培养幼儿健康的道德感是每一位幼儿教育工作者必须要具备的能力。

一、“文化自信”与“社会道德规范”的辩证统一

(一)文化自信的根本。2014年2月24日的中央政治局第十三次集体学习中,习近平总书记提出要“增强文化自信和价值观自信”。文化自信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以及一个政党对自身文化价值的充分肯定和积极践行,并对其文化的生命力持有的坚定信心。中国有着悠久的历史,文化璀璨而且博大精深,中华文化一直是中华民族发展和前进的基本动力,也是塑造中国人民道德观和价值观的根本因素。在新时期,党中央提出“文化自信”,根本目的在于提升国家发展的“软实力”,即:在充分继承与发展中华优秀文化的基础上,坚持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从而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积淀更加坚实的力量。

(二)社会道德规范的基本内涵。社会道德规范是一个国家所有公民必须遵守和履行的道德规范的总和。包括道德核心、道德原则、道德的基本要求和一系列的道德规范。社会道德规范往往具有良好的群众基础,对公民的行为具有一定的塑造性和约束力。社会道德规范一经形成就具有相对的稳定性,并对社会发展产生重要的影响。学术界普遍认为,社会道德规范往往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文化的集中体现,也是是社会文明发展与传承的重要载体。因此,任何国家都十分重视社会道德规范建设。而中华民族一个文化源远流长的民族,历朝历代都十分重视社会道德规范建设。中共中央曾在2001年9月20日颁发了《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提出“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作为公民道德基本规范。这些道德规范是党中央弘扬传播中华文化、继承发展中华文明,实现民族伟大复兴的集中体现,也是我国社会主义事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证。

(三)“文化自信”与“社会道德规范”的辩证统一。文化自信强调对中华文化的认可和践行,社会道德规范是中华文化和中华文明的集中体现。公民的道德素质培养和国家的道德建设必须立足于中华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因此,社会道德规范建设必须在传承与发展中华文化的基础上进行,必须坚持文化自信。两者相互统一,互为体现。

二、社会道德规范与幼儿道德感的基本关系

社会道德规范是每一个公民必须要遵守的行为准则,是社会秩序正常运行的基本保证条件。国家进行社会道德规范建设,对公民进行社会道德规范教育是国家建设与发展的基本需要,也是提升社会公民素质的基本要求。幼儿教育是人一生当中的启蒙教育,是终身教育的基础,也是幼儿形成道德感、产生道德行为的关键期。成人的道德行为对幼儿道德行为塑造会产生重要的影响。因此,幼儿教育工作者必须要科学认识幼儿道德感形成的规律,尊重影响幼儿道德感形成的因素。

道德感是一种情绪体验,幼儿在成长过程中,当自己的言行和社会道德规范交互时、或者看到他人言行与社会道德规范交互时,其交互的过程与结果都会引起幼儿心理产生微妙的情绪、情感变化。这种情绪、情感的变化正是幼儿道德感形成的基本表现,也是幼儿认知社会道德规范,习得道德行为,养成道德品质的根本动力。所以幼儿道德感的形成离不开教育者对幼儿进行的社会道德规范教育。

三、如何以“文化自信”为导向,培养幼儿道德感

(一)对“新时期社会道德规范”要充满自信。2014年颁发的《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是“新时期社会道德规范”的基本体现,是中共中央在总结中华传统文化的基础上,结合现当代我国发展实际及未来发展战略提出的、针对公民道德建设的基本要求,是中华优秀文化的重要体现,也是实施公民道德建设的纲领性文件。因此,广大幼儿教育工作者要充分认识“新时期社会道德规范”所蕴含的豐富内容,要对“新时期社会道德规范”所渗透的中华文化充满自信,并在思想上和行为上坚持这种自信。

(二)克服对社会道德规范认识的盲目性,坚守中华文化底线。全球知识信息化时代,任何一种文化都不可能完全独立于其他文化而存在。不同国家、不同民族、不同地域、不同种族的文化都直接或间接产生相互影响。在这种国际环境下,不同的社会道德文化也会相互冲击、相互交融、相互影响,进而影响一个国家公民的价值观和道德观。而对于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来讲,不珍惜自己的文化,是无法立足于世界之林的。因此,党中央倡导文化自信就是要让每一个中国公民认识并珍惜中华文化。尤其教育工作者,要熟悉中华文化,要坚守中华文化底线,要科学、理性地分辨外来社会道德文化的利弊,克服认识的盲目性,以渗透中华优秀文化、符合中国国情的社会道德规范来实施幼儿道德教育。

(三)以尊重幼儿特点和中华文化为前提的幼儿道德感培养。幼儿道德教育起始于幼儿道德感的形成,幼儿道德感的形成与发展有着自身的特点和规律,作为教育者一定要尊重这些规律。同时,教育者要科学研究、认识幼儿道德感形成的规律和机制,要理性认识中华文化中所渗透的社会道德内容和道德情感。有选择、有区分的进行教育内容与教育方式的优化,有目的、有计划地实施道德教育,使幼儿道德感的形成渗透中国社会道德文化的精髓。

(四)坚决贯彻实施《3—6岁学前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2012年10月15日,教育部颁布了《3—6岁学前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旨在指导幼儿园和家庭实施科学的保育和教育,促进幼儿身心和谐发展。《指南》以促进幼儿体、智、德、美各方面的协调发展为核心,在幼儿道德教育内容选择方面,集中体现了中国社会道德规范,也凸显了中华传统道德文化。例如:《指南》在社会领域里面明确提出,幼儿要遵守基本的行为规范,要爱自己的父母、长辈,要诚实守信,要热爱集体、热爱祖国等。这些教育内容都和中国社会道德规范内涵保持高度一致,也是中华文化的直接体现。因此,培养幼儿良好的道德感,形成健康的道德品质,教育者必须要坚决贯彻落实《3—6岁学前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

(五)充分利用家园合作,培养幼儿道德感。幼儿教育是启蒙教育,其教育质量受幼儿自身、家庭、社会、幼儿园等各方面因素影响。尤其家庭因素,对幼儿道德感的培养及道德品质的形成具有非常重要的影响,同时,家庭也是承载中华文化的基本载体,家长更是践行社会道德规范的典范,家长的道德行为会直接影响幼儿的道德感形成,进而影响幼儿的道德品质。因此,幼儿道德感的培养要建立在家园有效合作的基础上。

(六)幼儿教师要提升“文化自信”。幼儿教师在实施幼儿教育过程中,一方面要有专业化的知识和技能;另一方面要了解中华文化。幼儿教师要成为弘扬传承中华文化的践行者,要对中华文化抱有敬畏之心,要认可我们的优秀文化,要对我们的文化充满自信。同时,幼儿教师要在幼儿道德感培养过程中,熟悉中国社会道德规范,重视道德规范对幼儿发展的意义。只有这样,幼儿道德感的培养才能植根于中华文化的沃土中,才能有效促进孩子一生的健康发展。

总之,幼儿道德感的培养要在尊重幼儿特点的前提下,实施渗透中华文化的社会道德规范教育。幼儿教师不仅要成为幼儿道德感培养的参与者,也要成为中华文化的传承者和践行者。每一位幼儿教育工作者都要对我们的文化充满自信。

参考文献:

[1]《党的十九大报告辅导读本》编写组编著.人民教育出版社 2017.10

[2]《3—6岁学前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教育部.2012.10

[3]张冬梅.培养幼儿道德行为习惯的策略探研[J].成才之路,2017(24):73.

[4]陈燕.幼儿道德品质培养的探讨[J].小学科学(教师),2013(8):157.

猜你喜欢
文化自信培养
融媒体时代如何践行基层群众文化自信
浅析习近平“文化自信”的四个维度
新闻媒体坚定文化自信的思考
武术搏击训练的运动反应能力探讨
浅析加强物理实验教学 培养学生实验探究能力
高中数学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
浅析新形势下航空计量人才培养
如何让西方文化帝国主义“退场”
培养学生社会适应能力的策略研究
创新人才培养理论研究现状及未来研究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