辅导员工作室在高校大学生党课教育中的创新研究

2018-10-14 19:12田野邓文雯
新一代 2018年11期
关键词:党课新媒体创新

田野 邓文雯

摘 要:党课是培养、教育高校大学生党员和入党积极分子的重要途径,不过由于教育形式单一、内容枯燥等原因,大学生党课教育的效果并不理想。辅导员工作室作为高校建设辅导员发展平台的创新探索,在推动辅导员队伍职业化、专业化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如何以辅导员工作室为载体创新大学生党课教育,成为一个全新的课题,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实践价值。

关键词:辅导员工作室;党课;新媒体;创新

党课教育是对高校大学生党员和入党积极分子进行培养、教育的重要阵地和途径,也是辅导员对学生进行思想引领和党团建设的重要载体。随着社会信息和社会思潮的多元化,在互联网技术飞速发展和新媒体传播深刻变革的同时,高校大学生党课教育的步伐却没有跟上,辅导员对“95后”大学生党员和积极分子进行思想引领时常常感觉无从下手。近年来,辅导员工作室以其专业化、职业化在高校蓬勃发展,本文以对外经济贸易大学“红色小站”辅导员工作室为例,在分析当前高校大学生党课教育存在的问题基础上,研究辅导员工作室如何在创新党课教育方面发挥作用。

一、当前高校大学生党课教育存在的问题

“三会一课”是高校党支部组织生活的主要形式,其中的“一课”即指党课。面对新的环境和挑战,当前高校大学生党课教育存在许多问题,已经不能适应学生新情况,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党课教学观念落后。跟专业课一样,党课教学观念需要与时俱进。在高校,有的党支部对党课的重视程度不够,安排非专业人士给学生上课;有的教师认为党课只是理论教学,缺乏对实践教学的重视,导致理论灌输多、实践操作少;有的党支部让学生自学过于高深的理论,导致理论学习不扎实。

(二)党课内容缺乏实效性。这既有师资质量的问题,也有组织安排的问题,具体表现为:党的基本知识不系统,无法使学生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党课内容不贴合实际,使学生觉得高不可攀,缺乏实用性;党课内容不能与时俱进,教材落后,新的理论知识没有更新换代;有的党课偏离党课范畴,以打擦边球的方式在党课上讲其他内容。

(三)党课形式单一。党课教学仍以讲授法为主,教学手段单一,难以调动学生积极性。党课未能有效利用现代多媒体手段,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不足,部分高校安排学生拍摄微视频作为实践教学,又缺乏必要的指導,没有达到最佳教学效果。有些创新有党课之名无党课之实,引发党课过度“娱乐化”的担忧。

(四)党课评价机制不健全。大学生党课一般一讲了之,大部分没有考试,对学生缺乏考核评价机制。有的党课虽然安排了考试,但多为死记硬背,也没有必要的消化、巩固环节,甚至党课与日常管理完全脱节,没有任何教育效果。

二、辅导员工作室党课建设思路和现状

(一)“红色小站”辅导员工作室成立背景。对大学生进行思想引领,加强党团建设,是辅导员工作的重要内容。面对高校大学生党课教育存在的问题,各高校不断探索和创新,寻找解决的方法,辅导员工作室即为近年来基于辅导员发展平台的一种新尝试。

辅导员工作室旨在进一步提升辅导员职业能力,促进辅导员专业化发展。它以团队协作为工作模式,成员围绕辅导员工作的某一主题,在进行学生需要实证调查的基础上,以共同体的形式创建品牌项目。以北京市为例,目前已经成立两批市级辅导员工作室,如“星辰大海”网络思政工作室、北林刘伟学业辅导工作室、“紫荆之声”工作室;北京市高校也在启动自己的辅导员工作室项目。总体来看,现有的辅导员工作室已涵盖思政教育、学业辅导、日常管理、就业指导、心理辅导等辅导员工作职责的多个方面,但是专门研究基层党支部建设,尤其是党课教育的还很少。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学工部2016年评选首批校级辅导员工作室,“红色小站”辅导员工作室成为首批培育项目。“红色小站”辅导员工作室意在探索党员培养、发展、教育的规范化路径,借新媒体技术加强思想引领的主动性、针对性和实效性。

(二)“红色小站”辅导员工作室建设思路。“红色小站”辅导员工作室面向贸大学生党员和积极分子,同时辐射其他各类人群,包括普通共青团员和群众。工作室以辅导员研讨交流和学生党员、积极分子互动参与为主体形式,以微信公众号为对外宣传和交流窗口,线上、线下“两线”并重,力图构建一个由辅导员工作站、党课公开课、学生党员宣讲团组成的党课教育集群。

党课教育是工作室研究的重要方面。工作室摒弃传统的说教模式,所有党课都建立在调研分析的基础上,加强教育的主动性、针对性和实效性。党课紧跟党政时事,从小处入手,由学生自己选择感兴趣的话题,坚持“有深度、有见解、有权威、有兴趣”的教育思路,以清新文风、真知灼见吸引学生党员和积极分子的参与,进行“润物细无声”的思想引领。

(三)“红色小站”辅导员工作室运行现状。自2016年5月成立起,“红色小站”辅导员工作室依托对外经济贸易大学中国语言文学学院和国际关系学院学生党支部,面向两院学生开展党课教育,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和经验。

1.加强体系建设,发挥先锋作用。建立科学的党员培养教育体系,是工作室的首要工作。目前,工作室重点建设积极分子“三位一体”教育体系,即从制度层面进行约束,以党课为主要阵地,发挥积极分子联系人的培养教育功能。

工作室严格按照党章和《北京高校发展党员工作程序》对2016级、2017级本科生积极分子进行全方位、全过程管理,保证程序规范。在培养过程中,工作室强化入党的仪式感,组织积极分子和联系人“见面会”,要求联系人收集积极分子的思想困惑,开展专题党课答疑解惑;注重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开展“从身边做起——学生宿舍‘四个一”主题党日和“先锋朋辈”系列党课,为党团互动提供平台。

2.借助网络媒体,创新党课形式。互联网技术飞速发展和新媒体传播深刻变革给大学生党课带来传播载体和方式的变化,微信、直播等新媒体成为大学生党课必不可少的媒介。工作室创建“红色小站”微信公众号,作为日常教育和对外宣传的窗口。公众号以其新颖的文风和形式对党的理论、中央重要会议精神等进行宣传,受到学生的欢迎。工作室还与学校“榴莲直播间”一起直播中华经典诵读比赛、辅导员的一天和部分党课,尝试通过直播的方式对学生进行更为广泛的引导。

利用微信和直播平台,工作室打破学习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创新开展多种形式的党课。工作室编排制作微视频《李贞的故事》,结合学院学科优势录制“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微党课,整理井冈山大学编创的音乐舞蹈史诗《井冈山》,采用“一问一答”的学习形式进行文件和精神的学习教育,这些都以公开课的形式上传到微信公众号,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3.联合二级党校,开发精品党课。工作室的成员包括中国语言文学学院和国际关系学院两个学院的辅导员和优秀学生党员。为发挥两个学院的聚合优势,在工作室的组织协调下,两个学院的二级党校合作开发一系列精品党课,尤其是在发展对象的培训方面二级党校已经打通。

工作室指导老师与学生党员一起,就党员培养教育过程中的常见问题和重点问题开展专题讨论,梳理之后给出解答并汇编成册,形成党员培育问答手册《问道》和党员发展系列故事《小紅和小贸的故事》。

针对理论学习中的重点难点问题,工作室聚合两个学院的资源,开发线下课程。其中,既有面向入党申请人和积极分子的党课《习大大谈“成长的烦恼”》和《我心中的合格党员》,也有面向所有人的有关政党、民族和宗教的理论解读型党课,包括现代阶级结构新变化、西方政党制度改革、政治决策的情势和效果、中国公民的政治参与、政治合法性、意识形态的含义和内容等。

4.结合社会热点,开展实践党课。党课教育在日常。针对社会热点问题,工作室力图构建“读书+参观+讨论+比赛”的多维实践党课教学模式。

以2016年学习长征精神为例,工作室组织学生党员观看新华社微电影《红色气质》,展开“红色气质”大讨论,并通过微信公众号分享,学生党员从中获得对社会和人生的感悟,对时代的思考。利用中文学科优势,工作室组织开展就《红星照耀中国》《长征》等书籍的十余次读书分享,由老师和党员领读。参观展览是实践党课的重要组成部分,工作室带领党员和积极分子参观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英雄史诗、不朽丰碑”长征主题展览,组织本科生团支部参观国家博物馆纪念长征胜利80周年大型馆藏文物展。工作室承办学工部“铭记党史,做合格党员”党史知识竞赛,开展全校范围的党史教育,通过限时答题、微党课、主题演绎等环节,以赛代学。通过这种全过程、多维度的实践教学模式,学生党员和积极分子学习长征精神的积极性大大提高,学习效果更为显著。

三、以辅导员工作室为载体创新党课教育模式

利用辅导员工作室的平台开展党课教育,有其天然优势。2017年“红色小站”辅导员工作室面向学生的问卷调查显示,他们对于党课的满意度明显提升。通过研究,本文总结出以辅导员工作室为载体创新大学生党课教育的通用模式。

(一)建立科学合理的机制,保障工作室健康运行。必要的制度保障是工作室顺利运行的基础。领导机制方面,辅导员工作室要在学校学工部指导和学院党委领导下开展工作,紧密围绕学生成长成才开展党课教育。保障机制方面,除学工部经费外,学院要在师资、场地和经费方面加大对工作室的支持力度。具体的工作机制方面,工作室必须由一位辅导员为第一负责人,制定工作室章程,加强对学生成员的管理,保证工作室的活动有条不紊地进行;具体到党课方面,党课的开课、上课、课后追踪反馈要形成固定的机制。

(二)发挥辅导员思政专家的优势,研究理论重点、难点。辅导员是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面的专家,他们与学生走得最近,了解学生的思想状态和需求。辅导员工作室一般由一个或多个学院的辅导员共同组成,形成了强大的思政专家力量。辅导员工作室应该发挥辅导员的特长和优势,收集学生党员和积极分子的困惑和理论学习的难点,并对这些重点、难点进行专题研究,攻坚克难,形成辅导员党课教育品牌,为其他学院和高校提供借鉴。

(三)调动学生主观能动性,创新党课内容和形式。新形势下做好党课教育,必须运用好现代网络多媒体技术。党课要有品牌意识,每一堂党课都要符合传播规律,使传播者和受众的沟通顺畅,达到教育效果最大化。辅导员在开展党课教育时一方面要加强自身的学习,另一方面则必须充分调动工作室学生党员的积极性,发挥他们在多媒体技术方面的特长。这些学生党员身兼党课组织者和受众两个角色,了解自己对党课内容和形式的需求,更容易创新。

(四)制定科学的培养体系,加强党课教育跟踪。大学生党课教育并不局限于课堂时间,要使大学生在思想、行动上都得到提升需要一个持续的学习过程,必须注重跟踪教育。对此,辅导员工作室可以建立自己的培养教育体系,对学生从入党申请人到积极分子再到预备党员、正式党员的整个过程提出系统化的考核要求,如社会服务、理论学习、实践调查、专业成绩、遵纪守法等。在这个过程中,要充分发挥入党联系人和介绍人的作用,由他们对自己联系的积极分子和党员进行监督,并以自身行动进行示范引领。

参考文献:

[1]李敏,王文杰,黄荟宇.高校辅导员工作室建设路径探析[J].北京教育(德育),2017(6):57-59.

[2]覃娟.高校党课教育改革创新探析[J].大学教育,2013(8):134-135.

猜你喜欢
党课新媒体创新
《党课开讲啦》节目为讲党课“打了样”
乡村党课可以这样上
“乡音党课”可以多一些
《党课参考》特约专家学者库
新媒体背景下党报的转型探析
对农广播节目的媒体融合之路
新媒体语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研究综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