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辨证秦艽加减方治疗类风湿踝关节炎的疗效观察

2018-10-15 06:18苏攀
中国合理用药探索 2018年9期
关键词:秦艽阻型压痛

苏攀

(河南省洛阳正骨医院/河南省骨科医院,河南 洛阳 471002)

类风湿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为免疫系统常见病、多发病,以手、足小关节的多关节、对称性、侵蚀性关节炎症为主要特征,好发于中年人群,我国发病率约为0.32%~0.36%[1]。踝关节为RA最常累及关节,临床主要表现为晨僵、疼痛及踝关节功能障碍,对患者的健康及生活质量造成严重影响。类风湿踝关节炎发病机制尚未清楚,可能与关节滑膜细胞浸润、慢性炎症、血管翳形成,软骨和骨组织侵蚀相关,如不及时治疗和干预,最终可导致软骨纤维化、关节腔狭窄和畸形,导致踝关节功能障碍[2]。非甾体抗炎药、抗风湿药物、糖皮质激素及生物制剂为目前临床治疗常规用药,但在长期用药过程中药物毒副作用明显,影响治疗依从性和疗效[3]。中医辨证治疗RA历史悠久,秦艽加减方具有清热祛湿、扶正补虚、通痹止痛等功效,为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常用方剂。为探究秦艽加减方治疗类风湿踝关节炎的疗效及对相关炎症水平的影响,本研究选取我院收治的86例类风湿踝关节炎患者,分组研究,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6年3月—2017年5月我院收治的86例类风湿踝关节炎患者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干预组和常规组,各43例。两组性别、年龄、病程及中医辨证分型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见表1。

表1 两组一般资料比较

1.2 纳入、排除及退出标准

纳入标准:①符合《类风湿关节炎诊治指南》(1987年)[4]和《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5]中类风湿踝关节炎的诊断标准,并经病史、体征、踝关节DR片、实验室检查等确诊,中医辨证为寒湿痹阻型或热湿痹阻型。②年龄18~70岁。③患者对本研究知情并签署知情同意书。④完善心肺肝肾功能检查,均无明显异常。

排除标准:①踝关节严重畸形者。②妊娠期、哺乳期患者。③患有认知功能障碍、精神疾病、痴呆等不能配合完成研究者。④近6个月内有服用非甾体抗炎药、激素等RA相关药物史者。

退出标准:①未按照本研究用药方法、剂量和时间规律用药者。②治疗和研究3月内病情加重,需改变治疗方案者。③治疗和研究3月内因患者个体因素退出者。

1.3 方法

常规组采用常规西医治疗,给予甲氨蝶呤(MTX)(上海信谊万象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31020644)10 mg,qw;叶酸片(天津力生制药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12020215)10 mg,在服用MTX次日服用,qw;来氟米特片(苏州长征-欣凯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00550)10 mg,tid。治疗期间每月检测肝肾功能,观察药物不良反应。

干预组在常规组基础上给予中医辨证秦艽加减方治疗:①寒湿痹阻型:药方组成:秦艽、千年健、淫羊藿、黑蚂蚁各15 g,黄芪、乌梢蛇、花蛇各25 g,杜仲、雷公藤(先煎)各20 g,防风、熟附子、川乌各 10 g,当归9g,麻黄6g,细辛5g。②湿热痹阻型:药方组成:秦艽、黄芪、地龙、黄柏各15 g,葛根、忍冬藤各 25 g,防风、桑枝、苍术各 10 g,薏苡仁 30 g,雷公藤(先煎)20 g。水煎,取300 mL药汁分早晚服用,1剂/d。两组均连续治疗3月。

1.4 观察指标

1.4.1 症状改善 比较两组晨僵时间、关节疼痛指数、关节压痛指数。①关节疼痛指数[6]:根据踝关节疼痛程度评分:0分:无疼痛;2分:轻度疼痛,能忍受;4分:中度疼痛,疼痛较重,对患者生活、工作和休息造成一定影响;6分:疼痛显著,难以忍受,不能进行正常生活、工作和休息,急需药物干预。②关节压痛指数[7]:根据踝关节压痛程度评分:0分:无压痛;2分:轻度压痛,患者可感受到疼痛;4分:中度压痛,患者能忍受,但有皱眉等表情;6分:重度压痛,触及疼痛难以忍受。

1.4.2 疗效 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8],根据晨僵时间、疼痛、关节功能等主要症状积分改善情况评定。显效:症状总积分改善≥75%;有效:症状总积分改善25%~74%;无效:症状总积分改善≤24%。

总有效率=(显效例数+有效例数)/总例数×100%。

1.4.3 炎症因子水平 治疗前后抽取空腹静脉血送检验科,采用免疫透射比浊法检测C-反应蛋白(CRP)、类风湿因子(RF)水平,采用魏氏法检测红细胞沉降率(ESR)水平。

1.4.4 药物不良反应 统计并比较两组治疗期间恶心、腹痛、瘙痒、皮疹、失眠等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1.5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两组治疗前后症状改善情况比较

治疗和研究期间,干预组退出1例,常规组退出3例。治疗前两组晨僵时间、关节疼痛指数、关节压痛指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晨僵时间、关节疼痛指数、关节压痛指数较治疗前显著降低,且干预组低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治疗前后症状改善情况比较

2.2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干预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7.62%,显著高于常规组的8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2.3 两组治疗前后炎症因子水平比较

治疗前,两组CRP、RF、ESR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CRP、RF、ESR水平较治疗前显著降低,且干预组低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表4 两组治疗前后炎症因子水平比较

2.4 两组不良反应情况比较

干预组恶心、腹痛、瘙痒发生率均低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5。

表5 两组不良反应情况比较

3 讨论

踝关节为类风湿关节炎常累及关节,以双侧对称性病变为特征,表现为踝关节僵硬、疼痛及功能障碍。减轻疼痛、降低炎症水平、提高踝关节功能为临床治疗类风湿踝关节炎的主要方法,但常规西药治疗可引起相关药物不良反应,采用中医辨证予以中药辅助治疗,一定程度上可提高疗效,减低不良反应发生率[10]。

中医认为RA归“痹症”“历节病”“顽痹”范畴,发生根本为正气不足,发病条件为邪气侵入,发病机制特点为本虚标实[11]。辨证论治为中医的精髓和特色,不同病症类型采用不同的方剂治疗,类风湿踝关节炎主要分为寒湿痹阻型和热湿痹阻型。本研究在甲氨蝶呤、来氟米特经典西医治疗基础上辨证给予秦艽加减方治疗,方中秦艽为君药,具有祛风除湿、清热止痛、和血舒筋、屈伸关节等功效,同时清除瘀滞于经络、肌肉和关节的风湿寒邪和风湿热邪[12-13]。寒湿痹阻型加以附子、麻黄、当归,附子具有逐风寒湿邪、补火助阳作用,当归具有补血止痛功效,麻黄具有消除疼痛作用。湿热痹阻型则去附子、麻黄、当归,加用桑枝、地龙、忍冬藤、葛根、苍术、黄柏、薏苡仁、雷公藤等。本研究结果显示,治疗后两组晨僵时间、关节疼痛指数、关节压痛指数较治疗前显著降低,且干预组低于常规组(P<0.05),说明相对单纯西医,秦艽加减方能显著改善患者晨僵时间、踝关节疼痛等症状。

炎症反应参与到了RA疾病的整个过程,根据不同病理发展阶段分为炎症变质、渗出、增生。CRP、RF、ESR为临床常用辅助诊断RA及判定RA疾病严重程度敏感指标,本研究结果显示,治疗后两组CRP、RF、ESR水平较治疗前显著降低,且干预组明显低于常规组(P<0.05),说明采用秦艽加减方辅助治疗可显著降低患者的CRP、RF、ES水平。马腾茂等[14]建立RA小鼠模型,给予秦艽加减方治疗后,小鼠炎症因子水平显著降低,关节滑膜病理变化显著改善。王佳等[15]研究证实,秦艽加减方在辅助改善RA患者症状、降低炎症因子水平方面具有显著疗效。

药物不良反应为影响常规西医治疗RA的危险因素,常见不良反应包括胃肠不适、皮疹、瘙痒等。降低药物不良反应能提高治疗的积极性和依从性,进而提高临床疗效。研究指出,中医通过辨证给药,方剂中诸药调和,能显著降低药物不良反应[16]。本研究结果显示,干预组恶心、腹痛、瘙痒发生率均低于常规组(P<0.05),说明秦艽加减方可显著降低类风湿踝关节炎患者恶心、腹痛、瘙痒发生率,安全性较好。

综上所述,中医辨证秦艽加减方治疗类风湿踝关节炎疗效显著,可改善临床症状,减轻炎症因子水平,安全性好。

猜你喜欢
秦艽阻型压痛
两种全口义齿修复方法的临床应用效果比较
隔姜灸联合瑞舒伐他汀治疗脾虚湿阻型肥胖并发高脂血症的临床观察
“阴阳互引”隔姜灸治疗脾虚湿阻型肥胖症的临床观察
三伏贴贴敷治疗寒湿痹阻型膝骨关节炎的临床观察
青海正品小秦艽与代用品管花秦艽中龙胆苦苷的含量测定
秦艽不同配伍的抗炎镇痛作用分析
风湿痛喝秦艽粥
来氟米特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临床效果探究
秦艽高产栽培技术要点
内热针治疗第三腰椎横突综合症近期及远期临床疗效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