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二尖瓣膜成形术联合利奈唑胺治疗老年感染性心内膜炎的疗效及安全性研究

2018-10-15 06:18王勇
中国合理用药探索 2018年9期
关键词:心内膜炎成形术瓣膜

王勇

(新乡新华医院心血管内科,河南 新乡 453000)

感染性心内膜炎(IE)是指由细菌、真菌及其他微生物直接感染而使心瓣膜或心室壁内膜产生的炎症,瓣膜是最常受累的部位,长期炎症容易造成瓣膜狭窄等病变,可引起心功能损害、血流动力学异常等[1]。利奈唑胺是治疗老年IE的常用抗菌药物,可抑制细菌蛋白的合成,对于多种病原菌均具有良好的抗菌活性。人工二尖瓣膜成形术可修复病变的瓣膜,改善心功能,达到治疗的目的[2]。为了探讨人工二尖瓣膜成形术联合利奈唑胺在老年IE患者中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本研究选取我院收治的60例老年IE患者,采用联合治疗方案进行治疗,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5年5月—2017年3月我院收治的老年IE患者60例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男18例,女12例,年龄60~89岁,平均年龄(69.54±3.41)岁,病程1~9d,平均病程(4.12±1.03)d。心功能等级:I级9例,Ⅱ级12例,Ⅲ级9例。观察组男19例,女11例,年龄61~90岁,平均年龄(70.03±3.43)岁,病程1~10 d,平均病程(4.32±1.09)d。心功能等级:I级10例,Ⅱ级13例,Ⅲ级7例。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经我院伦理委员会批准,患者对本研究内容知情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纳入标准:①符合感染性心内膜炎临床诊断标准;②经过生化指标、血培养检查确诊;③年龄>60岁;④符合抗菌药及手术治疗适应证。排除标准:①拒绝接受手术治疗者;②资料不全或难以配合治疗者;③合并严重心、肝、肾功能异常者。

1.2 方法

两组均给予常规治疗,包括:补液、营养支持、免疫调节等,治疗过程中密切监测生命体征,并检测肝肾功能、尿蛋白等。对照组给予利奈唑胺(江苏豪森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150223)6 g加入250 mL 0.9%氯化钠注射液中,ivgtt,bid,连续治疗4~6周。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人工二尖瓣膜成形术治疗。术前完善相关检查,行全身麻醉,待麻醉生效后消毒、铺巾,经胸骨正中切口入路,充分暴露二尖瓣,密切观察瓣膜赘生物、穿孔及瓣膜脱垂情况,根据每一位患者实际情况进行相应的处理。30例患者中,切除瓣体及瓣缘赘生物直接进行对缘缝合手术3例,穿孔缝合术5例,前叶三角形切除术4例,后叶楔形切除术18例,手术完毕后置入“C”型人工瓣环,手术过程中密切观察患者生命体征,对于可能出现的并发症进行及时干预,且术后根据患者情况给予抗生素预防感染,加强心电图及超声心动图复查,了解术后恢复情况。

1.3 观察指标

①心功能水平。采用超声心动图仪测定两组治疗前、后左室射血分数(LVEF)、左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及左室收缩末期容积(LVESV)水平,有关操作严格遵循仪器说明进行[3]。②炎症因子水平。两组治疗前、后分别抽取5 mL空腹静脉血,3000 rpm离心10 min,采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及免疫比浊法测定超敏C反应蛋白(hs-CRP)、血沉(ESR)水平;采用全自动免疫分析仪快速定量法测定血清降钙素原(PCT)水平[4]。③安全性。观察两组治疗后反复感染、休克、心力衰竭、心排量下降等并发症发生情况。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8.0软件处理数据,计数资料以百分数(%)表示,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治疗前后心功能指标比较

治疗前两组LVEF、LVESD及LVESV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LVEF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LVESD及LVESV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1。

表1 两组治疗前后心功能指标比较

2.2 两组治疗前后炎症因子水平比较

治疗前两组炎症因子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PCT、hs-CRP、ESR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2。

表2 两组治疗前后炎症因子水平比较

2.3 两组不良反应情况比较

治疗后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16.67%高于对照组的1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不良反应情况比较

3 讨论

IE可根据病情、病程等分为急性和亚急性[5]。急性IE病情变化相对较快,临床表现为全身毒血症症状,早期若得不到及时有效的治疗,将会在短时间内死亡;亚急性IE存在一个隐匿期,病情发展也相对缓慢[6-7]。老年人年龄较大,机体免疫能力相对较低,感染性心内膜炎发生率较高,严重影响老年人的健康[8]。

近年来,人工二尖瓣膜成形术联合利奈唑胺在老年感染性心内膜炎患者中得到应用,且效果理想。本研究中,治疗前两组LVEF、LVESD及LVESV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LVEF水平低于对照组,LVESD及LVESV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提示人工二尖瓣膜成形术联合利奈唑胺有助于改善老年IE患者的心功能,促进病情恢复。现代药理研究显示,利奈唑胺对于金葡萄菌最低抑菌浓度为1~2 mL[9]。相关学者研究显示,利奈唑胺对于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敏感率为100.0%,治疗感染性心内膜炎能提高临床治疗效果,降低临床死亡率,有助于改善机体炎症因子水平,促进患者早期恢复[10]。本研究中,治疗后观察组hs-CRP、ESR、PCT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说明利奈唑胺具有良好的抗菌作用,可降低炎症因子水平。

老年IE患者长期炎症容易造成瓣膜发生不同程度的病变,单一的抗菌药物难以达到预期的治疗效果。人工二尖瓣膜成形术是二尖瓣感染性病变患者中常用的手术治疗方法,可去除感染的病灶,有助于改善心功能水平[11-12]。但是,人工二尖瓣膜成形术要求相对较高,手术过程中需要充分暴露二尖瓣,依次分析瓣膜各分区的病变类型及严重程度[13];综合评估患者是否符合人工二尖瓣膜成形术治疗适应证,手术过程中将赘生物、感染组织等清除干净,对于瓣膜穿孔患者,则直径缝合;对于前叶病变患者则行三角形切除术。临床上,老年感染性心内膜炎患者在利奈唑胺基础上联合人工二尖瓣膜成形术治疗效果理想,能充分发挥手术与药物治疗优势,达到优势互补,但是并发症比例相对较高[14]。本研究中,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利奈唑胺联合人工二尖瓣膜成形术治疗老年IE时,会增加并发症发生率,治疗时应密切观察患者生命体征,动态了解病情变化情况,对于可能出现的并发症作预见性干预处理,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促进身体恢复[15]。

综上所述,利奈唑胺联合人工二尖瓣膜成形术治疗老年IE的效果理想,能降低炎症因子水平,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猜你喜欢
心内膜炎成形术瓣膜
高分子介入瓣植入,是创新也是颠覆
防压疮被架在心脏瓣膜置换手术中的应用分析
经皮椎体成形术中快速取出残留骨水泥柱2例报道
心脏瓣膜术后急性肾损伤发生的危险因素分析
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老年骨质疏松脊柱压缩骨折
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的麻醉方式的现状及展望
超声心动图诊断Loffler心内膜炎1例
MTA和Vitapex用于年轻恒牙根尖诱导成形术的短期临床疗效比较
“烂”在心里
感染性心内膜炎血培养阳性患者的临床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