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理干预对经皮冠状动脉内支架植入术后患者生存质量的影响

2018-10-15 07:15陈夫珍
实用临床护理学杂志(电子版) 2018年29期
关键词:经皮支架护理人员

陈夫珍

(南京医科大学附属苏州市立医院东区心内科,江苏 苏州 215001)

冠心病是一种较为常见的心血管疾病,一般多见于中老年人,在冠心病治疗中,经皮冠状动脉内支架植入疗效较为确切[1]。患者在进行心脏介入手术时,手术中会存在刺激皮质的感觉,这时患者会出现恐惧、烦躁、焦虑等情绪,此类不良情绪会影响患者后期的治疗效果,而且患者在术后还需要进行长期后续治疗,患者依从性差时极易出现支架内血栓形成,再狭窄等并发症发生,因此需要护理人员使用护理干预,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6年10月到2017年12月期间收治的96例经皮冠状动脉内支架植入术患者,治疗前详细个人病史调查,相关实验室检查,排除恶性肿瘤及其他全身系统性疾病。使用单盲法将其分为两组: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患者48例,研究组患者最低年龄为45岁,最高年龄为92岁,平均年龄为(70.46 2.64)岁,,男性占36例,女性占12例,其中急性心梗15例,急性冠脉综合征16例,心绞痛12例缺血性心肌病5例;对照组组患者最低年龄为46岁,最高年龄患者为89岁,平均年龄为(70.64 2.64)岁,男性占35例,女性占13例,其中急性心梗15例,急性冠脉综合症16例,心绞痛13例,缺血性心肌病4例,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原发病等对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对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给予患者低盐低脂饮食,多饮水,促进造影剂排泄,给予患者经桡动脉途径穿刺,桡动脉压迫止血器进行止血(如图1所示)

图1

并且测量患者的生命体征,持续心电监护24小时观察患者的肾功能、血脂、电解质等指标,并使患者体内的水电解质酸碱保持平衡。护理人员同时给予患者口服100毫克拜阿斯匹林肠溶片,一天1次;口服75毫克的氯吡格雷,一天一次;给予患者1mg/kg低分子肝素,12个小时进行皮下注射一次。

研究组患者在对照组患者护理的基础上增加护理干预,并得到医生及院领导大力支持,其中护理干预包括(1)研究对象评估干预,要想保证临床护理干预效果,必须要强化患者的沟通与交流,构建和谐的信任关系,对干预对象进行全面评估,并从患者的具体情况出发,制定针对性、科学性的护理干预措施方案。(2)心理干预,患者一般容易在术后出现恐惧、紧张等抵抗心理从而导致影响治疗的效果。因此,护理人员应对患者进行安抚、并反复讲解患者病情,举实例增强患者治疗的信心[2]。(3)认知干预,大多数患者存在“支架的植入对人体来说是不是一种异物?以后会不会出现排异反应?会不会自己脱落”等疑问。针对这种情况,与患者进行密切交流,配合彩图向患者讲解手术过程,告知植入的支架与人体的相容性非常好,不会造成不适感。定期开展讲座,为患者讲解疾病的知识,再根据患者实际的文化程度,诸如对于文化程度较低的患者,使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尽量举出一些更靠近生活化的例子,使其了解疾病基本知识;对于文化程度较高的患者,给予更深度的讲解,对于机体出现病症的原因对康复的重要性等进行详细的讲解,其最终目的是使得患者更好的了解疾病的详细内容,提高患者对治疗和康复的认知水平。(4)社会支持,护理人员应及时和患者的家属进行沟通,为患者出院后尽快融入社会生活,恢复社会功能打下基础。促进患者和社会的接触,增加患者生活的信心。(5)人文干预,护理人员必须始终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从患者的角度出发,理解患者的心理所承受的痛苦,给予患者照顾和关心,以达到满足患者的身心需求,给予患者以关爱,以期促使患者接受社会支持的洗礼,并且使患者树立对生活的信心。(6)出院前给予患者进行健康教育,根据患者的职业、年龄、性格、文化程度、心理状态等方面对患者进行出院后正确的饮食指导,切记病从口入,以温养为主,避免患者出现由于饮食而出现的问题,叮嘱患者按时服药,切忌少服药或者乱服药的情况出现,明确告知患者少服药物会影响到愈后情况,明确告知患者乱服药物可能会导致极易出现支架内血栓形成,再狭窄等并发症发生,尽可能在出院后一段时间内,避免到人群聚集的地方去,可以避免出现其他疾病,叮嘱患者要进行肢体活动,但在前期术肢不可负重,活动量不能过大,出现胸闷、胸痛、心悸等情况时,应立即停止活动,就地休息,应及时与医护人员进行微信、电话联系,寻求帮助。症状持续不缓解时,及时就医。

1.3 观察指标

(1)健康行为评分,健康行为评分使用健康行为量表(HPLP)进行评定,主要列出几个较为重要的健康行为,诸

如健康责任感、压力管理、人际关系、营养、心理健康、躯体活动等几个维度,将健康行为总分标准分为3种类型:一般为90~130,良好为131~170,优秀为171~200,分值越高则说明患者的健康行为越好。(2)生活质量评分,给予患者进行生活质量量表(GQOL-74)进行评定,其中主要包括躯体功能、心理功能、社会功能、物质功能等4个维度,每一个维度评分均为0~100分,总分换算为0~100分。(3)对患者出现的并发症进行统计和记录,并给予治疗。

1.4 统计学意义

本篇文章出现的所有数据,均采用“统计产品与服务解决方案”软件SPSS20.0进行分析处理,P<0.05则表明数据差异有意义,其中计量资料“±s”用t检验,计数资料“[n(%)]”用x22检验。

2 结果

2.1 对比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情况

研究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为20.0%,对照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为29.2%,研究组患者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对比明显,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

表1 对比两组患者发生并发症发生率情况

2.2 对比两组患者的GQOL-74评分

研究组患者的GQOL-74评分显著好于对照组患者的GQOL-74评分评分,两组患者的GQOL-74评分对比明显,有统计学意义,详见表2。

表2 对比两组患者的GQOL-74评分

2.3 对比两组患者HPLP评分

研究组患者的HPLP评分显著好于对照组患者的HPLP评分评分,两组患者的HPLP评分对比明显,有统计学意义,详见表3。

表3 对比两组患者HPLP评分

3 讨论

现阶段,经皮冠状动脉支架置入术对于治疗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较为有效,经皮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不仅可以改善患者粥样硬化诱发的血管狭窄而且可以改善患者血管堵塞,以此来保证患者的血流畅通,以达到完善心肌缺血的目的。由于冠心病患者在术后会产生恐惧、害怕等不良心理,因此需要护理干预,护理人员应根据患者的文化水平在加强机体干预的同时,也加强心理的干预[3]。有学者经过研究得出经皮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后患者的生活方式、心血管事件不良反应发生率及其患者的行为、心理等息息相关。因此需要加强心理干预,心理干预的目的是使患者慢慢建立起治疗的决心。护理人员注意在其他方面分散患者的注意力,避免患者产生不良情绪,使患者的身心都处于最佳的治疗状态,这不仅有利于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而且可以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本次研究中,研究组患者和对照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20.0%、29.2%),研究组患者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对比明显,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GQOL-74评分也是研究组患者评分好于对照组患者,研究组的HPLP评分也相比对照组而言较高,患者的心理健康、人际关系、营养、健康责任、压力管理、躯体活动等都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改善。因此可以说明护理干预相比传统护理模式而言效果更好。本次试验过程中,护理人员从心理疏导使用多种方法使患者放松,更是与患者互通了微信、电话,不但正在治疗的患者进行沟通,而且也为已经出院的患者,不再担心出院后的护理,使得患者治疗的信心更高,同时也为患者回归社会生活,恢复社会功能做出良好的引导。护理人员帮助患者进行活动指导,而后教会患者自我进行身体保养,使患者恢复躯体功能,心理健康。护理人员应引导患者恢复人际关系,尽早让患者融入社会,并且鼓励患者家属或者朋友进行参与患者的康复治疗中,采取有效的社会支持系统进行干预,有利于增强患者进行自我管理,培养健康的行为。给予患者营养指导,叮嘱患者尽可能的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作息规律,让患者建立健康责任感,对自身疾病负责,也对整个家庭负责,为减轻整个家庭的经济负担。也应该在身体出现健康问题时及时就医,以避免拖延时间而导致的疾病加重情况。让患者建立压力管理,给予患者进行有效的释放压力途径,每个患者的释放压力途径都不尽相同,因此需要护理人员进行引导,诸如音乐疗法,散步等健康方式,但切记释放压力时,使用过激行为进行释放,诸如暴饮暴食、吸烟喝酒等。

综上所述,本文通过传统护理和护理干预对比,得知给予护理干预的患者其不良反应发生率更低、GQOL-74以及HPLP评分更好,因此护理干预对经皮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后患者的生存质量的影响更好、更安全,值得临床推广。

猜你喜欢
经皮支架护理人员
经皮迷走神经刺激对抑制控制的调节机制*
经皮耳迷走神经刺激抗抑郁胆碱能机制的探讨
支架≠治愈,随意停药危害大
给支架念个悬浮咒
经皮椎体成形术中快速取出残留骨水泥柱2例报道
浅谈护理人员的压力来源及管理策略
前门外拉手支架注射模设计与制造
一种用于经皮脊髓电刺激的可调便携式刺激器设计
护理人员在静脉用药调配中心的作用观察
平衡计分卡在手术室护理人员绩效考核中的应用价值